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科技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明工厂、卡文迪许实验室、拜耳实验室、巴斯德研究所等。著名的学术流
派有哥廷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摩尔根学派等。这些著名的实验室和学术
流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争鸣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获得成功,技术改进取得突破,技术成
果又迅速投入应用,形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这是1870—1918年这一历史时
期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如在电学理论的指导下,电力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先后发明了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报、无线电等,这些技术发明投入应
用以后,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有机化学的发展是如
此,炼钢技术的发展是如此,内燃机的发展亦是如此。科学技术能够产生强
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在当时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不仅形成了
这样一种观念,而且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 Page 9…
二、热机变革及对交通事业的促进
蒸汽机作为一种强大的工业动力机械,自 18世纪发明以来不断得到改
进,对当时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并导致了火车和轮船的发
明。其后,在陆路和水路运输业中都迅速得到了应用。然而蒸汽机又存在着
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诸如效率低(热效率一般在5—8%)、速度慢、体积
大、运转笨、安全性差(时常发生爆炸)。由于其在性能方面难以取得突破,
因此不易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应用便受到了限制,因此,人们祈盼着发明理
想的热机。1859年8月29日,美国采矿工程师德莱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利用
地下取盐的钻机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从此,石油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
原料,亦为内燃机的发展提供了能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内燃机便应运而
生了。
1。内燃机的发明与发展
说起内燃机发明来,应当说首先是火炮给了人们重要启迪,甚至可以说
火炮是内燃机的雏形。最早利用火炮原理进行动力机械研究的是著名物理学
家惠更斯。由于发明内燃机的条件尚不具备,结果是尽管内燃机的设想在蒸
汽机之前,而内燃机的诞生却在蒸汽机之后。
(1)从煤气机的问世到汽油机的成功
18—19世纪随着煤炭、石油工业的发展,煤气的生成和石油的分馏使内
燃机的发明成为可能。在年燃机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国家的工程师、发明家
对内燃机的设计、改进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第一台可以实际应用并投入
生产的内燃机是一部二冲程、无压缩、电点火的煤气机,其功劳当归法国人
雷诺(1821—1900),制造成功时为1860年。虽然其热效率只有4%,但它
毕竟是一种非蒸汽动力的新型热机。其后,随着热力学理论的发展,法国工
程师德·罗沙在1862年提出了制造高效率内燃机的四冲程循环原理。这一原
理的实现是由德国人奥托 (1832—1891)率先完成的。他研制出第一台四冲
程活塞式内燃机并于1876年获得专利,187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便很快
得到推广。奥托内燃机是一种煤气机,其热效率达14%。奥托在35年中,
一直从事内燃机的研究,后来又把热效率提高到20%以上。他因此而获得了
内燃机发明者的荣誉。
内燃机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其向小型化、高速化转变则
是在石油燃料出现之后,确切地说是采用汽油作燃料之后才实现的。在奥托
成功地研制出四冲程活塞式内燃机之后,他创立了德意志煤气发动机股份公
司,其合作者德国人戴姆勒(1834—1900)在奥托内燃机的基础上,改用汽
油作燃料,于1883年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台现代四冲程往复式汽油发动机。其
中的关键部分是戴姆勒发明的汽化器。于是发动机的转数由煤气机的每分种
200转迅速提高到900转。1889年,戴姆勒又制成了V型双缸汽油机,用于
汽车并获得了专利。
(2)柴油发动机的诞生
在石油中的轻质部分——汽油,用来充当燃料驱动内燃机获得成功之
后,人们自然想到了石油中的重油成份。于是许多人开始研制煤油机和柴油
机。1886年,滕特和卜雷斯特曼研制成功100马力的煤油机,并用于农业耕
… Page 10…
作。1892年,德国机械工程师狄塞尔(1858—1913)研制成功了柴油机。这
是一种不用点火装置的压燃式内燃机。它加长了燃烧过程前的压缩过程,增
大了压缩比,使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到27—32%,取得了内燃机技术的重大突
破。狄塞尔研制的第一台18马力的压燃式内燃机,1897年在慕尼黑展览会
上一展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和赞赏。狄塞尔看到自己发明的商业价值
之后,迅速申请了专利,并广为推销其发明,他还开办了自己的柴油机制造
厂,于是很快成了百万富翁。由于这种新型的柴油机还不够成熟,狄塞尔又
