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

第51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51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例,枢府参用武臣,必如曹彬父子,及马知节、王德用、狄 
青、勋名威望,卓越一时,乃可无愧。郭逵黠佞小才,岂堪大 
用?乞改易成命 !”英宗不报。《宋史》中,狄青与郭逵列传, 
先后相继,隐然以郭比狄,故本回特别提出,且以见宋臣倾轧 
之非。 
      会京师大雨,水潦为灾,宫廷门外,俱遭淹没。官私庐舍, 
毁坏不可胜计,人多溺死。英宗诏求直言,谏官等遵旨直陈, 
无非是进贤黠佞等语。未几,温州大火,又未几,彗星见西方, 
长丈有五尺。英宗撤乐减膳,加意修省,且令中书举士,得二 
十人,一体召试。韩琦以与试多人,恐难位置,英宗道 :“台 
臣多说朕不能进贤,如果能得贤士,岂不是多多益善吗?”旋 
经琦等酌定,先召试十人,试后中彀,俱授馆职。宋制,进士 
第一人及第,往往仕至辅相,士人尤以登台阁,升禁从为荣。 
尝编一歌谣云 :“宁登瀛,不为卿;宁抱椠,不为监。”可见 
当日人心,趋重科第,更艳羡台阁,所有出兵打仗的将士,就 
使孙、吴复出,颇、牧再生,也看做没用一般呢。宋室积弱。 

… Page 287…

宋史演义                                                             ·281· 

实中此弊。郭逵入枢府半年,终被同列排挤,出任陕西四路宣 
抚使,兼判渭州。治平三年十一月,英宗又复不豫,兼旬不能 
视朝。韩琦等入问起居,见英宗棔顇得很,虽是凭几危坐,已 
觉困惫难支,琦即进言道 :“陛下久不视朝,中外惊疑,请早 
立储君,借安社稷 !”英宗略略点首。琦复奏道 :“圣意已决, 
即请手诏,指日行立储礼 。”英宗尚未及答,琦即命召学士承 
旨张方平,入殿草制,先诸英宗亲笔指麾,由方平进纸笔。英 
宗勉强提毫,草书数字。琦望将过去,纸上写着立大大王为皇 
太子,随复奏请道 :“立嫡以长,想圣意必属颍王,惟还请圣 
躬亲加书明 !”英宗乃又批了“颍王顼”三字。方平即遵着帝 
意,恭拟数语,自首至尾,立刻缮就,中留一空格,即应填太 
子名,乃请英宗亲笔加入。英宗不堪久坐,待了这一歇,含糊 
说了数语,韩琦等也听不清楚。至方平呈上草制,乃力疾书太 
子名,名既书就,不觉叹了一声,忍不住堕泪承眶,随即命内 
侍掖至龙床,就卧去了。韩琦等当然趋退。文彦博顾语韩琦道: 
 “见上颜色否?人生到此,虽父子亦觉动情呢 。”琦答道: 
 “巨鹿受封,尚是眼前时事,不意相去无几,又要力请建储, 
这也是令人嗟叹呢 。”话毕,各散归私第。越二日,即册立太 
子,奉旨大赦。自是英宗病体毫无起色,好容易度过年关,已 
是治平四年,文武百官恭上尊号,当于元旦辰刻,入朝庆贺。 
英宗已要归天,百官还在做梦,这是中国专务粉饰之弊。既至 
福宁殿,英宗并未御朝,大家惟对着虚座,舞蹈一番,依次退 
出。但见外面朔风怒号,阴霾四塞,统觉得天象告变,主兆不 
祥。过了七日,宫中传出讣音,英宗已升遐了,寿三十六岁, 
在位只四年。英宗夙有潜德,以孝亲著闻,局量弘远,情性谦 
和。濮王薨逝时,曾把所服玩物分赐诸子,英宗所受这一份, 
都转畀王府旧人,惟留犀带一条,值钱三十万,委交殿侍出售。 

