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世纶一撩袍褂,跪倒,声音之中已带了些哽咽,道:“诸位阿哥,诸位大人,府道仓中已是无粮可放,若是不截下漕粮舍粥,怕是就要饿死人了。”桑额也叹了口气,道:“本来快马赶去迎驾,却被中途拦了下来,生生被这事弄得脑仁子疼。诸位,不怕笑,桑额昨儿看了那些灾民,再瞅了这布包,眼泪都落了下来,别看咱是侍卫里放出来的,流血流汗从来不怵,可看了这些,眼窝子却浅了。”
胤禛这才知道为什么桑额放过了施世纶,敢情这位老侍卫也是动了恻隐之心。他沉吟了片刻,才道:“淮应道,具体情形如何?”
施世纶垂头答道:“因七府县被淹,致使地方米价高昂,及至平日数百倍,百姓除豪富之族外,皆生计困难,道府县施粥月余,已无余粮,不得不截流漕粮已解困境。”
“可曾报于江苏巡抚宋荦、两江总督张鹏翮?”胤禛复又问道。
“职道已报了上去,只是抚台、制台赶着迎驾,早早都去了苏州。”施世纶犹豫了一下,回道。
胤禛颔首道:“这就是了。虽说你临机而断也算妥当,却并不合规矩,这么大的事理应请旨才是。”
回头看了一眼胤禩,停顿了一刻,胤禛又对着胤祥、胤祯道:“十三弟、十四弟,约摸要辛苦你们一次,去皇阿玛那里求下旨意来。”顺手把施世纶带来的布包也塞给了胤祥,道:“把这个也带上。记得呈给皇阿玛御览。”
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巡(五)
更新时间2009…5…10 16:37:29 字数:2230
胤祥、胤祯带了四名扈从,打马往高邮而去,康熙御舟再有一日即将驻跸高邮州,算来淮阴与高邮不过两百余里,一日疾行必然赶得及。两人便稍稍放慢了些,胤祯叹了口气,道:“十三哥可瞧见刚才出城时的情形了?”胤祥一脸凝色,道:“城中饥民越来越多,米铺却都下了板,不知那些商贾是想囤积居奇还是已然无米可卖,总之局势不善。施世纶这人倒算有些胆识。”胤祯点了点头,道:“十三哥说的是。比起那个董安国来,施世纶果然没有跌了施琅的份儿。”顿了一下,终还是忍不住,又道:“八哥看着心也忒急了些,怎么说也该以四哥马首是瞻。”胤祥却不想过多接这个茬儿,只淡淡道:“四哥把八哥留在身边,八哥该晓得怎么做。倒是咱俩要把事办得漂漂亮亮的,既然四哥这么信咱们,怎么也不能枉了皇阿玛和四哥的嘱托。”胤祯这时才露出几分笑模样,哥俩同时在马屁股上加了一鞭,急急向前驰去。
第二天,在城中微服巡查了一番之后,胤禛特意请来了施世纶。淮应府内堂之中,他示意施世纶坐在近旁,施世纶犹豫了一下,才挨着胤禛的左首坐了。胤禛苦笑道:“文贤,怎么说我们认识也有些时日了,你又何必疏远如此?”施世纶依旧板着脸道:“雍贝勒此次领着圣命,职道倒不必再避讳。只是,上回雍贝勒想起职道这个故人可不是什么轻省的事儿,世纶敢不离着贝勒爷远些?”语末的部分施世纶用了名字以自称,显得亲近的多。这句话也把胤禛说的乐了,把李卫的案子交给施世纶,就是看准了他不惧权贵的风骨,但确实让施世纶头痛了一番。看来,施世纶经过这些年官场的历练,人情练达倒比之前强了不少。
