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藏在草间_耿立 >

第7章

藏在草间_耿立-第7章

小说: 藏在草间_耿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父亲的私语,这也是他们交流的一种方式啊。

  我痴痴地望着父亲,心里倏然一动,接着又是一下。我想,这最后一茬是他与土地的约定吧,庄稼人就是与土地签订了一辈子的生死契约,一辈子不离不弃,在土里刨食在土里埋葬,等到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就如风把庄稼吹走,但当人下葬的时候,总有灵魂对早已播种在地下的种子说,挤一挤身子吧,给我留一点空,这样暖和。

  等第二年春风吹起的时候,种子会绿,菜园四周扎起的篱笆也会吹绿,但人再也不会发芽。

  父亲又种了一茬麦子,但没等到收获,连大风刮的机遇也没碰到。

  在接近年关的时候,父亲又一次走着走着,在街头倒下了,这一次,走得安详。但我不相信父亲无病无灾,就一再追问父亲的病,医生答不出,最后,我要过父亲的病例,在那上面,医生用歪歪扭扭的字写道:人被风刮歪,无疾无患。我知道“歪”,在平原就是倒的意思,这是一个方言词汇,在这方圆五十里通行。

  是的,风把父亲刮歪了,先是刮歪了他的头发,后是他的牙齿,后来一天在路上走时,把他整个的人刮歪了。
、^t*xt…。小%说天。堂



第11章 一地月光


  只有乡村的夜才显出厚实的浓黑来,那些脚趾就像舒适的排排小猪躺在黑夜的被子深处,觉出安眠,而乡下的月光呢,才称得起月光。

  等晚饭时辰,把涮碗筷的脏水朝猪圈的石槽泼去,做姐的或是做母亲的把湿濡的手往衣裳上靠近,常是一声的惊恐:“呀,哪里这样明啊?”

  (乡下人不懂得王维的诗句,但月亮出来的时候,总是有鸟儿磔磔地扇动翅膀,遽乱下飞去。)于是惊恐间,大家疑惑地抬起头,抑或从房门或窗里探出半个身子,不注意的时分,那月光默然地删简了黑夜,刷新了古旧,像如掌大的雪那般纷纷地洒落下来。

  院子里的柴垛隐没了,如一堆的霜,银银地亮。房瓦呢,也是银银地亮,从空中到地下,兼之村巷胡同,整个被月光濡湿了,融成了一片白。

  对于月光我却是满布着遗憾,那时我只十岁,麦天的假期里,学校的一只羊轮流放养,那天就牵到我的家里。在秫秸苫顶的厨房里,一个木橛和一段绳索把这个生灵拴住,给它喂草喂水。羊,一副谦逊的模样,不挑剔,也不讲话,到了黝黑的晚上,隐隐听得远处有狗叫,声如远豹。我就想着羊是否也闭着眼睛睡觉,但最终也没考究出所以。其时,前院土一样黑实的得宝来拍门,得宝是在四川大山褶皱里当兵退役的军人,按辈分排序,应该是唤我爷的,但只因年龄的悬殊,得宝把我当成一个刚醒事读书的孩子。

  得宝一脸的兴奋,明天他要娶亲,偏僻黄壤的鲁西平原深处的风俗,讲究娶亲的前一夜,男方家庭要喊一个孩子“压床”。娶亲前一夜的床是不能空掉的,那床的底下还需放上枣和花生一类的东西,一般压床要找属相为龙的孩子,须是男孩。我便从家里的床上转换到了得宝的新房,睡在了他的床上,那床上全是新的被褥,一叠一叠的粗布被子里,透着新弹制棉花的香气和雨水与青草的味道。

  是西屋,刚好,月亮的光已经从天上溢出来了,从窗棂中透过。莫名地睡不着,就看月光,想我的羊是闭着眼睛还是睁着眼睛,抑或睁着眼睛抑或闭着眼睛。得宝的鼻翼哼哼地翕动,在夜里,像是吸取新制棉被里的那些香气。得宝不和我说话,覆盖在同一被子里,只是他的脚不时触动我的下巴,而我的脚只能蹬到他的肩胛,这是一个极美丽的月夜,乡下里的月亮。四周静静的,窗棂上的那个“喜”字在月光下,迷迷蒙蒙的一片中浮动着微红……

