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家学派可以说是一个有严密纪律的组织,其成员大多来源于社会下层。这
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称为“钜子”,钜子由前任钜子指定贤者接任。他们有
明确的法令,据《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
刑”。又据《淮南子·泰族》记载,墨者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墨子推荐他的学生出去做官,如果有人背离了墨家的主张,就要被召回。做
官所得俸禄的一部分交墨家团体使用。
(1)唯物的经验论的认识论
墨子的认识论的观点是唯物的经验论。墨子的认识论有以下三方面的内
容:
第一、墨子肯定了人们的认识只是来源于人们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
际。墨子说:“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无
为仪者也。请或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 (《明
鬼》下)这说明墨子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人们对外物的直接感觉。这是唯物
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
墨子反对主张认识可以不通过感性的看法,这是唯物主义的。但是如果
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就会陷入另一片面性的错误。墨子的经验论仅仅从现象
上来看事物,它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墨子从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论证了“名”和“实”的关系。他说:
“瞽者不知黑白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
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贵义》)正确的认识不在于口头上会说出黑
或白的名词,要看他选取黑白的东西时,是否选对了。
第三、墨子提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以“三表”(或“三法”)作为判断
是非真假的标准。他说:“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非命》上)“表”是“标志”或“标准”,“法”
也是标准。墨子认为判断事物的真假是非,首先要有前人的经验作根据,这
就是他所谓“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非命》上)。为了使他的论证有
根据,他认为必须在历史的记载中找寻前人的经验。其次,要根据“百姓耳
目之实”(《非命》上),就是要根据个人直接经验以外的广大人民亲身的
经验。再次,判断事物的真假是非,要根据“发以为刑政,观其中(符合)
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看它符合不符合国家人民之利。因此,
墨子提倡“非攻”、“节用”,反对“以命为有”等等,都是用这一标准来
衡量,看它于民于国有利还是有害。
墨子“三表”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的,即要求认识从实际出发,判断是
非应根据前人的经验、广大群众的经验和实际效果。墨子的“三表”都说明
他的学说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墨子的第一表和第二表说的是间接经
… Page 67…
验和直接经验。第三表虽说重视实际效果,但是墨子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
为客观的标准,他还不能分清当时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能完全一
致。国家之利,未必就是人民的利,有时反倒是人民之害。
墨子运用这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力地批判了孔子的唯心主
义的“天命”思想。墨子指出:相信天命的思想是错误的。因为,第一,它
没有历史的根据。“上观于古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
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
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 (《非命》上)历史经验证明,天下的治乱在
于人事而不在于天命。第二,墨子说:“我所以知命之有与无者,以众人耳
目之情,知有与无。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莫之闻,莫之见,谓之无”。
(《非命》中)既是如此,为什么不考虑一下百姓的见闻呢?“自古以及今,
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非命》中)
人的直接经验证明,天命是不存在的。第三,墨子论证说“王公大人”所以
早朝晏退,听狱治政,而不敢怠倦,是因为他们“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
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非命》下)假如他们相信天命,必
然怠倦于听狱治政。同样,农夫所以早出晚归,强力耕种,而不敢怠倦,是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辛勤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得过温饱生活。“若信有命而致
行之”,好坏都由天命注定,那末,农夫就必然要怠倦于耕种,结果导致了
贫困和饥饿 (见《非命》下)。墨子的结论认为,“天命”论,不仅在经验
上是没有根据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墨子反对天命论,它的主要锋芒在于反对孔子这些人所宣扬的天命思
