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犹太人之谜 >

第49章

犹太人之谜-第49章

小说: 犹太人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色才能,把他看成一个可怜的失败者。她在晚年伤感地说,如果他让自己
弄到一笔资本,而不是写一部论资本的书,那么他的做法就聪明得多了。

马克思一生无固定的职业,也无固定的收入。他唯一比较固定的收入是
为报刊杂志撰稿换取稿酬。马克思一家常靠典当与借债过日子。在巴黎期间,
马克思一度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只得将夫人燕妮的陪嫁——一套刻有阿盖
尔爵徽的银器送进当铺,铺主认出爵徽,又见马克思衣着寒酸,竟以为他是
小偷,报告了警察局。后来,不仅燕妮的首饰、衣服典当殆尽,连马克思的
怀表、外套都送进了当铺。债主们不断上门逼债,马克思夫人燕妮在客厅挡
住他们,眼含泪水说:“马克思借钱去还没回来”。此时,二楼书房,马克
思正伏案疾书,创作《资本论》。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花了整整40 年时间。如果没有对宏伟目标的信
念,对实现目标的高度责任感与惊人毅力,不要说40 年,就是4 个月也很难
坚持下去。在逝世前夕,马克思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斗
争,。。我对此一点也不感到懊悔。相反地,要是我重新开始生命的历程,
我仍然会这样做。”

□。。 图书馆里的两行脚印
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吸引着各国
学者。马克思从1849 年定居伦敦,每天都到图书馆去,早晨9 点钟的钟声一
响,马克思准时坐到一个固定的座位上,直到晚上看门人关门止。他的桌上


堆满了书籍,涉及经济学、物理学、法学、数学、化学、文学,甚至外国语
的方法书等各个学科,对这些书籍,马克思都认真研究。他身边常摆着卡片
和草槁纸,随时作摘录与笔记。

一天,管理员好奇地问他:“博士先生同时可以研究50 种科学吗?我们
的教授通常只能攻读一种专业!”马克思风趣地回答说:“亲爱的朋友,所
以也有很多教授戴着遮眼罩吗。如果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懂得世界,人们就不
要只在一块摹刻上去赏花啊!”从此,这位管理员对马克思攻读范围博大精
深就不再惊讶了。

一天早晨,一位读者借了一本书,正想去一个空座位上坐下阅读,管理
员马上走来告诉他:“先生,这是马克思博士的座位,请你不要占用,他马
上就会来的。”那位读者怀着敬意问道:“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
位工人的领袖吗?”管理员回答:“我想大概是的,这里给马克思博士摆着
政府所编工厂工作年报,他现在正在这里研究这些年报。”“他每天来吗?
你确信,他今天会来吗?”“请您放心。几年来,马克思博士每天到此足足
工作10 小时。”好奇的读者用钦佩的目光看着“马克思的”座位,慢慢地离
开了。。

长年累月后,“马克思座位”下,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水泥地上深
深的“足迹”。原来,马克思读书时,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回擦地,竟把
坚硬的水泥地磨去一层!就这样,马克思在大英博物图书馆,阅读了1500
多种有关经济学、文化史、技术史等许多领域的科学著作,还作了大量札记。
一位学者写道:“他的读书摘录填满了50 本左右的笔记本——几乎有3 万多
页,都是密密麻麻地写的小字。他所消耗和收集的成吨材料,使恩格斯感到
惊奇。”

1878 年秋,马克思夫人燕妮诊断患了危险的肝病(其实是癌症),马克
思的心情沉痛极了,为了减轻难以抑制的痛苦,他不断演算高等数学。平时,
他把在数学符号王国里的漫游作为最好的休息与享受。就在这精神极其痛苦
的日子,他写出了关于微积分理论的数学专著——《数学手稿》,把一些被
数学家搞得玄而又玄的微积分理论,分析得简明、清晰、使精通自然科学的
恩格斯赞叹道:“你无需害怕这方面会有数学家走在你的前面。”

马克思的文学造诣极深,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到近代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他都了如指掌。坚实的文学素养,使他的
理论创作妙笔生辉。他的作品文笔流畅、语言优美,能与世界文学名著相媲
美。在他的笔下,晦涩、坚深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成为普通的工人
群众所喜爱的读物。

马克思还是个语言学家。他终生都在刻苦学习和掌握各种语言。他通晓
希腊语、拉丁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等众多语言。除了熟练地
用本国语言写作,还能流利地用英语、法语写作。他给《纽约每日论坛报》
写的文章,用的是标准英语,为批判蒲鲁东而写的《哲学的贫困》一书,用
的是标准法语。在晚年,他又发愤学习俄语。不到一年时间,他已能阅读普
希金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和赫尔岑回忆录的俄文原版了。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对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
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领域
的重大变革。


□“世界公民”的忧与喜
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坎坷多难。马克思夫妇生养过6 个孩子,贫困的
生活夺去了3 个孩子的生命,尤其是大儿子埃德加尔的死,使马克思遭受了
巨大的痛苦。

