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快意恩仇录_李敖 >

第24章

快意恩仇录_李敖-第24章

小说: 快意恩仇录_李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殊,异代可同调〃!李焕又谈到西北人民与糖的关系。搞到钱来买糖,只能买到一小包。而此种小包,不是吃的,而是给病人来开胃的。又谈到西北人民对熊的迷信,尽管熊群有害农作物,西北人民仍迷信,视之为天神等物,跪求驻军不可杀它们。饭局终了后,李焕送我出门,临别他紧紧握手,诚恳他说:〃我会到府上去拜访你。〃我姑妄听之。因为我不相信国民党政客的话,后来他果然言而无信。多年后,我在一条龙饺子馆碰到文化局长王洪钧,他也紧紧握手,诚恳他说要到我家来拜访,我想到李焕那一幕,几乎笑起来,王洪钩是等而下之的国民党政客,其言更不可信。后来我碰到尤清,也表演这一套了,可见什么国民党、什么民进党,都是一样的。近年以来,李焕住我家附近,和我和卢修一受同一位管区警察的照顾。一九八六年一天晚上,我和小屯在附近一家小店买东西,在门口碰到李焕,他主动向我打招呼,伸手来握,二十多年不见,此公的记忆力实在惊人。他说他很久没看到我写文章了,其实那时我天天著书立说,只是国民党大员不读书耳!几个月后,小屯晚上从外面吃面回来,她那大穿的是短裤,她说一路上发现有位男士盯着她大腿看,后来才想起,那就是李焕啊!我听了一笑,说:〃国民党大员也有他们真情毕露的一面啊!孔夫子活着,都要好色胜过好德呢,何况李焕!〃有趣的是,李焕家浴室窗外正对着的,就是卢修一家的后窗。有一次,可爱的女人李庆安笑着告诉我:〃卢修一可能偷看我爸爸洗澡。〃过了几天,我碰到卢修一,笑问可有此事,不料他郑重其事否认,并指责李焕洗澡时窗户不关好云云,我看他那样认真,为之大笑。后来我讲这一趣事给李庆华听,庆华说:〃有一个笑话说:一对夫妻,太太很丑,一次搬了新家,新家浴室窗帘还没装好,太太不肯洗澡,怕别人偷看她。丈夫说:你长得那副样子,谁要偷看你!放心好了。〃我问:

    〃你这笑话是挖苦你爸爸?〃庆华笑着否认,说:〃我怎敢挖苦他?我只是说个笑话。〃一九九八年蒋经国死了十年,李焕出书大表追念,马屁尽出,我大为不满,在〃李敖笑做江湖〃电视节目中一连骂了他好多天。朋友奇怪,说李庆安帮你儿子入学,你欠她情;李庆华又是你的好朋友,你骂起人家老子来,竟一点都不口软。我说这就是李敖啊!别只看我骂李焕吧,我也为他洗过冤,当尤清捏造历史,说他在满洲国做过办报的汉好时,我就公开指出这是造谣,我是讲求真相的人,即使对敌人,我们也不可造谣啊。

    在文星时,国民党大员我还领教过蒋梦麟,他是爸爸在北京大学时的代校长,在台湾主持农复会,他为了写〃西潮〃以外自传的事,约我到农复会,谈了许久。他本想找我帮忙,可是他一直不谈报酬,也许他的意思是先帮了再议,可是我的经济情况不允许我做完了再拿钱,所以此事不了了之了。国民党大员还有王德溥,他通过郭鑫生,与我吃了一顿饭。他自道做内政部长时反对〃户警合一〃事,甚令人感佩。

