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

第66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66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分司,各有专职,正使以外,且省副使,当以旧尚书省为皇 
后行第,先纳采问名,然后纳吉纳成告期。五月戊戌日,哲宗 
戴通天冠,服绛纱袍,临轩发册,行奉迎礼。百官相率入朝, 
吕大防等首先趋入,东西鹄立。典仪官奉上册宝,置御座前。 
大防率百官再拜,乃由宣诏官传谕道 :“今日册孟氏为皇后, 
命公等持节展礼 !”大防等又复拜命,典仪官捧过册宝,交与 
大防。大防接奉册宝,复率百官再拜。宣诏官又传太皇太后制 
命道 :“奉太皇太后制,命公等持节奉迎皇后!”大防等拜辞 
出殿,即至皇后行第,当有傧介接待,导见后父。大防入内宣 
制道: 
      礼之大体,钦顺重正。其期维吉,典图是若。今遣尚书右 
仆射吕大防等以礼奉迎,钦哉维命! 
      后父跪读毕,敬谨答道: 

… Page 372…

宋史演义                                                              ·366· 

      使者重宣中制,今日吉辰备礼,以迎蝼螘之族,猥承大礼, 
忧惧战悸,钦率旧章,肃奉典制。 
      答罢,即再拜受制。于是保姆引皇后登堂,大防等向后再 
拜,奉上册宝。后降立堂下,再拜受册,当由内侍接过册宝, 
转呈与后。大防等退出,后升堂。后父升自东阶,西向道: 
 “戒之戒之!夙夜无违命!”语已即退。后母进自西阶;东向施 
衿结帨,并嘱后道 :“勉之戒之!夙夜无违命!”后乃出堂登 
舆,及出大门,大防等导舆至宣德门,百官宗室列班拜迎,待 
后入门,钟鼓和鸣,再入端礼门,穿过文德殿,进内东门,至 
福宁殿,后降舆入次小憩。哲宗仍冠服御殿,尚宫引后出次, 
谐殿阶东西向立。尚仪跪请皇帝降座礼迎,哲宗遂起身至殿庭 
中,揖后入殿,导升西阶,徐步入室,各就榻前并立。尚食跪 
陈饮具,帝、后乃就座。一饮再饮用爵,三饮用卺,合卺礼成。 
尚宫请帝御常服,尚寝请后释礼服,然后入幄,侍从依次毕退。 
是夜龙凤联欢,鸳鸯叶梦,毋庸细述。历叙礼节,见得哲宗册 
后,格外郑重,为下文被废反笔。次日朝见太皇太后、皇太后, 
并参皇太妃,一如旧仪。越三日,诣景灵宫行庙见礼,归后再 
谒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语哲宗道 :“得贤内助,所关不小,汝 
宜刑于启化,媲美古人,方不负我厚望了 。”及帝、后俱退, 
太皇太后叹息道 :“此人贤淑,可无他虞,但恐福薄,他日国 
家有事,不免由她受祸哩 。”既知孟后福薄,何必定要册立, 
此等处殊难索解?大婚礼成,宫廷庆贺兼旬,才得竣事。惟孟 
后容不胜德,姿色不过中人,哲宗少年好色,未免心怀不足, 
可巧御侍中有一刘氏女,生得轻秾合度,修短适宜,面滟滟若 
芙蓉,腰纤纤如杨柳,夷嫱比艳,环燕输姿,哲宗得此尤物, 
怎肯放过?便教她列入嫔御,进封婕妤,这一番有分教: 

… Page 373…

宋史演义                                                              ·367· 

      贯鱼已夺宫人宠,飞燕轻贻祸水来。 

      看官欲知后事,且待下回表明。 

      朋党林立,为国家之大患,不意于元祐间见之。元祐之初, 
高后垂簾,群贤并进,此正上下泰交,拔茅汇征之象。且熙丰 
时各遭摈斥,同病相怜,一朝遇主,携手入朝,乐何如之?奈 
何程、苏交哄,洛、蜀成嫌,二党倾轧之不足,而复有所谓朔 
党者,与之鼎足而三耶?然则元祐诸君子,殆不能辞其过矣。 
若夫册后一事,已成常制,本书于前后各文,俱不过数语而止, 
独于孟后之立,纪载从详。盖自有宋以来,惟哲宗册立孟后, 
仪文特备,高后恐哲宗年少,易昵私爱,故特隆之以六礼,重 
之以宰执大臣,且亲嘱之曰 :“得贤内助,所关非细。”是其 
为哲宗计者,至周且挚,初不意后之竟背前训也。《宋史》中 
曾大书曰:“始备六礼立皇后孟氏,正为后文废后反照。”故 
本书亦不敢从略,所以存史意也。 

