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

第7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7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前进 。”匡胤乃即派遣裨将,与王洪返守宁州,并留兵数百, 
助廷辉守益津关;自思韩通未至,不应久待,索性乘势前行, 
入捣瓦桥关,于是令军士一齐登岸,鼓行而西。 
      不一日,即至瓦桥关下,守将姚内斌,率着马兵数千骑, 
出来截击,不值匡胤一扫,内斌遁回关中。由匡胤攻扑一昼夜, 
未曾得手。翌日,韩通亦到,报称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 
高彦晖,俱已降服了。韩通一路用虚写法,因本书注重宋祖, 
故详此略彼。匡胤大喜,便亲至关下,召姚内斌答话。内斌在 
关上相见,匡胤朗声道 :“守将听着!天军到此,所有瀛、莫 
各州,及宁州益津关诸吏,都已望风降顺,畏威怀德。独你据 
住此关,不肯归服,难道我不能捣破么?但念南北生民,莫非 
赤子,若为你一人,害得玉石俱焚,你心何忍?不如早日投降, 
免致糜烂 。”内斌道:“且待明日报命 。”匡胤道:“大丈夫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若明日不降,管教你粉骨碎身,悔无 
可及 。”言毕返营。巧值都指挥使李重进等,带领禁军,呼喝 
前来。匡胤知周主亲到,便与韩通出营接驾,行櫜鞬礼。周主 
入营巡视,慰问劳苦,三军无不欣跃。是夕,周主便留宿营中。 
到了次日,姚内斌亲至营前,奉表请降。是匡胤第七次立功。 
匡胤引见周主,由内斌拜跪毕,周主亦嘉他效顺,温语褒奖。 

… Page 37…

宋史演义                                                               ·31· 

内斌复叩首谢恩;叙述各降将,亦无一条重复。随起导周主入 
关。 
      周主置酒大会,遍宴群臣,席间议进取幽州,诸将奏对道: 
 “陛下离京,不过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即得燕南各州,此 
正陛下威灵远播,所以得此奇功。惟辽主闻失燕南,势必大集 
虏骑,扼守幽州,还望陛下先机审慎,幸勿轻入 。”周主默然 
不答。已露不悦之意。散宴后,便召先锋都指挥使李重进入帐, 
与语道 :“朕志在统一,削平南北,今已出兵到此,幸得燕南 
各州,难道就此罢手不成?你率兵万人,明日出发,朕即统军 
后至。不捣辽都,决不返师 !”李重进唯唯而退。又传谕散骑 
指挥孙行友,令带骑卒五千,即日往攻易州。孙行友亦奉命去 
讫。 
      越日,李重进发兵先行,到了固安,守吏已逃避一空,城 
门大开,一任周兵拥入,重进略命休息,转眼间周主亦到,当 
下奉驾前进,行至固安县北,只见一带长河,流水潺潺,望将 
下去,深不可测;询问土人,叫作安阳水,水中本有渡筏,因 
对岸辽人,闻有敌军,将筏收藏,眼见得汪洋浩淼,不便轻涉。 
周主乃命各军采木作桥,限日告竣,自率亲军还宿瓦桥。不意 
夜间竟发寒疾,本是孟夏天气,偏觉挟纩不温,到了翌晨,尚 
未痊可,一卧两日,孙行友捷报已至,并押献辽刺史李在钦。 
周主抱病升帐,见左右绑入囚犯,便问他愿降愿死?在钦却瞋 
 目道:“要杀就杀,何必多言!”周主便喝令枭首。自觉头晕 
 目眩,急忙退入寝室。又越两日,疾仍未瘳,诸将欲请驾还都, 
因恐触动主怒,未敢请奏。匡胤独奋然道 :“主疾未愈,长此 
羁留,倘或辽兵大至,反为不美,待我入请还跸便了 。”乃径 
入周主寝门,力请还驾。正是: 

