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_李天道 >

第1章

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_李天道-第1章

小说: 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_李天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1章 编前絮语


  辩论是社会文明的一种生动体现。在辩论场上,双方心平气和地摆事实,平等自由地讲道理。

  胜者不以势压人,因为他从对方的巧辩中看到了智慧的火花;败者也不气馁,因为他从对方的雄辩中学到了知识和真理。

  辩论是展现个性风采的舞台。在辩论中,你反应敏捷,口齿伶俐;我则处之泰然,沉着稳重。你思维缜密,逻辑严整;我却滑稽调侃,风趣幽默。你可以持名家人师之言,侃侃而谈;我能够列举事实,独辟嶝阡,固执己见。在这里,除了不可动摇的规则外.没有了僵化的约束和死板的规范。你的思想可以在广阔的空间信马由缰,任意驰骋;你的风格,能够随心所欲地遨游。通过辩论,能让人体验和欣赏到真正的个性美。

  辩论突出了人的探索精神。喜欢辩论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不可辩的命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属性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辩论就是从多种联系中揭示事物的不同性质,正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争有辩。而且设定立场的辩论迫使你别出心裁,独辟路径,常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个过程中,它激活了人们的思想,调动了人们探索的神经。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已熟知的世界。也许这样一个个具体认识无其科学意义,但从中磨砺出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这一思想“利器”,却是极其宝贵的。

  正是基于这些理由,辩论被国人认同,为青年人垂青。现代化需要现代的青年,现代青年也需要被现代知识所涵化。正像法国现代化设计者英·让内所说的:“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青年人喜欢辩论这一知识性活动,和青年人的健康成长相一致,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行不悖,因此,它一定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并且,辩论在人际交往中也极为重要,很早就受到我国思想家的重视和研究。据《论语·先进》篇载,两千多年前儒家就把“言语”作为培养教育和考察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并使之与“德行”、“政事”、“文学”并重。

  墨子更进了一步,他直截了当地把“谈辩”作为墨家在天下实现“义”事的首项要务。

  战国末年的杰出哲学家荀子也专门研究了“谈说之术”,要求人们要对自己的辩说“宅之、珍之、贵之、神之”,并响亮地提出了“君子必辩”的口号。

  这些睿智超人之所以如此关注辩论,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辩论所具有的,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重要功能,即沟通思想,说服他人。通过辩论,可以接受和了解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服他人。借助辩论人们可以明察根据,分辨是非,陈述事理。

  辩论在过去非常重要,现今更为重要。因为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更趋频繁和复杂,致使当今的政治、外交、法律、文化、经贸、教育等各个方面,无不需要仰赖辩论,所以,辨论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更为突出了。

  就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在一个民主生活和竞争机制日益成熟的开放社会中,举凡才华的展示、主张的宣传、决策的参与、交际的成功、信任的获取等等,都与卓有成效的辩说密切相连。美国中学的辩论健将与体育健将一样,可以被推荐上名牌大学,这可以说是当今社会重视辩论的一个佐证。华裔美籍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副校长田长霖在华中理工大学演讲中说:“美国的私立大学以培养领导人才为主,它绝对不迭考分特别高的学生,除了看学生的考分外,还看是不是辩论健将……如果辩论特别好,读高中时是辩论队的成员,那一定能进最好的私立大学。”我国高校方兴未艾的辩论赛热潮也从另一侧面表明了广大青年与社会有识之士对辩论意义的认同。

  有鉴于此,我们不揣学识之浅陋,继承并弘扬先贤研究辩论之成就,并尽力结合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涉外交往、法律诉讼中交际与谋略的实际需要,编写了《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精选中国古今的精彩辩论词,撰写体例先写“背景导航”,为读者提供有关事件和作者立论的来龙去脉,背景以客观呈现方式为主,侧重于作者生平;然后是“辩词精选”,后附“妙语佳言”、“论辩技巧”和“相关链接”。我们既要从正面说明实用辩论方法,也要从反面展现辩论中的诡辩以及对它的批驳,还要介绍一种训练和提高辩论能力的有效方法——辩论赛。我们期望这本书能借改革开放之风,为在人生舞台上拼搏、奋斗、进取的各条战线的朋友给一些帮助。果能如此,所愿足矣!
.xiAoshUotxt。cOm》txt



第2章 展僖退齐师


  展僖

  前634年

  背景导航

  展僖,字乙,鲁国的臣子。展僖在历史上并无很大名气,他在与齐君的论辩中能表现得这样出色,可能得益于展禽。因为文中提到在论辩之前,他曾“受命于展禽”。展禽,名获,字禽,是鲁国的名士、贤者,食邑柳下,私谥惠,故又称柳下惠。

