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经济分册-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元俗称洋钱、大洋,即用银铸成的货币。银元源于9世纪的欧洲。银
元作为外来币流入我国,始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16世纪,
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墨西哥铸造的“本样”(亦称“佛头印”)首先流入我国,
从此,日本、英国等国的银元也相继流入。但其影响之大,数量之多,则莫
过于独立后的墨西哥新铸造的“墨洋”。它不仅工艺考究,而且成色亦佳,
在流通领域享有极高的信誉。鸦片战争以后,大量流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了
本洋。辛亥革命后,才在我国市场消失。外国银元的流入,严重地影响了我
国币制和金融,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币制改革。1889年,广东地方当局正式
设立银元局,仿照墨洋的重量、成色和式样,用机器大量铸造,开了我国自
制银元的先例。新中国成立后,银元在我国最终退出币制历史舞台。
… Page 15…
中国法币的由来
法币是1935年以后,国民党官僚资本四大银行依靠英美帝国主义支持发
行的纸币。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自1927年起,在建立其独裁统治的过程
中,亦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寡头制度;到1935年底,控制了以中央、中
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和中央信托局为主干的垄断金融网,掌握了国家金
融财政命脉。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在英美财团的帮助下,颁布了《金
融改革令》,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后增加了
农民银行)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一
律用法币收付,不得行使现金 (禁止银圆在市面上流通)。当时,法币共发
行45700万元。
抗日战争时间,特别是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政治、经济危机
更为加深,造成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腾,导致法币体制崩溃。
… Page 16…
金元券的由来
金元券是国民政府发行的一种纸币。在法币恶性膨胀面临崩溃之际,国
民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宣布币制改革,公布“金元券”发行办法。规定
每元金元券含金量为0。22217克,但不能兑现,以金元券1元折合法币300
万元、东北流通券30万元的比价收兑法币和东北流通券。以纯金1市两合金
元券200元、纯银1市两合3元、银币每枚合2元、美钞每元合4元的收兑
率,限期收兑民间黄金、白银、银元、外币,并登记管制存放在外国的外汇
资金。金元券发行后,其膨胀程度和速度比法币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以人民币1元兑换金元券10万元的比价,把金元
券全部收回废弃。
… Page 17…
钞票的由来
我国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但将纸币称为“钞票”,则
是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以后的事。目前,关于“钞票”一词的起源,
经济学家和金融家进行了多番考证,但意见尚未统一,有待进一步考证。归
结起来,“钞票”起源之说主要有三种:
一是“钞票”因历史上纸币称“钞”而得名。千家驹、郭彦岗合著的《中
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认为:“中国的纸币的发行,自宋迄明,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钞字已深得人心,一般习惯以钞为货币的代称,或称钱钞、银
钞、钞券,钞票之名也由此而起。”持此说的,还有许涤新主编的 《政治经
济学辞典》 (上册)中的“钞票”辞条及其他一些经济学著述。
二是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合称说。这种见解比较流行,影响颇广。彭信
威 《中国货币史》说,咸丰三年,清政府发行两种纸币,一种是大清宝钞,
另一种是户部官票,宝钞和官票合称为“钞票”。《辞海》(修订本)“钞
票”辞条也说: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合称“钞票”。此即纸币称“钞票”之
源。
三是纸币称钞票导源于户部官票。这是近年出现的见解。持此说者,主
要根据咸丰三年三月刑部尚书德兴等人的奏述:“查钞票之用,与银钱并重,
其私造之罪,亦应与私铸同科。”该奏折即指明,“今新行钞票”即户部官
票。经查档案资料,户部官票发行早于大清宝钞,户部官票称钞票时,大清
宝钞尚未筹备发行。持此说者认为,自户部官票称钞票后,其他纸币亦以钞
票称之,一直沿用至今。
… Page 18…
中国货币单位的由来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以圆为单位的人民币。人民币为什么要
以圆为单位呢?圆,本来是指事物的形状,只因钱为圆形,意遂为钱。《汉
书·食货志》中就有“太公为周建立九府圆法(流通钱币的办法)”的记载,
这说明圆作为钱币的名称最晚在周朝就已形成。
外国银圆流入中国以后,因其重量、成色基本固定 (每圆重库平银7钱
2分),便使圆逐渐向货币单位发展。光绪二十二年 (公元1896年),北洋
机器局首先在我国铸造了以圆为单位的银圆 (重库平银7钱2分),打破了
