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道教4 >

第6章

中国道教4-第6章

小说: 中国道教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该书卷三十八所载《师策文》就是一篇。这篇歌谣在用韵上〃句句连押〃,可视为七言诗的雏形。差不多与《太平经》同一时代问世的《周易参同契》则有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句式。
  魏晋时代,道教诗词的种类随着道教活动的扩大和神仙传说的流播而增加。此时,用以暗示炼丹方法的七言炼丹诗以及四言咒语诗在道门中秘行。七言炼丹诗的主要代表作有《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该书企图以人体五脏六腑作为诸意象联结的链条,通过对各脏腑神明形象的描绘,以唤起修习者的内在感觉图像,达到内炼金丹的效果,但作者又怕〃泄漏〃天机,故又大量使用隐语,如以〃娇女〃指代耳朵,以〃重堂〃指代喉咙、以〃灵台〃为心脏等等,行文具有臂喻、隐喻的特性。至于咒语诗尽管比较缺乏语言的修饰,但却注意气氛的渲染。像《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二所载《三天真王说清除瘟疫星宿变度神咒》,描述五帝及天兵天将各执兵器绞杀妖精的场面,颇有战斗的火药味。AB当然,就文学的艺术手法角度考察,无论是七言炼丹诗,还是咒语诗,都比较缺乏艺术感染力。与之相比,游仙诗的艺术造诣则略高一筹。所谓游仙诗即是一种歌咏神仙漫游之情的诗歌作品,其体裁多为五言,句式不一。魏晋南北朝间,不仅道士作游仙诗,许多著名的文人也创作游仙诗,如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还有嵇康、阮籍等也有各自的作品行世。此外,这一时期,随着道教斋醮法事的开展,道门中还注意创作仙歌道曲词,配乐演唱。有些仙歌道曲的体式还为文人们所雅好,如步虚词即是其中之一。步虚词属乐府文学,唐代吴竞《乐府古题要解》称步虚词为〃道家曲〃,〃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AC步虚词一般为五言十首,演唱时依八卦九宫方位,绕香案〃安徐雅步,调声正气〃,循序而歌,以象征天上神仙绕〃玄都玉京山〃斋会之情景。供演唱用的步虚词主要见于《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五《步虚解考品》,AD还有收入《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的《空洞步虚章》,也在道门的斋醮法事中广为应用。文人创作步虚词之杰出者,首推北周之庾信。他的十首此类作品模拟道门步虚之韵律,且有重辞采、工对仗之特色。如第一首〃混成空教立,元始正涂开。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AE遣词造句既能化用古书典故,又进行了一番锤炼。与步虚之类仙歌道曲存在着一定关系的〃玄歌〃、〃变文〃,在唐前也为道门传法布教服务。今所见敦煌写本《老子化胡经》卷十即收有玄歌、变文若干首。玄歌即〃玄道〃之歌;变文则是演述神变之事的一种体式,玄歌、变文可咏可唱,前者一般为五言,后者则多为七言,融叙事与描绘于一体,且有故事性,语言较为通俗,故易于民间流行。
  南北朝以降,道教诗词勃兴,不仅一般能文之道士热心诗词创作,而且许多文人也运用诗词体裁以歌咏道事。从隋唐诗人王绩、王勃、张九龄、李白、李贺、李商隐等文集中都不难找到反映道教生活、创造神仙境界的作品。作为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天才诗人,李白自少年起便仰慕道教。他与上清派道士司马承祯、吴筠结方外之游,〃与霞子元丹,烟子元演,气激道合,结神仙交,……同栖烟林,对坐松月〃AF。由于同道士的特殊关系,李白不仅熟悉神仙典故,道教教义,而且运用超凡的想象力以描绘仙人风姿。