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mba-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MBA 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周光老师以及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教委的有关同志,没
有他们的支持、鼓励和无私提供的宝贵资料,我们是难以完成这本书的。
同时我们衷心感谢全国26 所试办MBA 院校的有关老师,并感谢其他给予
我们热心帮助和关心的老师和朋友们。
由于时间勿促,加上MBA 方面的资料奇缺,也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加上
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纰漏难免,还请广大专家、读者朋友原谅、指正。
我们斗胆写出此书,也只是期望能抛砖引玉,为我国MBA 的发展尽一点力。
谨以此书献给
郭睿、冯喜花、赵艺、郭群、张洁。
作者
1996 年于北京
走 向 M B A──致中国未来的总裁们
表示惊讶,只需一分钟,要做出惊人的事业,却要许多年。
——〔法〕爱尔维修
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
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
——〔美〕彼得?德鲁克
第一章 掀起你的盖头来——认识MBA
一、母亲的呼唤
今日之中国,与十几二十几年前之中国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
不再混沌无知,不再饿着肚子追求精神满足,也不再封闭、贫穷??
伟大的中华民族永远都不会衰落。是的,近代之中国,受尽了凌辱,受
尽了苦难,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家之兴旺、民族之振兴而苦苦追索;
多少热血青年,为我民族之共同目标而过早地奉献出青春和生命。一百多年
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多少艰辛曲折的道路啊!
老一辈革命家终于在四五十年前建起了伟大的新中国,从此中国人站起
来了!尽管她还带有一分睡意,还有几分衣衫褴褛,但站起了的中国巨人已
经令世人震惊和瞩目。带着母亲的期望和嘱咐,巨人启动了前进的脚步。然
而这是多么艰难的脚步啊。在那充满敌意、漆黑的环境中,巨人面临着多少
的障碍,经历了多少的波折!我们曾与企图再次欺侮上门的敌人搏斗过并把
他制服;也曾从因盟友的背信弃义造成的困境中挺了过来,我们爆炸了原子
弹,也发射了火箭。然而,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却在无形中悄悄地套在了
中国巨人的脖子上——那就是“经济”。
曾有那么几十年,在与敌对势力作抗争和“打倒资本主义”的呼叫声中,
我们淡忘了真正的经济的含义。高度的集权,战争年代的管理方式,两代人
的心血,我们构造了严严实实的计划经济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命令和计
划顺着直线从上传达到下,从这个部门传达到那个部门,全国成了一个大工
厂。在这里,只有命令和服从,只有任务和调拨。是的,这个模式在那艰难
的年代起到了很大作用,以至于计划经济几乎成了社会主义的代名词,然而,
经济的客观规律是毫不留情的,贫穷与落后,仍然是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
利斯之剑。正如一位伟人所说:“贫穷就要挨打。”因为贫穷我们吃尽了苦
头,受够了欺辱。
于是,我们的时代伟人,发起了二次革命——生产力的革命。我们不再
羞于谈钱,不再以穷为荣。撕掉那层虚伪的面纱,我们开始正大光明地追求
富裕,追求财富。“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了全国皆知的三大原则。
然而从“计划”跳到“市场”,谈何容易?我们竟花了14 年光阴。原来,
市场经济并不等于资本主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我们放开手脚大干吧。突
然松掉了身上的捆绑,多少人一阵轻松,但这种轻松并不长久。自由不等于
放任,自主不等于强大。我们的许多企业,在走向市场的路上竟不知所措了。
人才成为企业生存的首要问题。中国的人最多,但中国急需的人最少。在那
纯而又纯的“计划”年代,我们确实也有不少优秀的生产者和管理者,他们
能够忠实地按照上级的指令勤勤恳恳地组织生产,任劳任怨地做出奉献。然
而当他们面对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时,劈头盖脸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怎
么经营?怎么赢利?怎么规划?倒退几年,企业的厂长们可以不担心生存问
题,不担心落后问题,反正有上头管,反正大家要穷一起穷。突然之间,生
存的担子落到了肩上,自己对企业的前途要负责了。怎么去筹资,怎么去投
资,又怎么去生产、营销、创利、竞争? 。时代终于再次呼唤人才的出现。
这一次呼唤的,是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
没有大批的企业家,中国的市场经济就要受挫,中国的经济发展就难以
继续,贫穷落后的帽子就难以摘掉。目光深远的决策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
题。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来自教育的竞争。教育,
是根本的突破口。日本、韩国就是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在进行
教育投入和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终于引入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包括管理教育。
本书将要涉及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就是其中一颗极耀眼的明珠。
二、什么是MBA
MBA 是什么?它不是NBA,不是职业篮球队,也不是某种洋货的商标。它
是一种教育,是一种人才,也是一种希望。
MBA 的全称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取其头三个字母,
便成了这个名字。这是一种源自美国的硕士学位,当它踏入中国大门时,我
们的许多人不知怎么翻译这个洋名字,便冠以“工商管理硕士”的头衔。但
是这一来却引起了许多人的误解,把它和国内的工商局挂了钩,和头戴大沿
帽,身着灰、蓝制服、有时还戴着红袖章的行政人员划了等号,给不少后来
的MBA 毕业生制造了不少戏剧性而又心酸的遭遇。
MBA 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专为培养职业管理人员( Pro…fessional
