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

第65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65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帝每读卿文章 ,必称作奇才奇才 ,但未及进用卿哩 。”轼 
听了此言,不禁感激涕零,哭至失声。士伸知己,应得一哭。 
太皇太后亦为泣下。哲宗见之对哭,也忍不住呜咽起来。十余 
岁童子,当作此状。还有左右内侍,都不禁下泪。大家统是哭 
着,反觉得大廷岑寂,良夜凄清。太皇太后见了此状,似觉不 
雅,即停泪语轼道 :“这不是临朝时候,君臣不拘礼节,卿且 
在旁坐下,我当询问一切 。”言毕,即命内侍移过锦墩,令轼 
旁坐,轼谢恩坐下。太皇太后问语片时,无非是国家政要。轼 
随问随答,颇合慈意,特赐茶给饮。轼谢饮毕,太皇太后复顾 
内侍道:“可撤御前金莲烛,送学士归院 。”一面说,一面偕 
哲宗入内。轼向虚座前申谢,拜跪毕仪,当由两内侍捧烛导送, 
由殿至院,真个是旷代恩荣,一时无两。确是难得。 
     轼感知遇恩,尝借言语文章,规讽时政。卫尉丞毕仲游贻 
书诫轼道 :“君官非谏官,职非御史,乃好论人长短,危身触 

… Page 367…

宋史演义                                                             ·361· 

讳,恐抱石救溺,非徒无益,且反致损呢 。”轼不能从。时程 
颐侍讲经筵,毅然自重,尝谓 :“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 
责经筵 。”因此入殿进讲,色端貌庄。轼说他不近人情,屡加 
抗侮。当司马光病殁时,适百官有庆贺礼,事毕欲往吊,独程 
颐不可,且引《鲁论》为解。谓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或 
谓 :“哭乃不歌,未尝云歌即不哭。”轼在旁冷笑道:“这大 
约是枉死市的叔孙通,新作是礼呢 。”谐语解颐,但未免伤忠 
厚。颐闻言,很是介意。是不及乃兄处。轼发策试馆职问题有 
云 :“今朝廷欲师仁宗之忠厚,惧百官有司,不称其职,而或 
至于偷。欲法仁宗之励精,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而流入于 
刻 。”右司谏贾易,右正言朱光庭,系程颐门人,遂借题生衅, 
劾轼谤讪先帝。轼因乞外调。侍御史吕陶上言 :“台谏当秉至 
公,不应假借事权,图报私隙 。”左司谏王觌亦奏言:“轼所 
拟题,不过略失轻重,关系尚小,若必吹毛求疵,酿成门户, 
恐党派一分,朝天宁日,这乃是国家大患,不可不防 。”范纯 
仁复言轼无罪。太皇太后乃临朝宣谕道 :“详览苏轼文意,是 
指今日的百官有司,监司守令,并非讥讽祖宗,不得为罪。” 
于是轼任事如故。 
     会哲宗病疮疹,不能视朝,颐入问吕公著道 :“上不御殿, 
太皇太后不当独坐。且主子有疾,宰辅难道不知么?”越日, 
公著入朝,即问帝疾。太皇太后答言无妨。为此一事,廷臣遂 
嫉颐多言。御史中丞胡宗愈,给事中顾临,连章劾颐,不应令 
直经筵。谏议大夫孔文仲,且劾颐汙下儉巧,素无乡行,经筵 
陈说,僭横忘分,遍谒贵臣,勾通台谏,睚眦报怨,沽直营私, 
应放还田里,以示典刑。诬谤太甚,孔裔中胡出此人?乃罢颐 
出管勾西京国子监。自是朝右各分党帜,互寻仇隙,程颐以下, 
有贾易、朱光庭等,号为洛党;苏轼以下,有吕陶等,号为蜀 

