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带有瞄准装置的火炮问世。这不仅是明代火器生产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
国火器发展史上一次飞跃性变革。这次变革所带来的后果是:提高了火炮的
命中率,炮的身管加长,射程增大;采用了子炮,火炮射速加快。带有瞄准
装置的轻型火炮重为400斤以下,主要有大样铜(铁)佛郎机、威远炮、百
子佛郎机等。重型火炮一般在500斤以上。在重炮当中,输入佛郎机用铜铸
成,炮身长5—6尺,大型佛郎机重达1000多斤。佛郎机腹部膨大,留有长
口,炮身外面用木头包住,加有防炸裂铁箍,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在炮架
上可上下左右转动。
明代的火炮总体上体现了种类繁多、技术进步、杀伤和破坏力增强、机
动性有所改善等特点,并在许多方面有创新之处。
⑨火枪。火枪是明代管形火器中另一大组成部分。明代的金属管制火枪
在发展阶段上,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不带瞄准具的火枪,后期则是带有
瞄准具的火枪。不带有瞄准具的火枪,主要有火龙枪、单眼铳、神枪、击贼
砭铳、飞天神火毒龙枪、多眼枪等等,种类之多,不亚于明代火炮。明朝初
年的单管火枪有火龙枪、单眼铳等。神枪则是永乐初年根据安南的神机枪仿
制的。这种枪比明人自己制造的枪管长一些,射程也比较远,可以发射铅弹,
也可以发射箭。
明代火枪中有相当种类的多管火枪,主要有七星铳等。单管分段发射的
火枪主要有三出连珠、十眼铳等等。七星铳有7支枪管,用铁打成,中间一
根,周围6根枪管,外面用铁皮包裹,加铁箍三道。7根铁管在尾部合成一
体,装有5尺长的木柄,架在两个轮子的横轴上,一个人即可推拉。多管枪
内装铁铅子,对准目标点火发射。从外形上看,这种多管火枪与近代多管机
枪差不多。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明代制造出了分段发射的三出连珠、
十眼铳等火枪。这种火枪是单管分段发射式。分段发射的火枪是把一很枪管
分成若干段,每段之间用纸片和细土隔开,分段填装弹药,分段发射。
不带有瞄准装置的火枪射程近,射速慢,尚有许多可改进之处。有明一
代,火枪的制造发生重大飞跃是在佛郎机输入之后。佛郎机输入后,明朝仿
照佛郎机的构造,设计了带有瞄准具的火枪。这类火枪有单管的,亦有多管
的。单管枪主要以大追风枪、万胜佛郎机、百出先锋等为代表。这些枪身管
… Page 86…
加长,而且安装上了瞄准具。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翁万达发明的百出
先锋枪,有子炮10个,事先将弹药装好,打完一发后,再装第二发射击,连
发连装,循环往复。发射速度明显高于一般单管火枪。
装有瞄准具的多管火枪主要有五雷神机、三提神机、迅雷机等。其中以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士桢发明的迅雷铳最为著名,它以转轮发射,与
近代机关枪有相似之处。这些多管火枪由于装上了瞄准具,身管加长,口径
缩小,因此射程增大,命中率提高。而那些采用转轮式发射的火枪,已与近
代机关枪十分相似了。有的火枪前面还装上了锋刃,颇似近代步枪上了刺刀。
鸟枪是明代火枪家族中不可缺少的成员。鸟枪类火器主要有鸟咀铳、掣
电铳、自生火铳等。鸟咀铳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进入中国后,人们在
万历二十六年 (1598年)仿制成功了鲁密鸟铳。鲁密鸟铳长约5—7尺,全
重8斤,在结构上优于日本鸟铳,射程远,威力大。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赵士祯还参照西洋鸟铳和佛郎机制成了掣电铳;崇祯八年(1635年),毕懋
康发明了自生火铳。这些鸟枪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骑兵使用,基
本具备了现代步枪的形式。比之前代管形火器明代火枪进步是巨大的,在战
场上更加实用。
⑩火箭——现代火箭之雏形。明朝初年,火箭以火药为动力,这种以火
药为动力的发射原理,直到今天仍是世界各国火箭发射所采用的原理。明代
的火箭就是利用了火药燃烧时产生反作用力的原理。火箭在明代是军队中主
要轻武器之一,既用于陆战,也可用于水战。
明代火箭可分为单级和多级火箭两种。单级火箭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
单发单级火箭射程为500步,架在树枝或冷兵器上点燃发射。单级火箭不仅
箭本身能杀伤敌人,而且携带炸药。明代多发单级火箭种类也很多,最少的
五虎出穴箭可发射5支箭,最多的百虎齐奔箭多达100支箭,其中比较著名
的是“一窝蜂”多发单级火箭。这种火箭可发射32支箭。“一窝蜂”实际上
是一只上大下小的木桶,内安箭格板二层,每支火箭引信都通向火门板的小
口外,点火后同时射击,好像“一窝蜂”似的奔涌出去。
明代军队使用的多级火箭是现代多级火箭的雏形。多级火箭主要有出水
火龙、飞空砂筒等等。火龙出水的“龙”是用毛竹制成的。在一段毛竹的头
和尾装上木雕而成的龙头和龙尾,龙腹内装有火箭。龙头和龙尾安装火箭筒
各2个。4个火箭筒的引信汇于一处,与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水战时,点
燃龙头和龙尾的4个火箭筒,靠火药推力可离开水面向前飞行2—3里。龙头、
龙尾4个火箭筒内的火药燃完后,又将龙腹内火箭点燃,火箭一齐从龙嘴里
喷射出去,点燃敌船,杀伤敌人。
除上述火箭外,明代有时还利用管形火器发射火箭。这时的火箭本身就
