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灵光-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慧的灵光
主编:宋建林
收集在本书中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传世名作,与一般的科学论著有所不同。这些文章,或记述科学家对亲人、师长、朋友的怀念与友情,或抒发他们对祖国、事业、人类的热爱与眷恋,或描写他们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欢乐,或表达他们对社会沉实的思考与感情。读着这一篇篇情真意切、充满激情的美文精品,我们仿佛走进科学的圣殿,和科学家们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显然,这比一般的科学论著,更真切,更生动,更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驰向思索的海洋”使我们看到,利学家邀游在科学思维的浩瀚大海,日复一日地寻觅着那些把人类生活装点得更高尚美好的珍宝。“科学发现纵横谈”记载了科学家在智慧探险中胜利的喜悦和丰硕的成果,这些是他们对科学奥秘的发现和解答。“我们都是未解之谜”把我们带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及科学家自身的探索之中,从而窥见现实世界的神奇结构。“蓦然回首话沧桑”以坦诚、亲切的语言,倾诉着科学家的学术道路、心灵历程及人生感悟。“科学前沿的展望”为我们传递着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描绘着科学发展的灿烂前景。
序言
一、驰向思索的海洋
二、科学发现纵横谈
三、我们都是未解之谜
四、蓦然回首话沧桑
五、科学前沿的展望
编后
序言
如果说,科学是人类攀登文明高峰的见证,那么,科学家则是在神秘莫测的科学王国中披荆棘的探险者。马克思曾经把科学的入口处比喻成地狱的入口处,对科学家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正是凭借着科学探险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在伟大真理海洋的沙滩上寻觅那晶莹的孵石,向人类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科学家用思想智慧创造的瑰宝——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决定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决定着民族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举世瞩目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近代欧洲文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马克思称之力“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正是这些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使中国封建社会自秦、汉至唐末、元各代形成持续的繁荣发展,并雄居世界之首数百年。15世纪后半期,欧洲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进程。然而,中国却长期闭关锁国。从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在西方列强大炮和军舰的强大攻势下,一触即溃,饱受屈辱。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封建社会后期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一百多年来,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有多少中华儿女怀着科学救国的信念,远渡重洋,到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令人欣喜的是,在当今中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提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腾飞的决心。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新世纪。当前,我们正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实用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因此,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重视人的科技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收集在本书中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传世名作,与一般的科学论著有所不同。这些文章,或记述科学家对亲人、师长、朋友的怀念与友情,或抒发他们对祖国、事业、人类的热爱与眷恋,或描写他们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欢乐,或表达他们对社会沉实的思考与感情。读着这一篇篇情真意切、充满激情的美文精品,我们仿佛走进科学的圣殿,和科学家们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显然,这比一般的科学论著,更真切,更生动,更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驰向思索的海洋”使我们看到,利学家邀游在科学思维的浩瀚大海,日复一日地寻觅着那些把人类生活装点得更高尚美好的珍宝。“科学发现纵横谈”记载了科学家在智慧探险中胜利的喜悦和丰硕的成果,这些是他们对科学奥秘的发现和解答。“我们都是未解之谜”把我们带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及科学家自身的探索之中,从而窥见现实世界的神奇结构。“蓦然回首话沧桑”以坦诚、亲切的语言,倾诉着科学家的学术道路、心灵历程及人生感悟。“科学前沿的展望”为我们传递着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描绘着科学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些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科学巨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科学智慧和探险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
宋建林
1998年5月17日
一、驰向思索的海洋
●面对死亡,面对真理,是生是死可以选择,放弃真理可生,坚持真理要死,布鲁诺在接受宗教裁判所审判时毫不动摇地选择了真理,“我庄严宣布,存在着跟这个地球世界相似的无数个单独世界。”
●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在晚年却令人悲哀地作出了一个荒谬的结论:完美和谐的宇宙来自上帝的统治。对此,他还进行了“科学”的论证。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在法兰西学院为他举行的入院典礼上发表了著名的“论风格的演说”,这一演说可称之为传世经典,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
●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曾讲:“科学固然没有国界,然而,科学家应该有自己的国家,应该将他的工作在这个世界上所能产生的力量贡献于他的国家!”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是物种起源学说的坚定支持者,他在宣传物种起源学说时曾讲:“但是,又有谁能知道在这新的改革过程中,文明世界要经受什么样的考验与痛苦的斗争呢?”