Manager)而设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在国外,这一学位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提到MBA 几乎无人不晓。因为在那里,谁拿到了名
牌大学的MBA 学位,谁就拿到了通往高级管理层成功之路的金护照。在工业
界、商业界和金融界的大公司、大银行内,在那些国际化经营的跨国集团里,
活跃着大批科班出身的MBA 毕业生,他们在为西方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为MBA 做了最好的宣传和证明。仅以美国极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商学院为
例:据美国《幸福》杂志的调查,哈佛商学院60%的MBA 毕业生就职于全美
最大的1000 家大公司,20%的MBA 生占据了500 家大公司总经理的宝座。几
十年来,他们所经营和管理的企业,成为全美乃至世界的声名卓著、资产雄
厚的超级企业。他们在投资银行、高科技企业、咨询公司的高层领导中,担
当着“台柱子”的角色。现在,哈佛商学院MBA 毕业生就职时的年平均工资,
基本都超过10 万美元。据估计,到今天,美国和欧洲的工商管理学院已多达
800 多所,每年毕业的MBA 生达10 万人,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南非和
澳大利亚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每年培养的MBA 也在5000 人以上。当然,并
非所有毕业的MBA 都一帆风顺,但这些数字足以说明西方管理教育的成就和
MBA 的受欢迎程度。
MBA 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培养的是高质量的、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
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
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具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地把握全局的能力,然
后运用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实现企业的最高目标。因此MBA 学位是一种
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重视能力培养甚于知识传授的学位,
它教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远离实战而注意研究的“管理学”。
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是能在风云
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的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
员。基于上述要求,MBA 和一般的管理类专业有较大区别,它不进行深入理
论研究,也不是“论文硕士”,而是强调“T”字型知识结构和能力训练。其
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
究组织和领导的才能,也涉及以口才文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能
进行敏锐的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因此,MBA 培养的目标是杂家,是能统揽全局的实干家。正因如此,MBA
是学习最辛苦的专业之一,也是压力和竞争达到顶峰的专业之一。仅仅有知
识和能力还不够,经过正规MBA 训练的人,还应获得一份最有价值的财富,
那就是对事业成功的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有一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
一秘诀。”在两三年艰苦训练之后,MBA 不仅教给学员一套经营管理的技巧,
还培养了他们一种达到成功所必备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自信。它将鼓励
MBA 毕业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迎接新的挑战,探索新的领域,以一种统帅千
军的壮志和胸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
地球在变暖,世界在变小。MBA 多年来一直在西方世界风起云涌。闭关
锁国了多年的中国,在打开国门后怎样对付那些握有MBA 牌的外方老板?怎
样在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参与国际竞争?
三、MBA 来到了中国
很巧的是,1991 年到1992 年中国在认清市场经济并迈向市场经济的同
时,MBA 这一市场经济的宠儿,也不失时机地来到了这片东方文化色彩极其
浓厚的土地上。
然而,刚刚从计划经济思维中抬起头来的中国,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
MBA。众多的企业尚未真正认识到高级经营人才在生存竞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和作用,众多的企业领导人根本不知道MBA 是何物。有一两个偶尔耳闻MBA
的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没有MBA,我的企业不是照样运转吗?”正是在这
种背景下,中国自己首批培养的MBA 研究生们遇到了风风雨雨。他们是按系
统计划招来的,哪儿来的哪儿去,毕业之后自然是回原单位去。然而失落从
毕业那天就开始了,社会不怎么认识MBA,许多人回单位后的工作还不如接
受训练前有价值。默默无闻许久后,终于有人开始了跳槽,开始了“地下活
动”。MBA 出身于市场经济,换了环境的MBA 如鱼离开了水,因此回归商海
成了MBA 们共同的愿望。
真金终究不怕烈火,尽管我国刚刚起步的MBA 教育体制还在构建之中,
还有许多不足,但这一极具生命力的事物已在中国经济社会里崭露头角了。
如果有人认真去做一个调查的话,将会发现:仅仅毕业两三年的、全中国的
这几百名MBA,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中已出现了总经理、
总裁,也出现了司长、局长等等,收入的平均水平,恐怕也远高于常规培养
的普通研究生。MBA 终于在中国孕育出了希望。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完
善和发展,MBA 这一务实型、综合型的职业管理教育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
用,众多的国人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MBA。
四、不要误解了MBA
五年过去了,MBA 在中国这片国土上已基本站稳了脚跟,但是社会上一
些对MBA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