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2006-09 >

第28章

2006-09-第28章

小说: 2006-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了三六九等。林黛玉的院子里头是以竹子而且是以斑斑点点的湘妃竹为特色的,显得很清凉、显得很孤高,别人的院子里头那是另外的,是不一样的。他们作的谜语,那些谜语里头都是文化符号,都有很多的暗示,比如关于砚,身自端庄,体自坚硬,虽不如能言,有言必应;元妃的谜语爆竹,一声惊得人方恐,一点它“轰!”很震动,但是它本身已经变成灰。所以有一节写灯谜,写这个贾政一看就说这些小人儿做的这些灯谜,都这么不吉利都这么晦气。所以《红楼梦》里头确实充满了这种文化符号,甚至于每一句诗。也可以反过来说是走火入魔,因为书中每一句诗似乎都有暗示都有符号,都成为谶语,就是好像不知道在哪一点就变成了那种命运的预告;还有服饰、发式,比如把晴雯比作“芙蓉女儿”等等,这些都是这层意思,也都是完全符合当今关于文化符号的理论的。其中还有讲到秦可卿房间里的摆设,写贾宝玉进了秦可卿的卧房,卧房向壁上看来是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然后说里边的各种摆设,有武则天当日的宝鼎、飞燕金盘、安禄山的木瓜,等等。所以刘心武先生他就认为秦可卿来历非凡,你看她房间里头摆的都是什么,都是和皇帝有关,爱妃有关,充满了皇家的气氛。当然这些事不好分析,因为后来有些研究古典文学的朋友给我说,王先生你这个说得不对,你没有好好看那些明清的小说,明清小说的这种描写是陈词滥调,是当时描写的习惯,并不是特别写秦可卿,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按下不表。我们可以说,它总是流露了作者的一些不好说、不方便说、不想多说的东西,他不说出来以后呢,虽然增加了我们在解读上产生的困难,但是也增加了解读的乐趣。比如海明威有一个理论,说文学就像冰山,四分之一在外头,四分之三应该在水里头,也许《红楼梦》真正做到了。
  《红楼梦》的符号重组的可能性,这也是到了现代和后现代所发生的一种文学试验,这种文学试验你可以说是旁门左道,你可以说它是标新立异,也可以说它是走火入魔,就是认为这些文学符号你可以再重新组合一下,就一些篇章章节你可以再组合一下。比如说扑克牌小说,小说写完就像扑克牌一样,然后你再一洗,洗完以后,第1页变82页,第3页也可能变,你重新再看,你会获得新的感受,这个是比较另类的想法和说法。自《红楼梦》各种文化符号进行重组,从来没有中断过。曾经很有名的索隐派,而且这个索隐派的人不是小人物而是大家,他的代表者是蔡元培。蔡元培就考证这个《红楼梦》,说《红楼梦》像密电码一样,它里面都有暗语,《红楼梦》它实际上提倡的是反清复明,说里面写的这些事写的都是反对清朝。他讲得是头头是道,同时你又觉得匪夷所思。比如他说袭人写的是崇祯皇帝,为什么是崇祯皇帝,袭人这个袭是怎么写的呢——龙衣,穿龙衣的只有皇帝,否则谁敢穿龙衣;贾宝玉写的是顺治皇帝,他为那么要添胭脂,因为他是顺治皇帝的御玺,胭脂就是红颜色的印油印泥,每天都要添胭脂,因为他每天都要盖章批文,这就是贾宝玉。类似的考证是越来越多,有的并不讲反清复明,但是也说这个《红楼梦》描写顺治皇帝的。因为顺治皇帝在宫中在感情生活上,也很复杂,表面上看他有许多伟大事迹,实际上他的生活很不幸,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除了皇帝以外,哪一个男子有这种幸福,这种艳遇、这种际遇,而生活在花园,周围都是少女,就有你一个少男,这简直是美死了,只有皇帝才可能。直到近代,近现代,由于市场的发达,还有人分析《红楼梦》,就是他投合了男人心里想而又不敢说的心理,就是希望一大堆美少女都围绕自己,这又是一种重新的解释。那么现在尤其这几年,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应的就是刘心武的这种猜谜说。他倒不是反清复明,他说《红楼梦》写的是宫廷斗争,因为刘心武是一个小说家,所以讲得是比较的精彩,也掀起了相当的热潮,当然有人说他说得不对,这也自然,这个我不仔细说。我只说《红楼梦》符号是可以重组的。还有就是分析得更离奇的,认为林黛玉是刺杀雍正的刺客,对一部书能解释得这么神奇,能发挥想象力发挥到这种程度,一方面他可能是不沾边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文本它提供的可能性太多。所以曹雪芹在后四十回(是高颚了),他最后总结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既然“谁解其中味”,大家就爱怎么解怎么解吧,所以就变成了这样一个结果。还有过所谓太极《红楼梦》,当然这个受到各方面的嘲笑。有一位先生说《红楼梦》是按照太极图加以结构,然后这本书居然出版了,我们假设这个人叫ABC吧,这部书上写道《红楼梦》曹雪芹ABC合著,这是发生过的事。还有一种说法就说这个《红楼梦》的实质是讲宇宙史。宇宙是怎样发生的、宇宙怎么样发展的、宇宙怎么样终结毁灭的,这个说法,被红学家斥为胡说八道,我觉得也有一点可爱之处,就是我们从《红楼梦》上升找到它和宇宙相同的东西,就是它既有荣国府时间,又有宇宙时间,我们从《红楼梦》里头可以看到荣国府的从发生到发展到衰败到灭亡,那么他的道理和宇宙的发生发展和衰败是分不开的。《红楼梦》写灭亡也是写得非常精彩的,它不是归咎为哪一个个别的坏人,或哪一件事,只要它是一种趋势他就不可避免。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些地方,这个人类重组符号这种努力,成为对人的智力的一个极大的诱惑。
