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

第43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43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宗独取攻策,令鄜、延、泾、原会师进讨,限期在庆历元年 
正月。仁宗改元宝元后,越二年,又改元康定,又越年,复改 
元庆历。范仲淹主守,韩琦主战,两下各争执一词,彼此据情 
陈奏,累得仁宗亦疑惑不定,无从解决。那元昊却不肯罢手, 
竟遣众入寇渭州,薄怀远城。韩琦亲出巡边,尽发镇戎军士卒, 

… Page 242…

宋史演义                                                             ·236· 

又募勇士万八千人,命环、庆副总管任福为统将,耿傅为参谋, 
泾、原都监桑怿为先锋,朱观、武英、王珪为后应。大军将发, 
琦召任福入语道 :“元昊多诈,此去须要小心!你等可自怀远 
趋德胜寨,绕出羊牧隆城,攻击敌背,若势未可战,即据险入 
伏,截他归路,不患不胜。若违我节制,有功亦斩 !”福奉令 
登程,径趋怀远,道遇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刘肃等人,传言 
夏兵在张家堡南,距此不过数里。福即会师亟进,果然遇着敌 
众,顿时并力掩击,斩馘数百级,敌众溃退,抛弃马羊橐驼, 
不计其数。先锋桑怿,驱兵再进,福接踵而前。参军耿傅,尚 
在后面,接得韩琦来檄,力戒持重,乃附加手书,遣人赍递任 
福,劝他遵从韩令,切勿躁率。福冷笑道 :“韩招讨太觉迂谨, 
耿参军尤觉畏葸,我看虏兵易与,明日进战,管教他只骑不回。” 
趾高气扬,安能不败 ?遂令来使速还,约后队迅即来会,越 
日定可破敌,万勿误期。及使人回报,耿傅、朱观、武英、王 
珪等,只好一同进兵。 
      到了笼络川,天色已晚,闻前军已至好水川,相隔只有五 
里,乃择地安营。次日天晓,桑怿、任福等,复循好水川西行, 
至六盘山下,途次见有银泥盒数枚,缄封甚固,桑怿取盒审视, 
未知内藏何物,但闻盒中有动跃声,疑不敢发。可巧任福亦到, 
即递交与他。福是个粗豪人物,不管甚么好歹,当即把盒启视, 
哪知盒内是悬哨家鸽,霎时间尽行飞出,回翔军上。桑怿、任 
福尚翘首视鸽,莫明其妙,忽闻胡哨四起,夏兵大集。元昊亲 
率铁骑,蹀躞前来。怿忙麾军抵敌,福尚未成列,被敌骑纵横 
驰突,顿时散乱。众欲据险自固,忽夏人阵中,竖起一张鲍老 
旗,戏幢名。长约二丈余,左动左伏起,右动右伏起,四面夹 
攻,宋军大败。桑怿、刘肃陆续战死。福身被十余创,尚力战 
不退。小校刘进,劝福急走,福愤然道 :“我为大将,不幸兵 