当他游泰山时,仿佛看到了〃玉女四五人,飘飘下九垓〃;AG在恍惚之中,他〃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AH他登山观赏自然景色,脑海中不仅出现了仙人神女之遨游情景,甚至出现了攀上织女织布机的幻觉,足见其怀仙遐思感情的真挚。在老庄道教思想影响下,李白不仅养成了傲岸清高的个性,使其作品具有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而且还对自己所熟悉的道人生活进行独特的艺术表现,塑造了许多颇具魅力的道人形象。他的《赠嵩山焦炼师》一诗描写了游行若飞、倏忽万里的女道人,运用了譬喻、对偶多种修辞手法,将仙话典故与奇特的想象结合起来,作品充满了浪漫气息。AI此等作品在李白文集中可谓比比皆是。
  例如《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元丹丘歌》《题随州紫阳先生壁》等表现了男女道人的生活情趣,意象飞动,颇有传神处。李白之后另一位唐代大诗人李贺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神仙诗。如《兰香神女庙》以道教神仙传记中关于仙女杜兰香的记载为素材,结合观庙感受,以崇敬心情描写了杜兰香的美貌,通过庙外幽静景色的铺陈和上下飞翔的〃弄蝶〃的衬托,使一位仙女的形象跃然纸上。AJ还有《梦天》一诗把丰富的想象与道教神仙故事编织在梦境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像这样的诗作在唐朝不胜枚举。
  唐代的许多大诗人积极创作神仙诗,宋代的为数不少的诗人也是如此。两宋三百多年中,诗人灿若群星,在众多诗作中,回旋着一股股的仙风道气。从西昆体诗人到江西派诗人,从陈与义到文天祥,都或多或少地写下了神仙诗。大诗人苏轼歌罢〃大江东去〃,也吟唱《宿九仙山》,力图通过神仙境界的描绘以排遣心中之苦闷。他的《读道藏》一诗不仅描写了太平宫中道藏的安放与保管情形,而且结合道教修行法式的叙述,表达了自己读书的体会。AK他还根据自己与道人接触的经历,创作了《张先生》《送乔仝寄贺君六首》等意境清新的作品。宋代的另一位大诗人陆游也写了一些表现道人生活的作品,例如《钟离真人赞》《钱道人赞》《幽居》等,他在隐居山林期间写了许多表现游山玩水、修道炼丹情趣的诗,如云:〃江上穷秋日,庵中独夜时。丹灵欧竖子,神定出婴儿。
  粱熟犹余梦,柯摧未毕棋。神仙元可学,往矣不须疑。〃LB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对玄道的感悟思絮。
  事实证明,唐宋时期,诗人们对道教生活是关注的,对道教神仙故事的应用也是颇为娴熟。所以,唐宋诗中有大量的表现道教理想世界,描绘道教神仙胜境,反映道人生活的作品。再看与唐宋诗有密切关系的〃词〃这一文学奇葩,我们仍旧可以发现其中所具有的道教蕴含。首先,有相当一部分词牌之得名即起于道教的有关神仙故事或成语、俗语和掌故。不论是《瑶池宴》《解佩令》,还是《华胥引》《献仙音》,其背后都有一段生动多趣的仙话。根据清康熙五十四年刻印的《钦定词谱》所罗列的词牌进行分类统计,可知出于神仙故事或与道教活动有关的词牌至少有四十二种,足见词的诞生的确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次,从词的内容看,亦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作品潜藏着深刻的道教思想,融汇着神仙故事、道人神迹。在晚唐五代词牌声调与主题基本上是吻合的。道教词也是如此。例如温庭筠之《女冠子》:〃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寄语青娥伴,早求仙。〃LC这首词以道姑为描写对象,作者通过窈窕身段的刻划,表现道姑的娇态,其本事与《女冠子》这一词牌一致。再如苏东坡的《鹊桥仙·七夕》将缑山仙人传说与牛郎织女传说结合起来,以银河之微浪象征行程之艰难。在这里,〃七夕〃的主题与〃鹊桥仙〃之词牌也是相一致的。LD随着词的发展,主题与词牌声调表现出不相一致的情形;但是,即便如此,反映道教生活、散发神仙胜境奇丽风光的词作仍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无论是晏殊的《珠玉词》、柳永的《乐章集》、黄裳的《演山先生文集》,还是周邦彦的《清真集》《片玉集》都可以找到此类作品。像黄裳的《瑶池月》以自己〃幽怀逸思〃之所见,表现道教存想炼气的境界,具有一种理趣与情境交融的艺术氛围。