想。在非命这一问题上,墨子是作为积极的对立面,反对孔子的宗教天命思
想而出现的。它反映了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界长期努力中所建立的克服命运安
排的信心。
由于当时小生产者的历史局限性,他们并不能真正与宗教迷信思想划清
界线。墨子反对孔子的天命,同时却提出了与天命说相类似的“天志”说,
他还相信鬼神是存在的。
用同样方法 (三表),墨子驳斥了天命的虚妄,却证明了鬼神的实有。
第一,乡里的人都说他们看到鬼神的形状,听到鬼神的声音。墨子反驳无鬼
论者说:“何不尝入一乡一里而问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有尝见
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何谓无乎?” (《明鬼》下)第二,不仅是
乡里人的见闻,而且是众人的同见同闻;不仅是今人的同见同闻,而且在历
史文献上也有根据。墨子举《春秋》关于周宣王杀杜伯,杜伯的鬼魂出现报
仇的故事为例,说“若以众之所同见,与众之所同闻,则若昔者杜伯是也。”
(《明鬼》下),这些都是“著在周之《春秋》”的。第三,他认为:“今
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同上)
墨子重视感觉经验,但是,他却轻视理性。因此,使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无
法贯彻到底,他的三表,反而成了论证鬼神存在的工具。墨子把人们的幻觉
的经验也当成真实的。墨子的经验论的局限性是由他所代表的阶层的生活地
位所决定的,到了后期墨家利用更多的科学成果,终于克服了这种经验论的
局限性,摆脱了宗教思想的束缚。
与认识论密切相联系,墨子在逻辑思想上首先提出“类”和“故”的概
念,做为明辨是非、审察异同的方法。例如他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
其故者也。” (《非攻》下)就是运用这个“类”概念跟对方进行辩论,同
… Page 68…
时用“故”概念追求事物的原因,使人们的思维在辩论中逐渐严密而深邃起
来,这是一项重大的贡献。这两个概念,到后期墨家更有周密详明的阐述。
墨子更运用“类”概念来进行推理,彭轻生说:“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
墨子举例回答道:假设你的亲人远在百里之外遇难,要你在一日之间赶程回
去,赶到他就能活,赶不到他就会死。现在放着固车良马和破车驾马任你选
择,你将乘哪一种车马呢?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墨子立刻指
明说:“焉有不知来”?意思是说,怎么讲来者不可知呢?可见运用类推法
能够预先知道未来的事情。
(2)“天志”、“明鬼”的宗教思想
墨子所说的天,是有意志的天,它能赏善罚暴,能爱人憎人。这个天志
实际上是墨子所代表的小生产者阶级的意志。所谓“顺天意者,兼相爱,交
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天志》上)。更
具体地说,天之意,“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天志》
中)。墨子通过宗教形式把兼爱互助的思想表达出来。有意志的天就是上帝,
人间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子。墨子根据“上同”的原则,主张百姓皆上同于天
子,天子还须上同于天。他认为君权是神授的,“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
立正长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尚同》中)。墨子的上帝是按照
小生产者的愿望塑造出来的。墨子所信奉的上帝鬼神是墨子所代表的这一阶
层自己的虚幻的化身。他把希望寄托在“上帝”和“鬼神”身上,希望上帝
和鬼神能推行他们的理想。
应当指出,墨子的天志和孔子的天命思想根本不同。孔子和他的弟子所
谓“畏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在承认有意志的天的前提下的
命定论。它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墨子针对着这个思想,认为富与贫、
贵与贱、寿与夭,都非命所定,可以人力变更。在理论上,墨子提出“力”
来对抗“命”。譬如处于贫贱的贤者应得富贵,处于富贵的不肖之人应得贫
贱,没有命中注定的富贵贫贱,从而提出“非命”的主张。它打击了世卿世
禄的旧势力。墨子由于小生产者阶级软弱的本性,始终不能摆脱那幻想出来
的强大的靠山:有意志的天。所以他抛弃了命定论,但是接受了尊天、明鬼
的宗教思想。墨子把尊天和非命纳入一个思想体系,这就造成思想上的矛盾。
墨子相信有意志的天以外,又相信鬼神。他跟执无鬼论者辩论,曾经运
用他的三表,证明鬼神实有。墨子还宣传鬼神有超越常人的能力,他说“鬼
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 (《耕柱》)。把鬼神说成这样
高明超绝,世间的圣人简直不能跟他相比,这正是热情地崇拜鬼神的宗教思
想。墨子崇信鬼神的用意,如同他提倡天志一样,不是为了欺压百姓,恫吓
万民。相反,主观上是为了百姓人民的利益。他经常把所谓天和鬼的利益跟
百姓的利益相提并论,甚至不加区别。如说:“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
政事之本也。” (《尚贤》下)又说天鬼能够赏善罚暴,“天子为善,天能
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志》中)。“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
鬼神之所罚,无大必罚之” (《明鬼》下)。大如夏王桀、商王纣、周朝幽
王和厉王,只因他们暴虐百姓,鬼神就来惩罚他们。为善的人就要表扬、奖
励,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非攻》下)。
由此可见所谓“天之利”、“鬼之利”,不外是加重“人之利”的说明,实
际上就是企图证明人间百姓万民的利益与天鬼的利益相一致而得到保障。百
… Page 69…
姓万民的利益,统治阶级时时觊觎它,剥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