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微笑开始_林丹环-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也只有一个,并且人是可以掌管和支配这个世界的。这些假定可能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对浩瀚深邃的宇宙,面对生命现象在恒远的时空中瞬息而过,我们内心知道世界是难以把握的,万物的有序性只是在无穷的复杂、混沌、多样性和无序中少得可怜的东西,且必须在局限的时空中这种有序才有意义。绝对的真理也不存在,因为不同的文化会构建不同的真理,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真神。希望拥有完全的自信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梦想,类似精神的自慰。有时想一想大自然被人类糟蹋到难以复加的地步,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自信了。我们自信是世界的主宰,自信地球资源的能力是无限的,自信自己的主义,于是便有了众多的子孙、城市、侵略、奢华与赤贫。现在我们要来为我们的自信承担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耗竭、贫穷、恐怖主义的沉重负担了。自信的文化总是要否定和兼并其他文化,自信的国家总是要干涉别的国家,因为自信本身隐含着一种扩张的欲望。在人际环境里,自信的人比较独立,更少依赖别人,因此更具有进取性和攻击性,更少善意和分享的意愿。在一个团队里,一个自以为自信的人往往需要更多看起来不那么自信的人去调和,不然团队就失去均衡,大家都不舒服。
同样让人迷思的还有自尊。修辞学说自尊包含独立意志、自由、自信、乐观、成就感与荣誉感。自卑是自我评价低,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在我看来并没有自尊这种精神现实,自尊只是自卑在人际社会中的面具,像精神世界里的“皇帝的新衣”。
心理学认为自卑心是一种内心的警觉,是一种创造的源泉与动力,自卑感让人去追求成熟、优越及完美。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尔弗烈·阿德勒说,“人们所有的成长动力与行为目标旨在于追求安全和克服自卑感”,解释了自卑的人为何更易于趋向成功。人的成就恰好是自卑的作用,人寻求卓越恰好是对自卑的一种补偿行为,让自尊这东西看起来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个人感觉,自尊的心理功用是一种对自卑的平衡。
自尊与自卑在心理动力特征上具有非常的互补性,如同黑夜和白昼。它们像钱币的正反代表同一种内心情结的两个面,本身密不可分。内心越自卑的人,自尊的需求也越强,让人以为他很傲气。而内心骄傲的人,反倒喜欢表现得谦和与忍让,被人认为有君子风度。自尊、自卑是一种心理力量,力量太弱的人,给人的感觉缺少个性,做事也缺少动力。但自尊、自卑力量过强,却又是灾难性的。看看雨果笔下《悲惨世界》中冉·阿让(马德兰市长)与小旅馆老板德纳第夫妇,你一定会明白过度谦卑的人,隐藏着深层的敌意,一心一意要打垮、羞辱他身边的人。而完美高尚自尊的冉·阿让,每天却沉浸在对卑贱的恐惧和风暴般的自我忏悔中。所以,保持自卑与自尊的对应与适度是人生活之本。
与自信与不自信一样,自尊与自卑也是文化割裂与建构的产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不自信、自卑是土壤,自信和自尊只是地上的庄稼。我们的文化认同庄稼的价值,却否定土地的重要性,结果自尊、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自卑、不自信才是人类精神领域可靠的、赖以生存并维持生命张力的心境。不自信提醒人类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对不知的东西保持高度敬畏心。不自信有一种内敛的力量,克己、节制、随同由此而生,这些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的。
由自卑、不自信引发的诸多情绪不适并不是本身造成,而是我们的文化长期渲染建构所致。文化让人对自卑、不自信产生许多挫败、糟糕的联想。最核心的文化建构是“不自信、自卑的人,没有竞争力,最终是生活的失败者”。文化用线性逻辑思维来定义这样的心境,其实许多心境都是人的一种情绪能力,是随机的并与环境适配的。另一个文化建构是“自卑、不自信的人不快乐、不可爱”。这些建构使本身很自然的心境被固化成一种自我挫败的心态,使每个人不得不去掩饰,或唯恐避之不及,平添出许多内心焦虑来。在某种意义上,自信与自尊意味着一种浅薄,很像无知者无畏。
科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知道得越多,懂得越少,知道得越少,懂得越多。让我深感忧虑的是励志类书籍泛滥,不停地夸大两者间的鸿沟,以为只要拥有自信、自尊就可心想事成。其实,没有鸡哪来蛋呢!我们的时代已经到了要重新来定义,并反思文化建构的时候了。
近代神经生物学家对人类认知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筛子理论:“我们的大脑在信息接收、传输、采集、组织的过程中要经过许多文化筛子,文化会故意漏掉许多信息,只让允许的信息被意识感知到。”知道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的、触及的真实只是被文化过滤后留下的真实,那么,当你高昂着自信自尊的头时,真的还那么有底气吗?坦诚地认同不自信、自卑,并接纳人在自然万物中有极大的局限性和渺小性,才能够到达心境平和、乐天知命的精神境界。
心香一瓣
本文对自信、自尊以及它们的反面——自卑,从文化心理角度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反弹琵琶,批评了人们对“自信”的惯常赞同,并指出其危害,见解新颖、独特而深刻。
“希望拥有完全的自信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梦想,类似精神的自慰。有时想一想大自然被人类糟蹋到难以复加的地步,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自信了。”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面对挑战时的不退缩。自信的人应该懂得适当谦卑。
不谦卑,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就会为自己的过于自信付出沉痛的代价。
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22章 活埋和埋活
蒋子龙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知识界的百岁老人,不知为什么他的家人只说他九十九岁。邻居们笑着说:几年前他就是九十九,老也活不到一百岁,就老也不会生病。老寿星自己承认是一百零三岁,且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口齿清楚,简直是成精了!