… Page 368…

宋史演义                                                              ·362· 

党。还有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与洛、蜀党又不相 
同,别号朔党,交结尤众。三党均非奸邪,只因意气不孚,遂 
成嫌怨。哪知熙丰旧臣,非窜即贬,除著名诸奸人外,连出入 
王、吕间的张璪、李清臣,亦均退黜。若辈恨入骨髓,阴伺间 
隙,这三党尚自相倾轧,自相挤排,这岂非螳螂捕蝉,不顾身 
后么?插入数语,隐伏下文。 
      文彦博屡乞致仕,诏命他十日一赴都堂,会议重事。吕公 
著亦因老乞休,乃拜为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授吕大防、范纯 
仁为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孙固、刘挚为门下中书侍郎, 
王存、胡宗愈为尚书左右丞,赵瞻签书枢密院事。大防朴直无 
党,范纯仁务从宽大,亦不愿立党。二人协力佐治,仍号清明。 
右司谏贾易,因程颐外谪,心甚不平,复劾吕陶党轼,语侵文 
彦博、范纯仁。太皇太后欲惩易妄言,还是吕公著替他缓颊, 
只出知怀州。胡宗愈尝进君子无党论,右司谏王觌偏上言宗愈 
不应执政。前说不应有党,此时复因宗愈进无党论,上言劾论, 
 自相矛盾,殊不可解。太皇太后又勃然怒道 :“文彦博、吕公 
著亦言王觌不合 。”范纯仁独辩论道:“朝臣本无党,不过善 
恶邪正,各以类分。彦博公著,皆累朝旧人,岂可雷同罔上? 
从前先臣仲淹,与韩琦、富弼,同执政柄,各举所知,当时蜚 
语指为朋党,因三人相继外调,遂有一网打尽的传言。本王拱 
辰语。此事未远,幸陛下鉴察 !”随复录欧阳修朋党论,呈将 
进去。太皇太后意未尽解,竟出觌知润州。门下侍郎韩维,亦 
被人谗诉,出知邓州。太皇太后初欲召用范镇,遣使往征。镇 
年已八十,不欲再起,从孙祖禹,亦从旁劝止,乃固辞不拜。 
诏授银紫光禄大夫,封蜀郡公。元祐三年,病殁家中。镇字景 
仁,成都人,与司马光齐名,卒年八十一,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谥忠文。 

… Page 369…

宋史演义                                                             ·363· 

      越年二月,司空吕公著复殁,太皇太后召见辅臣,流涕与 
语道 :“国家不幸,司马相公既亡,吕司空复逝,为之奈何?” 
言毕,即挈帝往奠,赠太师,封申国公,予谥正献。公著字 
晦叔,系故相吕夷简子,自少嗜学,至忘寝食,平居无疾言遽 
色,暑不挥扇,寒不亲火。父夷简早目为公辅,至是果如父言。 
范祖禹曾娶公著女,所以公著在朝,始终引嫌。尝从司马光修 
 《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至富弼致仕居洛,杜 
门谢客,独祖禹往谒,无不接见。神宗季年,弼疾笃,曾嘱祖 
禹代呈遗表,极论王安石误国,及新法弊害,旁人多劝阻祖禹, 
不应进呈,祖禹独不肯负约,竟自呈入,廷议却不与为难,赠 
弼太尉,谥文忠。富弼亦一代伟人,前文未曾叙及,故特于此 
处补出。哲宗即位,擢为右正言,避嫌辞职,寻迁起居郎,又 
召试中书舍人,皆不拜。及公著已殁,始任右谏议大夫,累陈 
政要,多中时弊。旋加礼部侍郎,闻禁中觅用乳媪,即与左谏 
议大夫刘安世,上疏谏阻,大旨 :“以帝甫成童,不宜近色, 
理应进德爱身 。”又乞太皇太后保护上躬,言甚切至。太皇太 
后召谕道 :“这是外间的谣传,不足为信。”祖禹对道:“外 
议虽虚,亦应预防,天下事未及先言,似属过虑。至事已及身, 
言亦无益。陛下宁可先事纳谏,勿使臣等有无及的追悔呢。” 
恰是至言。太皇太后很是嘉纳。 
      既而知汉阳军吴处厚,上陈蔡确游车盖亭诗,意在讪上。 
台谏等遂相率论确,乞正明刑。有旨令确自行具析,刘安世等 
言确罪甚明,何待具析,乃贬确为光禄卿,分司南京。谏官尚 
以为罪重罚轻,啧有烦言。范祖禹亦上言确有重罪,应从严议。 
于是文彦博、吕大防等,拟窜确岭峤,独范纯仁语大防道: 
 “此路自乾兴以来,荆棘丛生,近七十年,倘自我辈创行此例, 
恐四方震悚,转致未安 。”大防乃不再言。越六日,又下诏再 

