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静心:狂喜的艺术 >

第32章

静心:狂喜的艺术-第32章

小说: 静心:狂喜的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存在于一个极点上,它不可能!每当你想使它这样做,你都是在尝试那不可能的事。
    你不可能爱某个人而在某些时候不带有对他的恨。恨将会存在,因为活的生命力无法存
在于一个单独的极点上,它存在于对立的极性中。所以一个朋友注定是一个敌人,而这将会
继续下去。这个进来与出去将一直发生到第七体。没有一个体可以没有这个进出的过程而存
在。它无法存在,就像生理体如果没有呼吸的进进出出就无法存在一样。
    就生理体而言,我们从不把这两件事当作是对立的,所以我们并不受它的打扰。生命并
没有在呼出与吸入之间划什么界限,它没有道德的区别。没有什么可以作选择的,两者是一
回事。这个现象是自然的。
    但是就第二体而言,恨一定不能在那儿,而爱一定要在那儿,于是你就开始了选择。你
开始了选择,而这个选择会创造出干扰。那就是为什么生理体通常比第二体、灵妙体更健康
一些。灵妙体总是在冲突,因为道德选择已经创造出了一个地狱。
    当爱来到你身上,你就感到一种健康,但是当恨来到你身上,你就会感到病了。但是它
是注定要来的。所以一个知道的人,一个理解两极性的人,在它来临时,他是不会失望的。
一个知道两极性的人是安逸的、平静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生,所以当他不在爱的时候他不
会去试着爱,他也不会去创造恨。事情来来去去,他既不被来而吸引,也不被去而排斥,他
只是一个观照者,他说:“这就像呼吸的进进出出。”
    佛教静心方法中的阿那帕那—沙提瑜伽(Anapana-sati yo-ga)就是与这个有关的,
它说:只要成为一个你的呼吸的观照者,只要成为一个观照者,从生理体开始。在阿那帕
那—沙提瑜伽中没有谈到其他6个体,因为它们渐渐地会随之而来。
    你越是熟悉这个两极性,这个同时的生与死,你就越是会对第二体变得觉知。那时候,
对于恨,佛陀说,要平等超然(upeksha),要变得漠不关心,无论是爱还是恨,都要漠不
关心。不要执著任何一方,因为如果你执著,那么另一极该怎么办?然后你会处于不安
(dis-ease)之中,你会有病,你将不会泰然自若了。
    佛陀说:“爱人来临受到欢迎,爱人走了伤心哭泣。相互讨厌的人碰在——起是一个痛
苦,而他们的分开则是一个极乐。但是如果你继续把你自己划分为这样的两极,那么你会在
地狱里,你会活在一个地狱里。”
    如果你只是成为这些极点的一个观照者,那么你会说:“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这对
‘体’来说是自然的——那是7个体中的1个。‘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些极点,否
则,它无法存在。”一旦你对它变得觉知了,你就超越了体。如果你超越了你的第一体,那
么你就会变得觉知到第二体;如果你超越了你的第二体,那么你就会变得觉知到第三
体,……观照一直是超越于生命与死亡之上的。气息的吸入与送出是两件事,而如果你变成
一个观照者,那么你两者都不是,于是,第三种力量就进入存在了。现在,你不是生理体中
的普拉那的表现形式,你就是普拉那、观照者。现在你看到了,在生理体的层面上生命显现
出来是因为这些极性,如果这些极性不存在了,那么生理体也将不复存在,它无法存在。它
需要张力才能存在——这个来与去是一个持续的张力,这个诞生与死亡是一个持续的张力,
它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这个。每一个片刻它都在两极之间移动,否则,它是无法存在的。
    在第二体中,爱与恨是基本的两极,它表现为很多方式。基本的两极是喜欢与不喜欢,
而每一个片刻你的喜欢会变成不喜欢,而你的不喜欢会变成喜欢,每一个片刻!但是你从来
没有看到它。当你的喜欢变成了不喜欢,如果你压抑你的不喜欢,不断地欺骗你自己说你会
继续不断地喜欢同样的东西,那么,你只是在加倍地愚弄你自己。而如果你不喜欢某个东
西,你会继续不喜欢它,从不允许你自己看见你喜欢它的那些片刻。我们对我们的敌人压抑
了我们的爱,我们对我们的朋友压抑了我们的恨。我们一直在压抑!我们只允许一种运动、
一个点,那只是因为它会再回来的。它回来了,我们就自在了。但是它不是连续的,它从来
不是连续的,它永远不可能是连续的。
    在第二体中,生命力把它自己表现为喜欢与不喜欢。但是这就像呼吸一样,它们是没有
区别的。在这里,感应是中介,而在生理体中,空气是中介。第二体生活在一个感应的气氛
中。它不是简单的某个人与你接触,然后你开始喜欢它。即使是没有人进来,你一个人在房
间里,你也会喜欢、不喜欢、喜欢、不喜欢。有没有人进来是没有区别的,喜欢与不喜欢会
继续不断地交替进行。
    正是通过这样的极性,灵妙体才存在。这是它的呼吸。如果你变成它的一个观照者,那
么你只能够是笑,那个时候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那么你就知道了它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
    如果你变得觉知并且变成第二体(喜欢与不喜欢)的一个观照者,那么你就能知道第三
体。第三体是魂魄体。就像灵妙体的“感应”一样,魂魄体有“魅力”(magnetic
forces)。它的魅力是它的呼吸。某一片刻你是强有力的,下一个片刻你是无力的;某一片
