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72章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72章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八年十月,德明派夏州万子等四部军主率领党项兵攻打西凉府,见六谷部兵势盛,转而引兵攻打回鹘。回鹘伏兵袭击,万子等败走。一○○九年四月,德明又派张浦率领精兵二万向回鹘复仇,攻打甘州。甘州回鹘夜落纥可汗领兵拒守,乘间出兵袭击,张浦大败而回。一○一一年,德明又派西凉人苏守信袭击凉州样丹部。六谷部厮锋督会集诸部兵迎敌,苏守信败退,据守凉州。一○一六年,甘州回鹘攻占凉州,苏守信子啰麻弃城走(苏守信已死)。回鹘成为德明的一个严重威胁。
  一○二○年,德明在灵州怀远镇修建都城,从西乎迁到新城,号为兴州。一○二四年,又在怀远西北省嵬山下建省嵬城,作为兴州的屏障。一○二六年,甘州回鹘叛辽,辽萧惠兵攻甘州,德明出兵助战,不能战胜,随辽朝退兵。一○二八年,德明子元昊领兵攻下甘州,又乘胜攻下西凉府,取得对回鹘作战的重大胜利。德明仿宋朝制度,立元昊为皇太子。一○三○年,瓜州回鹘可汗贤顺也率部投降。德明、元昊战胜回鹘,党项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西夏的建国
  一○三一年,德明病死。在对外作战中立有大功的太子元昊,继承德明的职位。宋朝封元昊定难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元昊统治时,适应着党项族历史发展的要求,建立了党项族的国家——夏国。
一、夏国的建立
  继迁、德明以银、夏等州为基地,不断展开对外掳掠。散处各地的党项部落,也在联合对外作战中,不断掳获外族奴隶。德明时,依附宋朝,转而对回鹘、吐蕃部落展开大规模的攻掠,极大地加强了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力量,扩展了统治的领域。
  元昊继续统率党项部落,向吐蕃、回鹘进攻。一○三三年,元昊战胜吐蕃唤厮罗(唃音谷gu)部,攻破犛牛城。一○三六年,又西攻回鹘,攻下瓜州、沙州和肃州,占领了河西走廊。统治的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包括夏、宥、银、会、绥、静、灵、盐、胜、威、定、永和甘、凉、瓜、沙、肃等州的广大区域。
  领域的扩展,彼统治的外族分子的大量涌入和俘掠奴隶的急剧增加,原来以兴州为中心的松散的部落联合,显然已经不够了。历史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实行阶级压迫的统治机关,以保护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统治奴隶和各族人民。建立国家的条件,日益成熟了。
  唐末宋初以来,拓拔部和被称为平夏部的夏州部落首领,接受唐、宋封授的官职,并且入居州衙通过贡赐的方式,接受了汉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他们以这种特殊的地位,在对外作战时召集各部落形成暂时的联合。宋朝皇室也通过他们来控制党项各部落的对外掳掠。历史形成的这种特殊的状况,不仅越来越不能适应党项奴隶制发展的要求,而且日益成为发展的障碍。
  在党项族这样一个历史转变的时期,党项贵族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早在德明时,以德明和元昊为代表,便对党项的发展道路展开了争论。德明主张继续维持现状,依附宋朝。他说:“我族有三十年不穿皮毛,而能穿着锦绮的衣服,这都是宋朝的好处。”元昊说:“穿皮毛,事畜牧,是我们本来的习俗。英雄应当成霸王之业,何必穿锦绮。”党项贵族接受宋朝的赏赐,部落居民穷困,矛盾也日益尖锐。元吴对德明说:“我们所得傣赐,只归自己。可是,众多的部落都很穷困。我们失掉了部落,还怎么能自守?不如拒绝朝贡,练习兵事,力量小可以去掳掠,力量大还可夺取疆土,上下都能富裕,何必只顾我们自己。”德明死,元昊继立,便按照他自己的主张,摆脱宋朝的控制,按照党项奴隶制发展的道路,建立起夏国。
建国诸措施 元吴建国时,野利部的野利仁荣成为他重要的支持者。野利仁荣通晓党项和汉族的文化。他提出“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主张按照党项本民族的状况和风俗,“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以刑赏”。以兵马为务,反对讲礼乐诗韦。依据这个方针,元昊在建国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
  秃发——元吴继立,首先下令秃发。即推行党项的传统发式,禁止用汉人风俗结发。元昊首先自己秃发,然后下令境年人民三日内必须秃发,不服从命令者杀头。
  改姓立号——废除唐朝和宋朝的赐姓李氏和赵氏,改用党项姓“嵬名”。又废去宋朝西平王的封号,用本族语称“吾祖”(兀卒。青天子)。
  立年号——德明时用宋朝年号纪年。一○三二年,元吴自立年号显道。一○三四年,改年号开运、广运。一○三六年,又改为大庆。
  建都立国——一○三三年,元昊把兴州升为兴庆府,扩建宫城殿宇,作立国的准备。一○三八年,元昊正式建国号大夏,称“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景宗)。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柞”。
立官制 夏景宗元吴建国后,在他的周围建立起一个统治机构。由于夏国境内存在着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元昊一面采择宋制建立官职,一面又设党项官,两个系统并列。同时也有了司法官,并逐渐出现了法律。
