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

第69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69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夷然自若,无戚戚容,以此尚得保全。吕大防病殁途中。梁 
焘至化州,刘挚至新州,均因忧劳成疾,相继谢世。 
      张商英又劾文彦博背国负恩,朋附司马光,因降为太子少 
保。及诏命到家,彦博亦已得病,旋即身逝,年九十二岁。彦 
博居洛,尝与司马光、富弼等十三人,仿白居易九老会故事, 
置酒赋诗,筑堂绘像,号为洛阳耆英会,迄今留为佳话。 
      徽宗初追复太师,赐谥忠烈。 
      会哲宗授曾布知枢密院事,林希同知院事,许将为中书侍 
郎,蔡卞、黄履为尚书左右丞,卞与惇同肆罗织,尚欲举汉、 
唐故事,请戮元祐党人。凶险之至。哲宗询及许将,将对道: 
 “汉、唐二代,原有此事,但本朝列祖列宗,从未妄戮大臣, 

… Page 389…

宋史演义                                                             ·383· 

所以治道昭彰,远过汉、唐哩 。”许将亦奸党之一,但尚有良 
心。哲宗点首道 :“朕意原亦如此。”将即趋退。章惇更议遣 
吕升卿、董必等察访岭南,将尽杀流人。哲宗召惇入朝,面谕 
道 :“朕遵祖宗遗志,未尝杀戮大臣,卿毋为已甚!”惇虽唯 
唯应命,心中很是不快,暗中致书邢恕,令他设法诬陷。恕在 
中山,得书后,设席置酒,招高遵裕子士京入饮,酒过数巡, 
乃私问道 :“君知元祐年间,独不与先公推恩否?”士京答言 
未知。恕又问道 :“我记得君有兄弟,目今尚在否?”士京答 
称有兄士充,现已去世。恕又道 :“可惜!可惜!”士京惊问 
何事?恕便道 :“今上初立时,王珪为相,他本意欲立徐王, 
曾遣令兄士充,来问先公。先公叱退士充,珪计不行,所以得 
立今上 。”一派鬼话。士京又答言未知。恕复道 :“令兄已殁, 
只有君可作证,我有事需君,君肯相从,转眼间可得高官厚禄, 
但事前切勿告人 !”士京莫名其妙,但闻高官厚禄四字,不禁 
眉飞色舞,当即答称如命。饮毕,欢谢而别。恕即复书章惇, 
谓已安排妥当。惇即召恕入京,三迁至御史中丞。恕遂诬奏司 
马光、范祖禹等,曾指斥乘舆,又令王珪为高士京作奏,述先 
臣遵裕临死,曾密嘱诸子,有叱退士充,乃立今上等事。再嗾 
使给事中叶祖洽,上言册立陛下时,王珪尝有异言。三面夹攻, 
不由哲宗不信,遂追贬王珪为万安军司户,赠遵裕秦国军节度 
使。 
      自是天怒人怨,交迫而至。太原地震,坏庐舍数千户,太 
白星昼见数次,火星入舆鬼,太史奏称贼在君侧。哲宗召太史 
入问,贼主何人?太史答道 :“谗慝奸邪,皆足为贼,愿陛下 
亲近正人,修德格天 !”此语颇为善谏,可惜未表姓名。哲宗 
乃避殿减膳,下诏修省。何不黜逐奸党?绍圣五年元日,免朝 
贺礼。章惇、蔡京恐哲宗另行变计,又想出一条奇谋,盅惑君 

