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传统下的毛泽东 >

第24章

传统下的毛泽东-第24章

小说: 传统下的毛泽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同秦始皇的封建阶级专政,阶级基础截然不同。但两人都是一定社会与政治制度的开创者,他们的功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就政体而言,两者都是高度集权的专政体制。就历史地位而言,秦始皇战胜六国,建立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大帝国,反映着历史发展的进步要求;毛泽东通过长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统一,代表着社会变革的新方向。就思想体系而言,秦始皇钦服韩非,重用李斯,行法家之法,反对据古非今;毛泽东自称“马克思加秦始皇”,提倡“尊法批儒”,主张“厚今薄古”。 
  秦始皇最著名的暴政是“焚书坑儒”。当时的知识分子,还有战国时代的遗风,好议论时政。“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史记》卷88,《李斯列传》)为了抑制非议,李斯建议采取专制手段,禁止私人讲学。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和秦国史记以外,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集中焚毁;下令后三十天不上缴所藏私书者,罚筑长城四年;聚谈诗书的人斩首示众,是古非今的人灭族。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法令。焚书的第二年,在秦始皇严命之下,秦御史对在咸阳的方士儒生进行了审问,并采用互相告密的办法,揭发出“为妖言以乱黔首”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将他们统统活埋在咸阳城郊。 
  早在1958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讲到“厚今薄古”时,就称赞秦始皇“以古非今者族”。林彪在旁插了一句:“秦始皇焚书坑儒”。毛泽东接着说:“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人,我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我们镇反,还没有杀掉一些反革命知识分子吗?我与民主人士辩论过,你骂我们是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有人骂我们是个独裁统治,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可惜的是,他们说的还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 
  毛泽东讲这番话正在1957年反右以后,反右一次就揪出55万个右派。迨至“文革”时期,被送进监狱、“牛棚”和下放改造的知识分子,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当然,毛的策略是:保存肉体,改造灵魂。这一招比秦始皇高明得多。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其真实意图,既不在批判已经被打倒的林彪和孔子,也不是要为秦始皇做翻案文章。他主要着眼于解决对待“文革”的态度问题,即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进一步肯定“文革”的理论和实践,防止“右倾翻案”,防止出“修正主义”。江青集团积极煽动“批林批孔”,其目的与毛有相同的一面,即要求进一步肯定“文革”,防止“右倾翻案”。也有不同的一面,即他们通过搞影射史学,塞进了“批周公”的私货,妄图从乱中夺权。毛泽东既鼓励江青一伙推动“批林批孔”,又不允许他们“迫不及待”地夺取最高权力。为此,运动一波三折,恍惚迷离。直到1974年底,江青“组阁”阴谋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运动遂戛然而止。 
  但“批林批孔”余波未息,评《水浒》之风又起。 
  1973 年12 月,毛泽东在接见中央军委的讲话中提出:“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啊!”“《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当时,他为了要肯定“文革”的成果,己在发动批林批孔,反对“复旧”。同时,又对各军区司令员进行大调动,防止在“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中占主导地位的军队干部拥军自重,雄踞一方。他所说的“接受招安”、“出修正主义”都是指否定“文革”的倾向而言,与批林批孔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1974 年四届人大召开以后,批林批孔已告一段落。但党内外对“文革”的态度,仍然存在着分歧,这个问题始终是毛泽东无时或释的一块“心病”。1975年8月13日,毛在同奉陪诵读古诗词的北大中文系教师芦获谈话时说: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游》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108 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了20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见《南腔北调集》) 
  《水浒》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 
  8月14日,芦获将毛有关《水浒》的谈话整理成文,送姚文元看。当日,姚文元如获至宝,立即给毛写信说:关于《水浒》的评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无产阶级、贫下中农中一切革命群众在现在和将来,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下去,都有重大的、深刻的意义。应该充分发挥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信未提出了几条具体措施:“一,将主席批示印发政治局在京同志,增发出版局、《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及北京批判组谢静宜同志、上海市委写作组。附此信。二,找出版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同志传达落实主席指示,做好三种版本印刷和评论的工作。我还看到了一种专供儿童青年读的《水浒》,是根据七十一回本改的六十五回本,也要改写前言,增印鲁迅的话,否则流毒青少年。三、在《红旗》上发表鲁迅论《水浒》的段落,并组织或转载评论文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订个计划。”毛泽东批准了姚文元的请示信。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开展对的评论》,公布了毛泽东关于《水浒》的评论。从此,依据毛泽东的旨意而写作的评《水浒》文章,便连篇累牍地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有的还塞进了“四人帮”的私货,以批投降派为名,影射攻击周恩来、邓小平。1975年9月20日,身患绝症的周恩来进入手术室时,大声说道:“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即此可见,评《水浒》对他的压力是何等沉重!毛泽东喜欢讲“两点论”,他经常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文革”后期的评《水浒》,主要是从防止否定“文革”的需要出发,看到它的反面。但在此以前的几十年时间里,则主要是看它的正面。甚至可以说,毛的一生事业部与梁山英雄的造反精神分不开。少年时代,他就好读《水浒》,崇拜那些上山扎寨的绿林豪杰。1917年中秋节在湖南一师的后山上与青年朋友们讨论救国之道,毛泽东提出的办法地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44年1月,《逼上梁山》在延安平剧院上演,他带着兴奋的心情写信给编导杨绍萱、齐燕铭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都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1949年革命胜利以后,不但旧剧舞台变了,整个中国政治舞台也变了,毛泽东成了新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但他感到头十七年演出的第一幕缺乏新意。“文革”是别开生面的第二幕,以闹剧开始,以悲剧结束。帷幕未落,已群情佛然。1975年评《水浒》的视角转向于批判投降派,是他料到身后将会出现否定“文革”的“右倾翻案”、“修正主义”或“投降主义”,先下手打一次预防针。 
  《醒世恒言》中有一首诗:“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须臾局罢棋收去,毕竟谁赢谁是输。”1976年9月9日,毛泽东溘然长逝。“文革”局罢棋收,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主要参考书目 
  《毛泽东早期文稿》,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毛泽东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79年版。 
  《杨昌济文集》,王兴国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达化斋日记》,杨昌济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李锐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龚育之等著,三联书店1986年版。 
  。《晚年毛泽东》,萧延中编,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毛主席的文化性格》,陈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读史》,张贻玖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版。 
  。《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毛泽东早期文稿》,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3。《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毛泽东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79年版。 
  《杨昌济文集》,王兴国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达化斋日记》,杨昌济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李锐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龚育之等著,三联书店1986年版。 
  。《晚年毛泽东》,萧延中编,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毛主席的文化性格》,陈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读史》,张贻玖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版。 
  。《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