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 >

第10章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第10章

小说: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

  打上深深的脚印。

  心香一瓣

  “将来的固然重要,因为有跨到那里的一天;但现在的至少与将来的一样重要,因为已经踏在脚底下了。”现在同未来一样重要,该经历的事情总是要经历,凡事总是寄希望于遥远的未来,不从现在做起,就会贻误了美好的时机。

  万事不等人,珍重现在,才能不给未来留下遗憾和悲叹。

  路就在脚下,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接近梦想,成功才能水到渠成。
wwW、txt。小说。天+堂



第28章 必要与重要


  傅佩荣

  许多已经退休的前辈,见面时总是不忘提醒我:“老弟啊,健康最重要。”我感谢他们的好意,但仍不免在心中稍加修正说:“健康是必要的,还算不上重要。”没有健康,人生将从彩色沦为黑白,因此谁能否认健康之不可或缺,但是人生光靠维持健康就够了吗?当然不够。

  试举一例说明。当你生病时,自然觉得健康最重要;但是在痊愈之后,难免觉得赚钱最重要;等赚了钱之后,可能又觉得家庭最重要;依此推演,人生好像成了循环游戏,总是以紧要的目标为第一优先,而不易真正认定什么是“重要的”。

  事实上,凡是与身体有关的一切,都是“必要的”,亦即“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譬如,人有身体,需要工作赚钱,亦即养家活口。演变下去,则是社会上的身分、角色、地位、成就等。这些都是必要的,都有基本上的需求。不过,基本需求一旦扩大开来,也会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后使人晕头转向,以致错失了人生中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标。

  谈到人生,首先要避免的是“二分法”。譬如,健康与不健康,有钱与没钱,好的工作与差的工作等。大多数人都处在中间地带。健康是随着年龄而向下修正的,不必逞强更毋须幻想;有钱与否,除了要看与谁相比之外,更得参照自己的欲望是大是小;至于工作之好坏,又怎能忽略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呢?

  麻烦在于:属于身体层次的都是可以量化的,一旦量化,就可以比较,然后衍生各种烦恼与痛苦。譬如,一位歌星演唱三首老歌,花了十分钟;他赚的钱,等于我演讲三小时的所得。有一位歌手公开说,他有一首老歌唱了两万次,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但是别人就是喜欢听。相对于此,我应邀去演讲,如果同一个题目讲十次,立即就会有人抗议,说我不知长进。因此,只要是以工作赚钱,所要比较的不应该是赚的钱是多是少,而应该是:

  你是否喜欢这样的工作?只要能“乐在工作”,这个“乐”字就物超所值,让人深感安慰了。

  理由很简单:凡是快乐,都是指当下的心情而言。以学生念书为例,如果念书的快乐在于考试得高分、同学的羡慕与老师的称赞,那么念书本身将沦为“手段”或“工具”。一旦目的消失,手段也将作废。于是,许多学生离开校园之后就不再念书了,损失的是他自己。反之,如果学生念书时,感受到学习的趣味,进而以学习及理解为乐,那么他的快乐“在己不在人”,“在内不在外”。毕竟考试只是一两天的事,而念书却是三四年的事。正如赚钱只是结果的一时片刻,而工作却是日常天天要面对的事。因此,谁能乐在工作,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本届奥斯卡颁奖之后,李安导演成为话题焦点。大家都知道,他曾经失业六年,窝居在家,成为家庭主夫。即使后来拍了几部电影,也获得不少奖项,但是他的快乐主要仍在于“拍电影”这个工作上。他现在功成名就了,取得电影行业的一切“必要”条件。但是如果请教他:人生是否还有“重要”之事?他也许会把目光转移到他在得奖后所说的“文化”因素上。

  换个方式来说,经济条件是必要的,而文化理想才是重要的。文化不离人生,所以每个人在吃饱喝足之后,还是要想有关生活“质量”的问题,包括心灵方面的需求在内。人类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正是响应此一需求的资源所在。容我再强调一次,关于人生的思考,不必作二分法,而须注意完整性。只要肯定人有“身、心、灵”三个层次的潜能及需求,并且妥善分配时间与力量去照顾,那么,最后将会得到更稳固的快乐保障。

  心香一瓣

  经济条件是必要的,文化理想才是重要的。不要在对“必要”条件的追求中丢失了人生“重要”的目标。

  “必要”与“重要”就像人的左右手,都不可缺少,但哪只手最得力、最重要,个人心里必须有个底。

  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重要的事情要先办好,重要的东西要先努力获取,而必要的事情和东西则要掌握好时机和尺度,缺了不行,多了也会增加负担。你在心里为这两者排好位置了吗?
txt小_说天堂



第29章 假如重新选择


  卞毓方

  假设任你选择一种职业,你打算干什么?美国人的回答充分显示了干一行厌一行。一位军界要人说:“去乡间开一个杂货店。”一位女部长说:

  “到哥斯达黎加的滨海游览区开一家旅馆。”一位市长说:“改行当摄影记者。”而一位劳工部部长说:“出任一家冰激凌公司的总经理。”

  假设有来世,你打算作何选择?日本有一百多位商人接受测试,回答可说是五花八门,尽其想象。其中,表示继续从商的很少,大部分人愿意当艺术家或学者,有男士说想投胎为女子,有人说甘愿退出人的世界化为植物,甚至有人说愿意变为一只狗。

  我觉得这试验很有噱头,于是作东施效颦。一日,拜访作家谌容,趁便问:“假设时光倒流,您会不会重新选择?”谌女士其时正在戒烟,她一边嗑瓜子,一边说:“我想这没什么好选择,我就是喜欢写作。”

  又一日,看望学者金克木。当着金老的面,我什么也没提,只是漫无边际地闲聊。回家后,给金老拨了个电话。金老在电话那头笑了。他说:“花非花,雾非雾,美国人、日本人怎么说,我不管,反正永远当不了真。你要我说吗?一定要?我的答复只能是——哈哈哈哈!”

