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水与土_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

第5章

水与土_萨瓦多尔·夸西莫多-第5章

小说: 水与土_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穹最后一次的奕容



 



    卷走了萦绕的霓衣云裳



 



    和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



 



    亲爱的,已是几多岁月,



 



    纳维利奥河畔葳蕤多姿的树莽



 



    又一次挽留了我们。



 



    然而,这时日永远属于我们,



 



    那太阳也永恒地运行



 



    带着她脉脉温情的光晕。



 



    我再也没有回忆,



 



    也不再情愿眷恋往昔;



 



    回忆溯源于死亡,



 



    生活却永远无休无尽。



 



    每一个晨昏全属于我们。



 



    倘若有那么一天



 



    时光停止了运行,



 



    你和我飘然远去



 



    纵然我们觉得为时已晚。



 



    在纳维利奥河畔



 



    我们仿佛又回返孩提时代,



 



    双脚打水戏耍,



 



    凝望着潺潺流水,



 



    娇嫩的枝叶



 



    在绿波中黯然荡漾。



 



    一位旅人默默走过我们身旁,



 



    手中不是握着一柄匕首,



 



    却是一束灿然盛开的天竺花。



 



    吕同六译



 


c o mt。xt。小。。说。。。天。堂



虚假的绿与真实的绿



 你不再怀着一颗抨然悸动的心



 



    把我等待。



 



    如今你可凝望着忧患



 



    这再也无关紧要,



 



    世间依旧是那样凄凉、艰难,



 



    飒飒的落叶



 



    蓦然叩击你的长棂,



 



    窗外两片游云浮翔。



 



    我忘怀不了莞尔的微笑,



 



    暗蓝色的长裙,



 



    棕红色的秀发



 



    天鹅绒般温柔地



 



    披散在肩膀上,



 



    还有你那姣美的容颜



 



    在银光粼粼的水面荡漾。



 



    悠悠震颤,疏阔的黄叶,



 



    灰褐色的飞鸟。



 



    几片叶子从枝丫摇落



 



    纷乱地飞舞,



 



    四月虚假的绿与真实的绿



 



    万紫千红中多么可笑。



 



    而你?已不复绽露花的欢颜,



 



    已不复在冥冥梦幻中闪现,



 



    啊,你果真再也不用少女般的明眸



 



    再也不用纤细的柔手



 



    寻觅我的脸庞?



 



    我抒写情意饱蘸的日记,



 



    寄托纯贞的痴念,



 



    我向着广袤无垠的碧空



 



    一颗奇特的



 



    同多赛的时运搏斗的心灵



 



    发出阵阵呐喊。



 



    吕同六译



 


wwW。=txt小_说天_堂



水与土乐土



  我久已渴望向你吐露爱的誓言,



 



    兴许,它们是朝朝暮暮念叨



 



    而又瞬息即逝的言语,



 



    记忆畏惧它们,



 



    使不可阻隔的信号



 



    招致心灵的怨恨。



 



    兴许纷乱的思绪



 



    窒息了我的爱的誓言;



 



    兴许对粗暴的回声的忌惮



 



    使缠绵的山盟海誓



 



    显得愈加脆弱、含混。



 



    兴许,这些柔情蜜意的语



 



    蕴含着难以捉摸的讥诮,



 



    恩断义绝的薄情;



 



    兴许还有我乖谬的命运的捉弄,



 



    啊,我的心上人。



 



    兴许,未来向你投射的光明,



 



    使这些言语黯然失色,



 



    而我的未来



 



    再也不能把朦胧的爱来召唤、〕



 



    爱在嘤嘤哭泣



 



    为了同乐土的骤然分离,



 



    为了美,我的心上人。



 



    吕同六译


[t。xt^小。说。天)堂)



我什么也没有失去



 我依旧留在这儿,



 



    太阳在我的背后升起



 



    犹如一头猫头鹰,



 



    大地在你的喉管中



 



    把我的声音播送。



 



    煌煌的白日



 



    再现在重见光明的眼前。



 



    我什么也没有失去。



 



    失去意味着向远方的绮霞走去



 



    沿着潺潺流动的梦幻,



 



    黄叶洒满一江流水。



 



    吕同六译



 


:?。t|xt。小。说天+堂



鲜花与白杨①



  我的影子显现在又一家医院的墙上,



 