埃德加尔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全家的“宠儿”。他性格温和而又独特。
有一双非常漂亮的眼睛和善解人意的脑瓜。他四五岁时就机灵得出奇。有一
次,马克思无法按期偿还欠面包铺老板的债,面包铺老板宣布不再赊售面包。
当面包铺老板问埃德加尔:“马克思先生在家吗?”“不,不在家。”埃德
加尔说着就把应赊给他家的那3 个面包夹在腋下像脱了弦的箭一样飞跑回
来。可爱的孩子9 岁时患了病,健康日益恶化。医生诊断说没有希望了。马
克思夫人得知后,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她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不久,
埃德加尔离开了人世。这是马克思家里最不幸的事情,马克思写信告诉恩格
斯说:“亲爱的孩子曾使家里充满生气,是家中的灵魂,他死后,家中自然
完全空虚了,冷静了。简直无法形容,我们怎能没有这个孩子。我已经遭到
过各种不幸,但是只有现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我感到自己完全支
持不住。甚而从埋葬他那天起我头痛得不得了,不能想,不能听,也不能看。”
丧子的不幸,使马克思异常痛苦,但他很快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如他自己所
说,是因为朋友的友谊和世间还有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

马克思为了养家糊口,费尽了心血。在漫长的流亡生活中,贫困仿佛魔
影一样伴随着这个家庭。马克思有时甚至打算放弃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而
到社会上去谋生,他曾想到铁路营业所里去当职员。但是,一旦真的要他不
搞理论研究工作,哪怕是一天,他也会极端愤怒的。他向恩格斯说:“至于
个人的生活,依我看,我是在过着所能想像到的最不幸的生活。对有志于社
会事业的人来说,最愚蠢的事一般莫过于结婚,从而使自己受家庭和个人生
活琐事的支配。”要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己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
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

尽管马克思经常受到物质生活的困扰,但也有欢乐和开心的时候。每到
星期天,马克思全家和客人们常到伦敦郊外风景秀丽的地方郊游,尽情饱览
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每当这时,马克思十分快乐。他和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
时儿赛跑,时儿吟诗,时儿讲故事,时儿说笑话,充满了浪漫和欢快的气氛。
在欢闹中,大家都忘却了疲劳。

平时,马克思再忙,也常抽出时间,给女儿们做纸剪的轮船,与她们一
起把“轮船”放在一个大盆里航行。于是,孩子们开始了海阔天空的遇想,
她们的眼睛出现了浩森的大海、神秘的岛屿、可怕的风暴。父亲给她们讲起
海战、哥伦布与麦哲伦的故事。当“轮船”被点燃,“船”与“海盗”纷纷
跳海、浑身是水时,马克思与孩子们一起欢腾地叫呀笑呀。

更多的时候,马克思循序渐进地给女儿们介绍文学作品。为她们选择书
籍,指点她们该理解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培养她们学习的兴趣。对孩子们
提出的问不完的问题,马克思总是予以具体的、通俗的解答,从不表示不耐
烦,孩子们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打扰了父亲。由于从小的熏陶,女儿燕妮、劳
拉上学后,直到中学毕业辍学,一直是出类拔革的学生,以高尚的修养、过
人的智力,为人们所惊叹。人们称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燕妮为“摩尔的复


制本”,给多才多艺、聪明敏捷的劳拉起了“女诗人”、“女骑士”的绰号。

马克思非常喜爱孩子,但这并不是一般的溺爱。他为孩子、为他们的幸
福、力他们的未来而操劳。他最珍惜时间,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但同孩
子,他却可以玩上几个小时,并且是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和毫不勉强地参加
其中。他同孩子玩耍时,自己也像个小孩;同稍大一点的孩子谈话和游戏,
年龄也好像变得和他们一般大;遇到青年人,他又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那种热
情和好奇态度同他们争论、探索。他从不摆出一副成年人的高明姿态,而是
处于和他们平等的地位,使他们感到亲近。

马克思一家的气氛融洽和谐,在这个家庭,不允许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的任何灰心丧气与抱怨情绪,有的只是对理想与知识的不懈追求,乐观主义
与朝气蓬勃。大家以诚相待、亲密无间、荣辱与共、风雨同舟。正是这种独
具风格的家庭气氛,使马克思的研究和革命活动始终充满信心和力量。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马克思的一生也表现出普通人的某些共性和弱
点。

在波恩大学档案《惩戒名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学生马克思“因在夜
间醉酒喧闹”于1836 年6 月13 日被大学法庭判处禁闭一天;6 月16—17 日
执行。

原来,在波恩大学第一学期,马克思同其他新入学大学生共选了9 门课,
除了法学课程外,还拼命地学习文学、诗歌等课程。由于用功过度,他不久
就病倒了。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对自己的恋人燕妮的思念,使他的情绪开
始消沉,学习劲头也减弱了。在第二学期里,他只选了4 门课,并且听课的
时候也不那么用心了。当时,浪漫主义在大学里颇为风行,学生们成立各种
各样的同乡会和俱乐部,聚集着一帮厌学的“学混于”。马克思也加入这支
队伍中,过着一种无忧无虑,放荡不羁的生活,他与俱乐部的其他同学经常
到小酒馆喝酒、争论,直到天明,夜里仗着醉意去敲人家的窗户。

在学习上,马克思把主要精力放到诗歌创作上,写作一些充满浪漫色彩
的诗歌,以渲泄对恋人思念的心情。父亲来信告诫他,注意节制,不要毁了
自己的前途,不要沦为一个平庸的诗人。马克思由于无节制的浪费,债台高
筑,不得不向父亲要钱还债。那时,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