  随后,我或用电话直接征询,或借助朋友的帮忙,在周围广为撒网。测验的结果是——剧作家吴祖光、画家吴冠中与法国文学专家罗大冈全都笑而不答。

  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袁行霈则说:“来世,肯定地说,我还想教书。”

  中国市长协会负责人陶斯亮轻盈地一笑:“要有来世,我就学音乐。”

  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对今生的选择十分自负:

  “音乐是一种深入灵魂超越国界的语言,我不想改弦易辙。”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郑君里摇了摇头:

  “知识分子还是要当的,但不想再搞工程方面的研究,可以搞文学、社会科学。为什么?工程方面涉及的人太多,难以出成果。”

  作家袁鹰:“继续当编辑,我觉得这差事很美……”

  作家蓝翎:“这个问题我如此回答你:我最初的愿望是学英语,我的后辈都是工程技术人员。”

  诗人牛汉:“这辈子由于种种原因,没写出大名堂,壮志未酬,遗憾哪遗憾!因此,下一辈子还是要写诗,下两辈子下三辈子也还是要写诗!”

  雕塑家郑于鹤:“我是搞造型艺术的,我觉得几十年间根本不够,若有可能,我想二百年三百年地连续搞,也许能做出点成绩。”

  书法家徐楚德:“我嘛,来生还是写字,既可躲进小楼成一统,避免外界干扰,又有成就感。”

  经济学家管益忻:“那我就要考虑怎样在陆地和地球之外重建人类的家园了。”

  作家蒋子龙:“下辈子我想做一只鸟。天空多干净,鸟儿多自由,它既可以高飞,也可以享受地面,可以走、跑、停,还可以演唱。”

  作家石英:“若有可能,下辈子当个隐士,怎样?”

  最后,我又拨通了学者季羡林的电话。不久前曾经登门求教,季老赠了我五本书,我讲了一些读后感,末了小心翼翼地探问:“假设有来世,先生……”季老答:“你别问,我不相信有来世。”我连忙申明:“这仅仅是假设,假设……”季老没吱声,也许是没弄明白我的意思,也许是觉着不值得回答。

  灯下翻阅季老赠我的散文集《赋得永久的悔》,在《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一文篇尾,不期觅得现成的答案。季老在讲了过去七八十年中的酸甜苦辣后,笔锋一转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现在,如果让我相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再拨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拨弄成知识分子。”

  心香一瓣

  “假如重新选择,你会选择干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都曾经在心底寻找过答案,只不过我们都知道那是一种不现实的设想,人生没有“假如”。

  文中,作者询问了各行业的名人,不管他们是笑而不答,还是痛快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至少表明他们都对自己的人生认真思考过。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认真地对待了自己的人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爱好的职业也不同,但敬业精神和淡薄名利的品质永远是宝贵的。

  花无百日红,人无常少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则人生可以无憾矣。
。。c o mtxt?小说天、堂



第30章 悔不当初


  汪曾祺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把英文学好。

  小学六年级就有英文课,但是我除了book、pen之类少数的单词外什么也没有记住。初中原来教英文的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行六,是个近视眼,人称“杨六瞎子”,据说他的英文是很好的。

  但是我进初中时他已经在家享福,不教书了。后来的英文教员都不怎么样。初中三年级教英文的是校长耿同霖,用的课本却是《英文三民主义》——他是国民党党部的什么委员,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全校学生的英文被白白地耽误了三年。我读的高中是江阴的南菁中学。南菁中学的数、理、化和英文的程度在江苏省是很有名的。教我们英文的是吴锦棠先生。他是圣约翰大学毕业的,英文很好,能够把《英汉四用辞典》背下来。吴先生原来是西装笔挺很洋气,很英俊的,他的夫人是个美人。

  夫人死后,吴先生的神经受了刺激,变得很邋遢,脑子也有点糊涂了。他上课是很有趣的。讲《李白大梦》,模仿李白的老婆在李白失踪后到处寻找李白,尖声呼叫;讲《澳洲人打袋鼠》,他会模仿袋鼠的样子,四脚朝天躺在讲桌上。高中一、二年级的英文课本是相当深的,除了兰姆的散文,还有《为什么经典是经典》这样难懂的论文。有一课是《凯撒大帝》剧本中凯撒遇刺后安东尼在他的尸体前的演讲!除了课本以外,还要背扬州中学编的单页的《英文背诵五百篇》。如果我能把这两册课本学好,把《五百篇》背熟,我的英文会是很不错的。但是我没有做到。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