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时多寒,春秋要及时耕种收获,种黍要因地势高下,与中原不同。辽朝在北方风沙地带,因地势高下在坎上作垅田,是劳动人民的一个创造。
稻、麦、粱、黍之外,契丹旧地又多种罚Вㄒ艏莏ì,糜子米)。《五代会要》说,奚人种罚В锸蘸笤谏较伦鹘汛⒋妫蠓'作粥。《后汉书·乌桓传》说,乌桓居地宜于种罚А4蟾抛远阂岳矗陀兄址'的传统。宋朝使臣去辽,辽朝多以乳粥诗客(朱彧《萍洲可谈》,王洙《谈录》)。梅圣俞《送景纯使北》诗:“朝供酪粥冰生碗,夜卧毡庐月照沙”(《宛陵先生集》)。乳粥或酪粥当是用罚е瞥伞K纬颖渌爸杏蟹'米一种。《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京城开封,中元节时沿街卖罚追梗美醇漓胱嫦取V址'非辽朝所特有,但在契丹、奚的农作物中,罚墙衔匾囊恢帧
汉地所无而辽朝已先有的作物是西瓜。辽太宗灭后晋后,晋同州郃阳县令胡峤随萧翰入辽,七年后逃到后周,撰《陷北记》记述在辽朝的见闻。胡峤说,自上京东行到一处平川,多草木,始吃西瓜。据说是契丹破回鹘得此瓜种,施用牛粪搭棚种植。瓜的大小象中原的冬瓜,但味道很甜。(《契丹国志》胡峤:《陷北记》)在唐人文献中,不见有关西瓜的记载。胡峤的记述也说明,前此汉地并无西瓜。(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此说)辽朝自回鹘得瓜种,移植成功,以后传入金、宋,才逐渐为汉族农民普遍种植。西瓜自回鹘传入契丹,又自契丹传给汉族,在我国各族人民的经济交流史上,是一个值得记述的事件。
西辽灭亡后,耶律楚材于一二二二年到河中府,有诗云,“万顷青青麦浪子”,“冲风磨旧麦,悬碓杵新粳。”描写出当地农业稻、麦丰收的繁荣景象。辽朝统治下的契丹族、汉族以及其他各族人民,不仅开发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也使西辽统治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发展。
三、手工业
铁冶 在辽代的手工业中,冶铁占有重要的地位。契丹建国前,已开始有铁。阿保机征服室韦后,又有坑冶。胡峤《陷北记》说:室韦有三族,地多铜铁金银,室韦人制作的铜、铁器很精好(又见《辽史·食货志》)。大抵契丹从室韦人那里学得了坑冶法。阿保机灭渤海后占据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名铁利州。此地原为渤海铁冶地区,多有铁矿,成为辽朝的一个铁冶基地。阿保机又以渤海俘户在上京道饶州置长乐县,内一千户冶铁纳贡。宋朝使臣王曾在柳河馆西北,也见有渤海人就河漉沙石炼铁。渤海在店时即擅长冶铁。《新唐书·渤海传》以渤海“位城之铁”为名贵出产之一。渤海冶铁术传入契丹,推动了辽朝冶铁业的发展。辽朝东京道尚州东平县有铁矿,采炼者三百户,按赋税制度供铁。阿保机南征幽、蓟,在还军路上发现银、铁矿,命置矿冶。冶炼者可能是俘掳来的汉族人民。契丹奴隶采炼的铁矿,有柳湿河、三黜古斯和手山三处。起初冶炼者是诸斡尔朵和大族(皇族)的奴隶,圣宗时置为易术(铁)部。柳湿河和三黜古斯的今地,还不能确指,手山就是今鞍山的首山。首山附近曾发现过深达十八米的辽代矿坑,更加证明:辽朝的奴隶们是鞍山铁矿的最早的开采者。鞍山铁矿,现在经过我国钢铁工人的辛勤开发,已经建设成社会主义的钢铁基地。追本溯源,辽朝奴隶们创始的功绩,是值得纪念的。
