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362章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362章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目录学
  宋元时代目录学渐成专学。明清两代,大规模编纂类书和丛书,目录之学遂成显学。随着清代汉学的发展,辑佚校勘及版本之学受到学者的注意,目录学也因而提高到新水平。全祖望、章学诚等人讥讽目录只供谈助,不能与校勘学相比,所论不免偏颇。乾嘉时期目录学专著之多,远超前代,为书籍的保存流传和学术信息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官修书目 明宣宗时文渊阁藏书二万余种,近百万卷,英宗正统间大学士杨士奇、学士马愉等清点藏书,编成《文渊阁书目》四卷,以《千字文》字序排次,著录图籍七千多部,因考订不足,解题不免缺漏,但仍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万历间,中书舍人张萱奉命编纂《内阁藏书目录》八卷,著录著者及各书的完缺状况,间有题解,比《文渊阁书目》更为完善。清乾隆间编成《天禄琳琅书目》十卷,著录秘府收藏的善本,分经史子集四类,各类按金元明版本时代排次,各书有解题、版本及收藏家题识印记、著者姓名、时代、籍贯、爵职,并有乾隆帝的诗文题识。清敕修《四库全书》时,乾隆帝命纪昀等编写所收书籍(存书)和存目书籍的学术性提要。纪昀认真从事,以“一生精力,备注于四库提要及目录”(《国朝先正事略》卷二十),纂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著录图书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分类一如《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大类,类下区分为若干项,或再分子目。每项先录存书,次及存目。各书提要包括书目、卷数、收藏、著者时代、简历以及本书的优缺点等评论。每一大类和小类的前面各有小序,说明这一类图书的源流以及分类的依据。书成后有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年)武英殿印本。它是清代最重要的综合性的图籍目录,也是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书目。
  私家书目 明清两代,私家藏书之风日盛,多编有书目传世。明成化初,昆山叶盛撰《竹堂书目》,著录家藏书四千六百余册,二万二千七百余卷,藏书之富为前人所不及。嘉靖时高儒撰《百川书志》,著录家藏书,于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兼收戏曲、小说,是一创举。万历时,徐燉编《红雨楼书目》收录家藏书五万三千余卷,内含元明杂剧传奇多至一百四十种。嘉靖末年,鄞县人范钦在家乡建天一阁藏书,自编书目。后人范懋注在清乾隆时正式编成《天一阁书目》十卷,著录三千四百四十八种,详载各书卷数、著者、版本并录出序跋,所藏书多有他处未见的善本。清初晁瑮《宝文堂分类书目》著录家藏书六千余种,书月分编三卷五十一目。钱谦益编《绛云楼书目》收录家藏图籍,绛云楼后毁于火,书目所载,尤足珍贵。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孙星衍《平津馆鉴赏书籍记》和《孙氏祠堂书目》,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等,都是清代学者的著名书目。虞山钱曾藏书繁富,有《也是园藏书目》及《述古堂书目》,又将善本题记编为《读书敏求记》传世。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详录明人著述,为《明史·艺文志》所本。
  专修书目 私家书目限于私藏。学者依据所知所见,编修综合的或专科的书目,成为目录学的专书。明成化间学士钱溥纂《秘阁书目》,著录在东阁所见图书。万历间焦竑纂辑《国史经籍志》五卷,首列御制及敕修诸书,著录明人著述。其中间有沿袭旧目,未及详考。未附“纠缨”,议论《汉书·艺文志》以来目录分类之得失,可视为目录学的专论。专科目录有明万历间吕天成著《曲品》,专录明代传奇,明殷仲著《医藏书目》,编集医学书目,为前此所未有;清初朱彝尊撰《经义考》三百卷,编录历代经学及有关石刻目录。康熙时梅文鼎著《勿庵历算书目》,是所撰历算学著作的提要。书目的编撰,呈现出多种新创的体裁。目录学家或将编目考订所得,写成题记,汇为专书。著名的著作有清人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吴寿肠《解经楼藏书题跋记》,李富孙《校经厩题跋》,顾千里作《思适斋题跋》等。
第三节 文学艺术
  明清时期是文学艺术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明代学术研究趋于低落,小说创作却开辟了文学史的新阶段。明初创作的《三国演义》、《水游传》等名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至清代孕育出《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巨著。在元代戏曲繁荣的基础上,明清的传奇普及于南北各地,剧本创作不断出现传世的名篇,地方声腔各有特色,形成众多的剧种,百花竞艳,并且日益成为居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享受。科举考试制度以试帖诗和八股文取士,扼制了诗文创作的生机。明清两代的诗文创作,远不能与唐宋时代相比,但也陆续出现一些新流派,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绘画与书法是明清两代颇为发达的部门。流派林立,名家辈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书风画法,多有创新,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工艺美术使应用与欣赏相结合,形成独立的艺术领域,创制了大量的艺术珍品。
(一)小说
  明清小说创作有三个高峰时期,明初洪武年间,产生《三国演义》、《水游传》;明嘉靖、崇祯间,出现《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清康、乾时代,《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问世,它们分别是三个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古典小说的精华。
  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文字,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中国小说史的新阶段。长篇小说的作者,重视民间口语的使用,作品通俗流畅,引人入胜。这种近似语体文的写作,又往往娴熟地运用多种古典文体,与口语相结合,俗中有雅,通俗而不粗俗,是宋元话本体的新发展。
