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舞蹈_林丹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严谨的音乐辞书、百科全书都怯于遽下论断,一般字典格于篇幅不得不大胆为之,并且是愈小本愈勇敢。袖珍版的《韦氏新世界字典》说爵士乐是“一种使用切分法、极富节奏性的音乐,源自新奥尔良的音乐家,特别是黑人”;《企鹅英语字典》说它是“从繁音拍子、蓝调发展来的音乐,特征为切分法的节奏,以及根据一基本主题或旋律做个别或团体的即兴演奏”;牛津大学出版的一本以英语为外国语者编的字典则说它是“源自美国黑人、节奏用切分法的喧闹、不安的音乐”。
习于听古典音乐的我最初的确认为爵士乐是喧闹、不安的,或者更准确地说,认为凡喧闹、不安的就是爵士乐。大学毕业后新读了几本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指南,发觉他们把爵士乐跟古典音乐相提并论,才“势利地”对它另眼看待。
然而仍只是“眼”而已,听进耳朵仍觉不甚自在。我开始强迫自己阅读有关爵士乐的书籍,发现短短百年的爵士乐史,出现的名字比从蒙特威尔第到梅湘四百年古典音乐史里的还多,而且尽是一些奇怪的名号:果冻卷摩顿(jelly roll morton)、肥仔华勒(fats waller)、国王奥利佛(king oliver)、公爵艾灵顿(duke ellington)、晕眩基列士比(dizzy gillespie)听古典音乐,你只要盯住几个大作曲家,反复聆赏,很快地就可以登堂入室。
但爵士乐不然,每一个演奏家都是作曲家,他不照固定的乐谱演奏,而是即兴地、恣意地在规定的和声架构下创造音乐。古典音乐的演奏者总是力求表达原作与原作曲者的思想,但爵士乐者并不在乎表达的内容,它在乎的是表现的方式,它只是利用某个主题来表现自己的意图,表现自己的个性——不断地运用独特的语法、音响制造高潮,制造张力。所以爵士乐大匠路易阿姆斯特朗说:“你必须要珍爱自己能演奏。”
演奏是爵士乐的生命。任何人若不能领略演奏者在演奏时爆发的生命力,便无法进入爵士乐的殿堂。
严谨深刻的古典音乐彷佛茶杯里的风暴,音乐元素经由呈示、排比、组合、发展、再现等技术逐步推向数个张力的高峰,然而即使在最饱满时,整个情绪仍然在节制的杯子之内。爵士乐却好像魔术杯子里的水,杯水不断溢出杯外,却又神奇地倒回杯内——一次又一次地变化颜色、形状,激发出新的音响;当一群杰出的演奏者同时或接力演奏时,我们就好像看到一个由好几个杯子组成的喷泉,此起彼落地迸发、交换着音乐的魔力。
这几年透过视听设备,有机会坐在家里分享爵士乐者创造的快乐。日本人是喜爱爵士乐的,我在卫星电视上曾看到他们小学生爵士乐队有模有样的演奏,也看过他们的音乐家在世界舞台上演奏蕴涵东方风格的爵士乐。爵士乐早已经是国际语言了。但最能打动我的似乎仍是那些传自亚美利加本土的:从鼓着气球般的两颊吹小号的基列士比,到两只手同时在两把吉他上弹奏的史坦利乔登(stanley jordon);从已成绝响的贝丝史密斯(bessi
smith)、比莉哈乐蒂(billi holiday)(她们自然在唱片上复活了!),到眼盲心亮、化苦为甘的戴恩雪(diane schuur)。
半月前在报摊上翻阅《新闻周刊》,赫然发现歌后莎拉冯(sarah vaughan)也在年度死亡名单之内,急急回家拿出她一九八六年十月在新奥尔良史托里维爵士厅演唱的录像带。那真是群星闪烁,充满喜悦的一夜。一群伟大的爵士乐者互敬互爱地在舞台上用音乐相互竞技。他们的演奏散发出共通的价值感,却同时让我们清楚地看见他们独立的意志:吹着迷你短号的“爵士乐诗人”唐薛里(don cherry);在高音的云梯上翻筋斗的小喇叭手梅纳傅格森(maynard ferguson);容卡特(ron carter);赫比韩寇克(herbie hancock);晕眩基列士比……他们真像一家人:在晕眩的瞬间,一同到达至福。
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曾经说过:“音乐里有一种东西比旋律和节奏更重要:音乐。”爵士乐最简单的定义也许就是:音乐。
作者简介
陈黎(1954—),诗人。本名陈膺文,台湾花莲人,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著有诗集、散文集、音乐评介集凡二十余种。译有《拉丁美洲现代诗选》、《聂鲁达诗精选集》、《辛波丝卡诗选》
等十余种。曾任中学教师二十余年,并在国立东华大学等校授课,是一年一度在花莲举行的“太平洋诗歌节”策划人。诗人余光中说其“颇擅用西方的诗艺来处理台湾的主题,不但乞援于英美,更能取法于拉丁美洲,以成就他今日‘粗中有细、犷而兼柔’的独特风格”。
曾获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叙事诗首奖、新诗首奖,联合报文学奖新诗首奖,梁实秋文学奖诗翻译奖、金鼎奖等。2005年,获选“台湾当代十大诗人”。
心香一瓣
爵士乐出现于19世纪,是一种起源于非洲民歌的音乐形式。它与以往传统的交响曲等正统音乐不同,不是将情感隐藏于严格的乐律形式中,而是在歌曲中直陈想法,重意不重形,让人碰触到歌唱者赤裸的“心与灵”。
演奏是爵士乐的生命,音乐的激情、张力,尽在爵士乐中彰显。它是肆意奔腾的,无拘无束的,却有着集中传达的主题,一如魔术杯子里溢出却又能倒回杯子中的水,收放自如。
一个人的性情如果能像爵士乐这样潇洒自如、豪放不羁却又不违犯道德法律,该有多好呀!如此,其人生,必定如阳光般灿烂和快乐。
ww w。xIaoshuotxt。。tXt|?小说天堂
第9章 音乐世界的革命
[美]莫比佚名译
有一桩事实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不管乐曲是如何制造和销售的,人们都会热爱人类历史长河留下来的音乐。
一
一点也不夸张,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未来十年里,音乐的创作和方式,甚至连听音乐的方式都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几乎可以肯定说,从现在起,未来25年里,人们会将20世纪兴起的“只读”音乐媒体(压缩光盘或磁带)视为过时陈旧而不适宜的东西。促使音乐在创作营销方面出现这种巨大变化的驱动力当然是“数字革命”。音乐可以很容易地被化为简单的二进制,可以进行虚拟性的传播,于是cd、磁带和lps就被淘汰掉了。