  得宝媳妇第二天月亮下去太阳未出的时候就娶过来,那女子有着姣好的秀韵,就记着了她进洞房时粲然的一笑,绽出着一颗虎牙,幼小的我立时便感到了童年的温热和朦胧的美丽。在鞭炮声里,我从送嫁人手里得到一个麦面与糖做就的“火烧”,火烧的中心处,是一红红的朱砂印记,圆圆的。那女子非常勤谨,婚后的翌日,就踏着鞭炮的纸屑和月光到了生产队的麦田里。

  麦天。夏天。接着是秋天。正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好像能闻到月光的味道了,我和母亲到生产队的场院里分取谷物。

  秋天的场院毕竟最像场院,谷子,玉米,大豆,都堆码在那里,牛、驴和碌碡或站或卧,队长指挥着人翻动场院里的稼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劳碌的人们盼着领取冬季的口粮,像要冬眠的动物一样能蜷缩在寒冷的日子里过活。

  生产队里用磅秤分取谷物,得宝的媳妇站在谷堆上,谷子,黄灿灿的,饱满,圆润。得宝媳妇负责用簸箕从谷堆里量取,然后再一家一家往磅上的口袋里倾倒谷子。劳作中,那女子的面目还是异样的姣好、沉静,一下一下,那么专注。

  一簸箕有几十斤,那女子就立在高处,她双手举着簸箕,谷子如水流从簸箕里奔赴口袋,一家一家,在机械中显得利索。谷子们从簸箕口散开,就像竹子做成的帘幕,谷子倒进口袋的时候,那女子的上身和胸脯有规律地耸动,一颗虎牙还是那么粲然地绽着,沉静静的。谷子散出尘土般的雾气,有点呛人,阳光透过雾气照在那女子有着异样油彩的脸上,感觉毛茸茸,简直不是一个在劳作的模样,像一尊塑像,显得在旷野上有点高远。倏地,那女子再次向口袋里倾进谷子时,就收腹,就高举,那簸箕就达到头顶处,上身与胸部还是有规律耸动,这时抑许腰带太松,抑许腰肢太细,总之,一下,就是一下,下身的衣裤便从臀部尴尬地滑落,委顿在谷子里,农村女人一般是不穿短裤的,那女子也不穿,于是她那两条白白的大腿,银银地直戳在灿然的谷子里,只是那一刻,想必人们惊呆了,队长发痴。那女子只宛如一尊塑像,一幅剪影:在谷子扬起呛人尘土的雾中,她的丝丝黑发,她的下肢月光一样耀人,于是就有了那刹那永恒的静,呆呆木木的,人们好像在梦境中永没有醒转过来。

  一切都是那么猝不及防。

  那女子手中的簸箕从头顶滑落了,谷子从她的黑发,脸部,腹部滚落,只是一刹,她的衣裤便忧伤地回复到本然,她从谷堆上逸下,那样怨诉,那样哀婉,端庄姣好的脸上有泪溢出,一路泣哭着遁走了。

  碌碡还是在那里转着,吱呀吱呀,直到黄昏从西天漫出,才将那吱呀吱呀的声音完整覆住。

  真的,那个黄昏使人尴尬。

  到了燃灯吃夜饭时,家家熬了舂去谷壳的米做成的米饭,在馨香浓浓扑鼻中,我还想着得宝的那个女人。乡下的八月十五啊,等待着父亲能把月饼分给我,那年家里就买了一斤月饼,“一家都在秋风里”,我想着学校的羊,明天就要轮流到我家吃草。

  天已经黑透了,乡村的有线广播中“国际歌”那雄浑的声音还在空中未能散尽,月亮已是在东屋的房脊爬得有一尺高,月光把房屋和树木都画在空无依傍里,十分清晰,好像一根根对生活敏感的神经。

  “秀秀,秀秀……”