… Page 243…

宋史演义                                                              ·237· 

败,只有一死报国便了 。”未几枪中左颊,血流满面,福扼喉 
 自尽。福子怀亮随军,同时毕命,全军尽覆。 
      元昊乘胜入笼络川,正与朱英军相遇,趁势将朱英围住。 
英左冲右突,不能出围,王珪急往救援,硬杀一条血路,拔出 
朱英,但见英已身受重伤,不能视军,珪正焦急得很,正拟设 
法走脱,不意敌兵益至,又被围住。耿傅、朱观也欲往援,适 
渭川驻泊都监赵津,带领瓦亭骑兵二千,前来会战,耿傅即与 
赵津救珪,令朱观守住后军。赵津多来送死,然却是朱观的替 
死鬼。时王珪已经阵亡,朱英亦死,耿、赵两人,冒冒失失的 
冲杀过去,好似羊入虎口,战不多时,一同殉难。朱观见不可 
支,急率残军千余人,退保民垣,四向纵射。夏兵疑是有伏, 
更兼天色将昏,乃齐唱番歌,收军引去。这一场交战,宋将死 
了六人,士卒伤亡一万数千名,只朱观手下千余人,总算生还, 
关右大震。 
      韩琦退还,夏竦使人收集散兵,并任福等遗骸,见福衣带 
间尚藏着琦檄,并参军耿傅书,乃将详情奏闻,说是任福违命 
致败,罪不在琦、傅等人。琦却上章自劾,仁宗很是惊悼,镌 
琦一级,徙知秦州。元昊自连胜宋军,声势张甚,作书答复范 
仲淹,语极悖嫚。仲淹对着夏使,把书撕碎,付之于火,夏使 
 自去。这事传达宋廷,吕夷简语廷臣道:“人臣无外交,仲淹 
擅与元昊书,已失臣礼,既得答复,又擅焚不奏,别人敢如此 
么?”参政宋庠遽答道 :“罪当斩首。”枢密副使杜衍,独辩 
论道 :“仲淹志在招叛,存心未尝不忠,怎可深罪?”彼此争 
议未决。仁宗命仲淹自陈,仲淹遥奏道 :“臣始闻元昊有悔过 
意,因致书劝谕,宣示朝廷德威,近因任福败死,虏势益张, 
复书遂多悖嫚,臣愚以为此书上达,若朝廷不亟声讨,辱在朝 
廷,不若对了虏使,毁去此书,还不过辱及愚臣,似与朝廷无 

… Page 244…

宋史演义                                                             ·238· 

涉。这是区区愚忱,乞即鉴察”等语。仁宗得奏,复命中书枢 
密两府复议。宋庠、杜衍仍各执前说,仁宗顾问夷简,宋庠总 
道夷简赞同己说,哪知夷简恰不慌不忙道 :“杜衍议是,止应 
薄责了事 。”这语说毕,庠不禁瞠目退朝。想是夷简与庠有隙, 
故独从杜衍之议,不然,前既倡议罪范,此时何反袒范耶?仁 
宗乃降仲淹知耀州,未几复徙知庆州,诏命工部侍郎陈执中, 
同任陕西按抚经略招讨使,与夏竦同判永兴军。两人意见相左, 
屡起龃龉,乃又命竦屯鄜州,执中屯泾州。竦守边二年,遇事 
畏缩,首鼠两端,营中带着侍妾,整日里流连酒色,不顾边情。 
元昊悬募竦首,只出钱三千文,边人传为笑话。 
      既而元昊复寇麟府,破宁远寨,陷丰州,警报迭闻,知谏 
院张方平奏称 :“竦为统帅,已将三年,师惟不出,出必丧败, 
寇惟不来,来必残荡。这等统帅,究有何用?请另行择帅,借 
固边防 !”于是改竦判河中,执中知泾州,一面再经廷议,分 
秦凤、泾原、环庆、鄜 
延为四路,令韩琦知秦州,辖秦凤,范仲淹知庆州,辖环庆, 
王知渭州,辖泾原,庞籍知延州,辖鄜延,各兼经略按抚招 
讨使。四人除王外,均捍御有方,缮城筑寨,招番抚民。羌 
人尤爱仲淹,呼他为龙图老子。因仲淹曾任龙图阁待制,乃有 
是名。元昊却也知难而退,稍稍敛迹了。总贵得人。 
     庆历二年,忽契丹遣使萧特末、刘六符至宋,复求关南故 
地,且问兴师伐夏,及沿边濬河增戍的理由。朝命知制诰富弼 
为接伴使,偕中使往迎都外。特末等昂然而来,下马相见,当 
由中使传旨慰问。特末倔强不拜,弼抗声道 :“南北两主,称 
为兄弟,我主与汝主相等,今传旨慰劳,奈何不拜?”特末托 
言有疾,不能施礼。弼又道 :“我亦尝出使北方,卧病车中, 
闻汝主命,即起受尽礼,汝怎得因疾废礼呢?”特末无词可答, 

