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

第63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63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兵西陲,已是数次,所得只葭芦、吴堡、义合、米脂、浮图、 
塞门六城,兵士已伤亡无数。钱谷银绢,尤不胜计。永乐一役, 
损失更多。神宗接得败报,也不禁痛悼,甚至不食,追赠徐禧 
等官,禧死有余辜,岂宜追赠?贬沈括为均州团练副使,安置 
随州,降曲珍为皇城使。咎不在沈括、曲珍,所罚亦误。自是 
无意西征,每临朝叹息道 :“王安礼尝劝朕勿用兵,吕公著亦 
屡陈边民困苦,都是朕误信边臣,害到这般 。”事过乃悔,事 
后又忘,都由利令智昏所致。 
      既而夏人又入寇兰州,夺据两关门,副使李浩,除困守外 
无他计。亏得钤辖王文郁,夜率死士七百余人,缒城潜下,各 
持短刀搠入夏营。夏人猝不及防,竟被冲破,吓得东逃西躲, 
鼠窜而去。当时比文郁为唐尉迟敬德,经廷议优叙,擢知州事。 
夏人又转寇各路,均遭击退,兵力亦敝,乃由西南都统昂星嵬 

… Page 355…

宋史演义                                                              ·349· 

名济,一译作茂锡克额不齐。移书泾原总管刘昌祚,略云: 
      中国者礼乐之所存,恩信之所出,动止猷为,必适于正。 
若乃听诬受閒,肆诈穷兵,侵人之土疆,残人之黎庶,是亦乖 
中国之体,为外邦之羞。昨日朝廷暴兴甲兵,大穷侵讨,盖天 
子与边臣之议,为夏国方守先誓,宜出不虞,五路进兵,一举 
可定,故去年有灵州之役,今秋有永乐之战。然较其胜负,与 
前日之议为何如哉?落得嘲笑。朝廷于夏国,非不经营之,五 
路进讨之策,诸边肆扰之谋,皆尝用之矣;知侥幸之无成,故 
终于乐天事小之道。况夏国提封万里,带甲数十万,南有于阗, 
作我欢邻,北有大燕,为我强援,若乘间伺便,角力竞斗,虽 
十年岂得休哉?即念天民无辜,受此涂炭之苦,国主自见伐之 
后,夙夜思念,以为自祖宗以来,事中国之礼,无或亏怠,而 
边吏幸功,上聪致惑,祖宗之盟既阻,君臣之分不交,存亡之 
机,发不旋踵,朝廷当不恤哉?至于鲁国之忧,不在颛臾,隋 
室之变,生于杨感,此皆明公得于胸中,不待言而后喻。何不 
进谠言,辟邪议,使朝廷与夏国欢好如初,生民重见太平!岂 
独夏国之幸,乃天下之幸也。书中虽未免自夸,然诘问宋廷颇 
中要窾,故特录之。 
      昌祚得书上闻,神宗亦无可驳斥,即令昌祚答使通诚。夏 
乃复遣使上表,有“乞还侵地,仍效忠勤”等语,乃特赐诏命 
云: 
      顷以权强敢行废辱,朕用震惊,令边臣往问,匿而不报。 
只好推到幽主上去。王师徂征,盖讨有罪,今遣使造庭,辞礼 
恭顺,仍闻国政悉复故常,益用嘉纳。实是所答非所请。已戒 
边吏毋辄出兵,尔亦慎守先盟,毋再渝约! 
      夏使得诏自去。再命陕西、河东经略司,所有新复城寨, 
逻卒毋出二三里外。岁赐夏币,悉如前额。已而夏主复上书乞 