刻你充满希望,下一片刻你失望了;某一片刻你有自信心,下一片刻你失掉了所有的信心。
这是“魅力”降临你和离开你。某一些片刻你甚至可能蔑视上帝,某一些片刻你甚至会害怕
一个影子。
    当魅力在你里面,当它进入你,那么你是伟大的;当它从你这儿走开了,那么你只是一
个无名小卒。而这种情况一直在变来变去,就像白天与黑夜,圈子在转,轮子在转,所以即
使像拿破仑这样的人也有他的软弱的时刻,即使是一个懦弱的人也有他勇敢的时刻。
    在柔道(judo)中,有一个知道一个人无力的时候的技巧。那个时候正好可以攻击他。
当他是强大的,你一定会被打败,所以你必须知道他的“魅力”走掉的时候,然后你攻击
他。当你的“魅力”进来的时候,你应该引诱他来进攻你。
    魅力的这个进出与你的呼吸是相应的,那就是为什么当你必须去做某件困难的事情时,
你会吸一口气进去。举例来说,当你要举起一块很重的石头,如果你的气息出去了,你就无
法举起它,你做不到。但是当气息被吸进去,或者屏住气,你就能做到。你的呼吸对应着第
三体中的某些东西。所以当气息出去,那也是他的魅力出去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攻击,除
非那个人专门训练来骗你的。而这就是柔道的秘密。如果你知道他害怕的时刻与无力的时
刻,那么即使是一个比你强壮的人也会被你打败。当魅力从他那儿出来,他一定是无力的。
    第三体生活在一个魅力场(sphere)里面,它就像空气一样。周围都是魅力,你吸进它
们,又送出它们。但是如果你能对这些进进出出的魅力变得觉知,郑么你就既不是有力的,
也不是无力的,你超越了两者。
    于是有第四体,心智体:思想被拉进来又送出去,但是这个思想的进进出出也有一些对
应的东西。当思想来临;同时你吸气,只有在这些片刻里原创的思想才能诞生。当你呼气,
那时你是无力的,不可能有原创的思想产生在那些时刻。在某些原创的思想存在的片刻,呼
吸甚至会停止。当某些原创的思想产生时,呼吸就会停止。这只是一个相对应的现象。
    在向外出去的思想里,什么东西也不会产生出来。它简直是死的。但是如果你能对思想
的进出变得觉知,那么你就能知道第五体。
    直到第四体,事情都不难理解,因为我们有一些能够理解它们的基础的经验。超过第四
体,事情变得非常不可思议,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可以被理解。而当你超越了第四体,你会
理解得更多一些。
    在第五体中……怎么说它呢?适合第五体的基调(atmo -sphere)是生命(life),
就像适合于较低体的基调是思想、气息、魅力、爱与恨等。
    对于第五体,生命本身就是基调。所以在第五体中,进来就是一个生命的片刻,出去就
是一个死亡的片刻。就凭着这第五体,你会觉知到生命并不是在你里面的某个东西,它进入
你而又从你这儿出去。生命本身并不在你里面,它仅仅是进来与出去,就像气息一样。
    那就是为什么气息与普拉那变成了同义的,就因为第五体。在第五体中,“普拉那”这
个词是很有意义的,它是进来的生命与出去的生命。而那就是为什么对死亡的恐惧一直跟随
着我们。你总是会意识到死亡就在附近,它就在角落里等待着。它总是在那儿等待着。这个
死亡的感觉总是等着你,这个不安全的、死亡的、黑暗的感觉就是与第五体有关。它是非常
黑暗的感觉,很朦胧,因为你并没有完全觉知到它。
    当你到达第五体并对它变得觉知,那么你就会知道生命与死亡两者只是第五体的呼吸—
—进来与出去。而当你对此变得觉知,那么你就知道了你不可能死,因为死亡并不是一个内
在的现象,生命也不是。生命与死亡两者都是发生在你身上的外在的现象。你从来没有活
过,你也从来没有死过。你是某种完全超越于两者的东西。但是只有当你对第五体中的生命
力与死亡力变得觉知的时候,这种超越的感觉才能来到。
    弗洛伊德①在某个地方说过他曾经以某种方式对此有过一次瞥见。他不是一个瑜伽内
行,否则他会了解它的。他称它为“求死的意志”(thewilltodie)。他说每一个人都会在
某些时刻渴望生命,在某些时刻渴望死亡。在人里面有两种相反的意志,一种是求生的意
志,一种是求死的意志。对西方的头脑来说,这是绝对荒谬的。这样矛盾的两种意志怎么能
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呢?但是弗洛伊德这样说,因为自杀是可能的,那一定有求死的意志。      ①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
分析学派创始人。主要著作有《释梦》、《精神分析引论》等。——编注
    没有动物能够自杀,因为没有动物能够对第五体变得有觉知。动物无法自杀是因为它们
不可能变得觉知,它们无法知道它们是活着的。要自杀,有一件事是必需的:对生命的觉
知,而它们对生命并没有觉知。但是另一件事也是必需的:要自杀,你必须也是对死亡是不
觉知的。
    动物不可能自杀是因为动物对生命没有觉知,但是我们能自杀是因为我们觉知到生命但
并不觉知死亡。如果一个人对死亡变得觉知,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自杀。一个佛不可能自
杀,因为这是不必要的,这是无意义的。他知道你无法真正地杀死自己,你只能假装这样去
做。自杀只是一个装腔作势(pose),因为事实上,你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
    死亡是在第五层面,在第五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