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

第4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4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攒射周主。周主麾下的亲兵,用盾四蔽,虽把周主护住,麾盖 
上已齐集箭镞,约有好几十枝。匡胤时在中军,语同列道: 
 “主忧臣辱,主危臣死;我等难道作壁上观么?”言甫毕;即挺 
马跃出,手执一条通天棍,捣入敌阵。各将亦不甘退后,一拥 
齐出,任他箭如飞蝗,只是寻隙杀入。俗语尝言道 :“一夫拚 
命,万夫莫当,”况有数十健将,数千锐卒,同心协力的杀将 
进去,眼见得敌兵搅乱,纷纷倒退。是匡胤第一次大功。周主 
见汉兵败走,更率军士奋勇追赶,汉兵越逃越乱,周兵越追越 
紧。等到汉主退入河东,闭城固守,周主方择地安营。樊爱能、 
何徽等军,被汉主拒绝,不准入城,没奈何仍回周营,束手待 
罪。周世宗立命斩首,全军股栗。应该处斩。翌日,再驱兵攻 
城,城上矢石如雨。匡胤复身先士卒,用火焚城。城上越觉惊 
慌,所有箭镞,一齐射下。那时防不胜防,匡胤左臂,竟被流 
矢射着,血流如注,他尚欲裹伤再攻,经周主瞧着,召令还营。 
且因顿兵城下,恐非久计,乃拔队退还,仍返汴都。擢匡胤为 
都虞侯,领严州刺史。 

… Page 20…

宋史演义                                                              ·14· 

     世宗三年,复下令亲征淮南,淮南为李氏所据,国号南唐, 
主子叫作李璟,南唐源流,见五代史。他与周也是敌国。周主 
欲荡平江、淮,所以发兵南下。匡胤自然从征,就是他父亲弘 
殷,也随周主南行。先锋叫作李重进,官拜归德节度使。到了 
正阳,南唐遣将刘彦贞,引兵抵敌,被重进杀了一阵,唐兵大 
败,连彦贞的头颅,也不知去向。匡胤继进,遇着唐将何延锡, 
一场鏖斗,又把他首级取了回来。这等首级,太属松脆。南唐 
大震,忙遣节度皇甫晖、姚凤等,领兵十余万,前来拦阻。两 
人闻周兵势盛,不敢前进,只驻守着清流关,拥众自固。清流 
关在滁州西南,倚山负水,势颇雄峻,更有十多万唐兵把守, 
显见是不易攻入。探马报入周营,周主未免沈吟。匡胤挺身前 
奏道 :“臣愿得二万人,去夺此关。”又是他来出头。周主道: 
 “卿虽忠勇,但闻关城坚固,皇甫晖、姚凤也是南唐健将, 
恐一时攻不下哩 。”匡胤答道:“晖、凤两人,如果勇悍,理 
应开关出战,今乃逗留关内,明明畏怯不前,若我兵骤进,出 
其不意,一鼓便可夺关;且乘势掩入,生擒二将,也是容易。 
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周主道:“要夺此关,除非掩袭一法, 
不能成功。朕闻卿言,已知卿定足胜任,明日命卿往攻便了。” 
世宗也是知人。匡胤道 :“事不宜迟,就在今日。”周主大喜, 
即拨兵二万名,令匡胤带领了去。 
      匡胤星夜前进,路上掩旗息鼓,寂无声响,只命各队鱼贯 
进行。及距关十里,天色将晓,急命军士疾进,到关已是黎明 
了。关上守兵,全然未知,尚是睡着。至鸡声催过数次,旭日 
已出东方,乃命侦骑出关,探察敌情。如此疏忽,安能不败。 
不意关门一开,即来了一员大将,手起刀落,连毙侦骑数人。 
守卒知是不妙,急欲阖住关门,偏偏五指已被剁落,晕倒地上。 
那周兵一哄而入,大刀阔斧,杀将进去。皇甫晖、姚凤两人, 