  汉制官职——夏国仿宋制,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两班。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和枢密使。设御史台,由御史大夫司监察。中书、枢密以下有三司、翊卫司(翊音奕yi)、官汁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磨勘司、飞龙苑、文恩院等机构。一○三七年,增至十六司,管理政务,官员由著、汉分别担任。野利仁荣、嵬名守全、张涉、张绛、杨廓、徐敏、张文显等分任中书、枢密、侍中等官。一○三九年,又仿宋制,设尚书令,总管十六司事。
  党项官职——专授党项人的官职,有宁令、漠宁令、丁卢、丁弩、素赍(音肌ji)、祖儒、吕则、枢铭等。野利仁荣任谟宁令(天大王),在党项官员中,处在极高的地位。
  司法——《辽史·西夏外纪》记载,夏有专司曲直的“和断官”。元昊建国前即注意法律,案上常置法律书。后来,还陆续出现了官修的审刑、治狱的专书,夏国的法律和监狱也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建立起来了。
定兵制 党项部落住帐幕,一家称一帐,小部数百帐,大部千余帐。男子年过十五成丁。每逢发生战争,各部落出丁作战。元昊建立夏国的军队,各部落每二丁取“正军”一人,配备随军服杂役的“负担”一人,合称一“抄”。原来是以四丁为两抄,同住一帐幕,后来改为三丁同住一帐幕,即二正丁合用一“负担”。正军每人给马、驼各一,如倒毙需赔偿,称为“长生马驼”。
  擒生军——元昊又设立十万擒生军,是夏军的精锐,职责是在作战中掳掠生口作奴隶。擒生军有三万正军,七万“负担”,每一正军平均有“负担”两人以上,大概装备特别精良。又有炮手二百人,称“泼喜迭”,立旋风炮于骆驼鞍上,发拳大的石弹攻击敌人。擒生军的设立是夏国兵制中的一大变革,它使夏景宗元昊为首的皇室贵族拥有最强大的兵力,也使夏国拥有众多的国家奴隶,各部落首领无法与之抗衡了。
  侍卫军——元昊选拔豪族子弟中善骑射的五千人,号“御国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每月给米二石,作为给养。这是一支侍卫军,又是一支质子军。它用来保卫夏国奴隶主的统治,又可用以控制各部落豪强。
  地方驻军——夏国各地方的军队仍沿用原来的部落组织形式,但各有固定的驻地,对居民实行区域性的统治。夏国发兵,用银牌召部落长面受约束。部落首领统领各部落兵,谓之“一溜”。全国共置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委任豪右贵族分别统帅部众。每一监军司都仿宋制立有军名,规定驻地。左厢神勇军司驻弥陀洞,祥祐军司驻石州,嘉宁军司驻宥州,静塞军司驻韦州,西寿保泰军司驻柔狼山北,卓啰和南军司驻黄河北岸,右厢朝顺军司骇克夷门,甘州甘肃军司驻甘州,瓜州西平军司驻瓜州,黑水镇燕军司驻兀刺海城,白马强镇军司驻盐州,黑山威福军司驻汉居延故城。每一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由贵族豪右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及左右侍禁官等数十人,由党项人和汉人分任。
  兵力部署——西夏的兵力重点,设置在以兴庆府为中心的一个三角线上,以七万人护卫兴庆,五万人镇守东南的西平府,五万人驻守西北的贺兰山。左右两厢和河南北四条线上也配备了军队。其中左厢有州路五万人和河南盐州路五万人防未,河北安北路七万人防辽,右厢甘州路三万人防吐蕃和回鹘。每逢要向西用兵,则从东点集而西,要向东就从西点集而东,在中路就东西都向中集合。
  夏国出兵作战,仍保持着若干原始的风俗制度。出兵前各部落首领要刺血盟誓。元吴率领各部首领在出兵前先外出射猎,猎获野兽,环坐而食,共同议论兵事,择善而从。这实际上是一种贵族议事的制度。
造文字 随着夏国阶级统治的建立,文字成为必需了。元吴通汉文,建国后与谟宁令野利仁荣,制成西夏文字十二卷。夏国文书纪事,规定一律用新制的夏国文字。一○三七年,设立国字院和汉字院。汉字只用于和宋朝往来的文书,同时以西夏国字井列。对吐蕃部落、回鹘和张掖、交河等地的各民族,一律用西夏国字,同时附列各民族文字。西夏文是依据汉字改制成的方体字。在夏国统治的近二百年中,一直行用。在夏国亡后,也还长久流传。西夏文字的创制,对夏国统治的确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礼仪 西夏建国前后,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懦学。它不能不在党项贵族中产生某些影响,阻碍着党项的前进。野利仁荣早就对元吴提出,“斤斤言礼言义”,决没有益处。元昊长子宁明喜学懦、道,元吴对他很是厌恶。一天,元昊问宁明,什么是“养生之道”。宁明答:“不嗜杀人”。又问什么是“冶国之术”。宁明答“莫善于寡欲”。元昊大怒,说“这小子说话不论不类,不是成霸业的材料”。西夏建国,正需要巩固和发展奴隶制度,展开大规模的掳掠和镇压,保守的儒学当然完全不适合新兴的西夏国的需要。元吴和野利仁荣极力消除儒学的影响,顺应本民族的发展需要,也在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定仪服——元昊建国称帝,不再采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红里的毡帽,脑顶后垂红结绶。这是采择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员的服式也有规定。文官戴戴幞头(幞音符fú),穿靴执饬,穿紫衣、绯衣,基本还是宋朝的样式。武官按照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平民穿青绿衣,以分别贵贱等级。
  制礼乐——元昊又参用未制,改定朝仪。每六日,官员朝见皇帝,称“常参”。九日朝见,称“起居”(问候皇帝起居)。凡吉凶、嘉宾、宗祀、燕享等,改宋九拜礼为三拜。
  德明时,礼乐都照宋制。元昊对野利仁荣说:“本族风俗,以忠实力先,战斗为事。唐宋的缛(音褥rù)节繁音,我很不喜欢。”元吴下令废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