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走向解脱.菩萨戒品 >

第4章

走向解脱.菩萨戒品-第4章

小说: 走向解脱.菩萨戒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生生世世都从母亲受生。佛经中说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只因众生转世昏迷而不相识。因此,不仅是人类众生,就连披毛戴角者,乃至蜎飞蠕动之类无不都是我们过去恩深似海之慈母。或许有人不信,试想若今生的亲人从幼小时离别,二三十年后,其音容便会全部忘记,相见时就好象陌生路人,何况隔世或经过多生累劫呢?《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如此抉择之后,当闭目静坐,深深思维: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他们对待我象今生的母亲一样。坚定地树立起这一观点时,就是知母。
  丁二、念恩
  于己前明观现世母亲之相,心中作念:此慈母非但今生为我老母,彼从无始以来作我母亲的次数也无量无边,她在无数的生生世世中对我倍加慈愍爱怜,恩德无法估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以后略为《心地观经》)云:“慈念之恩实难比,鞠育之德亦难量,世间大地称为重,悲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于彼。”母亲之恩德实难具述,于此处摄略五点以便忆念观想:
  一者中阴托胎恩。我们知道众生前世的肉身无法带到后世,中阴时没有可依靠的身体,只有一个意生身。此意生身无依无靠,毫无目的地到处漂泊,随时随处可见到种种凶光及怖畏之相,听到种种可怕的恶声等。我等中阴身恐惧怖畏惊惶不安,真是逃之无地,避之无门,直至遇到母亲才能再度获得一个肉身,如果没有母亲,要想得到这个身体,绝对不可能。因此,赐给躯体是母亲对我们的第一大恩德。
  二者怀胎守护恩。于胎儿时,母亲时常小心守护。在十个月之中母体沉重,如负重担。坐立不安,不思饮食,如久病之人。胎儿饮食由母血提供。满月生产时,不孝之子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胯骨,此时母亲的痛苦如千刀搅腹,血流遍地。初生须臾,闻儿哭声,母大欢喜,抱入怀中,抚爱瞻视,亲爱之情过于己身。
  三者哺乳养育恩。婴儿之时,母亲以种种方便精心护养,无有厌倦。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善为哺育,并以手揩其不净。《心地观经》云:“一个幼儿所饮母乳一百八十斛。”我等于多生累劫中所饮母乳多如大海之水。稍大,母亲必然把好的饮食先给我吃,若食物冷硬,母以口含咀嚼令暖细;若是热烫,母则吹凉后喂于我口。我时常将床褥尿湿,母亲则将干处让我躺卧,她自己却睡在湿的地方。当我饥饿时给予饮食,寒冷时给予衣服,贫困时给予她自己都舍不得用的资财。然而,诸资财也不易得,为此母亲常常造作种种罪苦恶业,倍受艰辛,致使现世劳苦,来世感受痛苦的果报。
  有一种鸟,当母鸟衰老飞不动时,它知道小鸟尚不能自己寻食,母鸟便咬住巢上方的一根树枝,将身体悬在鸟巢中,小鸟饿极,便啄母鸟的身体,先将体毛拔掉,而后便将母体吃掉。母鸟将自己的身体喂养了小鸟。旁生尚如此,人类的母爱更可想而知。
  当我生病时,母亲心中思维:子病不如己病,子死宁可己死。莲池大师《放生文》云:“怜儿之鹿,舐疮痕而寸断柔肠。”此公案讲:晋朝时,河南有位叫许真的猎人去打猎,射中一只小鹿,母鹿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抚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无救而死,母鹿惨痛徘徊悲鸣,也当场死去。许真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母对子的情深至此,母之恩德真是不可思议的。
  四者教育成人恩。我等儿时连穿衣走路都不会,母亲教我们怎样走路,怎样说话,怎样吃饭等等。母亲是我们来到人间的第一位老师。少年时,母亲教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常为我的学业担忧,乃至为我奔走求人,历尽艰辛。
  五者远行忆念恩。我若离家远行,母则“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引自《父母恩重难报经》)。她不仅挂念我的饮食,还担心我的衣着与卧具。乃至成年和衰老,母亲亦是念念不舍,所谓“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我为人子,常不孝顺,母亲因我而常流眼泪。母因流泪过多而老眼昏花,皱纹遍布。了知母亲恩深如海,而今见其老病无依,我该怎么办呢?
  丁三、报恩
  诸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母亲对我有大恩德,而我却将那些正受诸苦无有救护的如母有情弃舍不顾,仅谋自己之解脱与安乐,对此岂能心安?《致弟子书》云:“亲人生死大海中,分明如堕深流内,生死不识而弃彼,但自解脱无此耻。”舍弃有恩者而不知报恩,下等人也不应为。譬如母亲处在监狱之中,子却在花园中逍遥自在地游玩,此子实为大不孝。如母有情不住正念,疯狂目盲而缺乏引导,步步趣于可怖之险境。尔时母亲期望子来救助,子若不救母出险难,谁来救脱?如母有情为烦恼所缠,心不正住,既无有善道眼,也无引导之师,时常行于生死恶趣之险道。母需子相救,子亦应来救拔母亲。如是思维,我等实当负起报恩之重担。
  丁四、修舍
  我们要报如母有情的大恩德,应当对一切众生修慈悲心,然而,若不先断除对亲友等一类众生起贪心,对怨敌等另一类众生起嗔心,则所生起的慈悲仍有偏袒,如此,若缘于与己无关的众生,慈悲就不能生起,故当修平等舍心。