  在道教诗歌天地中,还应该叙及的是〃道情〃。按照传统分类法,道情入散曲之列,为乐府歌词之一种,故《太和正音谱》将其与步虚词并列。道情多为游方道士所演唱,其言辞较通俗,所以能在民间流行。历史上有许多道士曾利用〃道情〃形式来宣传教义,表达自己的修道感受。考《张三丰全集》卷三中有《道情歌》一首,《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四时道情》四首,《青羊宫留题道情》四首,《五更道情》二十五首,《九更道情》九首,《叹出家道情》七首,《天边月道情》九首,《一扫光道情》十二首。道士写的〃道情〃不拘一格,或七言,或四言,或杂言,重在以通俗语言点破玄机,启人了悟。如张氏之《道情歌》所云:〃道情非是等闲情,既识天机不可轻,先把世情齐放下,次将道理细研精。〃LE用语明白如话,却有一种感召的力量。明清之际,随着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情也为民众所喜爱,一些文人也仿道情之体作诗,如徐大椿作有《洄溪道情》一卷,郑燮作有《板桥道情》一卷,袁学澜作有《柘湖道情》一卷,其声调婉转,情理融通,别具风味。
  戏曲在道教文学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过去,文学界尚未有人使用〃道教戏曲〃这一概念,但类似的概念却早已有之。明代戏剧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元戏分为十二科,第一科为〃神仙道化〃,第二科为〃隐居乐道〃。这两科之所谓〃道〃即隐遁修真、神化度人之道。道教戏曲的概念乃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概括抽象提出的。它是以修炼成仙或隐居乐道为主导思想的。
  道教戏曲的发端当在元代以前。宋代的〃优伶箴戏〃有许多道、儒、释演说经旨的内容,可视为道教戏剧的萌芽。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记载,金代流行的院本戏曲甚多,其中属于道教方面的有《庄周梦》《瑶池会》《蟠桃会》。至于南戏中的传统剧目尚有《老莱子斑衣》,此亦出于道教的神仙故事,足见元代之前已有道教戏剧行世。不过,其鼎盛时期是元朝。据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元杂剧至少有四百种,就其题目、正名来看,属于道教戏曲一类的至少有四十种,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明代臧懋循所编《元曲选》,收录了九十四种元人的作品和六种明初人的作品。今人隋树森于本世纪60年代又据脉望馆抄校本《元明杂剧》等资料,成《元曲选外编》,收入元杂剧六十二种。在这两部作品集中属于道教戏曲的有《陈抟高卧》《岳阳楼》等十七种,亦约占流传总数的十分之一。从题材与思想上看,道教戏曲的类型可分为:传道度人、点化精怪,断案明戒、隐居修真。
  传道度人是道教戏曲中的重头戏。最有名的是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该剧的宗旨在于表现全真道祖师钟离权通过梦的形式来度化吕洞宾,告诉世人出世超凡、皈依大道的全真旨趣。作为一条主线,梦贯穿了全剧。钟离权在煮黄粱饭时,让吕洞宾在梦中享受荣华富贵,又让他在梦中体验一下酒色财气的牵累,然后又让他经历一番罢官和发配沙门岛、颠沛流离的过程。等到吕洞宾从梦中醒来后,钟离权便针对梦中诸事启发吕洞宾要明了人生虚幻的道理。经过这一番梦事和钟离权的启迪,吕洞宾终于了悟大道,遁入玄门。LF当然,道教神仙启人悟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像《汉钟离度脱蓝采和》采取的则是灾难谴告,即让主人公经过一番灾难,遭受痛苦,然后才晓之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