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2001-04-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我们与格瓦拉一样,是绝望中的反抗,反抗的也是绝望,但我们不负我们的使命,仅此就够了。
(三)全剧中让我最感动的是这样一首歌:“其实这人间/都只是一个人/其实这世界/都只是一颗心/如果还有一个人贫困/这人间就是地狱/如果还有一个人邪恶/这世界就不是天堂。”
我想起这样两段话。
一段话是左翼运动领袖人物马克思说的:“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自由的前提。”《共产党宣言》是以这句话作为结语的。对于这句话,不同利益集团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我想《切》剧的作者们是读懂了。马克思就是在说,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自由了,一切人才能自由。相反,如果这个社会只要还有一个人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下一个不自由的人也许就是你我。所以,马克思又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使命并不是着眼于本阶级的解放,更不是要自己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去再压迫其他阶级。她的使命是让世界没有阶级没有压迫。
还有一段话是美国波士顿市政府对面犹太大屠杀纪念碑前马丁牧师的铭文:“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起来为我说话了。”这也是在说,如果我们可以不理会暂与己无关的苦难,下一个受难者就可能是你我。
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逻辑,是格瓦拉这样的革命者的逻辑。而不是以原子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者的逻辑。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某些自称自由主义者却常将这种逻辑据为己有。
(四)“历史只认硬家伙!”剧中反对革命者说。他的意思也很清楚,历史是强者书写的,所以,是胜利者的历史。
对于纸面上的历史的公正性,我向来就不抱什么幻想。不仅仅因为是胜利者才有资格写历史,还因为历史本来就是书写的,而且都有书写者自己所处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其中。英国著名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历史不是别人而是知识分子‘制造出来’的;写历史就是制造历史的惟一方法。”另一史学家克罗齐也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与汤因比齐名的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则说得更白:“所有的宏观历史都是自传。”
但我又有一些乐观。这是在看完《切》剧的当晚回家我再次翻读茨威格《异端的权利》一书得来的。卡斯特利奥与宗教领袖加尔文的斗争是“苍蝇撼大象”,注定失败。回顾这段历史,茨威格写道:“历史没有时间作出公证。作为无私的编年史,它的任务是记载成功的人,但很少鉴定他们的道德价值。历史的目光只盯着胜利者而置被征服者于不顾。这些无名小卒被倾入遗忘的汪洋大海中,既无十字架又无花环记录他们徒劳的牺牲。但事实上,心地纯洁的人们所作的努力,不会被认为是无效的或无结果的。道德上任何能量的花费,也不会在巨大的空间消失而不留下影响。那些生不逢辰的人们,虽然被击败了,但在实现一个永恒的理想上,已经预见了它的重要意义。因为,理想是一种没有人看得到的概念,只能通过人们的设想、人们的努力,并准备为理想而向着充满尘土的、通向死亡的道路行进的人们,才能在现实世界中加以实现。”
为着永恒理想而牺牲了的格瓦拉,自己说“也许会被二十世纪冷淡,也许会被二十一世纪遗忘”的格瓦拉,茨威格这段话好像也同时是为你准备的。
(五)剧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正C:革命不是已经胜利了么?
画外声:政权是夺取了,革命却刚刚开始!
正A:建设新社会是一场艰难的征战,几千年人剥削人压迫人的格局早已根深蒂固,稳如泰山。它打着“人性”的旗号,借助传统的力量,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在你想得到的前后左右,在你看不见的四面八方,对新天地施行反攻倒算。旧世界不仅在山那边、海对岸,不仅在你的瞄准镜里,在你的雷达屏幕上,它还隐藏在空气里潜入你的呼吸,埋伏在血液中流遍你的思想。当你向“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候,你很可能早已是他们中的一员;当“新”盖头揭开时,露出的也许只是旧嘴脸。面对旧世界的收买、围剿、招安,革命的股民自然高官厚禄大宅子小车子服务员保健员,很快实现了投资回报利益返还。他们经营的,哪点不是旧世界?只不过改了作者,换了封面,准确地说,是张旧世界的“盗版”。
对白完后,是一段关于“奴隶冲进皇宫做了奴隶主”的寓言诗。
这段对白突出表明,《切》剧作者对于自由主义者所批评的所谓革命的局限性是有深刻的认识的。的确,如果不认识到或不承认一次急风暴雨式的革命对旧制度的动摇是有限度,那么,《切》剧作者及其同道者是立不住脚的。托克维尔的《法国大革命》一书,讲来讲去就一个意思:法国大革命是必然会发生的,但是,法国大革命后的一套,恰是法国大革命前都有的东西。
但我感到最有意思的是,同样一种现象导引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
一种是反对革命的逻辑。革命之后,又怎么样?不过是老皇帝换了新皇帝、老专制换了新独裁而已,不如不革命。这是今天中国一些所谓自由主义者的逻辑。
一种是不断革命的逻辑。正因为一次革命的效果是有限度的,而且旧习惯时刻可能复辟,所以,我们要不断革命。即使是取得了政权后,为防止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我们也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否则我们自己会脱离人民,我们自己会以人民的名义忽视了人民,背叛了革命的理想,甚至“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毛泽东语)。这是毛泽东、格瓦拉以及《切》剧作者的逻辑。
(六)剧中还有这样一些对反革命者的诘问:“没有反抗,剥削会减轻么?!”“没有斗争,压迫会停止么?!”“没有革命,他们肯改良么?!”“没有农民一次次起义,会有历朝历代的让步政策么?!”“没有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战后会出现福利国家么?”