… Page 245…

宋史演义                                                             ·239· 

只好起拜。先声已足夺人。拜毕,随弼入都。弼导入客馆,开 
诚与语,特末却亦感悦,即将契丹主遣使本意,一一说出。弼 
据理辩驳,特末密语弼道 :“贵国可从则从,不可从,或增币, 
或和亲,亦无不可 。”弼乃引两使入谒仁宗,并据特末言奏闻。 
仁宗召吕夷简入商,夷简道 :“西夏未平,契丹乘隙求地,断 
难允许。但我既与夏构兵,不应再战契丹,现来使萧特末,既 
有和亲增币两事;密相告语,我且酌允一件,暂作羁縻罢了。” 
仁宗道 :“朕意亦是如此,但何人可以报聘?”夷简道:“不 
如就遣富弼,渠去年曾往使契丹,可称熟手 ,此次命往,谅 
想不致辱命 。”借夷简口中,补叙富弼奉使契丹,且回应上文 
弼语特末之言。仁宗点首,遂命富弼报使契丹。诏命既下,廷 
臣多为富弼担忧。谓此去恐致陷虏,集贤院校理欧阳修,且引 
唐颜真卿使李希烈故事,请留弼不遣,疏入不报。自是谣诼繁 
兴,统说夷简与弼有嫌,计图陷害,因荐弼北行。弼却毅然愿 
往,陛辞时叩首奏道 :“主忧臣辱,臣怎敢爱死?此去除增币 
外,决不妄允一事。倘契丹意外苛索,臣誓死以拒便了 。”仁 
宗闻言,也不禁动容,面授弼为枢密直学士。弼不肯受,复叩 
头道 :“国家有急,义不惮劳,怎敢先受爵禄呢?”仁宗复慰 
奖数语,弼即起身出朝,到了宾馆,邀同契丹两使,即日往北 
去了。小子有诗咏道: 

     衔命登程竟北行,国家为重死生轻。 
     折冲樽俎谈何易,恃有忠诚慑虏情。 

     欲知弼往契丹,如何定议,待小子下回说明。 

     世尝谓北宋无将,证诸夏事,北宋固无将也。仁宗之世, 

… Page 246…

宋史演义                                                              ·240· 

宋尚称盛,元昊骚扰西陲,得一良将以平之,犹为易事。夏竦、 
范雍,材皆庸驽,固等诸自郐以下。若夫韩琦、范仲淹二人, 
亦不过一文治才耳。主战主守,彼此异议,主战者有好水川之 
败,虽咎由任福之违制,然所任非人,琦究不得辞责。主守者 
遭元昊之谩侮,微杜衍,仲淹几不免杀身。史虽称韩、范善防, 
然卒无以制元昊,使之帖然归命,非皆武略不足之明证耶?以 
专阃之乏材,而契丹遂乘间索地,地不给而许增岁币,亦犹二 
五一十之故智耳。外交以武力为后盾,仅恃口舌之争,虽如富 
郑公者,亦不能尽折虏焰,而下此更不足道矣。 

… Page 247…

宋史演义                                                              ·241· 

                 第三十回 争和约折服契丹 

                                   除敌臣收降元昊 

      却说富弼出使,免不得途中耽搁,一时未到契丹。契丹却 
聚兵幽、蓟,声言南下。廷议请筑城洛阳,吕夷简谓不若建都 
大名,耀威河北,示将亲征以伐敌谋。仁宗从夷简言,乃建大 
名府为北京,即从前真宗亲征驻跸处,一面命王德用判定州, 
兼朔方三路都部署。德用抵任,日夜练士卒,择期大阅。契丹 
遣侦骑来视,见德用部下,人人强壮,个个威风,当下返报本 
国,契丹主宗真也觉夺气。宋廷赖有此着,故和议复成。待富 
弼已到契丹,即入见宗真,行过了礼,便开口问道 :“两朝人 
主,父子继好已四十年,乃无故来求割地,究属何故?”宗真 
道 :“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亦为着 
何事?我国大臣,均请举兵南向,我意谓遣使质问,并索关南 
故地,若南朝不肯相从,举兵未晚 。”弼即接入道:“北朝忘 
我先帝的大德么?澶渊一役,我朝将士,哪一个不主开战?若 
先帝从将士言,恐北兵均不得生还。我先帝顾全南北,特约修 
和,今北朝又欲主战,想是北朝臣子,均为身谋,不管主子的 
祸福呢 。”说到此句,宗真不觉惊异道:“为什么不管主子的 
祸福?”弼答道 :“晋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乱,土宇狭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