是一种弹丸,与靠火药推进的火箭不可同日而语。
洋人与明代火器。明朝时,一些西方的耶稣会教士来华传教,他们对
明代火器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日耳曼人汤若望。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廷聘请汤若望监督铸造火炮,并让他传授如何使
用火炮的技术。在汤若望主持下,铸成大炮20门,后又铸造了一批较小的火
炮。汤若望因此受到明廷嘉奖,崇祯皇帝赐予其精制扁额一方,并亲笔题书
“钦保天学”四个大字。汤若望口授、由焦勖笔录的《火攻揭要》一书,对
火炮铸造、使用,及子弹、地雷的制造等进行了说明。此外,毕方济、龙华
民等人也曾协助明政府制造火器。
… Page 87…
毕懋康的革命性贡献。毕懋康于崇侦八年(1635年)发明了自生火铳。
自生火铳是明代诸多火枪中的一种,其构造与鸟铳差别无大,而毕懋康的突
出之处,在于改进了传统的火铳发火装置。
迄止明代,火铳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在200多年里,火铳一直由火
绳点火发射。火绳点火发射受到天气的制约,也受到火绳的制约。有时在战
场上,火铳还未瞄准,便过早误放,错过了有效射击时间。毕懋康对发火装
置进行了改革,用燧石发火代替火绳发火,实现了中国兵器史上一次革命性
的突破。他将原来夹着火绳的龙头,改造成夹着火石的龙头,扣动扳机,龙
头下压,与火石摩擦发火,火铳发射。这一变革不仅克服了火绳点火受天气
影响的不足之处,而且可随时发射,射击准确,有效时间掌握在射手的手中,
增强了火铳的杀伤力,也增强了火枪兵的战斗力。因此,毕懋康的改革是对
中国火器发展的革命性贡献。
赵士祯的发明创造。在明代火器发展史上,涌现过一大批对火器生
产、制造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对火器的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不可低估。
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赵士祯,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曾对多种火器加以改造,
经他改造过的火器更加实用,杀伤力更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赵士祯仿西域鲁密铳制成新式火枪,改良了发火装置,在枪床的尾部装上了
钢刀,近战时作斩马刀用。同在这一年,赵士祯还发明了迅雷铳,其特点是
转轮发射。还是在这一年,赵士祯参照西洋鸟枪和佛郎机制成掣电铳。这种
火枪采取后装子铳式,共有5个子铳,各6寸长。子铳事先装好,作战时轮
流装入枪管中发射,射击速度明显加快。
赵士祯还发明了一种发射火箭用的火箭溜,形状象一支短铳,上面有溜
槽,可按规定的方向发射火箭,避免了火箭在运行时偏离方向,增加了火箭
射击的准确性。
火器对军事的影响。火器在明代虽未彻底取代冷兵器,但也成为战争
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兵器。兵器构成的变化,势必对军事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军队编制的变化。明朝火器发达,大批装备军队,军队中出现了
一大批携带火器的官兵,持冷兵器的人员逐渐减少,持火器的士兵逐年增多。
据认为,明末时,军队的火器兵约占兵员总数的一半。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编
制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明代军队中,专门化的火器部队已经出现,
随之也出现了一批技术专门化的士兵,如炮兵等。与之相应的另一个变化是
骑兵数量减少。骑兵目标大,容易被火器击中,且火器的爆炸声常常使马匹
惊散。所以,火器的出现使骑兵的作用降低,再也未出现过前代那种大规模
的以骑兵决胜负的战争局面。
第二,作战阵形变化。过去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里那种以大规模的密集
阵形投入战场的局面,在明代发生了变化。火器增多后,密集的队形容易遭
到打击,同时,使用火器的一方,也会因人员过密而行动不便。在这种情况
下,小而散的战斗队形应运而生。戚继光仅有12人组成的“鸳鸯阵”就是为
了对付火力较强的倭寇而发明的,并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因此,火器使用
后,冷兵器的战斗队形必然发生变化。
第三,火器使强攻战斗增多。在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如果想攻克强兵固
守的城寨,大多采取智取、围困、奇袭三种方式,如果一味地强攻是相当困
难的。火器用于战争后,破坏力和杀伤力增大,而且可直接以爆破方式攻城
拔寨。与之相对应的是,防守一方也开始加固城池,以防火器的破坏。所以,
… Page 88…
战斗中强攻增多,战斗的力度加大。
第四,对火力要求提高。冷兵器和热兵器在明代同时存在,战斗往往是
从火器发射开始的。参战双方都希望在火力交手中,以自己的火器压倒对方,
使后来的战斗更加顺利、更加容易一些。因此,加强火力成为战争中一种势
在必行的要求。同时,攻防双方也改变了传统的战术,采取低姿作战,减少
火器伤亡的可能性,不再像从前那样“耀武扬威”了,并利用敌方火力的间
隙向前冲锋。
总之,火器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