  首先,应对一切有情众生无有亲疏、爱憎等,以平等心相待。现在这些怨敌在往昔生生世世中也曾作过自己的亲友而互敬互爱,所作的饶益也是不可思议的。现在被当作亲友的这些人,在往昔世中也有许多曾做过怨敌而对自己进行损害的。正如嘎达雅那尊者去化缘时所见到的情景:“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希有。”那些作为亲友的人与父母有血缘关系,他们对我的关怀疼爱是往昔的宿世因缘,因此没有必要对刹那的亲怨显现执为实有,应当对无边众生生起父母之想,平等对待。
  为了使平等舍心易于生起,先须以一个无有利害关系之人为所缘,令除贪嗔而修舍心故。次于亲友修平等舍。若于亲友心不平等,则会以贪嗔分类,或以贪爱深浅分类。于亲友平等后,当于仇怨修平等心。若不平等,必然对不随顺自己之一方生嗔恨。于仇怨修平等后,则缘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众生修平等心。因为一切众生都希求快乐而厌离苦恼,若于其中一类认为亲友而作饶益,另一类认为怨敌而作损恼或不饶益,实不应理。
  从无始时来,任何有情,不只百次作过我亲眷,如此应于谁生爱,于谁起憎耶?如《胜月女问经》云:“我昔曾经杀汝等,我亦曾被汝等截,彼此一切是仇杀,汝等何为起贪心。”思维一切亲怨差别转变迅速之理后,以此数数串习伺察便能逐渐断尽憎爱。
  丁五、修慈
  修慈心具有很大功德。《宝鬘论》云:“每日三时中,施食三百罐,不及须臾顷,慈获福一分。”意即瞬间对众生生起慈悲也比每日三时施食所获福大。若有慈心,天人敬仰。佛陀也是凭仗慈力败彼魔军,所以慈心是最殊胜的守护力量。
  修慈心应次第而修,首先对今生父母亲人修慈,其次对一般无关之人修习,然后对怨敌修习,再对十方一切有情修习。如是数数思维,以种种悦意妙乐施与众生,令其满足而生喜乐之心。身语意三门都应行慈,身体的一切威仪应寂静调柔,口应言说谛实悦耳之语,意应常思饶益他人。如《入菩萨行论》所说:“眼看众生时,诚慈而视之。”甚至目视其他众生也应以含笑悦意的表情,不能怒目而视。不仅对人,对三界一切众生都应慈爱。
  丁六、修悲
  悲心所缘对境是恒时不离三苦(坏苦、行苦、苦苦)的有情众生,愿他们离苦,我当予以救拔,使他们离苦。所修习的次第也是先对父母亲人,次对无关之人,后对怨敌仇人,再对十方一切有情修习悲心。从前仲顿巴格西得闻卡隆巴总是到蚁穴旁修悲心,时常蒙头痛哭,他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此有许多功德可说。”《摄正法经》云:“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对众生发起大悲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根本,这不仅是从道理上讲,从真实情感上讲也应生起大悲心。《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智者修悲,虽未能断众生苦恼,已有无量大利益事。善男子,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又云:“善男子,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则不能得优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获得。若修悲心,难忍能忍,难作能作,以是义故,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如母有情流转于三界轮回之中,感受地狱、饿鬼、畜生等种种苦难,听闻不到正法,不能出离轮回苦海。而我等却不闻不问,不度苦海中的众生,我虽是人还不如鸦羊等旁生。往昔阿难等大阿罗汉闻佛说母恩难报,悲痛至极,皆“举身投地,捶胸自扑,身毛孔中,悉皆流血”(见《父母恩重难报经》)。我等亦是母亲所生养,既知对我有大恩德的如母众生受大苦恼,能不诚心发愿救脱吗?
  观想自身成为正被宰杀的牛羊,四肢被捆绑,口鼻被封闭,屠夫握刀刺进自己之喉部,血流如注。复又观想自身被剜肝挖心开膛破肚,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呢?再如牧民要用牛毛做毛口袋,拔牦牛身上的毛。自己若是拔一根汗毛,一根头发,那痛苦都难忍受,若被拔掉许多毛怎么能忍受呢?
  再思维饿鬼众生恒常感受饥渴之苦。或有外障饿鬼趋诸井泉池海等处,被其它有情手持剑矛驱逐,不令靠近,或强行靠近,便见其变为脓血,自不欲饮。或有内障饿鬼咽喉如针孔,肚腹宽大,纵得饮食也不能食用,或见一切饮食皆被火所焚。《亲友书》云:“恶行之业以为索,坚固缠缚诸恶鬼,其间受苦无中断,五千及万亦不死。”五千及一万岁受饿鬼苦,自己过去必定多生受此痛苦,现在无量有情正受此苦。若我们自己一两天不得饮食,饥饿的感受难于言表,饿鬼众生所受痛苦又是如何呢?
  再观想地狱众生,恶业力故恒时被火烧、锯解、大山压迫、热铁浇身、烊铜灌口,或者被寒冰冻裂,或者堕于尸粪泥中被旁生啄食。诸多苦处无有限量。我等过去长时间处于地狱之中,现在许多如母众生也正在地狱中受极大苦。
  我们自己天冷时要穿棉衣,天热时要乘阴凉。热地狱和寒地狱中众生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所种善根要回向给他们,愿三恶道众生离苦得乐。
  修悲心的次第亦是先对父母亲人,次对无关之人,后对怨敌仇人,再对十方一切有情众生而观修。随于何时任何有情,应当观想如最亲爱的独生子,彼身痛苦不安,自己决定设法救拔。如此,于一切有情欲令离苦之悲心能够任运生起。这便是悲心生起的标志。
  丁七、增上意乐
  增上何种意乐?增上欲得菩提的意乐,以及使众生离苦得乐之意乐。
  如前所说次第修习后发心究竟利益有情众生,那么如何利益呢?试想一位失去双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