… Page 38…

宋史演义                                                                ·32· 

      雄主一生期扫虏,老臣片语足回天。 
      未知周主曾否邀准,且看下回表明。 

      周世宗为五季英主,而拓疆略地之功,多出匡胤之力,史 
家记载特详,虽未免有溢美之辞,而后此受禅以后,除韩通诸 
人外,未闻与抗,是必其平日威望,足以制人,故取周祚如反 
掌耳。本回叙匡胤破紫金山,降瓦桥关,写得声容突兀,如火 
如荼,且妙在与前数回战仗,叙笔不同,令阅者赏心豁目。至 
若旧小说中捏造杜撰,概不采入,无征不信,著书人固不敢妄 
作也。 

… Page 39…

宋史演义                                                               ·33· 

                 第五回 陈桥驿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禅登大位 

      却说赵匡胤入谏周主,至御榻前,先问了安,然后谈及军 
事。周主道 :“本想乘此平辽,不意朕躬未安,延误戎机,如 
何是好?”匡胤道 :“天意尚未绝辽,所以圣躬未豫,不能指 
 日荡平。若陛下顺天行事,暂释勿问,臣意天必降福,圣躬自 
然康泰了 。”援天为解,可谓兽谏。周主迟疑半晌,方道: 
 “卿言亦是,朕且暂时回都,卿可调还各处兵马,明日就启銮 
罢!”匡胤退出;即传旨调回李重进、孙行友等;一面准备返跸。 
到了次日,周主起床升座,饬改瓦桥关为雄州,命韩令坤留守; 
益津关为霸州,命陈思让留守,然后乘舆启行。匡胤以下,均 
随驾南归。周主在道,病势略痊,就从囊中取出文书,重行披 
阅。忽得直木一方,约长三尺,上有五个大字,不禁奇怪得很。 
看官道是何字?便是从前异僧所传 ,“点检作天子”一语。应 
第二回。当下把玩一回,仍收贮囊中。及还至大梁,便免都点 
检张永德官。永德妻即郭威女。张与世宗有郎舅谊,世宗恐他 
暗蓄异图,将仿石敬瑭故事,事见五代史。所以将他免职,改 
用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傅。故意使错,岂冥冥中果 
有主宰耶?匡胤威名,自是益盛。宰相范质等,因世宗病未痊 
愈,请立太子以正国本,世宗乃立子宗训为梁王。宗训年仅七 
龄,未谙国事,不过徒挂虚名罢了。是年世宗后符氏去世,改 

… Page 40…

宋史演义                                                              ·34· 

册后妹为继后。入宫未几,世宗又复病剧。数日大渐,亟召范 
质等入受顾命,重言嘱托,令他善辅储君,且与语道 :“翰林 
学士王著,系朕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召他入相,幸勿忘怀!” 
既欲王著为相 ,何勿先时召人,必待身后乃用,殊为不解。 
质等应诺。既出宫门,大家私语道 :“王著日在醉乡,乃是一 
个酒徒,岂可入相?此必主子乱命,不便遵行,愿彼此勿泄此 
言 。”大家各点头会意。是夜,周主崩于寝殿。范质等奉梁王 
宗训即位,尊符后为皇太后,一切典礼,概从旧制,不必细表。 
     惟匡胤改受归德军节度使,兼检校太尉,仍任殿前都点检, 
以慕容延钊为副都点检。延钊与匡胤,夙称莫逆,见第一回。 
至是复同直殿廷,格外亲昵。平居往来密议,人不能知。著此 
二语,含有深意。光阴易过,又是残年,转眼间便是元旦,为 
幼帝宗训纪元第一日,文武百官,朝贺如仪。过了数日,忽由 
镇、定二州,飞报京都,说是 :“北汉主刘钧,约连辽兵入寇, 
声势甚盛,请速发大兵防边 !”幼主宗训,只知嬉戏,晓得甚 
么紧急事情。符太后闻报,亟召范质等商议。范质奏道 :“都 
点检赵匡胤,忠勇绝伦,可令作统帅,副都点检慕容延钊,素 
称骁悍,可令作先锋;再命各镇将会集北征,悉归匡胤调遣。 
统一事权,定保无虞 。”不过将周祚让与他,此外原无他虞。 
符太后准奏,即命赵匡胤会师北征;慕容延钊带着前军,先行 
出发。延钊领命,简选精锐,克日起程。匡胤调集各处镇帅, 
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等,陆 
续到来,乃禡纛兴师,逐队出发。都下谣言甚盛,将册点检为 
天子,市民惊骇,相率逃匿。其实宫廷里面,并没有这般消息, 
不知何故出此新闻,真正令人莫测呢?若非有人暗中运动,哪 
有这等新闻? 
      匡胤率着大军,按驿前进,看看已到陈桥驿,天色渐晚, 

