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走向mba >

第3章

走向mba-第3章

小说: 走向mba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众多的国人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MBA。
四、不要误解了MBA
五年过去了,MBA 在中国这片国土上已基本站稳了脚跟,但是社会上一
些对MBA 有所耳闻的人对于它却产生了某些误解。
误解一:西方大量生产MBA,已产生供过于求、日趋衰落的迹象,因此
中国不该重蹈覆辙,没有必要发展MBA。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幼稚的看
法。MBA 不是一个名称动人的品牌,也不是一个供炫耀的装饰品。它是现代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和职
业。同医学院培养众多的大夫,法学院培养众多法官和律师一样,现代商学
院培养的是现代工商业所需的综合型、实务型的职业管理者。
在国外MBA 发展史上,曾经有人对有没有必要设立经商性的硕士学位产
生过质疑,但后来肯定意见占了上风。MBA 教育的确为美国经济的突飞猛进,
为欧洲的经济复兴起了很大作用。前几年,美国由于MBA 发展过多、过滥,
以及教学内容过多偏重于理论而忽略了应用,导致某些MBA 毕业生就业困
难,遭到社会和企业界的批评。但这并不是MBA 衰落的信号。MBA 的精髓是
灵活应变,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前两年MBA 遇到的某些挫折恰恰是违
背了这一精髓和原则而导致的,并非MBA 这一学位已日暮途穷。事实上,在
问题和困难面前,各著名商学院迅速调整了MBA 办学方针和课程设置,使之
更适应社会的需要,于是质量过硬的MBA 重新受到欢迎。名牌学校的MBA 仍
然倍受各大公司的重视,MBA 持有者的年薪节节提高。在分工日趋复杂、竞
争日趋激烈、变化更加迅速的当代经济社会里,企业已根本离不开经过特殊
训练、掌握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及技能的职业管理群——MBA。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欧美相比差距还很大。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在中国的发
展很落后,训练有素、高层次、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更是匾乏,因此在中国不
存在发不发展MBA 的问题,而是怎样尽快尽好尽多培养出MBA 的问题。
误解二:MBA 既然是一种偏重应用不偏重理论的学位,其培养的人必然
比一般硕士的学术水平差,素质也不会很高。这一偏见,恐怕是源自我国旧
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它和那种认为“学理科的必然比学工程技术的水平
要高”之见犯有同样的错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能为社会多作实际贡
献的人才。我国旧的教育体制重学术性,轻应用性;重专业深度,轻专业综
合,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评判一种教育的价值,评价一个学位的质量,
光以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文章,某门课程考试优秀与否作为唯一标准实在
是不尽合理。MBA 的培养方向根本不同于传统的硕士研究生。目前我国所招
收的MBA 学生大多是有过多年实践经验,已担任过一定职务的有本科学历的
学生,有的人还具有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这些学生多数都有理工科知识背
景,对他们采用传统的学术标准来评价既不合理,也不实际。检验教育的成
败最终是靠社会实践,我国开办MBA 教育历史不久,经验还不丰富,教学尚
不完善,但已毕业的不多的毕业生的表现的确令人刮目相看。MBA 不同于手
提小算盘的商人,更不是不学无术的官僚,附庸风雅的庸流。事实上,现在
中国的MBA 学生都是所在大学中学习较用功、较发奋的一群,他们中的很多
人年龄已大,却放弃了眼前晋升发财的机会,别妻离子,拾起已放下了多年
的书本埋头苦读。这是需要很大决心和毅力的。
还有一种误解,包括许多在读MBA 的同学们也不例外,以为MBA 是个万
能封号,有了它们就代表你有了超人的能力,就代表了高薪,就代表了总经
理、总裁的宝座,这是个天大的错误。有一种说法说MBA 是Master of Blind
Ambition 的缩写,即盲目野心大师。有的MBA 自视过高,有的青年对MBA 过
度崇拜。事实上,MBA 只是一种教育、一种希望、一种机会、一种资格、一
张门票、一种预期,离现实还差得很远。即使MBA 已毕业,学到了过硬本领,
也只是在成功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要获得事业的成就,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MBA 代表的是一种学术与实务的紧密结合,一种有效的方法论,一种务实坚
韧的精神,掌握了这个诀窍,通过自学自修而不进入大学专门攻读MBA 学位,
同样拿到了成功的钥匙。但是,MBA 系统、科学的课程设置,实战演习般的
案例分析,分组对抗,繁重而艰苦的学习,没完没了的考试和作业的确给一
个人将来在事业上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锻炼人的意志作风,开阔人的
视野,培养人的野心;这也是MBA 毕业生与众不同的原因。其实,一般的人
在智商、能力上的差别是很小的。在同一个单位,处于同一起点的MBA 和其
他专业毕业生差别并不大,但由于MBA 易得到机会,受到重用从而不断在实
践中充实、完善自己,时间一长。差距就大了,这是一种“马太效应”,也
是MBA 的优势所在。
最后,MBA 们的两个法宝是勃勃的雄心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两年多
学习中的言传身教,耳闻目睹,使MBA 研究生们不断强化着对自己的预期,
有了一个较高的目标,有了一颗奋发向上、不怕失败的雄心,再加上务实的
态度和作风,在激烈的竞争中击败对手是水到渠成的事。萧伯纳说:“有理
性的人往往改造自我,适应世界,使之适应自我。由此推论,一切进步有赖
于非理性人。”MBA 们幸运地兼具了这两种人的长处。
按照一位MBA——施乐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行政负责人彼得?麦科洛说
法,就是:对美丽的前程采取已过时的、模糊的禅宗方式,怀着最小的愿望,
表现出最大的专注。
在下面的各章节里我们还将具体涉及到以上问题。
现代文明受到思想、科学和技术的支配? 。这一广泛而又新鲜的事实本
身就说明,高等教育已成为进步的源泉,甚至可以说是各种形态进步唯一的
源泉和制造者。
——戴高乐
??MBA 入学要求高,学习紧张。只有那些表现出超卓的行政领导禀赋、
