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 >

第4章

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第4章

小说: 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因为他们本来是官,这些话说,本来是“出示晓渝”以下,“右仰通知”以上应有的文章。

  到将来,不幸而竟有一天,做官的诸位老爷们额手相庆曰:

  “谢天谢地,现在是好了。洪水猛兽,已一律肃清。再没有什么后生小子,要用夷变夏,蔑污我神州四千年古国的文明了。”那时候,我们自然无话可说,只得像北京刮大风时,坐在胶皮车上一样,一壁叹气,一壁把无限的痛苦尽量咽到肚子里去;或者竟带了这种痛苦,埋入黄土,做蝼蚁们的食料。

  万一的万一竟有一天变作了我们的“一千九百十一年十月十日”了,那么,我一定是个最灵验的预言家。我说——那时的官老爷,断断不再说今天的官话,却要说“我是几十年前就提倡新文明的。以前陈独秀、胡适之、陶孟和、周启明、唐元期、钱玄同、刘半农诸先生办《新青年》时,自以为得风气之先,其实我的新思想,还远比他们发生得早咧”。到了那个时候,我又怎么样呢?我想一千九百十一年以后,自称“老同盟”的很多,真正的“老同盟”也没有方法拒绝这班新牌“老同盟”。所以我到那时还是实行“作揖主义”,他们来一个,我就作一个揖,说:“欢迎!欢迎!

  欢迎新文明的先觉!”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初字伴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汉族,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

  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心香一瓣

  作揖主义,处处点头哈腰,既避免了与他人的无谓的争辩,省了气力与时间,又不得罪他人,可谓一举两得。这种处世哲学,能留下更多的精力办自己的事情。

  但是,看似一种聪明的处事方法,在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奈。在清末,清政府与革命党人相互口诛笔伐,进行了不少论战,结果仍是两方对峙,没有任何进步。

  因此,应该少说废话、多付出行动。要革命,就要寻找“最经济、最爽快”的方法。“枪杆子里出政权”,武装斗争才是对付顽固派、反动派的最彻底、最有效的斗争方法。
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6章 洪水与猛兽


  蔡元培

  二千二百年前,中国有个哲学家孟轲,他说国家的历史常是“一乱一治”的。他说第一次大乱是四千二百年前的洪水,第二次大乱是三千年前的猛兽,后来说到他那时候的大乱,是杨朱、墨翟的学说。他又把自己的拒杨、墨比作禹的抑洪水,周公的驱猛兽。

  所以崇奉他的人,就说杨、墨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后来一个学者,要是攻击别种学说,总是袭用“甚于洪水猛兽”这句话。譬如唐、宋儒家,攻击佛、老,用他;清朝程朱派,攻击陆王派,也用他;现在旧派攻击新派,也用他。

  我以为用洪水来比新思潮,很有几分相像。它的来势很勇猛,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仿佛水源太旺,旧有的河槽,不能容受它,就泛滥岸上,把田庐都扫荡了。对付洪水,要是如鲧的用湮法,便愈湮愈决,不可收拾。所以禹改用导法,这些水归了江河,不但无害,反有灌溉之利了。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它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孟氏称“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这正是旧派对付新派的好方法。

  至于猛兽,恰好作军阀的写照。孟氏引公明仪的话:“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现在军阀的要人,都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家产,奢侈的了不得,别种好好作工的人,穷得恶死,这不是率兽食人的样子么?现在天津、北京的军人,受了要人的指使,乱打爱国的青年,岂不明明是猛兽的派头么?

  所以中国现在的状况,可算是洪水与猛兽竞争。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伏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心香一瓣

  新思潮总是如洪水来临一样势不可挡,让有些人难以习惯和接受,而作为统治阶级的旧军阀则如食人的猛兽一样横冲直撞、蛮不讲理,因此蔡元培先生称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洪水与猛兽竞争”。

  那么,如何应对这两股不太平的势力呢?他认为,对于新思潮、新事物,应该用疏导法而非湮没法,让其自由发展,才能使之逐渐被接受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而对于旧的反动的势力,则最好将其“驯伏”,让它主动为新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其实,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和希望,新旧事物的较量从来都是一个激烈而漫长的过程,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c o m.t.xt..小.说.天.堂.