无暇进行继续研究和改进,于是他的柴油机制造厂所生产的第一批产品,由
于运转不良,用户纷纷退货。狄塞尔和他的柴油机一下子弄得声名狼籍,在
激烈的竞争中,不仅赔光了家产,而且负下了20万美元的债务。面对这一沉
重打击,狄塞尔悲观之极自杀身亡。此后,狄塞尔柴油机经过30年的改进才
日趋完善,并成为重型运转工具中无可替代的原动机。
(3)汽轮机的研制
在内燃机发展的同时,另外两种新型热机也在加紧研制之中。一种是蒸
汽涡轮机。另一种是燃汽轮机。蒸汽涡轮机的运动部件是转子,转子在蒸汽
反冲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由此带动其他部件的运动。英国人查尔斯·帕森
斯(1854—1931)在1884年取得了蒸汽涡轮机的专利。这部涡轮机的转子以
每分钟750—18 000转的转速高速旋转。1889年瑞典人拉瓦尔(1845—1913)
制造的冲击式高速汽轮机的转速竟高达每分种1000030000转。由于汽轮机较
之蒸汽机具有明显的高速、强力、高效等优点,因此汽轮机成为更加理想的
热机。
燃汽轮机的结构与蒸汽轮机类似,所不同的是使用燃料,通常是用煤油
作燃料,使燃料与高压空气混合后,连续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推动转子的
涡轮叶片转动。在燃汽轮机的发明、改进过程中,不少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
探索,1872年德国人斯托兹第一个实际制造出具有现代特征的燃汽轮机,因
其热效率很低,并未获得应用。进入20世纪后,几经改进燃汽轮机才达到实
用阶段。由于燃汽轮机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热效率低、噪声大、成本高、
寿命短、污染严重,因而仅用于发电、飞机、船舶等几个有限的方面。
2。内燃机的应用和推广
内燃机发明之后,由于它和蒸汽机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因此很快投
入应用并迅速得到推广。内燃机的应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发生了巨大变革,
加速了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其意义不逊于电的发现和应用。
(1)内燃机的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崛起
从内燃机能够实际使用起,人们就看到了它的发展前景,于是试图用之
驱动车辆,以代替笨重的蒸汽机。内燃机的推广使用,使交通运输业产生了
继火车之后的又一次革命。从19世纪开始,人们制出了最初的汽车,如蒸汽
机汽车、蓄电池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在20世纪初形成了世界的内燃机汽车工
业。
①汽车工业的前奏曲
法国军官居纽1769年将一台蒸汽机安装在三轮车上,用来拖运大炮,同
时还可乘坐四人。这种新型的运输工具,开创了自带动力装置驱动的新纪元。
这辆用蒸汽机驱动的车子堪称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此后,蒸汽机汽车一度
… Page 11…
得到发展,法国巴黎在1790年出现了蒸汽机公共汽车,英国城市之间在19
世纪中叶出现了蒸汽机客车。在这一期间,法国、德国、丹麦、美国都发展
了蒸汽机汽车。到20世纪初,美国汽车保有量中40%为蒸汽机汽车,38%
为蓄电池汽车,而内燃机汽车仅占22%。当时,蒸汽机汽车的技术水平正处
于优势,1906年美国的一辆斯坦利牌蒸汽机汽车,创造了当时汽车时速205
公里的世界纪录。但因蒸汽机汽车的产量小,故未能形成汽车工业。又因蒸
汽机自身的笨重、污染、使用不便等缺点,不久蒸汽机汽车便被内燃机汽车
所淘汰。
从19世纪70年代起,电力逐步取代了蒸汽机成为工业的主要能源和动
力。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研制成第一辆用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
随后在法国和美国也出现了电动汽车。由于电动汽车便于操纵和使用,所以
也曾有过一段辉煌发展的时期。在 1899年美国的汽车大赛中,蓄电池电动汽
车时速达到106公里,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1915年,美国生产的蓄电池
汽车,年产达到5000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蓄电池汽车在竞争中亦逐渐
被内燃机汽车所代替。
②汽车的出现
1862年诞生了第一部使用雷诺煤气机的汽车。1864年奥地利人西格弗里
德·马库斯曾将一台点燃式二冲程内燃机装在一辆四轮车上。后经改进,1875
年马库斯又制成第二辆装用内燃机的汽车。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在奥托四冲
程煤气机的基础上,制出一台用汽油代替煤气作燃料的单缸小型汽油机,并
于1885年11月装在自行车上,制成了第一部摩托车。同年戴姆勒又将一台
小型汽油机装在一辆四轮车上。另一位德国发明家本茨 (1844—1929)也成
功地将奥托的煤气机改为汽油机,也在1885年将其研制的单缸、两冲程汽油
机装在一辆三轮车上,成为最早的一部三轮汽车,其时速可达20公里。后来
本茨又自己设计了专门用于汽车的四冲程汽油内燃机,在技术上对戴姆勒汽
油机作了重大改进,如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和齿轮传动变速装置。1899年英
国兽医丹洛甫(1840—1921)发明了充气轮胎,本茨迅即将其采用作为车轮,
直到这时汽车才可称之谓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了。1886年1月26日为本茨的
内燃机汽车正式取得专利的日子,为纪念本茨一生对汽车作出的贡献,这一
天被作为内燃机汽车诞生之日。
为汽车的改进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还有法国人雷内·帕哈德和埃米尔·卢
瓦瑟。他们将戴姆勒汽车改成为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通过离合器、变速
器、链条驱动差速器、后半轴及后车轮的现代汽车的雏形。法国科学院于1891
年确认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