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快意恩仇录_李敖 >

第17章

快意恩仇录_李敖-第17章

小说: 快意恩仇录_李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据台大回信,说该校根本没有〃闽变〃年份的《国闻周报》,所以李敖是当庭说谎云云!

    胡秋原这番话,使我大惑不解,因为我明明看过并且至今还有〃图片证据〃(图片上有铃记是台大藏书)来证明台大藏有〃闽变〃年份的《国闻周报》,我的母校,怎么会公然作伪证呢?

    为了使事情更清楚,我托律师从胡秋原呈庭的证据中,抄出了台大的这封回信,全文如下:

    台湾大学52校图1314

    敬复者:三月二十一日

    大函敬悉承

    询各节经交本校图书馆查报敬复如次:

    (1)本校历史学系研究室存有该年份东方杂志,中国文学系研究室存有国闻周报,惟其中无来示所开年月份之部分,至该年份大公报,亦未存有。

    (2)本校各研究室所藏图书,供师生研究参考之用,有关学系师生可就室阅览。因人数众多,如非借出室外,自无登记记录可查。所询研究生李敖于五十一年九月内有无借阅各该书刊一节,经图书馆查阅借出登记簿内,该月元此记录(五十年十二月九日该生曾借民国二十四年份《国闻周报》十二一二十四期之合订本,与来示所开年份不同,该年份国闻周报,本校并未存有,已如前述)。

    国立台湾大学启五十二年四月五日

    看了这封所谓〃敬复〃的信,我才完完全全明白:我的母校的确公然的在帮助〃校外人士〃打击自己学生-的确明口张胆的做愚蠢而阴险的伪证!

    当然了,这封伪证信是经过校长授意才发出的,所以它的夫态,不单是国立台湾大学的失态,也是我们当今〃大学祭酒〃的失态。校长先生何不想想:堂堂一个国立大学,有什么必要,要〃敬复〃外面人的这一封信?来信人不是法院,不是官署,国立大学又有什么权力,什么法理依据,要向来信人〃敬复〃个被他在法院诬攀的自己学生的在校状况?退一步说,你们发贱,〃敬复〃也可以,但怎么可以〃敬复〃得以伪证陷害自己学生?你们到底有心肝没有?

    校长先生,你托你是胡适干女婿的福,跻身为今日台湾社会贤达、学术自由的象征。你到底为维护学术自由和自由学人做了多少事,挺身为这些人事〃抗〃了多少?你心里有数,我们心里也有数。要你这种软骨病的人来〃抗〃什么,我们知道这是奢求;但我认为你既不敢〃抗〃什么,至少不该一反其道,反倒助纣为虐的〃陷害〃什么。可叹的是,你毕竟畏于权势,居然一再协同〃陷害〃了-我为你可惜,我为你可耻。

    我跟胡秋原的官司,自五十一年打起,至今未了。我本来不想劳动你,所以一直没请法院传你作证。现在关于胡秋原叛国资料的来源问题,因胡秋原仍利用台湾大学的伪证信来打击我。所以我现在不得不请法院开始传你,希望你先读读刑法中伪证该当何罪的条文,再来答话。你若想在出庭前参观我的〃图片证据〃,以便有所准备,我也欢迎,但请不必摆架子,一定要你亲自来,才给你看。

    一九六六年,被胡秋原诬告后第工年的开始之日

    李敖在台北敬祝

    思亮校长早早退休!