… Page 390…

宋史演义                                                           ·384· 

心。小人入朝,无非盅君。看官道是何事?乃是咸阳县民段义, 
忽得了一方玉印,镌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呈报地 
方长官。官吏称是秦玺,遣使赍京,诏令蔡京等验辨。看官听 
着!这玺来历,明明是蔡京等授意秦吏,现造出来,此时教他 
考验,如何说是不真?且附上一篇贺表,称作天人相应,古宝 
呈祥。哲宗大喜,命定此玺名称,号为天授传国受命宝。择日 
御大庆殿受玺,行朝会礼。仿佛儿戏。并召段义入京,赐绢二 
百匹,授右班殿直,骤然升官发财,未知段义交什么运?一面 
颁诏改元,以绍圣五年为元符元年,特赦罪犯,惟元祐党人不 
赦,且反逮文彦博子及甫下狱,锢刘挚、梁焘子孙于岭南,勒 
停王岩叟诸子官职,当时称为同文馆狱。原来文彦博有八子, 
皆历要官,第六子名及甫,尝入值史馆。因与邢恕友善,为刘 
挚所劾,出调外任。时吕大防、韩忠彦等尚秉国政,及甫迁怨 
辅臣,曾致书邢恕,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又济以粉昆, 
可为寒心”等语。司马昭隐指大防,粉昆隐指忠彦,忠彦弟嘉 
彦,曾尚淑寿公主,英宗第三女。俗号驸马为粉侯,因称忠彦 
为粉昆。恕曾将及甫书,示确弟硕,至是恕令确子渭上书,讼 
挚等陷害父确,阴谋不轨,谋危宗社,引及甫书为证。乃置狱 
同文馆,逮问及甫,令蔡京讯问,佐以谏议大夫安惇。安惇本 
迎合章、蔡,因得此位,遂潜告及甫,令诬供刘挚、王岩叟、 
梁焘等人。及甫如言对簿,诡称 :“乃父在日,尝称挚为司马 
昭,王岩叟面白,乃称为粉,梁焘字况之,况字右旁从兄,乃 
称为昆 。”京、惇因据供上陈,遂言:“挚等大逆不道,死有 
余辜,不治无以治天下 。”哲宗问道:“元祐诸臣,果如是么?” 
京 、惇齐声道 :“诚有是心,不过反形未著 。”含血喷人。 
乃诏锢挚、焘子孙,削岩叟诸子官。及甫系狱数日,竟得释放, 
进安惇为御史中丞,蔡京只调任翰林学士承旨。京与卞系是兄 

… Page 391…

宋史演义                                                              ·384· 

弟,卞已任尚书左丞,由曾布密白哲宗,兄弟不应同升,因止 
转官阶,不得辅政。嗣被京探悉,引为深恨,遂与布有隙,格 
外谄附章惇。惇怨范祖禹、刘安世尤深,特嘱京上章申劾,竟 
将祖禹再窜化州,安世再窜梅州。嗣惇又擢王豪为转运判官使, 
令暗杀安世。豪立即就道,距梅州约三十里,呕血而死,安世 
乃得免。祖禹竟病殁贬所。惇又与蔡卞、邢恕定谋,拟将元祐 
变政,归罪到宣仁太后身上,竟欲做出灭伦害理的大事来。小 
子有诗叹道: 

      贼臣当国敢无天,信口诬人祸众贤。 
      不信奸邪如此恶,且连圣母上弹笺。 

      欲知章惇等如何画策,俟至下回叙明。 

      章惇乃第一国贼,蔡卞等特其爪牙耳。惇不入相,则奸党 
何由而进?冤狱何由而兴?人谓刘婕妤意图夺嫡,乃有孟后之 
废,吾谓婕妤何能废后?废后者非他,贼惇是也。人谓绍述之 
议,创自杨畏、李清臣,由绍述而罪元祐诸臣,乃有钩党之祸, 
吾谓杨畏、李清臣,何能尽逐元祐诸臣?逐元祐诸臣者非他, 
贼惇是也。废后不足,尽黜诸贤,妨贤不足,且欲上诬宣仁, 
是可忍,孰不可忍乎?呜呼章惇,阴贼险狠,较莽、操为尤甚, 
欲穷其罪,盖几罄竹难书矣。故读此回而不发指者,吾谓其亦 
无人心。 