他并不是生活在农村(至今为止发现的百岁以上老寿星大都生活在乡村),也不是没有文化,生活单纯,而是一生都生活在大都市里,经历丰富:当过翻译,当过律师,还行过医……我像其他见到他的人一样,不论出于礼貌还是出于好奇,都先打问他的养生术,老人说:“我的养生秘诀只有一句话,六十不死,就该活埋。”
我不解:“您这种活埋可真埋得好,越埋活得越好。”
“这就叫埋活,越埋越活。不是死埋,埋死!”
我想起一部日本影片《犹山节考》。一个偏僻贫穷的山区,有一个法律般严格的风俗:人活到六十岁,就要被活埋。一个大雪天,儿子背着已经六十岁的母亲上山活埋,儿子不忍,母亲则泰然、欣然,说自己死了可节省下粮食给渐渐长大的子孙。老的不去,后辈怎能长大成人?
老寿星的“活埋养生法”显然不是《犹山节考》
里的埋法。我继续请教,老人又讲出了一番理论:
“英国诗人米尔顿总结老年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到老了什么都没有了,还是有野心。西方人直来直去说实话,东方文明讲究含蓄,不说老年人的缺点,只讲老年人应该注意养生。要养生先养心,用曾国藩的话说叫‘君逸臣劳,省思虑,除烦恼’。所有的中国养生学都叫人要清心寡欲,淡泊无为,定静生慧,活了二百五十七岁的李庆远在《长生总诀》中归纳出十条: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养生术一大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
老人发明了这个简单易行的办法,一到六十岁就把自己活埋,有了被活埋的勇气和智慧,视自己是该死的人了,就能治贪和消除野心,再要降心、断缘、泰定就比较容易了。他如果不是在六十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活埋了,怎能平安度过一场接一场的运动,置之死地而后生?到了九十多岁反而出了两本书,一下子跻身老年新作家的行列,不全是因为写作的时间长,而是因为开始写作的时间晚。
把自己埋起来,躲避灾祸和烦恼,干自己喜欢的事。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就会有助于养生,在自己喜欢中活,活得喜欢。
养生的办法很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持之以恒,就是福气。
心香一瓣
长寿的人,虽然养生的方法和习惯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患得患失,不汲汲于功名,可谓乐天知命。
他们的人生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活出真性情。所谓活出真性情,一方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方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他们从来不把成功看做是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因此,他们一身轻松,能够快乐地享受人生,并得以长寿。
。t,xt;小;说;天;堂
第23章 女性的解放
杨澜
我们对“解放”这个词有点隔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得到完全的自由。其实,自由也是相对的,它在眼前停了一会儿,又跃身向前去了。所以,“解放”也只好一路紧追。
“解放”对于我的外婆来说,很简单,就是不再裹脚。她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钱是不多的,但读书人有的规矩一样也不少,其中当然就包括给女孩子裹脚。下手的是她的母亲,一个温柔贤惠的不识字的小脚女人。孩子自然是要哭的,日以继夜地哭。那稚嫩的脚骨在无情的裹脚布里扭曲变形,如何能不哭呢?为了惩戒孩子“不懂事”地在夜里悄悄剪开裹布的行为,做娘的只有狠了心把布缝到皮肉里去!娘也哭了,一边缝一边说:“谁叫你是姑娘呢!大脚的女人嫁不出去的!忍着吧,娘也是这样过来的。”这已是辛亥革命之后了。外婆的父亲见闻广些,听说大城市里男人剪辫子,女人也开始放脚了;或许更是因为实在不忍心听见心爱的女儿如此惨烈地号啕,他对妻子说:“算了吧,世道在变呢,等她长大了,兴许大脚的也能找到婆家了。”
就这样,外婆裹到一半的脚被解放了,尽管当娘的还满心怀疑:“女人长那么一双大脚,多丑啊!”
其实外婆的脚并不大,鞋码只有五号,后半生常在儿童鞋店买鞋。但就是这一双五号的脚足以让她登上去黄浦江的渡船,来到上海滩。在那里,她从缝制手帕开始,后来与丈夫一起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夫妻店,生了八个孩子,活下来五个。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是每年农历新年时,烫了头发,略施粉黛,给一家大小穿上自己亲手做的新棉袄,一起坐着黄包车到西式照相馆去拍一张全家福。那份富足和安乐让她容光焕发。
“解放”对于我的母亲来说,是有机会读书。
她是长女,从小功课就好,学校里的老师没有不喜欢她的。等她上完初中的时候,家境不佳,外婆有意让她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