第7章 我们的文化


  郭沫若

  鸡雏是鸡卵的破坏者,种芽是种核的破坏者,胎儿是母胎的破坏者,我们是目前的吃人世界的破坏者。

  世界是我们的,未来的世界文化是我们的。

  我们是世界的创造者,是世界文化的创造者,而未来世界,未来世界的文化已经在创造的途中。

  创造的前驱是破坏,否则,破坏就是创造工程的一部分。

  鸡雏是鸡卵的破坏者,种芽是种核的破坏者,胎儿是母胎的破坏者,我们是目前的吃人世界的破坏者。

  目前吃人的世界,吃人的文化,是促进我们努力破杯的动机,也是促进我们努力创造的对象。

  旧的不毁灭,新的不会出来,颓废的茅屋之上不能够重建出摩天大厦。

  以吃人的世界、吃人的文化为对象而从事毁灭,这当然是有危险的事;惟其有危险,所以我们的工程正一刻也不能容缓。

  世界已经被毒蛇猛兽盘踞,当然的处置是冒犯一切危险与损失,火烧山林。

  世界已经有猛烈的鼠疫蔓延,我们只有拼命地投鼠,哪里还能够忌器?

  和毒蛇猛兽搏斗的人多死于毒蛇猛兽,和鼠疫搏斗的人也多为鼠疫所侵害,这正是目前社会所不能掩饰的不合理的悲剧,然而这儿也正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文化的精神中枢。

  我们的精神是献身的。

  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的头颅所砌成,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鲜血的结晶。

  长江是流徙着的。流过巫山了,流过武汉了,流过江南了,它在长途的开拓中接受了一身的鲜血,但终究冲决到了自由的海洋。

  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象征,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理想。

  人类是进化着的,人类的历史是流徙着的。

  人类的整个历史是一部战斗的历史,整个是一部流血的历史。

  但是历史的潮流已经快流到它的海洋时期了。

  全世界的江河都在向着海洋流。任你怎样想高筑你的堤防,任你怎样想深浚你的陂泽;你不许它直撞,它便要横冲;你不许它横冲,它便要直撞。

  你纵能够使它一时停滞乃至倒流片时,然而你终不能使它永远倒流向山上。

  在停滞倒流的一时片刻中,外观上好像是你的成功,然而你要知道在那个时期以后的更猛烈、更不容情的一个冲决。

  谁能够把目前的人类退回到猩猩以前的时代?

  谁能够把秦始皇帝的威力一直维系到二十世纪的今天?

  河水是流徙着的,我们要铲平阻碍着它的进行的崖障,促进它的奔流。

  历史是流徙着的,我们开拓历史的精神也就是这样。

  中国的历史已经流了三千年了,它已经老早便流到世界文化的海边。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这个海边,就在这个很长的海岸线上,沿海都是绵亘着的险峻的山崖。

  中国的历史是停顿着了,倒流着了,然而我们知道它具有不可限量的无限大的潜能。

  我们的工程就在凿通这个山崖的阻障。由内部来凿通,由外部来凿通,总要使中国的历史要如像黄海一样,及早突破鸿蒙。

  有人说我们也在动,我们也要冲,但我们是睁开眼睛的,不能像你们那样“盲目”地横冲;我们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

  “我们的慰安是尺寸的进步,是闪烁的微光。”

  好的,真正是你的慰安呀,别人为你准备好的客观条件已经快要成熟了。

  为你这对可爱的三寸金莲已经准备下三千丈长的裹脚布,让你再去裹小一些,好再走得袅娉一点。

  为你这个标致的萤火虫儿已经准备好了一个金丝笼子,让你在那儿去慰安,让你也在那儿去进步,让你尾子上的一点微光在那儿去闪烁。

  哼,真是不盲目的腐草里面生出的可怜虫!

  宇宙的运行明明白白是摆在眼面前的,只有盲目的人才说它是“大谜”。

  宇宙的内部整个是一个不息的斗争,而斗争的轨迹便是进化。

  我们的生活便是本着宇宙的运行而促进人类的进化。

  所以我们的光热是烈火,是火山,是太阳;我们的进行是奔湍,是弹丸,是惊雷,是流电。

  在飞机已经发明了的时候,由上海去到巴黎有人叫你要安步以当车,一寸一尺地慢慢走去。

  在电灯已经发明了的时候,在这样个暴风狂雨的漫漫长夜,有人叫你要如艾斯基摩(eskimo)人一样死守着一个鱼油灯盏,要用双手去掩护着它,不要让它熄灭。

  这种人是文化的叛逆者,是自然法则的叛逆者,同时也就是我们当前的敌人。

  所以我们的口号是:世界是我们的。

  我们要凿通一条运河,使历史的潮流赶快冲到海洋。

  我们已经落后得很厉害了,我们要驾起飞机追赶。

  我们要高举起我们的火把烧毁这目前被毒蛇猛兽盘踞着的山林。

  担负着创造世界的未来的人们,我们大家团结起来。

  我们同声地高呼:我们要创造一个世界的文化,我们要创一个文化的世界!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四川乐山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成立“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建国后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有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

  心香一瓣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名伟大旗手和主将,郭沫若先生用自己饱蘸热血的笔端呼唤着新世界的到来。他认为,只有破坏吃人的世界、吃人的文化,勇于斗争和献身,除旧布新,才能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