  《达·芬奇密码》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一部影片,它就是用达芬奇的画进行符号重组,认为这里头隐藏着天主教会无数的秘密,所以受到罗马教廷梵蒂冈的抗议,但是你抗不抗议他反正是演了。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达·芬奇密码和连城诀》,金庸的《连城诀》用唐诗,用唐诗来表现连城剑谱,因为《达·芬奇密码》是用达芬奇的画来表现教派之间的斗争,说明这个诱惑非常大。总之,人老是想把符号重新组合一下,摸索出新的意义来。我还看过一本书,是台湾出版的,很正规,是很高级的出版社出版的,叫《圣经密码》。说是美国情报专家密码解密专家一块儿研究,研究的结果是《圣经》上对所有的事情都有预见,哪年哪年肯尼迪遇刺,哪年中东战争开始,哪年苏联解体,甚至里面还算出中国哪一年解体。这个有点傻,因为还没有解体的事情你不要算,你算的时间已经过了,这证明解密专家不怎么样,你最好算已经发生的事情,生拉硬扯最后你算成了,你这就可以了。所以从对《红楼梦》的各种解读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符号重组的诱惑,和符号重组的可能性。
  我们再谈谈《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红楼梦》算不算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们可以说算,因为它里面有些地方非常写实,一次吃饭、一次过生日、一次喝酒、一次行酒令、一次游玩,一直到一次冲突,贾宝玉挨打,秦可卿的丧事,贾元春的归省,斗牌、猜谜,都写得非常真实。他们穿的什么衣、吃的什么饭、用的什么餐具、说话的声音,以及每个人的语气、腔调,特别写实,写得真实。但里面也有许多非写实的东西,比如说衔玉而生,比如说他还编了一层又一层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已经是一个神话故事,那么在天宫里头神瑛侍者给绛珠仙草浇水这又是一个神话故事,有一个贾宝玉又有一个甄宝玉。所以它又不拘泥于写实,风月宝鉴这也不像写实,照正面是一个美女,反面是一个骷髅,这都不像写实。所以你用简单的写实的眼光来要求《红楼梦》这是不对的,它又强调“满纸荒唐言”,它并不说我写的都是实际,但是它又在说事迹情理不敢穿凿,就是说它在人物的逻辑、情节发展的逻辑上,它是很写实、很认真的,我觉得这样一种中国式的写作方法,它并不执著而带有一种相当大的灵动性。再比如说它还有一些处理,这些处理和写实小说的要求是不相一致的,所以有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钗黛合一”,作者是喜欢薛宝钗还是林黛玉?以至于俞平伯曾经说这个钗黛实际上性格显著不同,但是他又讲两个人之间有许多相像的地方,他的各种弹词、诗都把两个人合着写,“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停机德”指的是薛宝钗,她像梦那么高的德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玉带林中挂”就指的是林黛玉,这个很浅俗了,玉带也就是黛玉,金簪——宝钗“雪里埋”;他唱的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把这两个人合在一块儿写,这两个人——从现实上来说——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方式是针锋相对的,但他们又不是仇人,有些地方还写到他们的姐妹之情、好姐妹,林黛玉后来也很服薛宝钗,觉得薛宝钗在很多地方对人很好很厚道。但你从理念上来说又突出表现了人的两个侧面,林黛玉是性情的自我的,一种深层的一面,而薛宝钗是一种文化的、社会的、注意人际关系的那一面。所以,有人问过我你对林黛玉有什么看法,我说林黛玉感情太深重,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被林黛玉爱过一回,最后怕是被逼得跳井,也还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你要是被林黛玉爱着,最后的结果是非被林黛玉逼得跳了井不可,这是跳楼之爱。所以这个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这种关系,我们仅仅用现实主义来解释不十分的满足,因为这里还有一种理念,就是人的两方面,可以说实际一个人很难做到很纯粹的境界。
  《红楼梦》里面的有些说法也非常有意思,含义也非常之深,就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个对文学的真实,你如果变成了对档案的考证的真实,也就无趣了,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亦真亦假、假假真真,这种中国式的说法和现今的、现代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自我表现,表现再现的这些争论也都联系得上。当然非现实的描写还有一些,像马道婆的巫术这样的一些东西。
  最后我再讲一下《红楼梦》与结构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的关系。结构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不是一个概念,结构主义是从语言学的研究出发的,认为文学的许多东西其实可以用一个句子或者用一个原型、或者用一个语法加以解释,我觉得这些很好玩(我说得不清楚,因为我对这个没有研究)。《红楼梦》里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写到的人物非常多,这些人物往往形成一种对称,既有相似的又有相反的。譬如薛宝钗和林黛玉这是一个对称,薛宝钗和她哥哥薛蟠又是一个对称,薛蟠和贾宝玉又是一个对称。薛蟠和贾宝玉有很多共同之处,虽然薛蟠那么粗俗,贾宝玉比他高尚得多、比他可爱得多,这是一个对称之处。晴雯和袭人是一个对称,但是晴雯和林黛玉又是一个对称。晴雯和林黛玉好像是一种同一或者近义关系,好像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晴雯和这边袭人、薛宝钗它变成了一个反义词的关系。尤二姐和尤三姐又是一个对称。所以《红楼梦》在人物的结构上,是非常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