… Page 21…

宋史演义                                                              ·15· 

方在起床,骤闻周兵入关,吓得手足无措,还是皇甫晖稍有主 
意,飞走出室,跨马东奔。姚凤也顾命要紧,随着后尘,飞马 
窜去。可怜这十多万唐兵,只恨爹娘生得脚短,一时不及逃走, 
被周兵杀死无数。有一半侥幸逃生,都向滁州奔入。皇甫晖、 
姚凤一口气跑至滁城,回头一望,但见尘氛滚滚,旗帜央央, 
那周兵已似旋风一般追杀过来,他俩不觉连声叫苦,两下计议, 
只有把城外吊桥,赶紧拆毁,还可阻住敌兵。当下传令拆桥, 
桥板撤去,总道濠渠宽广,急切不能飞越,谁知周兵追到濠边, 
一声呐喊,都投入水中,凫水而至。最奇怪的是统帅赵匡胤, 
勒马一跃,竟跳过七八丈的阔渠,绝不沾泥带水,安安稳稳的 
立住了。这一惊非同小可,忙避入城中,闭门拒守。 
      匡胤集众猛攻,四面架起云梯,将要督兵登城,忽城上有 
声传下道 :“请周将答话 !”匡胤应声道:“有话快说!”言 
毕,即举首仰望 ,但见城上传话的人,并非别个,就是南唐 
节度使皇甫晖。他向匡胤拱手道 :“来将莫非赵统帅?听我道 
来!我与你没甚大仇,不过各为其主,因此相争。你既袭据我 
清流关,还要追到此地,未免逼人太甚!大丈夫明战明胜,休 
要这般促狭。现在我与你约,请暂行停攻,容我成列出战,与 
你决一胜负。若我再行败衄,愿把此城奉献 。”匡胤大笑道: 
 “你无非是个缓兵计,我也不怕你使刁,限你半日,整军出来, 
我与你厮杀一场,赌个你死我活,教你死而无怨 。”皇甫晖当 
然允诺。自己还道好计,其实不如仍行前策,弃城了事,免得 
为人所擒。匡胤乃暂令停攻,列阵待着。约过半日,果然城门 
开处,拥出许多唐兵,皇甫晖、姚凤并辔出城,正要上前搦战, 
忽觉前队大乱,一位盔甲鲜明的敌帅,带着锐卒,冲入阵来。 
皇甫晖措手不及,被来帅奋击一棍,正中左肩,顿时熬受不起, 
阿哟一声,撞落马下。姚凤急来相救,不防刀枪齐至,马先受 

… Page 22…

宋史演义                                                                ·16· 

伤,前蹄一蹶,也将姚凤掀翻。周兵趁势齐上,把皇甫晖、姚 
凤两人,都生擒活捉去了。这是匡胤第二次立功。小子有诗咏 
道: 

      大业都成智勇来,偏师一出敌锋摧。 
      试看虏帅成擒日,毕竟奇功出异才。 

      看官不必细猜,便可知这位敌帅是赵匡胤了。欲知以后情 
状,请看官续阅下回。 

      读《宋太祖本纪》,载太祖舍襄阳僧寺,有老僧素善术数, 
劝之北往,并赠厚赆,太祖乃得启行,独老僧姓氏不传,意者 
其黄石老人之流亚欤?一经本回演述,借老僧之口,为后文写 
照,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于此可以见呼应之注 
焉。至太祖事周以后,所立功绩,莫如高平、清流关二役,著 
书人亦格外从详,不肯少略,为山九仞,基于一篑,此即宋太 
祖肇基之始,表而出之,所以昭实迹也。 