… Page 392…

宋史演义                                                              ·386· 

                第四十七回 拓边防谋定制胜 

                                     窃后位喜极生悲 

      却说章惇、蔡卞等,欲诬宣仁太后,遂与邢恕、郝随等定 
谋,只说司马光,刘挚、梁焘、刘大防等,曾勾通崇庆宫内侍 
陈衍,密谋废立。崇庆宫系宣仁太后所居,陈衍为宫中干役, 
时已得罪,发配朱崖。尚有内侍张士良,从前亦与衍同职,外 
调郴州。章惇遣使召还,令蔡京、安惇审问。京、惇高坐堂上, 
旁置鼎镬刀锯,非常严厉,方召士良入讯,大声语道 :“你肯 
说一有字,即还旧职,若讳有为无,国法具在,请你一试!” 
全是胁迫。士良仰天大哭道 :“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祇不 
可欺,士良情愿受刑,不敢妄供 !”京等胁逼再三,士良抵死 
不认。好士良。京与惇无供可录,只奏衍疏隔两宫,斥逐随龙 
内侍刘瑗等人,翦除人主心腹羽翼,谋为大逆,例应处死!哲 
宗神志颠倒,居然批准下来,章惇、蔡卞遂擅拟草诏,呈入御 
览,议废宣仁为庶人。哲宗在灯下展览,正在迟疑未决,忽有 
内侍宣太后旨,传帝入见。哲宗即往谒太后,太后道 :“我曾 
 日侍崇庆宫,天日在上,哪有废立的遗言?我刻已就寝,猝闻 
此事,令我心悸不休。试想宣仁太后,待帝甚厚,尚有不测的 
变动,他日还有我么?”言下带着惨容。哲宗连称不敢,既而 
退还御寝,即将惇、卞拟诏,就灯下毁去。郝随在旁窥见,即 
往告惇、卞。次日,惇、卞再行具状,坚请施行,哲宗不待阅 

… Page 393…

宋史演义                                                              ·387· 

毕,已勃然怒道 :“汝等不欲朕入英宗庙么?”撕奏掷地,事 
乃得寝。既知惇、卞虚诬,奈何尚不加罪?这且慢表。 
      且说哲宗元符元年,夏主秉常病殂,子乾顺嗣立,遣使至 
汴都告哀。哲宗仍册封乾顺为夏王,乾顺申谢封册,并归永乐 
俘虏。当时曾给还四寨,见四十五回。令彼此画界自守,夏人 
得步进步,屡思侵轶界外,所以画界问题,始终未定。不过元 
祐年间,宋廷称治,夏人尚不敢深扰,至绍圣改元,屡求塞门 
二寨,愿以兰州边境为易,廷议不许。绍圣三年,乾顺奉母梁 
氏,秉常母姓梁,乾顺母亦姓梁。率众五十万,大入鄜延,西 
 自顺宁招安寨,东自黑水、安定,中自塞门、龙安、金明以南, 
二百里间,烽烟不绝。乾顺子母,亲督桴鼓,纵骑四掠,前队 
攻金明,后队驻龙安,宋将调集边兵,掩击夏人,反为所败, 
金明被陷,守兵二千五百人,尽行陷没,只五人得脱。城中粮 
五万石,草十万束,统被掠去,将官张舆战死。时吕惠卿调任 
鄜延经略使,正拟请诸路出兵,往援金明,忽由夏人放还俘卒, 
颈上置有一书,两手尚被缚着。当经惠卿左右,替他解缚,并 
取来书呈上。惠卿当然展阅,但见书中略云: 
      夏国昨与朝廷议疆场事,惟小有不同,方行理究,不意朝 
廷改悔,却于坐团铺处立界。本国以恭顺之故,亦黾勉听从, 
亦于境内立数堡以护耕。而鄜延出兵,悉行平荡,又数数入界 
杀掠,国人共愤,欲取延州。终以恭顺,止取金明一寨,以示 
兵锋,终不失臣子之节也。调侃语。 
      惠卿览毕,问明还卒,方知夏人已经退去,乃将来书赍送 
枢密院,院吏匿不上闻。越年,知渭州章惇,献平夏策,请筑 
城葫芦河川,扼据形胜,严拒夏人。惇与章惇同宗,接得此书, 
称为奇计。当即请命哲宗,依议施行。与宰相同宗,自有好处。 
惇遂檄令熙河、秦凤、环庆、鄜延四路人马,缮理他寨数十所, 

… Page 394…

宋史演义                                                              ·388· 

佯示怯弱,自率兵备齐板筑,竟出葫芦河川,造起两座城墙; 
一座在石门峡江口,一座在好水河北面。端的是据山为城,因 
河为池。夏人闻章惇筑寨,即来袭击,被章惇设伏掩杀,驱退 
夏人。二旬又二日,筑城告竣,取名平夏城灵平寨,当下拜表 
上闻。章惇遂请绝夏人岁赐,命沿边诸路,择视要隘,次第筑 
城,共五十余所。总不免劳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