… Page 374…

宋史演义                                                              ·368· 

                第四十五回 嘱后事贤后升遐 

                                    绍先朝奸臣煽祸 

      却说范纯仁外调后,尚书右仆射一缺,尚属虚位,太皇太 
后特擢苏颂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辙为门下侍郎,范 
百禄即范镇子。为中书侍郎,梁焘、郑雍为尚书左右丞,韩忠 
彦即韩琦子。知枢密院事,刘奉世签书枢密院事。嗣又因辽使 
入贺,问及苏轼。乃复召轼为兵部尚书,兼官侍读。原来轼为 
翰林学士时,每遇辽使往来,应派为招待员。时辽亦趋重诗文, 
使臣多文学选,每与轼谈笑唱和,轼无不立应,惊服辽人。会 
辽有五字属对,未得对句,遂商诸副介,请轼照对。看官道是 
什么难题?乃是“三光日月星 ”五字。轼即应声道 :“‘四诗 
风雅颂,’这是天然对偶,你不必说是我对,但说你自己想着 
便了 。”副介如言答辽使,辽使方在叹愕,轼又出见辽使道: 
 “‘四德元亨利,’难道不对么?”辽使欲起座与辩,轼便道: 
 “你道我忘记一字么?你不必多疑。两朝为兄弟国 ,君是外 
臣,仁庙讳亦应知晓 。”仁宗名祯,这是苏髯诙谐语,不可作 
正语看。辽使闻言,亦为心折。旋复令医官对云 :“六脉寸关 
尺 。”辽使愈觉敬服,随语轼道:“学士前对,究欠一字,须 
另构一语 。”适雷雨交作,风亦大起,轼即答道 :“‘一阵风 
雷雨,’即景属对,可好么?”辽使道:“敢不拜服。”遂欢 
宴而散。至哲宗大婚,辽使不见苏轼,反觉怏怏,太皇太后乃 

… Page 375…

宋史演义                                                            ·369· 

召轼内用,寻又迁礼部兼端明侍读二学士。 
     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又劾轼曾草吕惠卿谪词,隐斥先帝, 
轼弟辙相为表里,紊乱朝政。想又是洛党中人。吕大防替轼辩 
驳,且言近时台官,好用蜚语中伤士类,非朝廷之福。辙亦为 
兄讼冤。太皇太后语大防道 :“先帝亦追悔往事,甚至泣下。” 
大防道 :“先帝一时过举,并非本意。”太皇太后道:“嗣 
主应亦深知 。”乃罢董、黄二人为湖北、福建路转运判官。未 
几,轼亦罢知定州。苏颂保荐贾易,谓易系直臣,不宜外迁, 
与大防廷争。侍御史杨畏、来之邵即劾颂庇易。颂上书辞职, 
因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范百禄与颂友善,亦为杨畏所劾,出知 
河南府。梁焘亦因议政未合,遂称疾乞休,乃再召范纯仁为尚 
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杨畏、来之邵复上论纯仁不可再相, 
乞进用章惇、安焘、吕惠卿,疏入不报。吕大防欲引畏为谏议 
大夫,纯仁谓 :“畏非正人,怎可重用?”大防微笑道:“莫 
非恨他劾奏相公么?”纯仁尚莫名其妙,苏辙在旁,即读畏弹 
文。纯仁道 :“这事我尚未闻,但公不负畏,恐畏且负公!” 
隐伏下文。大防不信,竟迁畏礼部侍郎。畏劾范纯仁,且请用 
章、吕等人,其隐情已可窥见,何大防尚未悟耶?元祐八年八 
月,太皇太后寝疾,不能听政,吕大防、范纯仁入宫问视,太 
皇太后与语道 :“我病将不起了。”吕、范齐声道:“慈寿无 
疆,料不致有意外情事 。”太皇太后道:“我今年已六十二岁, 
死亦不失为正命,所虑官家宫中称皇帝为官家。年少,容易受 
迷,还望卿等用心保护 !”吕、范又同声道:“臣等敢不遵命!” 
     太皇太后顾纯仁道 :“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明肃垂帘 
时,惟劝明肃尽母道,至明肃上宾,惟劝仁宗尽子道,卿当效 
法先人,毋忝所生 !”纯仁亦涕泣受命。高后岂亦虑哲宗之难 
恃耶?太皇太后复道 :“我受神宗顾托,听政九年,卿等试言 