… Page 23…

宋史演义                                                                ·17· 

                 第三回 忧父病重托赵则平 

                                肃军威大败李景达 

      却说皇甫晖、姚凤,既被周兵擒住,唐兵自然大溃,滁州 
城不战即下。匡胤入城安民,即遣使押解囚虏,向周主处报捷。 
周主受俘后,命翰林学士窦仪,至滁州籍取库藏,由匡胤一一 
交付。既而匡胤复欲取库中绢匹,仪出阻道 :“公初入滁,就 
使将库中宝藏,一律取去,亦属无妨,今已籍为官物,应俟皇 
帝诏书,方可支付,请公勿怪 !”匡胤闻言,毫无怒意,反婉 
颜谢道 :“学士言是,我知错了!”惟能知过,方期寡过。过 
了一天,复有军事判官到来,与匡胤相见。两下叙谈,甚是投 
契。看官道是何人?乃是宋朝的开国元勋,历相太祖、太宗二 
朝,晋爵太师魏国公,姓赵名普,字则平。太祖受禅,普实与 
谋,此处特别表明,寓有微意。窦仪亦宋太祖功臣,故上文亦 
曾提出。他祖籍幽、蓟,因避乱迁居洛阳,匡胤本与相识,至 
是由周相范质荐举,乃至滁州。旧雨重逢,倍增欢洽。会匡胤 
部下,受命清乡,捕得乡民百余名,统共指为匪盗,例当弃市, 
赵普独抗议道 :“未曾审问明白,便将他一律杀死,倘或诬良 
为盗,岂非误伤人命?”匡胤笑道 :“书生所见,未免太迂, 
须知此地人民,本是俘虏,我将他一律赦罪,已是法外施仁, 
今复甘作盗匪,若非立正典刑,如何儆众?”赵普道 :“南唐 
虽系敌国,百姓究属何辜?况明公素负大志,极思统一中原, 

… Page 24…

宋史演义                                                               ·18· 

奈何秦、越相视,自分畛域?王道不外行仁,还乞明公三思!” 
已阴目匡胤为天子。匡胤道:“你若不怕劳苦,烦你去审讯 
便了 。”赵普即去讯鞫,一一按验,多无佐证,遂禀白匡胤, 
除犯赃定罪外,一律释放。乡民大悦,争颂匡胤慈明。匡胤益 
信赵普先见,凡有疑议,尽与筹商。赵普亦格外效忠,知无不 
言。 
      适匡胤父弘殷,亦率兵到滁,父子聚首,当然欣慰。不料 
隔了数日,弘殷竟生起病来,匡胤日夕侍奉,自不消说。谁料 
扬州警报,纷纷前来,周主也有诏书颁达,命匡胤速趋六合, 
兼援扬州。原来滁州既下,南唐大震,唐主李璟,遣李德明乞 
和,愿割地罢兵,周主不许。德明返唐,唐主遂挑选精锐,得 
六万人,命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向江北进发,直抵扬州。扬 
州本南唐所据,与六合相距百余里,同为江北要塞,是时正由 
匡胤父弘殷,受周主命,夺据扬州。弘殷西还入滁,留韩令坤 
居守。令坤闻唐兵大至,恐寡不敌众,飞向滁州求援。周主又 
敦促匡胤出师,匡胤内奉君命,外迫友情,怎敢坐视不发?无 
如父病未痊,一时又不忍远离,公义私恩,两相感触。不由的 
进退爇徨,骤难解决。当下与赵普熟商,赵普答道 :“君命不 
可违,请公即日前行。若为尊翁起见,普愿代尽子职 。”匡胤 
道 :“这事何敢烦君?”赵普道:“公姓赵,普亦姓赵,彼此 
本属同宗。若不以名位为嫌,公父即我父,一切视寒问暖,及 
进奉药饵等事,统由普一人负责,请公尽管放心 !”后世如袁 
某等人,强认同姓为同宗,莫非就从此处学来?匡胤拜谢道: 
 “既蒙顾全宗谊,此后当视同手足,誓不相负。”赵普慌忙答 
礼道 :“普何人斯?敢当重礼!”于是匡胤留普居守,把公私 
各事,都托付与普,自选健卒二千名,即日东行。 
      既至六合,闻扬州守将韩令坤,已弃城西走,不禁大愤道: 

… Page 25…

宋史演义                                                              ·19· 

 “扬州是江北重镇,若复被南唐夺回,大事去了 。”便派兵 
驻扎冲道,阻住扬州溃军,并下令道 :“如有扬州兵过此,尽 
行刖足,不准私放 。”一面遣书韩令坤,略言:“总角故交, 
素知兄勇,今闻怯退,殊出意料。兄如离扬州一步,上无以报 
主,下无以对友,昔日英名,而今安在”云云。韩令坤被他一 
激,竟督兵返旆,仍还扬州拒守。 
      可巧南唐偏将陆孟俊,从泰州杀到,令坤誓师道 :“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