    收信后,钱思亮缩头乌龟了,不回信也不去法院,当然我也莫奈他何,但我的本领却可拿出证据,让他遗臭万年。钱思亮如此卑鄙,帮助胡秋原陷害我,起因是我发难揭发台大黑暗所致,在我发难以前,他对我这台大名学生倒是一再示好的。在历史系毕业谢师宴上,他特别招手请我过去跟他聊天;一九六三年夏天,他还特别与我做了一次长谈,长谈中他透露了一个秘密,他说:〃胡先生(胡适)死后,留下一些遗稿,其中有一封写给你的信,可惜没写完,所以你直到今天还看不到。信中有一段是胡先生否认你在《播种者胡适》文章中提到的六万美金的事,你说政府送他六万美金宣传费,胡先生退回了。你写出胡先生这种高风亮节,对胡先生是好的。可是胡先生否认对他好的这件事,更可看出他人格的伟大。〃那次谈话以后,我们便没再见面了。

    我在〃碧潭山楼〃的时候,曾有一封惹来大祸的长信给胡适。这封长信起源于胡适看我太穷,限时信寄来一千元(当年的一千元,还满值钱)。我很感动,乃写了这封信。事缘一九五二年十月二日,胡适到台中来讲演,那时我在台中一中,头天在火车站递了一封信给他,第二天特别跷课去听,回来被训导主任谭卓民警告,我在周记里特别抗议,表示不服。念台大后,到胡适死前,我跟他偶有往还。在他送了我一千元后,我觉得受之有愧,决定一九六二年三月十二日以前还他。到了二月,钱一直没着落,我心里很急,不料二月二十四日他突然死了,我真的〃如释重负〃,我想起《胡适留学日记》中〃借一千还十万〃的故事,我后来虽没还他十万,但对胡适思想的流传,从写《胡适研究》、《胡适评传》、《胡适与我》到编《胡适选集》、《胡适语粹》、《胡适文存外编》、《胡适给赵元任的信》等等,倒是尽了〃还十万〃式的努力。

    收到胡适的一千元当时,我的长信全文如下:

    适之先生:

    老年人总爱把青年人当毛头小孩子,所以我们心眼儿的话都不跟他们说,你在这方面非常开明,所以〃李敖先生〃愿意请你听听他的故事。

    我不喜欢假惺惺地谦虚,我自觉我个人的身世很有代表性,我觉得我个人的历史很可以代表现代中国的某一些青年人——他们怎样在长成、在选择、在迷乱,最后怎样在制式教育底下做了叛徒。这一段辛苦的过程中,多少青年人倒下去了,我是运气较好的一个,因此我还能自由地活着,活着讲我的故事。

    我的祖父十几岁起就在山东做叫化子,后来替人赶马车,流浪到关外去,三百六十行中至少干过十分之一。还有〃外一章〃-做过土匪,一次负了伤,躺在土坑里穷哼哼,一位大姑娘救了他,他就讨了她做老婆,我爷爷也是个ptt,从此洗手从良,几十年后,居然被他熬出一家银楼。我奶奶真能生,独力生了十二个(六男六女,成双成对),她是热河人,我爷爷一生气就骂她〃穷山恶水,丑妇刁民〃。可是〃丑妇〃颇有眼光,至少她说动了我那目不识了的土匪爷爷,叫他送〃老二〃(我老子)上了京师大学堂。

    〃老二〃在民国九年人了北大国文系,他的同班陆侃如魏建功都有了成就,可是他没有,一毕业,十几口的家就累了他,使他放弃了吉林送他留学的公费,使他在抗战时逃不到大后方,他逃到北平,就逃不动了(〃九一〃事变后我们全家到北平,我父亲到处找事都没头绪,他去找过你帮忙,可是你没见他,他很失望,所以后来一提胡适之,他总是唔呀唔的)。后来他总算在法部找到一件小差使,一次办移交的表现,居然使一位朱九爷赏识了他,此后一直保荐他,宜做到王克敏手下的太原禁烟局的局长(他在胜利后从书堆里掏出一张马占山开给他担任敌后工作的证明,可是我颇怀疑他对工作认真的成绩)。

    日本华谷中将(?)为了打击王克敏,说我父亲贪污,一年监狱审问竟找不出证据,出狱后王克敏为了酬劳他的〃尽职〃,给他做华北禁烟总局的局长,可是他似乎知道日本快垮了,不能再干了,急流勇退,是他聪明的地方。胜利后北平大抓汉好的当儿,他却安然化名在东北营城煤矿做他的总务处长!