  鲁僖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634年,齐孝公率军攻打鲁国。在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展僖受命犒劳齐军。展僖搬出“成王”、“太公”、“桓公”三人,重重地压倒了齐孝公。成王有命,太公受命,桓公尽职遵命,因而孝公伐鲁乃是“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又“其若先王何?”既辞严义正,又语婉气和,弄得孝公无言以对,只好扫兴退兵。展僖靠外交辞令,以“先王”、“先君”抗御了齐国的万马千军。本篇选自《左传·鲁僖公二十六年》。

  辩词精选

  原文: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僖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僖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还。

  译文:

  齐孝公率兵攻打鲁国北部边境。鲁国国君僖公派展僖去慰劳齐军,并让他事先向展禽请教一下怎样慰劳。

  齐孝公还没进入鲁国的国境,展僖就来到他面前,说:“我们的国君听说您将亲自驱动尊贵的双脚,来到我们鲁国这个破烂的小地方受辱,特派我来慰劳一下您的军队。”

  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了吗?”展僖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可君子并不害怕。”

  齐孝公说:“小小鲁国,室内四壁空空,土地荒芜,凭什么不害怕?”

  展僖回答说:“靠先王的命令。过去周公和太公作为周王朝的得力臣子,非常周到地辅佐了周成王,当时成王感谢他们并赐给了他们一个盟约说:‘让你们的子孙,世世代代永不互相侵害。’这个约定现保存在官府,由重要史官执掌。你的先君齐桓公所以联合诸侯并不断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弥合他们之间的矛盾,赈救他们的灾害,就是执行这个约定,显示齐国的责任。到了您即位,诸侯都抱很大期望,说:‘孝公恐怕也会奉行桓公的做法吧。’为此,这次我们鲁国不敢修筑城郭,准备兵力。大家都说:‘孝公即位刚九年,如果就忘掉了先君的命令和齐国的责任,那么他怎么向先君交待?孝公肯定不会攻打我们的。’我们靠这种判断,所以才不害怕。”

  齐孝公听了这番话,只好撤了兵。

  妙语佳言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论辩技巧

  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兵,展僖犒师就是一例。齐孝公骄纵而来,赧然而去,鲁僖公惊惧而起,弛然而卧,归功于展僖的出色论辩。

  展僖的论辩很短,但特色鲜明:

  一、不卑不亢。

  这是外交斗争中应保持的一种基本态度,也是一切谈判中应有的风度。卑则丧失尊严,亢则盛气凌人,不利于斗争或谈判成功。展僖的“不亢”主要表现在他对齐孝公说的第一句话上:“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大兵压境,敌强我弱,说话过于强硬,就可能造成紧张气氛,影响外交斗争的胜利。事实上,展僖的“不亢”,博得了齐孝公的舒心,他立刻十分得意地问了一句:“鲁人恐乎?”怎样回答这句话,关系到鲁国的尊严,展僖的回答是:“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君子”显然包括鲁僖公,也包括展僖自己,还包括鲁国的广大将士,展僖所以用了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目的是尽量避免谈话中的锋芒。展僖这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是“不卑”。这种不卑的态度,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卑不亢,表现在展僖的第一句话当中,也表现在全部论辩中。

  二、转移话题齐孝公听说鲁国的“君子”不恐之后问道:“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意思是你们鲁国很穷,物质条件、军事条件都很差,你们还依仗什么不怕我们?“依仗什么?”显然不是物质方面的东西。展僖乘机来个移花接木,说起了精神上的依仗:先王之命。这种移花接木在逻辑上叫作转移话题,它可以帮助论者摆脱被动,获得主动。

  三、借古讽今展僖从先王之命说到齐桓公联络诸侯、协调诸侯和帮助诸侯,其用意是明显的,那就是拿桓公做孝公的榜样,讽喻孝公,令其善待诸侯,停止干戈。

  四、以颂代劝对恶言恶行,在直接劝说产生不了效果,或不好直接劝说的情况下,权且把理想当现实加以颂扬,使对方明知是假话又不好说破,只好心怀羞愧,就高下驴,收回原计划。这种论辩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都可以见到,我们称它为“以颂代劝”。展僖明知齐孝公此行是明目张胆的侵略,却故意颂扬道:您即位以后,大家都满怀希望,说您一定是和齐桓公一个样,照顾邻邦,爱护诸侯。所以这次听说您要光临鲁国,我们没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大家都说,孝公怎么能干出那种对不起先君的事呢?这番颂扬,齐孝公显然是羞愧难当的,他也只好顺水推舟,放弃了攻打鲁国的行动计划。“以颂代劝”同讽刺又有区别,它的使用,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理想的效果。

  相关链接

  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官拜士师(掌管监狱的官)。因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

  旧小说多引用“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来赞扬男子之美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