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第14章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4章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梵天王的头颅时,就是人间旧岁逝去,新年开始。人们相互泼水,以求死 

者超度,生者长寿。泼水节开始于缅甸古代,而现代的许多习俗已有了很大 

的改观,现代的许多节日是由政府统筹安排的,例如建彩棚,搭剧场,设泼 

水站,排练各种文艺演出。按照规定,泼水节除夕这一天是不能泼水的,正 

式泼水时间是从第一天天帝释下凡开始到第三天上天结束。在泼水节期间, 

整个缅甸都会沸腾起来。不仅大街小巷披上节日的盛装,人们更是漂漂亮亮, 

载歌载舞,有的人乘车到泼水站接受泼水,当汽车通过泼水站时,司机便会 

放慢速度,马路两旁的少男少女就会把手中的自来水喷头对准徐徐而来的汽 

车,顿时如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在未设泼水站的地方,人们就主动设起泼水 

点,各家各户把各种器皿装满水,放在马路边上,供人们泼洒嬉戏。晚上, 

人们会观看各种文艺演出,直到深夜才会散,第二天又开始欢快地泼水。泼 

水节期间不仅是娱乐,缅甸人还要做大量的善事以积功德,象吃斋守戒,听 


… Page 41…

讲经文,布施斋饭,打扫卫生,给老人洗头洗身,给父母师长孝敬礼品等等, 

新年的头一天早晨,人们还要放生,一般是买来活鱼再放到湖中,以及把牛、 

羊、猪等赶入森林中放生。 

     其它传统的宗教节日还有:浴榕节 (又叫浴佛节)、僧侣考试节、安居 

节、抽签布施节、当柄祭神节、功德衣节、点灯节等等。 

     1918—1941年,正是缅甸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高涨时期,在斗争中, 

佛教习俗和生活习俗的维护,成为唤起民众,与欧洲殖民当局斗争的有力方 

式。其中最著名的是“鞋子问题”。 

     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所以,凡是神圣的地方都不能穿 

鞋进入。早在古代,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平民百姓上朝见缅王时,都必须脱 

鞋赤脚,否则就会被斩首示众。而且,直到现代,人们进寺庙或在寺庙以外 

的地方见僧侣,也必须脱鞋以后才能进入寺庙或僧侣的住地,而在殖民统治 

时期,欧洲人无视这一习俗,极大地刺伤了缅甸人的感情,被缅甸人认为是 

对他们民族的极大侮辱。尤其在“二战”期间,英国人把缅甸佛教圣地仰光 

大金塔作为兵营,英国士兵荷枪实弹穿着大皮靴在寺庙内横冲直撞,耀武扬 

威,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不满,并以此为各阶层的结合点,进一步开展了 

各种形式的民族解放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3)泰国 

     泰国一直是被称作“暹罗”,暹罗人一向把他们的国家骄傲地称为孟泰, 

即“自己的土地”。1939年6月正式把暹罗的国名改为“泰国”,1945年9 

月它又改回“暹罗”,但在1948年,“泰国”的名称又再次作为官方的名称。 

     1918年—1945年的泰国处在转变中,1910年以前,国王朱拉隆功统治 

下的泰国适应现代世界形势的进程就已开始大大加速了。朱拉隆功有三十四 

个儿子和四十三个女儿,他在位初期就把儿子们送到英国公立学校、大学和 

技术学校读书,其中不少人才华出众,有些成为法律、农业和工程学的专家, 

另一些则在英国、德国、俄国和丹麦等国的陆军以及英国的海军中接受训练。 

     1910年继承王位的玛哈·瓦栖拉兀王子就是接受这样训练中的一个。他 

进过剑桥大学,并在英国陆军中服务过一段时期,他并不具备什么实际的领 

导才能,倒是爱好艺术和戏剧,可以用精湛的泰文创作和翻译剧本。与其父 

相比,瓦西拉兀并没有完成什么重要的行政改革,由于长时间地受英国教育, 

他采取了大量社会改革,使泰国逐渐符合西方的思想和实践,有些社会改革 

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他重新编纂法典,尤其是将一夫一妻制包括在内,并且颁布法令, 

命令全体臣民都要采取父姓。泰国人的姓名较为复杂,名在前,姓在后。未 

婚妇女用父姓,已婚妇女用丈夫的姓,口头称呼时,无论男女,一般只叫名 

而不叫姓,并在名字前加一冠称“坤(您)”。泰国人按习惯姓名都有冠称, 

平民的冠称一般是这样的:成年男子为“乃(先生)”,已婚妇女为“娘(女 

士)”,未婚妇女为“娘少(小姐)”,男孩为“德猜(男童)”,女孩为 

 “德英(女童)”等。贵族的冠称则按国王分赐的爵位高低分为五级有:昭 

披耶、披耶、拍、銮、昆,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之后,贵族爵位逐渐消失。 

另外,还有宗教冠称:佛教僧侣用“颂德”、“拍摩哈”、“拍”,伊斯兰 

教用“哈吉”。在国王的影响下,妇女开始采用欧洲发式和短裙,代替栽绒 

式和巴浓式的短发,以及那种用一条腰布把它的末端拉在腿的中间并塞在前 


… Page 42…

面的装束。其它措施还有:采用格里历法、推行初等强迫教育、建立红十字 

会、强迫接种牛痘等。 

     瓦栖拉兀还是足球和其它体育运动的爱好者,特别是足球运动,在他的 

支持下风行全国,他还亲自组织了优胜杯的足球赛。 

     除了足球,泰国还有两项深受欢迎的传统体育运动,一是被称为国技的 

拳击,一是藤球。泰拳是一种手脚并用的以防卫为主的武术,又是一项锻炼 

身体的武道。泰国人认为,训练有素的泰拳运动员,在身体上具备高水平的 

防身自卫能力,并能使人产生自信,从而使人变得更加谦虚、纯朴和厚道, 

所以还起到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同时,经常练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去掉多余的脂肪,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的发展。泰拳在民间广为流传,历 