… Page 41…

宋史演义                                                               ·35· 

日影微昏,便令各军就驿下营,寓宿一宵,翌晨再进。前部有 
散指挥使苗训,独在营外立着,仰望云气。旁边走过一人,向 
他问讯道 :“苗先生!你在此望什么?”原来苗训素习天文 
学,凡遇风云雷雨,都能先时逆料,就是国家灾祥,又往往谈 
言微中,因此军中呼他为苗先生。苗训见过问的人,乃是匡胤 
麾下的亲吏楚昭辅,便用手西指道 :“你不见太阳下面,复有 
一太阳么?”昭辅仔细远眺,果见日下有日,互相摩荡,熔成 
一片黑光。既而一日沉没,一日独现出阳光,格外明朗,日旁 
复有紫云环绕,端的是祥光绚彩,乾德当阳,好一歇方才下山。 
昭辅很是惊异,问苗训道 :“这兆主何吉凶?”苗训道:“你 
是点检亲人,不妨与你实说,这便叫作天命,先没的日光,应 
验在周,后现的日光,是应验在点检身上了 。”昭辅道:“何 
日方见实验?”苗训道:“天象已现,就在眼前了 。”天道远, 
人道迩,恐苗先生亦借天惑人。说着,两人相偕归营。昭辅免 
不得转告别人,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军中都诧为异征。 
      都指挥领江宁节度事高怀德,首先倡议道 :“主上新立, 
况兼幼弱,我等身临大敌,虽出死力,何人知晓?不如应天顺 
人,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识从征诸公,以为何如?” 
众将应声道 :“高公所言甚当,我等就依计速行。”都押衙李 
处耘道 :“这事须禀明点检,方可照行,但恐点检未允,好 
在点检亲弟匡义,亦在军中,且先与他说明底细,令他入白点 
检,才望成功 。”大众齐声称善,便邀匡义入商。匡义道: 
 “此事非同小可,且与赵书记计议;再行定夺。”看官阅过上文, 
可记得节度推官赵普么?赵普此时,适任归德掌书记,从匡胤 
出征,匡义即以此事语普。普答道 :“主少国疑,怎能定众? 
点检威望素著,中外归心,一入汴京,即可正位,乘今夜安排 
停当,明晨便可行事 。”有志久了。匡义乃偕普出庭,部署诸 

… Page 42…

宋史演义                                                              ·36· 

将,环列待旦。看看天色将明,大众齐逼匡胤寝所,争呼万岁。 
寝门传卒,摇手禁止道 :“点检尚未起床,诸公幸勿高声!” 
大众道 :“今日策点检为天子,难道你尚未知么?”言未已, 
匡义排众趋入。正值匡胤惊觉,起问何事?匡义略言诸将情形。 
匡胤道 :“这、这事可行得么!”匡义道:“曾闻兄长述及僧 
言,两日重光,囊木应谶,这语已经表现,兄长不妨就为天子。” 
再应第二回 。匡胤道 :“且待我出谕诸将,再作计较 。”言 
毕趋出。见众校露刃环列,齐声呼道 :“诸军无主,愿奉太尉 
为皇帝 。”匡胤尚未及答,那高怀德等已捧进黄袍,即披在匡 
胤身上,众将校一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