科学也是一种智能探险,它更易于被青年接受。科学对青年特别具有感召力的原因是:未来是属于青年的,他们懂得科学与他们未来生活的世弄有某种联系。
——卡尔·萨根
伟大科学和大科学家,像大诗人一样,常由非理性的直觉所激发。
——波普尔
请让我借用牛顿的一句名言:有些人一生在伟大真理海洋的沙滩上拾集晶莹的卵石。他们日复一日地注视看那虽然缓慢,但却碉定无疑地上涨的气势磅礡的海潮,这股海潮的胸怀匐藏着无数能把人类生活装点得更高尚美好的珍宝。
——赫胥黎
繁星点点的天空凭借科学的帮助给人类带来的种种想法,并没有什么规则。科学能说明日落的色彩,但她说不清楚人们的幽思顺泻自何种苦乐之壶。
——戈尔德曼·史密斯
如果要不失掉这种知识,就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使它经常更新。它是一座矗在沙漠上的大理石像,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为了使它永远照耀在阳光之下,必须不断地勤加拂拭和维护。
——爱因斯坦
1
在授受宗教裁判所审判时的演说
作者:布鲁诺
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因反对经院哲学,被控为“异教徒”,流亡国外15年。1592年回国后被宗教裁判所逮捕,后烧死于罗马。他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出发,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肯定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感觉是理性的基础等。著作有《论原因、本质和一》、《论无限、宇宙和众多世界》等。
整个说来,我的观点有如下述:存在着由无限威力创造的无限宇宙。因为,我认为,有一种观点是跟上帝的仁慈和威力不相称的,那种观点认为,上帝,虽具有除创造这个世界之外还能创造另一个和无限多个世界的能力,似乎仅只创造了这个有限的世界。
总之,我庄严宣布,存在着跟这个地球世界相似的无数个单独世界。我同毕达哥拉斯一起认为,地球是个天体,它好像月亮,好像其他行星,好像其他恒星,它们的数目是无限的。所有这些天体构成无数的世界。它们形成无限空间中的无限宇宙,无数世界都处于它之中。由此可见,有两种无限——宇宙的无限大和世界的无限多,由此也就间接地得出对那种以信仰为基础的真理的否定。
其次,我还推定,在这个宇宙中有一个包罗万象的神,由于它,一切存在者都在生活着、发展着、运动着,并达到自身的完善。
我用两种方式来解释它。第一种方式是比作肉体中的灵魂:灵魂整个地处在全部之中、并整个地处在每一部分之中。这如我所称呼的,就是自然,就是上帝的影子和印迹。
另一种解释方式,是一种不可理解的方式,借助于它,上帝就其实质、现有的威力说,存在于一切之中和一切之上,不是作为灵魂,而是以一种不可解释的方式……
至于说到第三位格的上帝之灵,我不能按照对它应有的信仰来理解它,而是根据毕达哥拉斯的观点来看待它,这种观点跟所罗门对它的理解是一致的。即:我把它解释为宇宙的灵魂,或存在于宇宙中的灵魂,像所罗门的箴言中所说的:“上帝之灵充满大地和那包围着万有的东西。”这跟毕达哥拉斯的学说是一致的,维吉尔在《伊尼德》第六歌中对这一学说作了说明:
苍天与大地,太初的万顷涟漪,
那圆月的光华,泰坦神的耀眼火炬,
在其深处都有灵气哺育。
智慧充溢着这个庞然大物的脉络,
推动它运行不息……
按照我的哲学,从这个被称作宇宙之生命的灵气,然后产生出每一个事物的生命和灵魂,每一事物都具有生命和灵魂,所以,我认为,它是不朽的,就像所有的物体按其实体说是不朽的那样,因为死亡不是别的,而是分解和化合。这个学说大概是在《传道书》中讲到太阳之下没有任何新事物的地方阐述的。
(汤侠生 译)
完美和谐的宇宙来自上帝的统治
作者: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