史悠久,早期的泰拳是作为防身自卫和娱乐活动,主要在节日或庙会期间表 

演。1934年,泰国内政部制订了泰拳比赛临时规则,1936年,泰国体育厅组 

织了一个委员会,修改泰拳比赛规则,以后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使泰拳走 

向规范化。泰拳比赛设有专门的场地,中央设拳赛台,木制的,大小约8平 

方米,比赛前要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赛台边设有小的神龛,以便拳师在赛 

前作简短的祈祷,并把鲜花置于神龛中,以示对神灵的崇敬。钟声一响,出 

赛的拳师便立即在赛台上向着自己出生的地方下跪,同时用戴着拳套的手遮 

住双眼,作简短的诵祷,祈求胜利,再对对方行三鞠躬礼,接着就是奇怪的 

舞蹈仪式。每位拳师根据本派技术表演舞蹈,最后是拜师仪式。跪拜方式如 

不相同,可以比赛,如果相同,则表明双方是拜同一师傅,就不必比赛。比 

赛时,拳击手取下吉祥带,脱下上衣,只穿蓝色或红色的短裤,戴一个硬壳 

罩子,保护下身,比赛过程中,始终有民族乐器伴奏。比赛时,如果一方昏 

倒不起,裁判员从1数到10叫不醒,就判为输。每回比赛必须有5个回合, 

每个回合3分钟,中间休息2分钟。 

    藤球是最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藤球,顾名思义,是用藤子制成的,作 

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项目,经过长期演变,历代藤球手的总结,已形 

成了一套完整的踢法和动作。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后,作为民族体育活动更 

加受到重视,形成集体藤球、过网藤球、入篮藤球、夺旗藤球、单人藤球等 

几种类型。其中,过网、入蓝、单人几种类型分别发明于1929年,1727—1932 

年,1929年。 

     1925年,瓦栖拉兀去世,他的最小的弟弟巴差拉勃亲王继承了王位。他 

在位初期,在文化领域开办了许多有益的事业。例如创办无线电事业,筹备 

廊曼国际机场,建立土家文学院、建筑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完善的国家图书 

馆和博物馆等,这无疑在大众生活习俗方面注入了诸多新鲜的内容。 

     1932年6月24日,发生了一场“不流血革命”,使泰国成为一个君主 

立宪制的国家。但以后的12年中政局并不稳定,1938年组成了新政府,在 

社会生活方面,新总理披汶着手开展一个灌 输西方礼貌和社会习俗的运 

动,为此还发行了一套小册子去解释与此有关的政府政策。要求男女都公开 

穿戴欧洲式的鞋帽,并规定了西方样式的服装,还大力阻止咀嚼槟榔的习惯。 



     (4)柬埔寨 

    提起柬埔寨,人们不能不想起中国古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对吴 

哥文化的详细记载。13—15世纪的吴哥文化辉煌灿烂,至今保留的古迹也有 

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15世纪以后,吴哥文化衰落,整个国家处于与越 


… Page 43…

南和暹罗的争战之中。到了近代,19世纪,法国取得了对印度支那的控制, 

柬埔寨沦为法属殖民地。法国统治期间,除了政治上的控制,在经济上象所 

有殖民者一样,对柬埔寨进行疯狂的原料掠夺与大规模的产品倾销,文化上 

更是要保持一种落后状态,消除他们的民族意识,同时,采取种种措施,限 

制柬埔寨文化的复兴和现代文化的发展。直到独立,柬埔寨成为一个淹没在 

文盲中的国家。尽管如此,法国却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柬埔寨文化的保护者、 

倡导者和发扬光大者,在“研究”的借口下,把许多文化珍品运回法国,攫 

为己有。“二战”期间,随着整个东南亚的沦陷,除了原有的敌人又增加了 

新的占领者,日军的铁蹄踏上了柬埔寨的土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生活习俗在某些方面受到压制 

与冲击,但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柬埔寨人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与生活 

方式,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保存并创造着 

自己的生活。 

     与其它东南亚的国家一样,宗教生活在柬埔寨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 

地位。 

     佛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90%,而且男子长大后,都要剃发为僧,上至国 

王,下至平民,无一例外。寺院多建在水滨或丛林等环境幽美的地方,建筑 

宽敞讲究,除了一两所佛殿外,还有僧舍、墓地和崇拜精灵的小洞。寺院人 

员有四类:僧侣,即和尚,又叫比丘,又分常住僧和临时僧两种;小和尚, 

即沙弥,为7至20岁的青少年,在寺院生活和工作;居士,不住寺院,负责 

僧侣与信徒之间的联系;寺院的临时工。寺院设有方丈。这里不但是宗教活 

动的中心,也是地方教育和藏书的中心,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僧侣 

是受到人们尊敬的,除了主持婚丧剃度、讲经说法以外,还负责儿童学习文 

化知识,但许多儿童是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 

     剃度指的是儿童剃胎发这一习俗,男孩出生以后,在囱门处留一片头发, 

称“胎发”,每次剃头都不剃掉。直到6到9岁时,举行“剃胎发”仪式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