    抗战时没逃到后方,他颇以为憾,所以共产党一来,他决定先跑,跑到台湾来,箱里的老底子全折腾光了,知道他的人不相信他没钱,按说我也不相信,但我发现早上起来必须要用盐水代替牙膏的时候,我开始相信了。

    我父亲有意埋葬他过去的历史,重新捡起他在北大刚毕业时的行业,在中学教起书来,他的文章和人格是我怀疑的,可是他的口才与办事能力我还看不到有谁比他好,他看到他旧日的老同学,凡是不为家累逃到后方去的,如今都做了省主席、立监委,他的学生也做了次长了,他似乎不无感慨。他是一块做政客的好材料,他不能在这方面继续发挥所长,所以就安心做了一个好教师。

    他死的时候居然落得台中市市长以下两三千入送丧的场面,那时候似乎人人都痛失师表,人人歌颂他,同时痛骂那〃不磕头,不烧纸,不流一滴眼泪,主张丧礼改革的儿子〃!

    那是我生平最得意的一次经验,是我独自一人在传统与群众面前表现〃吾往矣〃的勇敢,如果你要找寻一个〃我对于丧礼的改革〃那篇文章的试验人,你一定无法阻止我的自荐。但是当我反抗我的长辈们逼我磕头的时候,在我脑袋里打转的还不是那篇文章而是那首诗——《礼》!

    那是我大学一年级的事,那时我刚二十岁零二天,可是我觉得我已长成了。

    二十年问,我那三姑六婆化的家庭与颇识时务的父亲并不能给我什么脱俗的影响与身教,正如一般中产阶级的中国家庭一样,在这种环境里按说一个从未出过家门的男孩子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叛徒,可是我毕竟以这种身份出现,当我父亲眼睁睁地看我退还他的压岁钱宣布〃不过旧历年〃的时候,他的表情是我不能形容的。

    如果我用〃人格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我自己,那太麻烦了,因为我的形成很简单,我该感谢我父亲的就是他老先生从来允许我自由意志的自由发挥,在别的小男孩还在玩泥巴的时候,我已经为自己布置了一个小图书馆,我父亲从来没有拒绝过我向他要钱买书,从来不干涉我想要看的书,逃难到上海的时候,学费太贵,我的姊妹们都失学在家,他却叫我去读缉规中学(就是你教过书的华童公学),不让战乱耽误我的学业。二十年与他相处,他似乎充分发挥了〃北大精神〃。看到周德伟不管他儿子,我向他笑着说:〃所谓北大精神就是老子不管儿子的精神,,你们北大毕业的老子们都有这种精神。〃

    从一九三五年以后,尽管世局天翻地覆,一个小男孩却。

    能安坐在他的小象牙塔里,慢慢地成长,家庭、父母、姊妹、外人都不能〃引导〃他,因为书本早已取代了他们的影响而把我带入一个新境界。在一个六年级小学生的书架上,客人们可以看到《中山全书》,也可以看到右派的《我的奋斗》和大量左派的书报:从《观察》、《新华日报》、直到格拉特科夫的《士敏土》,这些早慧的成绩虽然带给我那小头脑不少的骄做,可是也带给我不少的迷乱。

    整个的初中我都陷在迷乱里,直到我进了高中,直到我碰到了我的老师严侨(以侨),我的生命才起了突变。

    严侨是严复的长孙,初到学校的时候,立刻使我们倾倒,他的热情与犀利,文理科的知识,英日文的熟练,都不是那些混饭吃的教员比得上的。很快的,我跟严侨建立了友谊;很快的,我知道了他为什么整天买醉——原来他是共产党!

    他到台湾来就被发现,她的妹夫叶明勋保了他,他没被捕,也不能活动,很苦闷。住了几年,读了些书,居然也有点自由主义的倾向,所以更加苦闷。一天夜里他又喝醉了酒,竟向他的小知己大哭,他对我说:〃我不相信国民党会把中国救活,他们不论怎么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