  外面有嘈杂的人声。

  这是我姐姐从外面回来,她说得宝媳妇上吊了,正喊人抢救。

  我到了前院得宝的新房,人还没有多少,得宝不在,人们说他去喊医生了。那女子吊在新房的房梁上,像一个倒悬着的感叹号,哀哀的,但她的双手似乎努力地争取着滑落的衣物,裤子一如在场院里一样,因为收缩吧,衣物已经滑落在脚踝的地方,月光从窗棂里透过,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一方方手掌的月光,照在那女子的身上,就像执著的追光一样,那时我开始诅咒月光,开始替月光遗憾,它该迷茫些,或者在今晚索性不出来,人们看着她那双月光下的大腿,白的和黑的。

  两天后,她在土里埋掉了,是夜里,还有月光,医生说,得宝媳妇怀孕已两个月,我一直替那女子遗憾,它吊死在有月光的夜里。

  好白的月光呵,一地的月光,能盈尺盈丈地厚!
ww w 。 xia oshu otxt mt。xt。小。说。天。堂



第12章 一头来自异乡的驴子


  平原厚实的夜只有一种声音可以穿透,那是驴的叫声。文人说的“马嘶如笑,驴鸣似哭”,对驴似是一种误读的诗意,根本没有触到平原和乡村那种土地、柴烟和衰草混成的气息。夜已深,驴的鸣叫忽然四面充斥,慷慨地令没有准备的人吃惊,但过后,你就会习惯,这没有娇啼的声响,在黑夜里,在没有边缘和无比恐惧的胆怯里,驴的叫声是那么的粗犷,毫不犹豫,格外精神,像是给睡在平原床上的人以支持安慰。

  这其间,乡村和平原实在是死寂落寞。

  乡村和平原好像浑然不知驴子历史上之本事,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作家王粲,在他欣悦的时候,喜欢模仿驴叫,王粲的行止常令友人捧腹不已。据说王粲学完驴叫,才思格外敏捷,如泉喷泻。建安二十二年,王粲突然死于瘟疫,消息传来,整个建安文坛被震动了,曹丕更是不胜感伤。在为王粲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后,他说道:“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送他入土为安吧!”随即率先模仿起驴叫。

  和曹丕前来吊唁的才子们也一起学起了驴叫。于是,在王粲的墓地响起了一片嘹唳的驴鸣之声,声彻四野,这起驴叫的送葬礼尔后成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乡间也有许多人善于驴叫,在劳动的空闲,说不定从谁的口中一叫:喂哇,喂哇。似是吐出了一口恶气,换得片刻轻松,当然,乡间也有一种普遍的偏颇,把驴也看成一种被侮辱的对象。

  我是一个对驴充满敬意的人,虽然我知道拿破仑在远征埃及途中曾下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但那是欧洲的驴子,我对驴子的感恩是源于一头来自河南许昌的驴子。它是那么的平凡,灰的皮毛使人感受到世间的剥削和损耗,身上的鞭痕使人想到怜悯……使三十年后的我在一种怀念的袭击中想到了见它的最初画面,在冬日的阳光下,暮色渐紧时分,一个驴车凑到了我家的土门前,我只有十岁,一个陌生的外地模样的人伸着脖子向我家张望,直到母亲疑惑地走近,那人的皮帽子下笑出声来!

  是谁?这样怪怪的?我看到的是一张布满辙迹和脚印霜雪的脸。

  那头驴子,也是一种从无垠的荒野低头而行的模样,脚掌贴着冻得硬梆梆的满是寒气的大地,像后来看到的一幅本地画家的苍凉木刻,风霜雪雨,劳累剥蚀,饥肠辘辘,鸡声茅店,人迹板桥……两年的分离、闪回、转换,认出来!那是我的父亲和一头远道而来的驴子。

  都到家了,在寒冷的季节里,一处让人和生灵感到了温暖和安适的地方。那几年是父亲人生的最低谷,先是长痔,一年不能行走,再是到山西吕梁、安徽亳州,都是做货郎。我知道了黄昏和夜里,有谁拍你的肩膀,你千万不要回头转身,那是狼中喉间夺取生命的伎俩,对山西的最初的刻痕,就来自父亲这样的叙述。亳州是曹操的老家(春夏读诗书秋冬弋猎的曹操是父亲所不知的),父亲带来了一只安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