    我讲话亦颇直杆,颇攻击和他有关的〃中医〃、〃奉命不上诉〃及〃出版法〃等事。他含糊过去,转说他颇为东北出我这种人才而爱惜云。此公在大陆时亦杀手也,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化名周彬,在新疆给盛世才做民政厅长。盛世才后来自己不干共产党了,下毛泽民于狱。在倒向国民党时,国民党派王德傅查案,盛世才秘不交出,显然预留余地,以为反复无常的筹码。后来王德溥坚持由他亲审,毛泽民遂难逃一死,在一九四三年九月,被盛世才枪决。据王德傅《政海游踪》一书中回忆,当时他〃就前楼五开问大厅上,布置成极为庄严神圣的大法庭:全庭一色雪白,残酷刑具罗列满庭,武装战士列队助威。……首先传呼久患喘病的毛泽民,严词审讯,一言不实,立即呼喝用刑!如此不到三小时,该四人均先后招认不讳。……乃依法判处死刑〃。于是毛家又添新鬼矣。

    一九六三年,王尚勤跟我的同居关系渐近尾声,尚勤表示,如果不能结婚,她想到美国留学去。我表示,我在台湾凶多吉少,难免牢狱之灾,我的处境是不适合结婚的。尚勤通情达理,她明白我的真义,决定放洋。不料到了美国不久,却发现和我在一起时不小心有了身孕,她慌张打长途电话来,我问她能不能设法〃拿〃掉,她说在美国有困难,最后决定就生在美国,就这样的,一九六四年女儿李文在纽约出生,出生纸上填的父亲名字是李敖。两年后,尚勤把李文送回台湾,希望留在她父母那里,以一年为期,她结婚后再把李文接到美国,后来她结婚了,我认为李文跟她,会给她不方便,决定由我接回。这时已过一年的约定,显然女儿的外公外婆喜欢外孙女,不肯放人了,于是我施用巧计,约外婆带李文看电影,电影散场时,在人丛中我和女儿有计划消失,由我弟弟一面通知外婆〃小文已被接回她爸爸那里了〃,一面照料外婆安全返家。当晚李文外公王光临等报警来抢李文,当警察查明原来小孩是到她爸爸家的时候,爸爸跟女儿的血亲自然比外公外婆近得多,警察也管不了了。后来王光临气得在电话中大骂我:〃你是共产党!共产党!共产党!〃河南土话中党字发平声而不发厌声,听来每逢党字出口,都是男高音,闻之尤觉恐怖。因为他老先生是河南省专员出身,他在家乡,官拜少将,为了革命,生杀予夺,不在话下。为了革命的需要,连他的小勇子都被当成共产党杀掉,其凶残性格、其大义灭亲气派,由此可见。逃到台湾后,王少将落魄,下放做台北县南港成德国小校长,大才小用矣!这次为了接我女儿回来,与他发生冲突,他以〃共产党〃作认定眼中钉标准,就是这样从宽录取的。他在台湾,如果有河南专员万分之一的权力,我早就被当成共产党杀了。多年以后,国民党伪政府开放探亲了,大陆共产党也宣布不咎既往了,有人问他何不回去看看?他摇头说:〃共产党饶我,可是被杀的人的家里,若有人出来,给我难看,这张老脸怎么兜得住?〃最后,他以八十之年,老死台湾。盖棺论定,此公不失为正直之人,只是头脑跟不上他的正直而已。

    我在文星时代,所做的,一如《纽约时报》说李敖的,是一个〃火首〃(fire一brand),一个放火者、煽动者,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烧得老k哇哇叫,我也被关在八卦炉里,变成火眼金睛,〃在这岛上,谁又能比你做得更好?……谁又能比你做得更多?〃-王崇五的话,三十三年后仍在我耳边响起,知人论世,这真是我最好的总评了。



 7 白露纪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在文星时代,我大力提倡的是〃全盘西化〃。并指出文化的移植是全盘的、是不能选择的。我的基本立论是:从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萨孟武、何炳松等十教授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到今天中国人的保留中国文化的精华、选择西方文化的优点,这种一厢情愿,多少年来,一直是一种动人心弦的美妙理论。这种美妙理论,听来固然令人快慰,但在实践上,却无可行性。因为文化移植,从来不是随你高兴的,你无法〃存其所当有,去其所当去〃;也无法。,取长舍短,择善而从〃。哥伦布航海,使欧洲人得到了美洲,但是美洲的梅毒,却也传染到欧洲,就好像今天非洲的艾滋病传染到世界各洲一样。西方语云:〃文明即梅毒〃(civilization is svphilization。),文化移植真相就是如此。不明学理,只知一厢情愿者,无知之徒而已!