志向和能力、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够被录取入学。课程的安排和指导方法
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和自学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
在能力。
——摘目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BA 教学计划
第二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国外MBA 发展历程
1881 年,美国富商约瑟夫?沃顿捐资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了财政商业学
院,它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管理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
学沃顿商学院前身。
1900 年,达特劳斯?阿默斯。塔克学校创办,这是美国最早从事商业教
育的学院。
190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成立。
到今天,美国和欧洲的工商管理学院已发展到800 多所,年毕业生10
万多人,日本、香港、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的
毕业生总人数也在5000 人以上。
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和50 家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
的抽样调查结果是:这些公司的最高领导中有一半以上受过高等经济、管理
教育,1/4 受过MBA 教育。美国500 类最大公司的高层主管中,仅哈佛大学
一家的MBA 就占去了1/5。
MBA 这个词已成为西方社会路人皆知的缩写。近一个世纪来,这个词饱
经沧桑和风雨,有过神话般的盛誉,也有过被打入冷宫的经历;有过辉煌,
也有过失落,但它坚持了下来,并不断壮大发展。事实证明这个学位和这种
教育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一、最明亮的火焰不是意外的火花点燃的
管理行为和思想在人类产生群体活动的很早时期就开始存在了,至少已
有数千年历史。但管理逐渐在社会中引起注意并得到迅速发展则是在产业革
命之后。特别是20 世纪以来,管理不仅作为一种科学和技术得到研究和发
展,更成为一种教育、一种意识在社会上得到贯彻和推广。
产业革命开始之后,新技术的产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又带动教育、科学的发展,从而产生出更多的新技术,更快地推动生产力的
进步。这样,在短短的时间内西方的经济上了几个台阶,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到全盛阶段,纺织、煤炭、钢铁、化工、交通等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已成
为支柱产业。当时最强大的号称“日不落”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就是得益
于产业革命和新技术的发明,加上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的,为它提供廉价原
材料和巨大商品市场的殖民地而成为执资本主义世界牛耳的国家。生产的发
展,科技的进步,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也不断扩展,自由竞争的资本
主义渐渐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在这一过程中,竞争的对手逐步增多,竞争
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强度日益加强,单凭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不能适
应要求,这就为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1812 年,英国军队从加拿大入侵美国,并实行“禁运”,给当时工商业
还很落后的美国以巨大的刺激,加之美国政府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
策,使它的工业随农业的发展而迅速地发展起来。南北战争的结束,消除了
美国实现工业化的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西欧诸国。
1841 年,美国首先实行“经理制”,使财产所有权同经营权逐渐分离开来。
掌握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阶层一方面大大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另一方面也使管理教育得到重视和发展。种种因素,使美国到1890 年工业生
产总值就以94。98 亿美元超过了英、法。德,成为资本主义新兴强国。
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垄断组织首先出现在美国,
1882 年美罕石油托拉斯建立。1871 年,美罕石油公司只控制美国炼油生产能
力的10%—20%,到1879 年猛增至90%,1882 年约翰?洛克菲勒将其改组
为托拉斯。到1900 年,美国已有185 个托拉斯,1904 年增加到318 个。1901
年,出现了第一家“10 亿美元公司”,即美国钢铁公司。1904 年,拥有资产
100 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0 个,占企业总额的0。9%。产值合计56 亿美元,
占总产值的38%。
工商业的迅猛发展,生产的高度社会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
白热化无一不需要借助管理的力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技术,进入它的快
速成长期,管理教育亦呼之欲出??
二、大浪淘沙
管理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MBA 教育作为管理教育的主体地位是
在经过了几十年教育和工商业实践的反复调整、检验、总结和完善才形成的。
从本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管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
MBA 的萌芽阶段。
二战结束后到60 年代中期可称作MBA 教育的成长成熟阶段。
60 年代中期以后至今为第三阶段。
达特劳斯?阿默斯?塔克学校于20 世纪初年的开办象征着MBA 教育的诞
生。
MBA 发源于美国,并不是偶然现象。19 世纪末20 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