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道教2 >

第55章

中国道教2-第55章

小说: 中国道教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人有三十善,所求者得。〃四十善、五十善以至九十善、二百善、三百善直至千善,各有善应。最高的善应是〃后世出神仙真人〃。⑦其后的一些道教经籍如《要修科仪戒律钞》《至言总》《墉城集仙录》等,也多有关于善恶果报计数的类似记述,但所有这些善恶计数都是由天地神灵所为。唐五代道士杜光庭在《道门科范大全集》中称仙灵主宰〃录善恶之二书,举功过之两簿〃,又称南极司录〃掌吉凶祸福之文,判长短死生之命,功则添而过还灭,善既录而恶必除〃。⑧根据有关记载,自记善恶功过之事始于宋儒。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述,赵中岁常置黄黑二种豆子于几案间,以黄豆记善,黑豆记恶,每兴一善念,则投一黄豆于器皿中,反之则投黑豆。此可谓功过格之滥觞,清石成金《传家宝》称,范仲淹、苏洵等人均备有簿册,记录功过,以鞭策自己,行善去恶。据传,经明袁了凡的大力倡导,遂大行于世。
  道士自记功过当是仿效宋儒而来。元代净明道有学道人〃自录〃功过的规定,《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一说〃十戒〃的第三戒要求学道者无忘〃日录〃。〃日录者,所以修检善恶之处,〃因此,它是〃不教之师也,不说之友也,不诏之君父,不约之法度。〃⑨净明道的〃自录〃是后世道教功过格的雏型。
  托名古仙或祖师撰述的有关〃功过格〃的小册子甚多。较著者有成书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的净明派《太微仙君功过格》以及《警世功过格》和托名吕洞宾的《十诫功过格》等。
  《太微仙君功过格》立功格三十六条、过律三十九条。各分四门。其中,功格有救济门十二条、教典门七条、焚修门五条、用事门十二条。过律有不仁门十五条、不善门八条、不义门十条、不轨门六条。要求〃受持之道常于寝室床室,置笔砚簿籍,〃〃临卧之时,记终日所为善恶。〃CD《十诫功过格》吸收宋明理学家的修养内容,称〃学道乃身心性命之事〃,〃以十戒定功过〃。十戒指的是戒〃杀、盗、淫、口恶、口舌、绮语、妄语、贪、嗔、痴〃。《警世功过格》认为儒正心,道存心,佛明心,会通三教,修心为本。因此称〃变化气质,归于纯粹〃为一千功,而〃心怀阴险〃为五百过。
  功过格的各种功和过的规定,其特征就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崇信三宝(道、经、师)。它是道教伦理思想的体现,也是宋明以后中国封建道德价值标准的反映。
  注:
  ①⑤⑦⑨CD《道藏》第3册449页,445页,456页,第10册559页,第3册44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十三经注疏》第19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③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编:《重修纬书集成》,日本明德出版社,1978年
  ④《太平经合校》第526、672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⑥《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53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⑧《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282、28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