胤禛一笑,道:“李家的案子不也为文贤赚了个‘青天’的名头?算起来,文贤还是不亏。再者,文贤这回的麻烦可不是我给带来的罢?”施世纶也笑了,道:“四爷要世纶留下,不是来和世纶检讨盈亏的罢?”胤禛收了笑颜,正色道:“文贤说得轻松。你未请旨而擅自截留漕粮,虽说事急从权,可处分却是免不了的,你就不怕?”施世纶沉吟了片刻,道:“皇上仁德,世纶琢磨着皇上必拨漕粮救灾民于水火,而世纶也已备下了请罪的折子。”胤禛打断他道:“这是题中之义,没有规矩,焉成方圆?若是州府道官以后皆仿效你而为,岂不乱了套?督抚这边,皇上怕也是要维护的。”“是,世纶领会得。但只要城内能无一饿殍,世纶自己前程如何倒没放在心上。”
“哦,置个人荣辱与不顾,不愧是正臣所为。可你截了十万漕粮,准备全部用来施粥吗?”胤禛虽然语气温和,言辞却突然转厉。
施世纶楞了一下,半晌才喃喃道:“漕粮若不用来施粥,截来何用?”胤禛叹了口气,道:“对于漕粮之用,文贤还是有些书生气啊。你适才报陈,米价高昂,致使百姓生计困难,你可曾想过,除了水患之外,米价高涨至平时十数倍还有什么旁的缘由?”施世纶若有所思,道:“城中经营米铺之辈,多是些奸商。趁着水患粮食稀缺之际大肆涨价,世纶曾与淮应府一道贴出安民告示,要粮商以平日粮价发卖,却收效甚微。甚至有些粮商关了米铺,谎称已无粮可卖。见饥民日众,世纶这才广设粥棚。”
胤禛颔首道:“这就是了。俗话说,民不与官斗,却为何区区商贾便敢与你这个道台对着干?无他,他们只守着一件:百姓要靠着吃粮活命,而他们手中恰恰有粮!”接着,胤禛捡着最易懂的方式为施世纶讲了供求差异对价格的影响,直至施世纶陷入了沉思之中。胤禛接着道:“漕粮单用来设粥棚,虽能解灾民饥渴于一时,长此以往,却不见得是上策。其一,因官府舍粥,致使城中百姓也如灾民一般赖官府粥棚度日,不再买粮,粮商存粮无法出,必然将粮米转运外省贱卖,城中之米便更少,而外省又会因大量粮米流入而引起米贱伤农。其二,漕粮为税粮,以充京畿粮仓,而备朝廷不时之需。漕粮用以赈济之后,朝廷仍需补足仓中不足,因而便要再动用国帑买粮。国库之中因平定边事早已捉襟见肘……。”
施世纶眉头几乎挤成了一个川字,良久,才道:“世纶之前是想差了。如今看来,以漕粮平抑城中粮价才是上上之选。世纶这就着人在城内安排平价售粮给城中百姓,如此,粮商若不想蚀本,便也得跟着官府的粮价发售,过上几日,粮价便会回落如初。同时世纶在北门之外辟出块处所,专门安置灾民,并只在那一地设下粥棚,并在灾民之中征集民夫修河工,让他们也能有安生立命之道。”胤禛微微一笑,道:“原先只是觉得文贤在刑狱上颇有见地,如今看起来,钱谷民政事文贤也是不弱。”施世纶忙摆摆手,道:“若非四爷提点,世纶怎么想的及这些。”
胤禛此时突然想起了曾听过的一桩与施世纶相关的往事,便饶有兴趣地问道:“前年你可是在泰州知府任上?”见施世纶点头称是,胤禛不禁莞尔,道:“你可知你在京中有一绰号?”施世纶面上显出些尴尬,道:“四爷很久以前就和世纶说过的。”这次倒是轮到胤禛尴尬,他自然不会忘记以前那句“十不全”的戏称引得施世纶勃然大怒的事儿,便道:“那是我以前年幼妄语,做不得数。文贤在京里如今有个‘铁面知府’的名头,倒是很有几分豪气?”施世纶失笑道:“原来四爷是说这个。前年皇上遣钦差督修泰州河堤,偏偏有些扈从及河道兵丁骚扰当地百姓,世纶这个父母官无奈之下只好祭出些雷霆手段来。”胤禛心中轻叹了口气,施世纶虽未提及这位钦差大臣的名字,可胤禛却是知道的,康熙目下最倚重的臣子之一,户部满尚书马齐!