… Page 356…

宋史演义                                                             ·350· 

还侵疆,神宗不许,于是夏人仍有贰心。中丞刘挚,劾奏李宪 
贪功生事,遗祸至今,不可不惩,乃贬宪为熙河安抚经略都总 
管。越年为元丰七年,夏人又大举入寇,号称八十万,围攻兰 
州。云梯革洞,百道并进,阅十昼夜,城守如故,敌粮尽引还。 
这一次总算由李宪先事预防,守备甚严,所以不至陷落。一长 
必锋。及夏人再寇延州德顺军,定西城,并熙河诸寨,均不得 
逞。未几又围定州城,为熙河将秦贵击退。夏人方卷甲敛师, 
稍稍歇手了。 
      神宗罢免蒲宗孟,用王安礼为尚书左丞,李清臣为尚书右 
丞,调吕公著知扬州。且因司马光上《资治通鉴》,授资政殿 
学士,这《资治通鉴》一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终五 
代,年经国纬,备列事目,又参考群书,评列异同,合三百五 
十四卷,历十九年乃成。神宗降诏奖谕道 :“前代未闻有此书, 
得卿辛苦辑成,比荀悦汉纪好得多了。荀悦汉季颍阴人,曾删 
定汉书,作帝纪二十篇,所以神宗引拟司马光。小子也有诗咏 
道: 

      不经鉴古不知今,作史原垂世主箴。 
      十九年来成巨帙,爱君毕竟具深忱。 

      转眼间已是元丰八年,神宗有疾,竟要从此告终了。看官 
少待,试看下回接叙。 

      夏无可伐之衅,乃以司马光之将召,启蔡确西讨之谋,俞 
充为蔡确腹心,上书一请,出师五道,孙固、吕公著等力谏不 
从,且任一刑余腐竖,付之重权,就令得胜,尚足为中国羞。 
况伊古以来,断未有奄人统军,而可以成功者。多鱼漏师,竖 

… Page 357…

宋史演义                                                               ·351· 

刁为祟,相州溃败,朝恩监军,神宗宁独未闻耶?灵州一败, 
李宪尚不闻加罚,且复令经略泾原,再图大举,一之为甚,乃 
至于再。不待沈括、徐禧之生议,而已知其必败矣。要之兵不 
可不备,独不可常用。富郑公当熙宁初年,奉召入对,已请二 
十年口不言兵,老成人固有先见之明,惜乎神宗之不悟也。 

… Page 358…

宋史演义                                                             ·352· 

               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后垂帘 

                                    拜首相温公殉国 

      却说元丰八年正月,神宗不豫,命辅臣代祷景灵宫。及群 
臣分祷天地宗庙社稷,均不见效,反且加剧,辅臣等入宫问疾, 
就请立皇太子,并皇太后权同听政。神宗已无力答言,只略略 
点首罢了。查神宗本有十四子,长名佾,次名仅,三名俊,四 
名伸,五名僴,六名傭,七名价,八名倜,九名佖,十名伟, 
十一名佶,十二名俣,十三名似,十四名偲。佾、仅、俊、伸、 
僴、价、倜、伟均早亡,要算第六子傭,挨次居长,神宗已封 
他为延安郡王,但年龄尚止十岁。 
      当拟立皇太子时,职方员外郎邢恕,想立异邀功,竟往谒 
蔡确道 :“国有长君,乃社稷幸福,公何不从岐、嘉二王中, 
择立一人?既可安国,复可保家,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蔡确 
踌躇半晌,方道 :“君言亦是,但不知太后意见如何?”邢恕 
道 :“岐、嘉二王,皆太后所出,母子恩情,当必逾常,公还 
有什么疑虑?”一厢情愿。确喜道 :“且与高氏商量,免生枝 
节 。”邢恕道:“恕先去密议,包管成功。”言毕辞出,遂往 
见太后侄儿高公绘兄弟。公绘迎入,恕寒暄数语,即与附耳密 
谈。公绘摇首不答,恕复道 :“延安幼冲,何若岐、嘉?况岐、 
嘉本皆称贤王呢 。”公绘道:“这是断不便行,君难道欲贻祸 
我家么?”恕碰了一个钉子,未免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 Page 359…

