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集团公司财务制度-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所有者代管或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各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承接单位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由原各单位保管。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给建设项目的接受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的,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境内所有单位的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出境。驻外机构和境内单位在境外设立的企业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本制度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应当执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不适用本办法。
附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顺序号档 案 名 称保管期限备 注
一、会计凭证类
1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凭证15年
其中:涉及外事和对私改造的会计凭证永久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年
二、会计账簿类
3日记账15年
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25年
4明细账15年
5总账15年包括日记总账
6固定资产卡片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存5年
7辅助账簿15年
8涉及外事和对私改造的会计账簿永久
三、会计报表类 包括各级主管部门的汇总会计报表
9主要财务指标快报3年包括文字分析
10月、季度会计报表5年包括文字分析
11年度会计报表(决算)永久包括文字分析
四、其他类
12会计移交清册15年
13会计档案保管清册25年
14会计档案销毁清册25年
4。6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4。6。1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者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负责保管的人员不得将印章随意放入抽屉保管。按规定而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出纳离任时,交接人员应尽早做好接替准备。特别是做好存款印鉴的更换准备,以便到任后就能开始工作。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票证的移交以及更换印鉴时,交接双方有疑问要一同到开户银行复核,核对无误后,再移交票据、票证,同时更换余留在银行的私人印鉴。
4。6。2支票的管理
支票的购买由出纳负责,并由制单审核岗填写支票备查簿,支票登记簿由制单审核岗保管。
支票使用时由出纳将支票按批准金额封头,加盖印章、填写日期、用途、登记号码,领用人在支票备查簿上签字备查。
支票付款后凭支票存根,制单审核岗核对(购置物品有关单据上要有保管员签字)后交给出纳。出纳统一编制凭证号,按规定登记银行账号,制单审核岗在支票备查簿上注销。
空白支票由出纳人员负责保管,一般签发支票所而的公司财务部印章由制单审核岗保管,人名章由出纳保管。
现金支票只能由出纳从银行提取现金时使用,公司与其他单位之间金额在结算起点以上的经济业务往来,一律使用转账支票。
各部门或个人因工作需要领用支票时,应填制规定的借款申请单,由部门经理/业务委派领导审核签字,经出纳核对公司政策及合规性后报财务主管审核签字,超过预算的借款金额大于人民币XXX万元,则应由财务主管注明超过金额,按批准权限上报经财务经理、总会/分管领导审批;预算外借款金额大于人民币XXX万元,还须再由总经理审批。所有主管以上级别管理人员的借款事项必须由高一级别人员审批。总经理的借款申请单及有关票据应由未参加该事项的副总经理或财务经理批准。出纳复核所有手续已完备后才能签发支票。借款人应在支票领用之日起,十日内到公司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其程序与现金出纳报销程序一样。支票领用人应妥善保管已签发的支票,如有丢失应立即通知公司财务并对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出纳不得签发不确定日期的支票,不得签发任何种类的空白支票,对事先不能确定采购物资的单价、金额的,经单位领导批准,可将填明收款人名称和签发日期的支票交采购人员,明确用途和款项限额,使用支票人员回单位后必须及时向公司财务部结算。
财务不得在支票签发前预先加盖签发支票的印章,签发支票时必须按编号顺序使用,对签错的支票或退票必须加盖“作废”戳记并与存根一起保管。
财务及时登记支票备查簿,与银行及时核对存款余额。
4 货币资金管理
4。1 现金管理
4。1。1现金使用范围
4。1。2现金保管
4。1。3现金盘点
4。1。4备用金管理
4。2 银行存款管理
4。2。1银行账户管理
4。2。2银行票据管理
4。5。3银行结算管理
4。2。4银行对账管理
4。3 其他货币资金管理
4。3。1外埠存款管理
4。3。2公司信用卡管理
4。4 公司外币业务管理
4。5 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流程
4。5。1零星费用报销业务流程
4。5。2员工借款业务流程
4。5。3员工还款业务流程
4。5。3银行票据付款业务流程
5 收入和应收款项管理
5。1 收入的分类及确认
5。2 定价管理
5。3 发票管理
5。4 主要收入业务流程
5。5 开具发票业务流程
5。6 应收票据管理
5。7 应收账款管理
5。7。1客户信用管理制度
5。7。1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
5。7。2应收账款年度清查制度
5。7。3坏账核销管理制度
5。7。4应收账款分析
6 存货管理
6。1 出入库管理
6。2 商品仓库管理
6。3 备件仓库管理
6。4 存货盘点
7 固定资产管理
7。1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7。2 固定资产管理权限
7。3 固定资产购置
7。4 固定资产出租与承租
7。5 固定资产内部调拨
7。6 固定资产维修
7。7 固定资产盘点
7。8 固定资产清理
8 投资管理
8。1 投资定义和分类
8。2 投资的权限划分
8。3 金融性投资
8。4 实业性投资
8。5 对被投资单位的监管
9 工程项目管理
9。1 工程项目定义和分类
9。2 项目决策
9。3 勘察设计与概预算
9。4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9。5 施工过程监督
9。6 竣工验收与决算
9。7 特殊工程项目化管理
10 采购和应付账款管理
10。1 采购政策制定
10。2 采购计划制定
10。3 请购与审批
10。3。1原材料与零配件请购
10。3。2零星物品请购
10。3。3工程物资请购
10。3。4固定资产请购
10。3。5特殊服务项目请购
10。4 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10。5 采购合同订立
10。6 采购执行与验收;
10。7 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10。8 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10。9 供应商的信息采集与评价
10。10 比质比价管理办法
10。11 招投标管理办法
11 融资管理
11。1 现金流预测及分析
11。2 融资方式选择
11。3 股票发行控制
11。4 股利发放控制
11。5 银行贷款管理
11。6 银行还贷管理
11。7 其他融资方式的管理
12 所有者权益管理
12。1 资本投入的管理
12。2 利润分配管理
12。3 资本变动管理
13 成本费用管理
13。1 成本费用的基本内容
13。2 成本费用管理基础工作
13。3 成本费用开支标准
13。4 物料成本管理
13。5 工薪费用管理
13。6 其他费用管理
14 关联方交易及内部交易管理
14。1 关联方的界定
14。2 关联方交易的合同管理
14。3 内部交易的价格设定
14。4 关联方交易的结算管理
14。5 关联方交易披露管理
15 财务报告及财务分析
15。1 财务报告
15。1。1财务报告体系构成
15。1。2财务报告编制
15。1。3财务报告报送
15。2 财务分析
15。2。1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15。2。2财务分析调整因素
16 预算管理
16。1 预算管理组织
16。2 预算编制
16。3 预算执行及调整
16。4 预算差异分析
16。5 预算考核
17 集团公司财务结算中心管理
17。1 财务结算中心章程
17。2 集团公司资金计划管理
17。3 财务结算中心账户管理
17。4 财务结算中心印章及票据管理
17。5 财务结算中心结算管理
17。5。1开户单位内部业务结算
17。5。2开户单位外部业务结算
17。5。3结算中心与开户单位间资金上划与下拨
17。6 结算中心存贷款管理
17。7 结算中心结算纪律
18 清产核资及评估管理
18。1 资产清查管理制度
18。2 资产评估管理规定
19 风险管理
19。1 风险管理的界定
19。2 担保管理
19。3 抵押管理
19。4 财务预警体系(目标、信息汇集、分析、反馈预警、危机管理)
20 内部审计制度
20。1 内部审计的组织
20。2 内部审计的范围
20。3 内部审计的原则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