这些诘问讲出了这样的道理:尽管一次革命的效果是有限的,充其量只是对旧制度边际上的改进,但一次次的革命,最终总可以使旧制度面目全非。
我手边有另外两篇文字,我全文照抄,以佐证《切》剧作者。一篇文字是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欧内斯特·芒德尔说的。当下,西方知识界几乎是一片“二十世纪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实验场,最终见证了社会主义的失败”、“历史已走向终结”的叫嚣声,而东方,也在忙于所谓“对社会主义进行反省”。此时,这位教授写道:
在对社会主义一百五十年斗争经历进行反省时,我们的指控在这一点上应留有余地:实现最终目标方面的失败是伴随着实现部分目标方面的同样引人注目的成就而来的。社会主义一百多年来的顽强努力,最终使社会现实发生了世界性的根本变化,尽管尚未在任何一个地方导致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一百五十年前,八岁的女孩子就在煤矿的非人条件下做苦工。而在今天,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样的惨事都不再有了。甚至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南方,这样的惨事也越来越罕见了。这要归功于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的顽强努力。
一百五十年前,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平均工时为每周七十二小时或者更长。而今天的平均工时至少在工业化国家中已缩短到了三十六个小时,这又要归功于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的顽强努力。
一百五十年前,病人、残疾人、失业者和老年人只能在极度贫困中生活。一九○○年,在伦敦或纽约这样的富裕城市中的贫民区,孩子们还仍然光着脚走路。而今天,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已有可能使绝大多数职工免遭这样的贫困,这也要归功于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顽强努力。
一百五十年前,除极少数技术熟练工人外,大部分职工都是些未受过教育的、绝望的男人和妇女,他们常因酗酒而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而且多数是文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顽强努力,最终提高了职工的素质,使其具有了初步的知识、教育、人的尊严和自信。
斯大林主义和毛主义产生了可怕的后果。但是,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南斯拉夫革命、古巴革命和其他类似的运动使进步和初步的解放成为可能,这种进步和初步的解放是任何人凭良心都无法否认的。人们不能说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徒劳无功,尤其不能说劳动群众为改善自己命运所作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所有这些工作,所有这些努力,都已使世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另外一段文字是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西班牙前副总理阿丰索·盖拉说的:
如果以充分的历史眼光和适当的理论准备来对社会主义的成就和它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影响作一次当前的总结,那么,我们就得抛弃一些肤浅的偏袒的评价,而应该承认,对进入这种解放理想的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来说,我们已经达到了足够的成熟水平。如果对最近一个世纪工业世界中所产生的进程进行严格的客观的分析,就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道路上,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伟大古典作家所提出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进行政治战斗时,已取得了道义上与政治上的胜利。今天,谁也不敢真正维护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前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家与实践家所依据的特殊道德前提。甚至最固执的新保守主义理论家也坚信,在当前社会中上述模式绝对行不通。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必然得出一个结论,即:导致野蛮竞争、允许商品对人拥有价值优先权的最初的资本主义,无论在道德领域还是从一般实践领域,都遭到了失败。从政治观点看,这种失败明显表现在大多数发达社会中各劳动者阶层和最贫困的社会集团所争得的社会福利、劳动权利与经济等方面的成就。
所以,格瓦拉的牺牲是有其所得的。最虚伪的资本主义作家都对自己的主子说:这些人身上流出的是血不是胭脂!
(七)剧中最后有这样一段:
鼠辈甲:格瓦拉,把你那半棵雪茄给我吧,我好为大麻海洛因做广告。你就是商机。
鼠辈乙:格瓦拉,把你的肖像权送我吧,你的像我要印在衬衫上卖给所有长青春痘的三青子楞小子,浪漫女性也争取一个卧室给她们丫贴一张。你就是资本。
鼠辈丙:你的传记我包了,你是二十世纪的浪漫骑士,现代社会的古典游侠。关键是女的,你跟那个德国女游击队员没那么回事也有那么回事。
而剧一散场,我就听一位中年人操着难听的京腔说:“你丫的装什么孙子,不也是在靠炒格瓦拉发财吗?”
商品社会最成功的一招,也是让本来想超越利益关系的知识分子最无可奈何的一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