宋史演义                                                              ·353· 

      看官道岐、嘉二王是何人?便是神宗胞弟昌王颢及乐安郡 
王頵。颢徙封岐王,頵进封嘉王,两王因神宗寝疾,尝入问起 
居,高太后恰也防着,命他不必屡入,并阴敕中人梁惟简妻, 
预制一十岁儿可穿的黄袍,密教他怀藏进呈。偏邢恕心尚未死, 
再与蔡确密谋,拟约王珪入问帝疾,暗使知开封府蔡京,外伏 
剑士,胁迫王珪,倘珪持异议,即将珪枭首,哪知珪命不该绝, 
未待蔡确与约,先已入宫定议,册立延安郡王。确迟了一步, 
计不得行。满腹奸刁,至此也输人一筹。 
      三月朔日,延安郡王傭,立为太子,赐名煦,皇太后高氏 
权同处分军国重事。越五日,神宗驾崩,年三十有八。总计神 
宗在位,改元二次,共十八年。太子煦即皇帝位,尊皇太后高 
氏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为皇太后,帝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 
是为哲宗皇帝。追尊先帝庙号曰神宗,葬永裕陵。晋封叔颢为 
扬王,頵为荆王,弟佶为遂宁郡王,佖为太宁郡王,俣为咸宁 
郡王,似为普宁郡王,尚书左仆射王珪为岐国公,潞国公文彦 
博为司徒,王安石为司空,余官一律加秩,赐致仕各官服带银 
帛有差。 
      太皇太后首先传旨,遣散修京城役夫,止造军器,及禁庭 
工技,戒中外无苛敛,宽民间保甲马,人民欢悦。王珪等并未 
预闻,及中旨传出,方得闻知。一经出手,便见高后贤明。过 
了数日,复下诏道: 
      先皇帝临御十有八年,建立政事以泽天下,而有司奉行失 
当,几于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实惠,其申谕中外协心 
奉令,以称先帝惠爱元元之意! 
      这诏一下,都中卿大夫,已知太皇太后的命意,是欲改烦 
为简,易苛从宽了。蔡确恐朝政一新,自己或致失位,遂因上 
朝议政时,面奏太皇太后,请复高遵裕官。看官道遵裕是何人? 

… Page 360…

宋史演义                                                              ·354· 

乃是太皇太后的从父。蔡确此奏 ,明明是借此求媚,固宠希 
荣的意思。真会献谀。太皇太后偏凄然道 :“灵武一役,先皇 
帝中夜得报,环榻周行,彻旦不能寐,自是惊悸,驯至大故。 
追原祸始,实自遵裕一人。先帝骨肉未寒,我岂敢专徇私恩, 
不顾公议么?”理正词严。确惶悚而退。太皇太后又诏罢京城 
逻卒,及免行钱,废浚河司,蠲免逋赋,驿召司马光、吕公著 
入朝。 
      光居洛十五年,田夫野老,无不尊敬,俱称为司马相公; 
就是妇人女子,亦群仰大名。神宗升遐,光欲入临,因自避猜 
嫌,不敢径行。适程颢在洛,劝光入京,光乃启程东进,将近 
都门,卫士见光到来,均额手相庆道 :“司马相公来了!司马 
相公来了 !”两语重叠,益饶意味。沿途人民,亦遮道聚观, 
各朗声道:“司马相公,请留相天子,活我百姓,勿遽归洛。” 
光见他一唱百和,反觉疑惧起来 ,竟从间道归去 。太皇太后 
闻他入都,正要询问政要,偏待久不至,乃遣内侍梁惟简驰问。 
光请大开言路,诏榜朝堂。至惟简复命,蔡确等已探悉光言, 
先创六议入奏,大旨是 :“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或扇摇重机, 
或迎合旧令,上则侥幸希进,下则眩惑流俗,有一相犯,立罚 
无赦 。”太皇太后见了此议,又遣使示光。光愤然道 :“这是 
拒谏,并非求谏;人臣只好不言,一经启口,便犯此六语了。” 
乃具论以闻。太皇太后即改诏颁行,言路才得渐开。 
      嗣召光知陈州,并起程颢为宗正寺丞。颢正拟就道,偏偏 
二豎缠身,竟尔去世。颢与弟颐受学周门,以道自乐,见二十 
四回。平时有涵养功,不动声色。既卒,士大夫无论识否,莫 
不衔哀。文彦博采取众论,题颢墓曰“明道先生 。”惟光受命 
赴陈州,道经阙下,正值王珪病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