我国传统的秤量货币单位。到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币
制则例》,规定圆为货币单位,经过民国,一直沿用至今。至于建国初期以
万为单位,那则是由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形势决定的。
… Page 19…
中国银行的由来
“银行”一词在我国起源于唐,公元845年时,苏州就有“金银行”出
现。
公元1057年北宋时,蔡襄知福州时,作 《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
“银行辄造吹银出卖许人告捉”。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
… Page 20…
中国银行行徽的由来
从1987年起,中国银行开始使用“中行”这一醒目的行徽,它的设计者
是现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靳埭强先生。
这个标志,“以中字和古钱形相互结合而构成。中字代表以中国资本的
联营集团;古钱象征银行服务;圆角的方孔是现代化电脑的联想,上下连串
的直线则象征联营服务。”(靳埭强语)
早在1980年,靳埭强先生应香港美术社(国营)的委托,为在香港的中
国银行等13家中国资本的银行设计一个用于电脑提款机上的统一标志,以作
为它们的客户在这 13家银行及其下属的百多家支行内提存款项时的识别符
号。这一标志设计出来后,得到了13家银行负责人的好评,予以采纳。后来,
中国银行(集团)也采用了这个标志作为它的行徽。
1981年,这个标志获得了美国传达艺术(CA)年鉴设计奖。这是一个国
际权威性的专业设计奖。
… Page 21…
中国储蓄银行的由来
中国最早的储蓄银行是“信成银行”。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5月,
设立总行于上海大东门外,上海、北京、天津和无锡四地设分行。该行为商
办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有周廷弼 (任总理)、沈懋昭(任协理)、唐浩镇
等,辛亥革命后,宣告停业。1906年11月间,镇江人尹寿人创办“信义银
行”。总行设于镇江。在上海、北京、汉口、长沙、南昌和扬州等地设立分
行,后因经营不善,于1909年(宣统元年)7月倒闭。1908年(光绪34年)
8月间,清政府办“北京储蓄银行”。总办钱琴西、经理宋洪音,均由“大
清银行”委派。1911年辛亥革命后宣告停业。
… Page 22…
第一张人民币的由来
1948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出金字第4号布告,宣布将华北银
行、北海银行、西北农业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
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当天,即发行了第一批人民币。当日上午9时,河
北省平山县银行的同志前来领取,这是最早来领取人民币的单位。当时任华
北银行发行科长的石雷,与领款同志商量换下标有“00000001”号、面额50
元的我国第一张人民币留作纪念。这张我国最早的人民币规格为132×68毫
米,正面底色为浅蓝色,花边为高梁红色,图景为黑色,正上方印有当时任
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的正楷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中间有“伍拾圆”,
底边中间有“中华民国三十七年”等字样,左边主图为“水库”,右为“煤
矿”;背面底纹为黄茶色,边为深茶色,正上方也有“中国人民银行”及“50”
字样。人民币的票版是由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王益九等人根据解放区人民生产
建设图景设计的。
… Page 23…
人民币上手书汉字的由来
人民币上有手书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它的由来是:1950年的一
天,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把马文蔚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先拿出一
支毛笔请他欣赏。马文蔚认为不错,虽然有点旧,但是宫廷用的。南行长问
他,愿不愿意写几个字试试笔。马文蔚欣然同意,问写什么字。南行长说,
就写咱银行的几个字吧!马文蔚当即在已准备好的虎皮宣纸上,写下了“中
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字,每字都写了好
几个。南行长逐字鉴别比较,各选了一个认为最好的,其余让他带走。数年
之后,这些字便出现在“五三版”人民币的票面上。尽管马文蔚在写字时已
领悟到它的用途,但却心照不宣,30多年来,他一直自觉地严守这个秘密,
从未向人讲过,直到总行派人调查。
1959年,当设计现行人民币时,虽然把票面上的数量词改成了宋体字,
但因为马文蔚所写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早在人民中享有盛誉,故仍被
保留沿用。这就是现行人民币上手书汉字的来历。
… Page 24…
人民币水印的由来
水印钞票纸的出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造纸过程中,使纸张的
纤维密度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一种特殊的图案。1953年开始印刷的第二
套人民币,1元、2元、3元、5元纸为满版五星、花纹水印,10元纸为固定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水印。从1957年起,中国开始研究自己的专用钞
票纸水印。1960年上半年试制成功了贰元券用的小五角星古钱图案的满版水
印纸。在以后的3年多时间里,共研制成功了十几个品种的钞票水印纸。第
三套人民币的印刷首次全都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