… Page 376…

宋史演义                                                             ·370· 

九年间,曾加恩高氏否?我为公忘私,遗有一男一女,我病且 
死,尚不得相见哩 。”时嘉王頵已薨,高后子只留一颢,徙封 
徐王,故尚未相见。言讫泪下,喘息了好一歇,复嘱吕、范二 
人道 :“他日官家不信卿言,卿等亦宜早退,令官家别用一番 
人 。”说至此,顾左右道:“今日正值秋社,可给二相社饭。” 
吕、范二人,不敢却赐,待左右将社饭备齐,暂辞出外,至 
别室草草食讫,复入寝门内拜谢。太皇太后呜咽道 :“明年社 
饭时,恐二卿要记念老身哩 。”太后既预知哲宗心性,当力戒 
哲宗,奈何对吕、范二人,徒作颓唐语,亦令人难解!吕、范 
劝慰数语,随即告退。越数日,太皇太后竟崩。后听政九年, 
朝廷清明,华夏绥定,辽主尝成群臣道 :“南朝尽行仁宗旧政, 
老成正士,多半起用,国势又将昌盛哩,汝等幸勿生事 !”因 
此元祐九年,毫无边衅。夏主来归永乐所俘,乞还侵地,太皇 
太后有志安民,诏还米脂、葭芦、浮屠、安疆四寨,夏人遂谨 
修职贡,不复生贰。有司请循天圣故事,两宫同御殿,太皇太 
后不许。又请受册宝于文德殿,太皇太后道 :“母后当阳,非 
国家之美事,況文德殿系天子正衙,岂母后所当御,但就崇政 
殿行礼便了 !”太皇太后侄元绘、元纪,终元祐世,只迁一秩, 
还是哲宗再三申请,方得特许。中外称为女中尧、舜。礼臣恭 
上尊谥,乃是“宣仁圣烈”四字。 
      哲宗乃亲政,甫经著手,即召内侍刘瑗等十人,入内给事。 
翰林学士范祖禹入谏道 :“陛下亲政,未闻访一贤臣,乃先召 
内侍,天下将谓陛下私昵近臣,不可不防。”哲宗默然,好似 
不见不闻一般。侍讲丰稷,亦以为言,反将他出知颍州。出手 
便弄错。范祖禹忍无可忍,复接连上疏,由小子略述如下: 
      熙宁之初,王安石、吕惠卿造立新法,悉变祖宗之政,多 
引小人以误国,勋旧之臣,屏弃不用,忠正之士,相继远引, 

… Page 377…

宋史演义                                                             ·371· 

又用兵开边,结怨外夷,天下愁苦,百姓流徙,赖先帝觉悟, 
罢逐两人,而所引群小,已布满中外,不下二十万,可复去。 
蔡确连起大狱,王韶创取熙河,章惇开五溪,沈起扰交管,沈 
括、徐禧、俞充、种谔兴造西事,兵民死伤,皆不先帝临朝悼 
悔,谓朝廷不得不任其咎,以至吴居厚行铁冶之法于京东,王 
子京行茶法于福建,蹇周辅行盐法于江西,李稷、陆师闵行茶 
法市易于西川,刘定教保甲于河北,民皆愁痛嗟怨,比屋思乱, 
赖陛下与先后起而救之,天下之民,如解倒悬。惟是向来所斥 
逐之人,窥伺事变,妄意陛下不以修改法度为是,如得至左右, 
必进奸言,万一过听而误用之,臣恐国家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