辽东一带,自西汉以来即在乎郭设有铁官冶铁。辽阳汉墓曾有大批铁器出土。辽朝的铁冶也多在这一地区,所以在东京设户部司管领。在辽朝的铁冶业中,又以冶炼镇铁最为著称。《金史·太祖纪》说:“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于是国号大金”。金朝依女真完颜部住地按出虎(女真语,义为金)水为国号,辽朝可能也是依辽水建号。《金史》所纪,出于附会,不甚可信。但辽朝号称出产镔铁,却是事实。镔铁是一种精炼的铁,接近于钢,或者即可认作是钢的一种(劳费尔《中国伊朗编》有此说)。《隋书·西域传》载波斯产镔铁。宋人乐史《太平寰字记》说罽宾(罽音记jì)也产镔铁。《契丹国志》记大食等国向契丹贡献的物品中有“宾铁兵器”。辽初,大食仅“来贡”一次,《辽史》不载贡品,《国志》所记是否有据,不可知。大食的镔铁可能对辽有所影响,但显然不起决定的作用。沙俄的布勒士奈得在《中世纪研究》中说,镔铁是在十二世纪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他完全忽视了早在十世纪时辽朝以产镔铁著称的事实。王曾去契丹,至打造部落馆见有“番户”百余,锻铁为兵器。辽朝贺宋朝正旦,有镔铁刀作礼物。辽朝拥有丰富的铁矿,经过室韦、渤海、契丹和汉族等各族劳动人民交流冶铁技术,锻炼出质量较高的铁或较低的钢,是可能的。
金银 阿保机俘掳蔚县汉族人民,在泽州立寨“采炼陷河银冶”(《辽史·地理志》),又在征幽蓟还军道上,发现银铁矿,命令开采。灭渤海后,在富州置银冶,改名银州。圣宗时,在演河北阴山及辽河之源各得金银矿,开矿采炼。现存辽代的石刻碑记中也反映出,辽朝境内的银冶存在于许多地区。大抵辽朝的金银矿,以汉族人民为主,与渤海、契丹等各族人民共同冶炼,并共同发展了金、银手工业。近年辽宁、河北各地出土大批辽代鎏金和银制手工艺品,包括鎏金马具、饮食用具、各种首饰和佛教器物,这些金银制品继承了汉族手工业者的传统技艺,又溶合了契丹族的某些特有的风格。
马鞍和车 宋太平老人著《袖中锦》以“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等并列,称“天下第一”。契丹劳动人民制作的马鞍,不仅在辽朝,而且在全中国的各民族中享有盛名,是辽代手工业的又一个成就。辽朝回赐西夏等国贡使物件,有金涂鞍辔马,素鞍辔马,赐给宋朝的礼物中还有涂金银龙凤鞍勒、银鞍,一九五四年,赤峰市大营子发掘辽驸马卫国王墓,出土有银质囊金鞍饰,铸有精细的花草纹。银质鎏金鞍桥饰,铸作双龙戏珠纹,极为精美。契丹以鞍马为家,对马具的制作特为讲求,在当时我国各民族中,确是无与伦比。
辽宁赤峰辽墓出土马具三组
辽宁赤峰辽墓出土车马器
辽朝还有专业的车工,在打造馆造车。沈括说:“契丹之车,皆资于奚。”大约奚族制车,比契丹更为精良。
纺织 辽朝的纺织业,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地区,在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渤海地区,唐时曾以出产布、绵、绸著称。早在阿保机时,即驱掳汉地数州士女到契丹,传播了纺织技术。辽朝建国后,随着各民族的经济交流和农业的发展,在契丹、奚等族的旧地,也有了纺织业生产。胡娇记辽初上京的情况是“交易无钱而用布”。大抵当时布匹(麻布)已普遍生产。辽朝得燕云后,丝织业逐渐发展成颇大的规模。辽都上京有绫锦院诸工作坊,织工主要是汉人。祖州也有绞锦院,有契丹、汉、渤海等族手工业者三百人纺织,供辽朝皇室需用。辽朝以定州的汉人俘户在中京道建宜州,也从事纺织。《辽史》称;宜州“民工织经,多技巧”。灵河(大凌河)沿岸灵、锦、显、霸四川植桑麻,居民无田租,只供蚕织。圣宗时曾以显州交纳的绫锦,赏赐左右贵族。《辽史·礼志》记辽朝贵族的礼服有锦袍、白绫袍、绛纱袍。辽朝对外赠送或赐与的物品中,有绫、罗、绮、锦、纱、縠、缎等多种,可见丝织业的发达。赤峰辽驸马卫国王墓出土有平金的丝织物。