    床头的鲜花



 



    花园里的梧桐与白杨



 



    伴随我消磨长夜茫茫,



 



    猝然凋落了,挂满白霜的黄叶。



 



    爱尔兰的修女们②。



 



    绝然不愿谈论死亡



 



    她们有天赋的青春和高雅,



 



    举止似春风般婀娜潇洒,



 



    誓愿因虔诚的祈祷而愈加纯贞。



 



    我多么像一个流浪人



 



    裹一身戎甲



 



    安然地守护大地。



 



    兴许我就要溘然长逝,



 



    但我乐意聆听



 



    从来不曾理会的生命的真谛,



 



    乐意求索生活的哲理。



 



    诚然我不能挣脱死亡,



 



    我却忠诚于生,忠诚于死,



 



    用我的灵魂,用我的肉体,



 



    不管出现怎样的情况。



 



    时常有什么东西超越我,



 



    如今多么需要坚韧不拔,



 



    啊,苟且偷生,死亡,



 



    寻求它们之间的差异,



 



    该是何等的荒唐。



 



    吕同六译



 



    ①1965年秋,诗人在米兰再次病倒,住进教会的



 



    圣乔万尼法院治疗。



 



    ②指教会医院的护士。


txt?小?说?天堂



获 奖 演 说



 在我的心目中,瑞典始终是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第二



 



    祖国,接受这项奖金意味着接受现代文明独一无二的、光辉的



 



    荣誉。瑞典,诚然是仅仅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国家,但事实上,



 



    没有一个别的国家能够成功地倡立和推行这样一项堪称具有广



 



    泛意义的典范和蕴含着如此巨大的精神的、实际的力量的奖



 



    金。



 



    诺贝尔奖是很难获得的,它激发着各个国家的各种政治力



 



    量的热情,作家、诗人和哲学家从它身上发现自己的存在和力



 



    量的象征。野蛮用杀人凶器和混乱的思想武装自己,然而,文



 



    化仍然有能力粉碎它的每一次进攻。



 



    现在,我置身于北方悠久的文明的代表者之中,这一文明



 



    在它艰难由折的历史进程中,是同为争取人类自由而献身的仁



 



    人志士们并肩战斗的;这一文明哺育了赋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国



 



    王和王后,哺育了伟大的诗人和作家。



 



    这些伟大的古代和当代诗人,虽然反映的是他们情感世界



 



    中的急流湍滩;是令他们惴惴不安的各种问题,但他们今天己



 



    广为意大利人所熟知。这些诗人植根于斯堪的那维亚民族富于



 



    寓意的、神话般的土壤,他们的名字虽然于我是很难正确发音



 



    的,但却是那么音韵铿锵,如今这些名字已深深铭记在我们的



 



    精神世界里。他们的诗章向我们抒发的声音,比那些已经衰败



 



    的或者堕落在文艺复兴时期修辞学尘埃里的文明所发出的声



 



    音,远为坚定、明确。



 



    我的演说不是赞美词,也无意用巧妙的方式逢迎主人,而



 



    只是对欧洲的精神特性发表评论。我以为,瑞典和瑞典人民,



 



    以他们正确的选择,始终不渝地向世界文化发起挑战,始终不



 



    渝地致力于变革世界文化。



 



    我曾经说过,诗人和作家以变革世界为己任。人们或许会



 



    认为,这个观点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成为真理,甚至会断言它是



 



    傲慢的推理。然而,只要看一看诗人在他所生活的社会里和在



 



    其他地区所激发的巨大反响,人们对这个观点所持的惊慌不安



 



    或心悦诚服的态度就是不难理解的了。



 



    正如诸位所知,诗歌诞生于孤独,并从孤独出发,向各个



 



    方向辐射;从独白趋向社会性,而又不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的



 



    附庸。诗歌,即便是抒情诗,都始终是一种“谈话”。听众,



 



    可以是诗人肉体的或超验的内心,也可以是一个人,或者是千



 



    万个人。相反,情感的自我陶醉只是回归于封闭圈一样的自



 



    我,只是借助于叠韵法或者音符的、随心所欲的游戏来重复那



 



    些在业已退色的历史年代里他人早已制造的神话。



 



    今天,我们有可能就其本质的涵义来谈论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