… Page 370…

宋史演义                                                              ·364· 

贬确为英州别驾,安置新州。纯仁复入白太皇太后道 :“圣朝 
宜从宽厚,不应吹求文字,窜诛大臣。譬如猛药治病,足损真 
元,还求详察”蔡确罪大,诛之不得为过,纯仁亦未免太柔。 
太皇太后不从。会知潞州梁焘,奉召为谏议大夫,道出河阳, 
与邢恕相晤。恕言确有策立功,托焘入朝时声明。焘允诺,及 
入京,即据邢恕言入奏。太皇太后出谕大臣道 :“皇帝是先帝 
长子,分所应立,确有甚么策立功,似此欺君罔上,他日若再 
得入朝,恐皇帝年少,将为所欺,必受大害。我不忍明言,特 
借讪上为名,把他窜逐,借杜后患,这事关系国计,虽奸邪怨 
谤,我也不暇顾了 。”司谏吴安诗与刘安世等,遂疏劾纯仁党 
确,吕大防亦言蔡确党盛,不可不治。纯仁因力求罢政,出知 
颍州。尚书左丞王存,本确所举,亦出知蔡州。胡宗愈已早为 
谏官所劾,罢尚书右丞。乃擢刘挚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苏颂为尚书左丞,苏辙为尚书右丞。会赵瞻、孙固,先后并逝, 
即进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王岩叟签书枢密院事,复召邓润甫 
为翰林学士承旨。润甫曾阿附王、吕,出知亳州,至是被召, 
梁焘、刘安世、朱光庭等,连疏弹劾,俱不见报。焘等乃力请 
外补,竟出焘知郑州,光庭知亳州,安世提举崇福宫。文彦博 
因老疾致仕,右司谏杨康国奏劾苏辙兄弟,文学不正,贾易复 
入为侍御史,与御史中丞赵君锡,先后论轼。轼出知颍州,寻 
改扬州,易与君锡一并外用。刘挚峭直,与吕大防议论朝政, 
辄致龃龉。殿中侍御史杨畏,方附大防,遂劾挚结党营私,联 
络王岩叟、梁焘、刘安世、朱光庭等为死友,觊觎后福,且与 
章惇诸子往来,交通匪人。太皇太后即面谕刘挚,挚惶恐退朝, 
上章自辩。梁焘、王岩叟果上疏论救。太皇太后愈觉动疑,出 
挚知郓州,王岩叟亦出知郑州。嗣复召程颐入直秘阁,兼判西 
京国子监,为苏辙所阻,颐亦辞不就职。这便是三党交攻,更 

… Page 371…

宋史演义                                                              ·365· 

迭消长的情形呢。一语结束,可见上文并叙,寓有深意。 
      元祐七年,哲宗年已十七了,太皇太后留意立后,曾历采 
世家女子百余人,入宫备选。就中有眉州防御使兼马军都虞侯 
孟元孙女,操行端淑,秉质幽娴。太皇太后及皇太后两人,教 
以女仪,格外勤慎,因此益得两后欢心。时年十六,与哲宗年 
龄相当,即由太皇太后宣谕宰臣,略言 :“孟氏后能执妇道, 
应正位中宫。惟近代礼仪,多从简略,应命翰林台谏给舍与礼 
官等,妥议册后六礼以闻 !”这谕下来,那廷臣自有一番忙碌, 
彼斟古,此酌今,议论了好几日,方草定一篇仪制,呈入政事 
堂。吕大防等又详细核订;略行损益,再进慈览。太皇太后传 
旨许可,当由司天监择定吉日,准备大婚。先期数日,命尚书 
左仆射吕大防充奉迎使,尚书左丞苏颂充发策使,尚书右丞苏 
辙充告期使,皇伯祖高密郡王宗晟充纳成使,吏部尚书王存时 
王存复调入内用。充纳吉使,翰林学士梁焘充纳采问名使。六 
礼分司,各有专职,正使以外,且省副使,当以旧尚书省为皇 
后行第,先纳采问名,然后纳吉纳成告期。五月戊戌日,哲宗 
戴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