… Page 288…

宋史演义                                                              ·282· 

殿侍竟把带失去,不胜遑急,英宗却淡然恝置,不索赔偿。即 
位以后,每命近臣,常称官不称名,臣下有奏,必问朝廷故事, 
与古治所宜,一经裁决,多出群臣意表,因此中外亦称为贤君。 
怎奈天不假年,遽尔晏驾,这也是宋朝恨事呢。结过英宗,无 
非善善从长。 
      皇太子顼即皇帝位,诏告中外,是谓神宗皇帝。尊皇太后 
曹氏为太皇太后,皇后高氏为皇太后,晋封弟灏为昌王,頵为 
乐安郡王。命韩琦守司空兼侍中。曾公亮行门下侍郎兼吏部尚 
书进封英国公。文彦博行尚书左仆射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富 
弼改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郑国公。张昪改河阳三城节度使。欧 
阳修、赵并加尚书左丞,仍参知政事。陈升之为户部侍郎。 
吕公弼为刑部侍郎。其余百官,均进秩有差。二月朔日,神宗 
初御紫宸殿,朝见群臣,随即册立元妃向氏为皇后。向氏系故 
相向敏中曾孙女,父名经,曾为定国军留后。治平三年,出嫁 
颍邸,封安国夫人,至是立为皇后。忽御史蒋之奇上书劾欧阳 
修,说他帷薄不修,奸乱甥女等事。神宗览毕,转问故宫臣孙 
思恭。思恭力为辩释,神宗乃诏问之奇,令他证实。之奇无从 
取证,只好说出一个彭思永来。看官!你道之奇的御史,从何 
处得来?他本由欧阳修推荐,得任台官,自濮议纷争,修主张 
称亲,为吕诲等所斥驳,独之奇赞同修议,修因荐为御史。偏 
朝右目为邪党,对着之奇冷嘲热讽,之奇听不过去,便欲与修 
立异,借塞众谤。会修妇弟薛良孺,与修有嫌,遂捏造蜚言, 
诬修淫乱,语为中丞彭思永所闻,转告之奇,之奇也不问真伪, 
遂上章劾修。恩将仇报,具何肺肠。及奉诏诘责,不得已将彭 
思永传语复奏上去。神宗再诘思永,思永也取不出真凭实据来, 
于是诬告反坐,将思永、之奇两人,一律贬谪。之奇自诒伊戚, 
却难为思永了。修本杜门请治,至辨明诬伪,仍力求退位,乃 

… Page 289…

宋史演义                                                              ·283· 

罢为观文殿学士,出知亳州。神宗具有大志,因见廷臣乏才, 
特出自真知,去请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来,有分教: 

      曲士从兹张异说,中朝自此紊皇纲。 
      毕竟所召何人,待小子下回报名。 

      宋臣专喜迂论,与晋代之清谈,几乎相同,其不即乱亡者, 
赖有一二大臣为之主持耳。英宗虽入嗣仁宗,缵承大统,而其 
本生父则固濮王也。以本生父称皇伯,毋乃不伦!欧阳修援引 
礼经,谓应称亲降服,议固甚当,韩琦即据以定议,于称亲之 
议,则请行之,于称皇称后之议,则请辞之,最得公私两全之 
道。吕诲等乃激成意气,至欲以去就生死相争,一何可笑?迨 
英宗疾亟,未闻廷臣有建储之请,赖韩琦入问起居,片言定策。 
夫濮议,末迹也,而必争之,立储,大本也,而顾忽之,宋臣 
之舍本逐末,如是如是。微韩魏公诸人,宋室恐早不纲矣。盖 
舆论与清谈,其足致乱亡一也。 