  明清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极为广阔,既有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有对历史的回顾,还有对未来的虚幻的向往。明代小说重在暴露社会黑暗,作者痛恨之余,又往往对某些黑暗腐败现象流露出津津乐道的态度。清代一些著名小说的作者思虑深沉,勇于探索,但是明清时代的作家,都只是感到社会矛盾,而还不可能找到克服这种矛盾的社会力量,不得不寄托于善良的虚想。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元末明初人,太原籍(另有山东东原、江西庐陵、浙江杭州籍数说),相传还作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书。三国故事,隋唐以来就有流传,宋代有《说三分》的讲史,元代出现了《三国志平话》和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多种杂剧。罗氏利用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史料,汲取“平话”、杂剧等创作,写作出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学史上,创造了历史小说的长篇。《三国演义》的故事自黄巾起义开始,运用一个个艺术形象的活动,表现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斗争,使人物刻画与政治军事斗争紧密结合。小说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人物栩栩如生,成为民间熟知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许多动人故事,也长期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三国演义》的最早印本是明嘉靖壬午(一五二二年)刊刻本,题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康熙间毛伦、毛宗岗父子予以修订,成为近世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水游传》——北宋未宋江起义,宋江、李逵等英雄故事,早在南宋就有流传,龚圣与著《宋江三十六人赞》,《宣和遗事》已有水游故事梗概,元杂剧也有不少水游戏。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在前人文学创作的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施氏,生平不详,传说参加过元末吴王张士诚的起义,对农民造反有亲身的感受。有的研究者根据嘉靖本《水浒传》题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等资料,认为《水浒传》是罗贯中据施耐庵的话本写成。《水浒》写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反对官府的故事,其内容因版本的不同而有差异。今存传世最早的本子是嘉靖间梓刻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回,万历间出版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本、袁无涯刊本。最多的内容包括梁山聚义、受招安、征方腊、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年)金圣叹删去受招安以后情节,加写卢俊义“惊恶梦”,令梁山好汉被官军剿杀以作结束,这就是七十回的本子。一九五四年印行的七十一回本,是将金本的楔子改订为第一回,并删削“惊恶梦”的情节,保持了梁山聚义的完整内容。
  《西游记》——共一百回。作者吴承恩,号射阳,明淮安人,曾任长兴县丞,著有《射阳先生存稿》。他在《西游记》中铺衍唐玄奘故事,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佛经,历经艰险,变化离奇。唐玄奘原著有《大唐西域记》,宋代出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本,金、元有西天取经的院本、杂剧。吴承恩吸收了这些创作成就,《西游记》的产生,也和《三国演义》、《水浒》一样,是几代众多的说书人、戏剧演员和作者长期创作的结晶。吴氏通过唐僧取经路上兴风作浪、无恶不作的妖魔鬼怪的描写,曲折地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精心塑造的孙悟空,则是人类智慧与反抗精神的结合。吴氏在所作《禹鼎志》序言小说:“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射阳先生存稿》卷二)这多少表明了他创作这部小说的深意。
  《金瓶梅》——一百回。题署兰陵笑笑生作。作者身世不详,研究者说法不一。从书中大量运用山东方言来看,作者当是山东或其附近的文人。现存最早的本子是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的《金瓶梅词话》。本书铺衍《水浒》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书名是由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人名字合成,她们都是富商西门庆的宠妾和侍婢。全书由西门庆奸占潘金莲开始,叙说西门一家的腐朽生活和兴衰。《金瓶梅》创造了以社会生活为体裁的所谓“言情小说”的长篇,口语艺术的运用也达到很高的境地。书中描写的以西门庆为代表的富商状况是当时实际生活的反映,坦露的色情描写则是从又一个侧面表现了理学的说教已不再能控制文化思想。
  “三言”、“二拍”——“三言”是指冯梦龙(一五七四——一六四六年)编《喻世明言》(初刻本题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每部四十卷,每卷一篇,合共一百二十篇。冯氏,吴县人,字犹龙,别号墨憨斋,曾任寿宁知县。博学能文,曾著《古今笑》(《古今谈概》),增补小说《平妖传》,改作《新列国志》,又编民歌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撰作传奇剧本《万事足》,并修订汤显祖等人作品,刊刻《墨憨斋定本传奇》。“三言”所收小说,多是宋、元、明人的作品,经冯氏润色,也有些是冯氏自撰。他取这样三个书名,是为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正确对待生活。与冯氏同时的凌濛初(一五八○———六四四年)编《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各四十卷,俗称“二拍”。凌氏,乌程(今吴兴)人,做过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