    我再举一个真正〃全盘〃的有趣例子:齐如山在《国剧漫谈二集》里讲了一段最有趣又最含义深长的往事。他说他当年带着中国工人出洋,这些北方人,除了北京以外,没人能坐着大便的,要大便,都得蹲着拉,蹲着拉屎叫蹲坑。〃未启程以前,我虽给他们讲演过几次,但我知道是不容易改过来的,一上火车,麻烦就来了,都是蹲在恭桶(马桶)上大,他们又不知道脱了皮鞋,因为鞋底有钉子,所以把人家恭桶上之漆面,都给踩了许多印子,这还不要紧,火车一摇动,大便多拉在外边,恭桶上边虽然都有水箱,但箱中绝对没有这许多水供用,而且那水也不能洗桶外之体,好在我早料到有此事,因为西伯利亚铁路,沿站都有水楼,开水冷水,都可以随便使用,不必花钱,所以我预先预备下了两个大壶,许多棉纸,用以洗刷这些脏污。我在车上也常告诉他们处处留神自爱,不要被人笑话。其中有一人说,他们怎么能知道是我们拉的呢?我说自有火车以来,没有人在恭桶外头大便过,今天车上有中国人,便有此事,则当然是中国人拉的。他又说他知道是谁么?我说,所怕的就是他们不知道是何人,果然知道,还好一点,比方说他们知道是你,则丢脸者只你一人,因不知道是谁,则他们便说中国人做的事情,则我们大家都跟着蒙垢,无法洗刷,这还是轻的,反正他们议论不会出了我们二十几人。倘日后谈起此事来,他们一定说,某年月日,有中国人在桶外大便,则吾国全国的人都在其内,无法分辨了,岂不是全国丢脸么?〃——从齐如山这个回忆,比较今天我们的大便文化,就知道我们多么全盘西化了。头脑顽固指斥全盘西化的人,他的屁股,其实比他的大脑还前进、还〃全盘〃,至少他的屁股知道全盘西化的好处,并在大使时死心塌地全盘坐在马桶上。职此之故,每见摇头晃脑的指斥〃全盘西化〃者,我就直看他的屁股。

    ……(略一编者)一九六二年二月一日,我在《文星》发表《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就是一篇大手笔的力作。这篇文章其实只是导论,我还陆续写了许多细部的文章,讨论面和打击面都很广,其中有涉及性观念和性关系的,尤为精采。例如一九六二年九月一日,我发表《由一丝不挂说起》;一九六三年十月一日,我发表《论〃处女膜整型〃》……篇篇都是重头戏。从这些提倡正确性观念和性关系的重头戏中,可以看出我的思想是何等开明、进步,而支持开明、进步思想的论证又是何等丰富、渊博。而我个人,对开明进步的性观念和性关系,也是心向往之的。所谓心向往之,是因为有时候,你的遭遇与机会受到限制,开明、进步了半天,也只是你一个人的事,而一个人的事的结局,多半以幻想终始而已,并无可行性可言。例如殉情之事,我满向往,但无人与我相殉,或无必要相殉,所以对我只是思想讨论而已。我讨论殉情的大问题即在有人会开小差。古书《宋稗类钞》有一个故事说:〃临安将危日,文天祥语幕官曰:事势至此,为之奈何?客曰:一团血!文曰:何故?客曰:公死,某等请皆死。文笑曰:君知昔日刘玉川乎?与一娼狎,情意稠密,相期偕老。娼绝宾客,一意于刘。刘及第授官,娼欲与赴任。刘患之,乃结曰:朝例不许携家,愿与汝俱死,必不独行也。乃置毒酒,令娼先饮,以其半与刘,刘不复饮矣。娼遂死,刘乃独去。今日诸君得无效刘玉川乎!客皆大笑。〃-文天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