我们对音乐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播音乐的传统方式的影响。我们认为,流行音乐三至四分钟的长度数据是合适的,这是因为在40年前这样的长曲刚好够磁带的一个单面。我们认为唱片应为70分钟,那是因为它刚好适合于cd的长度。
但是,如果人们利用磁带或ram作为储藏媒体,那么,每一首乐曲每张专辑的长度都不会受到限制了。你可以将利德齐普林德所有歌曲都储存在你的笔记本电脑里,而不必在意它占用了多少内存。利用调速调制解调器,你就可以在一夜之间下载利德齐普林德所有歌曲,也不会花费你很多成本。
这就是现代技术的魅力所在。想象一下,当人们上网用的调制器的连接速度达到光速时,音乐的销售和传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过不了几年,你就可以进你的起居室,说声“播放利德齐普林德最好的,将1957—1977年间慢节奏的曲子全部删掉”,你的音乐系统就会马上听从指令。
这些乐曲是你下载到你的硬盘上的,是通过高速调制解调器连接到互联网服务器上的,是通过卫星,还是通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开发出来的某种技术得到的,现在还很难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能将乐曲储存在你的处理器上,你就不必再去购买每张25美元的压缩光盘了。
这就是引起唱片公司如何适应生存的问题。目前,唱片公司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发现和挖掘艺术家,生产和销售cd。但是,如果不需要生产和销售cd,唱片公司还有什么用呢?
传统上,在艺术家和唱片公司之间存在很多的相互憎恨的情绪。因此,如果音乐家们能够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他们的乐曲,你就可以肯定他或她不会觉得对唱片公司有利他主义的义务。他们再也不需要唱片公司。唱片公司传统的营销职能倒还可能仍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在过去几年间,这些职能已经外包给了专门从事营销的独立公司了。因此,在一个不需要传统的制造和销售压缩光盘的世界里,唱片公司如何生存呢?从理论上说,大的媒体公司可以在网上传播他们以前制造的乐曲:即吃老本而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是,这些老曲子可能会被那些喜欢“文件共享”
的人非法传播。因为,在实践上,当歌迷们能够从私人网站上免费下载音乐时,他们为何还要给主要唱片公司付费来听一首乐曲呢?
二
由于数字革命,音乐创作的方式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过去,为了使演唱取得圆满的成功,音乐家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安装了一排很昂贵的高科技声控器的录音室进行演练。而现在,大部分录音都在电脑上完成。
技术进步是如此之快,现在已可以在电脑上创作大量优美的、商业化和有艺术感召力的乐曲了。而这一切主要有一台装有声卡而又并不贵的电脑就可以了。在电脑上装上一种值500美元的软件(他们甚至可以选择是否购买软件),音乐家们就可以成功地创作可演唱的乐曲。
这种技术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人们自己在午餐休息就可以创作舞曲,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花钱去购买新的舞曲呢?当音乐家们自己就能够在他们的电脑上制造乐曲,并在几分钟后就能在他们的网站上供别人欣赏时,他们为什么还要让唱片公司搅和进来呢?
在传统上,音乐的录制、生产、营销和传播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利用现代技术,所有这些都可以不费成本地完成了。
而且,从开始到完成,整个过程只需一个下午的工夫就可以了。
而取得成功的唯一要求就是才智。如果利用目前的技术就可以相对地完成录音,那么,你想象一下,在未来十年的音乐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有一桩事实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不管乐曲是如何制造和销售的,人们都会热爱人类历史长河留下来的音乐。我认为,人类对音乐的热爱不会仅仅因为技术的变迁而消失。但是,从商业的观点来看,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变化也越来越快,音乐世界也将跟着发生很大的变化。音乐、音乐家、听众和对音乐的欣赏还是会长存下去的。其他会有些什么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简介
莫比(1965—),美国音乐歌手。原名理查德·梅尔维尔·霍尔。受纽约这个全美最大的文化艺术中心影响,他的作品始终游走于流行与电子之间,音乐路线迎合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聆听品位。
他在电子乐界颇有建树,兼任制作人、创作家,曾是个朋克乐手。音乐作品多次是美国年度最佳专辑。
心香一瓣
数字音乐产业为音乐世界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技术改变的只是承载乐曲的载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