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第12章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2章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筑要低。所以日式西式折衷的住宅便成为日本住宅的一大特色。 

     与住宅变化相配套,“一战”以后,日本城市中的自来水和煤气都相当 

普及,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交通、住宅等城市问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 

始被重视起来。 

     日本的交通工具十分发达。早在1872年日本就从英国引进了第一辆火 

车,并在英国人指导下修建了第一条(东京的新桥至横滨)铁路。于1891 

年开设了东北本线等。到明治结束,全国从北海道至九州的大部分地区都通 

了火车。地铁也逐渐成为大城市市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尤以东京最为突出。 

东京的地铁被称为世界之最。1927年,日本就开设了银座线、丸之内线、日 

比谷线、以后又修建了东西线、干代田线、有乐町线、半藏门线以及都营浅 

草线、三田线、新宿线等。地下交通十分发达。 

     日本作为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其生活习俗更是保留了诸多的具有民族 

性和历史性的东西。文化的大众化趋势也是以发扬、传播传统文化、传统生 

活习俗为基础的。 

    服装、住宅在“一战”以后融入了外来的文化,而饮食在50年代以前一 

直是日本特色。原来普通国民期望的早餐白米饭、酱汤、咸菜,午餐面条、 

米饭,晚餐米饭、酱汤加以烹肉菜已成为家常便饭。尤其是喜食酱汤和豆腐 

的习俗一直保留。 

    很久以来,日本人就将酱汤誉为“母亲的手艺”。酱汤是日本人在酱的 

基础上发明的一种食品,以酱为主,可根据个人爱好,加上蔬菜、香菇、豆 

腐以及紫菜等海产。日本人每年平均食用400多杯酱汤,折合成酱约6公斤。 

关东一带自古代有每天早晨食用酱汤的习惯。 

    称日本为“豆腐大国”也非言过其实,豆腐原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于奈良时代传入日本。日本也称豆腐为“壁”或“白壁”,这是因为豆腐是 