近年辽宁翁牛特旗发现辽壁画木槨墓。墓室中死者夫妇卧于尸床上,铺盖丝织的被褥衣裳。墓中出土有各色绞、罗、织锦、刺绣,并有刻丝和印染丝罗,显示出辽朝丝织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制瓷 辽代手工业中另一特出的成就,是著名的辽瓷。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辽代汉族、契丹等各族人民,在唐、五代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近年各地陆续发现大批辽墓和一些遗址,出土有大量辽瓷。分布的地区遍及辽代的南京、上京、东京以及现在的赤峰、建平、沈阳等地。出土瓷器有白瓷、青瓷、三彩以及细胎白黑瓷器、缸胎杂色大型瓷器和翠绿釉瓷等多种,明显地承袭唐和五代的传统,而又有所发展。适应契丹族鞍马毡帐的生活需要,辽瓷还出现一些新形制:如鸡冠壶,鸡腿坛,长颈瓶等。鸡冠壶仿照契丹皮袋的形式,壶上有环梁或穿孔,便于马上携带,更是辽瓷中最有代表性的特产。辽宁一些地区出土的三彩印花方碟和长盘,也是辽瓷所特有。辽瓷中也有不少汉族用品,如杯、盘、瓶、盂等,形制和质地与五代和宋朝的产品大致相同或相似。辽朝境内契丹与汉族居民长期共居,象在经济上政治制度上曾经两者并存一样,反映在文化上以至生活用品上,存在不同的风格,是自然的。辽朝与宋朝在经济上相互交流,也必然要相互发生影响。辽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仿照北宋定州窑烧造的,称为“仿定”。这些瓷器,在造型上受唐代瓷器风格的影响,在工艺上则接近或达到了北宋定瓷的水平。北京门头沟区龙泉瓷窑遗址发现很多“仿定”瓷片,与北京地区辽墓出土瓷器相同。近年出土辽瓷,地区分布甚广,数量甚多,说明辽朝制瓷业甚为发达。有的辽墓葬,随葬品很少,无金银器或铜器,但也有少量瓷器。这也表明: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品。
辽朝燕云地区也出现了类似宋朝的“作”的手工业组织。“作”的首领叫做“作头”和“都作头”。一○五七年建造的房山县良乡镇清凉寺千佛像石幢,就是由姓王的“燕京作头”父子雕制的。有些辽朝的石刻还署有“盖阁都作头”、“盖殿宝塔都作头”等名称。
四、商业贸易
辽朝得燕云后,以幽州为南京,在辽阳设东京。承天后、圣宗时又在奚族旧地设中京(大定府)。兴宗改云州为西京(大同府),与上京合称五京。五京是辽朝政治重心,也是商业交通的重心。上京的城邑建制,如幽州制度。南城叫做汉城,是汉人集中的居住区,有楼对峙,下列市肆,经营商业。南门之东有回鹘营,回鹘商贩聚集居住。中京城由燕蓟的汉族良工营建,自朱夏门入,街道东西有廊舍三百间,居民在廊舍下布列店肆(列廛肆庑下)。东京外城称汉城,河北汉人在此聚居,有南、北市。
早晨在南市,午后在北市交易。上京、中京、东京的商业区都在城南。南京依旧制,商市在城北,陆海百货都要聚集在北市买卖。西京大同府主要是军事城镇,商业远不如南京发达。辽朝皇室百官驻在捺钵时,也往往有临时的市场,交易货物。辽朝设“行宫市场巡检使”管理。沈括在宋神宗时去辽朝,见到“小民之为市者,以车从之于山间。”(《熙宁使虏图抄》)各州县则有市集。
隋、唐以来,历史形成的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没有由于辽朝和五代、宋朝的政权并立而隔绝。五代时,辽和梁通过聘使往来,交易货物。后唐在云州北野固口与契丹互市,成为固定的贸易市场。后晋设回图务管理贸易。辽朝派遣回图使,在开封设邱店,往来贩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