… Page 290…

宋史演义                                                              ·284· 

                第三十五回 神宗误用王安石 

                                    种谔诱降嵬名山 

      却说神宗因廷臣乏才,特下诏临川,命有司往征名士。看 
官道名士为谁?原来就是沽名钓誉、厌故喜新的王安石。安石 
一生,只此八字。安石,临川人,字介甫,少好读书,过目不 
忘。每一下笔,辄洋洋千万言。友人曾巩曾携安石文示欧阳修, 
修叹为奇才,替他延誉,遂得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旧例 
判官秩满,得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再调知鄞县,起隄堰, 
决陂塘,水陆咸利。又贷谷与民,立息令偿,俾得新陈相易, 
邑民亦颇称便。安石自谓足治天下,人亦信为真言,相率称颂。 
寻通判舒州,文彦博极力举荐,乃召试馆职,安石不至。欧阳 
修复荐为谏官,安石又以祖母年高,不便赴京为辞。修勖以禄 
养,并请旨再召,授职群牧判官,安石复辞,且恳求外补,因 
令知常州,改就提点江东刑狱。为此种种做作,越觉声名噪起。 
仁宗嘉祐三年,复召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总算入京就职。居 
京月余,即上万言书,大旨在法古变今,理财足用等事。仁宗 
也不加可否,但不过说他能文,命他同修起居注,他又固辞不 
受。閤门吏赍敕就付,他却避匿厕所,吏置敕自去。他又封还 
敕命,上章至八、九次,有诏不许,方才受职。及升授知制诰, 
当即拜命,并没有推却等情。其情已见。旋命纠察在京刑狱, 

… Page 291…

宋史演义                                                              ·285· 

适有斗鹑少年,杀死狎友一案,知开封府以杀人当死,按律申 
详。安石察视案牍,系一少年得斗鹑,有旧友向他索与,少年 
不许,友人恃昵抢去,少年追夺,竟将友人杀死,因此拟援例 
抵罪。他不禁批驳道 :“按律公取窃取,皆以盗论。该少年不 
与斗鹑,伊友擅自携去,是与盗无异。追杀是分内事,不得为 
罪 。”据此批驳,已见安石偏执之非。看官!你想府官见此驳 
词,肯俯首认错么?当下据实奏辩。安石亦劾府司妄谳。案下 
审刑大理两司,复按定刑,都说府谳无讹。安石仍不肯认过, 
本应诣閤门谢罪,他却自以为是,并不往谢。御史遂劾奏安石, 
奏牍留中不报。安石反迭发牢骚,情愿退休。适值母死丁艰, 
解职回籍。英宗时也曾召用,辞不就征。 
      安石父益都,虽官员外郎,究没有甚么通显,他思借重巨 
阀,遂虚心下气,与韩、吕二族结交。韩绛及弟维,与吕公著 
皆友安石,代为标榜。维尝为颍邸记室,每讲诵经说,至独具 
见解处,必谓此系故友王安石新诠,并非维所能发明,神宗记 
忆在心,嗣迁韩维为右庶子,维举安石自代。虽未见实行,在 
神宗一方面,已不啻大名贯耳。既得即位,即召令入都。安石 
高卧不起,神宗再拟征召,乃语辅臣道 :“安石历先帝朝,屡 
召不至,朝议颇以为不恭。今又不来,莫非果真有病,抑系有 
意要求呢?”曾公亮遽答道 :“安石真辅相才,断不至有欺罔 
等情 。”神宗方才点首,忽一人出班奏道:“臣尝与安石同领 
群牧,见他刚愎自用,所为迂阔,倘或重用,必乱朝政 。”第 
一个料到安石。神宗视之,乃是新任参知政事吴奎,郑重点名。 
便怫然道 :“卿也未免过毁了。”奎复道:“臣知而不言,是 
转负陛下恩遇呢 。”神宗默然。退朝后,竟颁诏起用安石,命 
知江宁府。安石直受不辞,即日赴任。曾公亮复力荐安石,足 
胜大任。看官道公亮力荐,料不过器重安石,误信人言,其实 

… Page 292…

宋史演义                                                              ·286· 

他却另有一段隐情:他与韩琦同相,资望远不及琦,所有国家 
大事,都由琦一人独断,自己几同伴食,所以于心不甘,阴欲 
援用安石,排间韩琦;可巧神宗意中,亦因琦执政三朝,遇事 
专擅,未免有些芥蒂。学士邵元,中丞王陶,本是颍邸旧臣, 
又从中诋毁韩琦。琦内外受轧,遂上书求去。神宗得书,一时 
不好准奏,只得优诏挽留。会因英宗已安葬永厚陵,庙谥一切, 
均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