白色的,表面平滑如墙壁而得名。到江户时代,日本的战乱平息了,农业得 

到了发展,豆腐也因此被广泛推广,很快在市民中得到了普及,因为日本民 

族喜欢清淡食品,豆腐便倍受欢迎。而且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豆腐的种类 

以及包装等技术均有了发展与突破,日本人食用豆腐的量很大,平均每年消 

费五十多亿块。 

     日本的传统民俗节日、传统祭日,以及各种现代主义的庆祝活动更是不 

胜枚举,日本人称1月1日为元旦、元日。日本人一年有两次“民族大移动”, 

即回乡返里。一次是迎接新年,一次是过盂兰盆会。按传统习惯,新年人们 

要回家过团圆年。这其中的习俗极多,如门前的独特装饰,祭神活动,贺年, 

给压岁钱,参拜神社,以及各种民俗食品,如喝屠苏酒,吃年饭,煮年糕等 

等。1月15日的成人节,极为隆重,日本视满20岁的男女青年为成人;20 

岁的青年人那天都积极踊跃地参加成人典礼的活动,特别是女青年都要身着 

和服。祈年祭是二月中祈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祭祀活动。三月的女儿节 

又称雏人节、桃花节,给女儿们赠送各种各样的人偶是其一大特色。从3月 

15日开始的“樱花节”会延续到4月15日,此时的日本可谓倾城而出。5 

月5日是日本的儿童节,每逢这一天,有不少人家都在院子里竖起高高的鲤 

鱼旗,以此来寄托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6月进入夏天,日本人传统上 

一年有两次大扫除,一次是6月,一次是12月。6月过夏扫除,12月过年扫 

除。7月1日称“富士山开山日”,游人们前往登山游玩,日本人对富士山 


… Page 36…

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从文学艺术的内容题材到各种商品的品牌,富 

士两字无所不在。7月17日的祗园祭极为有名。它本是平安时代的清和天皇 

为了祛邪除病而举行的一种活动,逐渐流行于全国,祗园是京都一个有名的 

地方,专门有一剧场,是对外介绍日本传统文化的场所。这个剧场每隔 25 

分钟就换演一个节目,如茶道、花道、能乐等等。8月8日的米祝,是日本 

冲绳地区的人们为年满88岁的老人举行的庆祝活动。8月15日的盂兰盆日 

盛况空前,这一活动最早起源于佛教的祭魂,但有的习俗已不同于佛教。1923 

年9月1日,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关东一带,发生了大地震,随之又发生了 

火灾,损失极为惨重。后来,每当9月1日,在地震的同一时刻都要举行隆 

重的慰灵祭典。10月10日被称为爱护眼睛日,是1929年规定的,目的是为 

了宣传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让人注意眼睛的 卫生与健康。11月3日是文化 

节,这一天由天皇出面向在科学、文化、艺术、教育领域里作出了杰出贡献 

的人授予文化勋章。12月10日至25日,日本人称为“岁暮”,人们在岁暮 

通常要进行年终馈赠。12月31日是除夕,除夕之夜的钟声要敲108下,据 

佛教的说法,人有108种烦恼,为了让这种烦恼旧岁消失,所以有了108下 

钟声。 

     然而在半个多世纪向外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中——1894—1895年,中日战 

争;1904—1905年,日俄战争;3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逐渐形 

成了军国主义文化,带有明显的侵略和扩张的色彩。 

    30年代的流行文化多少反映了这种状况。30年代,整个日本社会都感到 

了军阀统治的压力,各阶层人士都不满现状,深感痛苦,但又无力反抗,于 

是便被一种压抑和颓废的情绪所笼罩,充满着哀怨情调的歌曲《酒是泪?还 

是叹息?》《慕影》等在全国各地流行一时。到大岛三原山火山口去情杀也 

成了一种时髦,有一年在短短的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竟有360人堕山自杀。 

男女老幼都热衷于玩弄毫无意义的玩具;女青年为“男装美人”水之江泷子 

所倾倒、所疯狂。在学校里,学生担心用功读书而被人看作“赤色分子”, 

所以便奉行“3S”的方针,即到咖啡馆、酒吧间,跳舞厅去追求性,和利用 

看电影及从事体育活动来消磨时光。 



                      3。东南亚各国──各具特色 



     东南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北连中国,南临澳大利亚,地域辽阔。 

从16~20世纪间,东南亚各地,除泰国之外,均受到殖民者的压迫,这里记 

述的国家,除泰国以外,均是“二战”以后才取得独立的。为了读者阅读方 

便,这里均采用各国独立后的名称,印度支那的三个国家——老挝、柬埔寨、 

越南,1918—1945年期间,均处于法国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 

状况有许多类似之处,所以在社会背景方面选取柬埔寨为代表,作为重点叙 

述。1946年,正值建立马来西亚联盟时,由于新加坡作为一处自由港已经发 

展起来,其成功靠的是自由贸易,所以,新加坡并未加入联盟,即后来的联 

邦,而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所以,新加坡人的生活习俗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 

应形成于“二战”以后,与本书的历史阶段不符,因此,略去不述。 

     东南亚盛产各种木材、花果、稻谷、珍禽猛兽、海鲜等,自古以来以香 

料闻名于世,百多年来为世界橡胶、锡矿、石油、椰肉等物产的主要供给地。 

由于物资丰富,生活并不十分艰辛,所以东南亚人养成的是一种乐天知足的 


… Page 37…

性格,服饰、建筑等方面表现出瑰丽、超脱的色彩。当然,从心理上讲也是 

受佛教、回教出世思想的长期熏陶。 

     东南亚民族成份复杂。人类学家分析这里有三大源流:一支是来自北方 

大陆的蒙古利亚族,一支是从南方海上来的澳大尼西亚,另一支是从印度方 

面来的各种商人。由于长期通婚,所以在民族成份上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复杂 

性。 

     东南亚还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自古以来受中国、印度、阿拉伯和欧 

美四大文化的影响。 

     这是东南亚的总体特征,但就各国来说,其历史发展、文化影响、宗教 

渗透以及各不相同的殖民国家的统治在生活习俗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况。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国1918—1945年的生活习俗的基本情况。 



     (1)菲律宾 

     由于菲律宾从地理位置来讲,孤立于大洋之中,所以在麦哲伦1521年环 

球航行到达之前,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16世纪以来被西班牙统治三百年之 

久,之后美国统治了五十年,尤其是“一战”以后,菲律宾虽未直接卷入战 

争,但却间接地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战争促进了美国在菲律宾地位的巩固, 

并进一步削弱了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菲律宾的经济地位;“二战”中又受到 

日本的统治,但日本在文化生活上的影响并不象前两者那么明显。宗教信仰 

上,70%多的菲律宾信奉天主教。所以,相比较而言,菲律宾在东南亚十国 

中是受欧美文化影响最多的一个国家。在服饰上,菲律宾有“国服”(正式 

命名为“国服”是在50年代初)。这种“国服”是结合了许多西欧国家服装 

的特点,特别是女装结合了西班牙服装的特点而制成的。男装叫“巴隆他加 

禄”衬衣,是一种丝质紧身衬衣,长可及臂,夏威夷式,领口如同一般可以 

扎领带的衬衫,长袖袖口如同西装上装,前胸直到下襟两侧,都有抽丝镂空 

图案,花纹各异,颇为大方。穿这种衬衫不必扎领带,既凉爽又方便。下身 

穿西服长裤即可,但必须把衬衣穿在外面,不能把衬衣扎在裤内,这种服装 

成为国服后,是外交场合、庆祝活动和宴会的正式礼服。但平时也可以穿, 

而且还有短袖的“巴隆”衬衣。女装叫“特尔诺”,是一种圆领短袖连衣裙, 

由于它两袖挺直,两边高出肩稍许宛如蝴蝶展翅,所有也叫“蝴蝶服”。 

     饮食方面由于自然条件,风味和内容则完全是“菲律宾式”的,菲律宾 

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许多地方用右手抓饭进食,有些地方,农民在煮饭 

之前才舂米,舂好后马上做饭,把舂好的米放在瓦罐或竹筒里煮着吃,他们 

认为,现舂现做,做出来的米饭味道好。菲律宾人最爱吃用椰子汁煮的饭和 

木薯,并用香蕉叶包饭,别有风味。玉米的吃法一般是晒干后磨成粉,做成 

各种食品,城市中的上层人家则以西餐为主。 

     菲律宾城市里除富裕人家住高楼洋房外,一般居民住在当地人称为“与 

笼与笼”的小屋子里,谈不上特色,只是用破铁片、旧木板和硬纸皮等勉强 

拼凑起来的房子,不但矮小而且极不稳定。农村居民的房屋则是建在木桩之 

上。这种房屋用藤条片编结起来作墙,用聂柏棕作屋顶,竹片作地板,墙上 

留一个长方形的口作窗户,屋子离地约1米,四周用竹篱围住,室内干燥通 

风,布置得很干净,摆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