第一百七十五章 南巡(六)
更新时间2009…5…17 15:28:48 字数:2383
康熙听罢胤祥、胤祯二人的陈奏,看着手中轻飘飘的布包,半晌不语,继而又望着船外不知想些什么。胤祥、胤祯在一旁默默侍立着,也不敢打扰康熙,直到康熙轻轻叹了一声,胤祥才斟酌着劝道:“皇阿玛也不用太过忧心,四哥和八哥必然已在安排赈济之事,眼下又有了漕粮救急,官府正广设粥棚接济附近州县受灾的百姓,儿臣听闻,百姓们都感念着圣恩,直说要献万民伞呢。”见康熙还是面沉似水,胤祯顺着胤祥的意思接道:“十三哥说的是,百姓所求,无非是口吃食而已。儿臣和十三哥一路上都留心着,无论城中乡野,如今均井然有序,并无丝毫乱象。”
康熙微微颔首道:“你们两个不光是在为朕宽心罢?方才说的这些话,拿的这个布包,是谁的主意?可是打算为施世纶说项来的?”言罢,直视着胤祥,胤祥一时语塞,面上已是泛了红,康熙看着面前的两个儿子,终究露出些慈爱,点了点头,道:“朕没有责你们的意思。你们这次也算用心办差,朕颇为欣慰。施世纶虽说未奉旨便截漕粮,于体制不合,但其能审时度势,不避讳物议而行利国利民之事,朕也不会怪他。”胤祥、胤祯听罢暗暗吁了口气。康熙接着道:“你们去叫马齐、张玉书递牌子见朕,朕有些事与他们说。你们也早些安置罢,明儿朕可能还要让你们回淮阴去。”康熙语气之中带着些难得的温存,兄弟二人听了,暗自都觉得欣喜非常。
淮阴府内堂之中,胤禩打偏坐着,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茶,胤禛看着他,尽量放缓了声色,道:“八弟,不是四哥苛求,咱们身为皇子,有些事确是要避嫌的。”胤禩看不出面上的表情,只淡淡道:“四哥这话小弟听不明白,小弟哪一步行差踏错的,还请四哥教我。”胤禛心中暗恼,胤禩前日言语之中便一直在为董安国开脱,可是以为他胤禛真的不晓得董安国为何许人?
三年前于成龙解河道总督而就直隶,究其根底,还是因为靳辅。之前在靳辅与于成龙之争中,康熙最终偏向于成龙,靳辅被夺职闲居。然而,几年治河的教训,却让康熙终于认识到原来靳辅所议才是正道,正要复靳辅的职,却惊闻这位老臣因长时间的郁郁不得志已阖然仙逝了。靳辅的去世使得康熙颇为懊恼,内疚之余便有些迁怒于于成龙,便使其左迁为直隶巡抚。河督空缺时,董安国不过是工部侍郎,平素便是走大阿哥的门路,得知此讯,便央着大阿哥上了荐本。适逢大阿哥经两次随驾亲征,正是朝野之间名望最盛的时候,康熙对大阿哥的折子几乎是每本照准,董安国便一跃三级而为河督。而胤禩自六岁入上书房始,便由大阿哥之母惠妃抚养,与大阿哥一向亲厚。只是胤禩如此对待董安国,究竟是为了大阿哥还是为了他自己?
胤禛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道:“也罢,八弟自己权衡着便是。眼下于成龙已下了死令,凡水情危急敢退一步者,便用皇阿玛赐下的天子剑先斩后奏。沿河各府县大小官员都在抢修着河工,八弟若是不介意,与我一道堤上一行如何?”胤禩颔首道:“但凭四哥吩咐便是。”
御舟之内,康熙已是动了微怒,道:“朝廷穷十数年之功,所费甚巨,原以为能还世间一条太平清澄的黄水,可如今还是黄水泛滥,危及十几个州县。朕此次南巡,特意颁下旨意,官员毋庸接驾,当以政务民事为要,可张鹏翮、宋荦依旧停了衙,整天跟在朕身边,致使施世纶奏报无门,灾民无粮可济,朕身边无人了吗?要他们紧着侍候?”马齐、张玉书都跪伏在地,二人知道,康熙为了水情灾qing动了意气,此时发怒无非是宣泄而已。前些日子,张鹏翮、宋荦迎驾之时,康熙还十分欣喜,慰二人道:“尔等俱是朕身边老人,旁的人不来朕也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