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於”至“之行”。解云:即宣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者,是不殊楚之经也。言卓然有君子之行者,即彼注云“不日月者,庄王行霸,约诸侯,明王法,讨徵舒,善其忧中国,故为信辞”也。然则讨徵舒,明王法,胜郑而不取,令之还师佚晋寇之属,皆是卓然有君子之行矣。
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据大一统。
'疏'注“据大一统”。解云:即元年传云“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注云“统者始也,总系之辞。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於天下,自公侯至於庶人,自山川至於草木昆蟲,莫不一系於正月,故云政教之始”。然则王者施政,欲其远近遍及,海内如一,而殊外内,故难之。
言自近者始也。明当先正京师,乃正诸夏。诸夏正,乃正夷狄,以渐治之。叶公问政於孔子,孔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也。月者,危录之。诸侯既委任大夫,复命交接夷狄。○叶公,舒涉反,下文同。说,音悦。
'疏'注“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也”。○解云:帅,长也。言子为诸侯之长而为正,谁敢不为正乎?亦是先正於近,乃始及远之义,故引之。
许迁于叶。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雨木冰者何?雨而木冰也。何以书?记异也。木者,少阳,幼君大臣之象。冰者,凝阴,兵之类也。冰胁木者,君臣将执於兵之徵也。
'疏'“雨木冰者何”。○解云:雨与木冰,理不相类,如此作经,故执不知问。○注“木者”至“之象”。○解云:木始於东方,故曰少阳。阳比君,故有幼君之义。震为六子之宗,乃是乾之长子,故为大臣之象也。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滕始卒於宣公,日於成公,不名。邾娄始卒於文公,日於襄公,名。俱葬於昭公,是以知滕小。
'疏'注“滕始”至“滕小”。○解云:滕始卒於宣公者,即宣九年秋,“八月,滕子卒”是也。其日于成公者,即此注云“辛未,滕子卒”是也。二者皆不及名,故曰不名。其邾娄始卒于文公者,即文十三年夏五月,“邾娄子蘧蒢卒”是也。其日于襄公者,即襄十七年“春,王二月,庚午,邾娄子玻洹笔且病J檗旧Z与玻试幻病T凭阍嵊谡压撸凑言辏傲拢∥矗ヂψ踊洹保铮霸巅ヂΦ抗保徽讶辍按海跽拢∥矗尤洹保拔逶拢犭晒笔且病H辉颉洞呵铩缝端胖溃悸嘉⒐洌槿帐槊髌浯笮 k幼湓峤栽谯ヂχ螅ヂχ端胖溃陔蛭矗且灾湫∮谯ヂσ病:问纤圆挥诨嵝虮戎萜渥湓嵴撸崾侵骰岽沃吹闷湟澹浯笮∪宰阅衙鳎嗜绱私狻H羧唬缸晔拢佰ヂψ涌俗洹保欢四辍跋模脑拢∥矗ヂψ铀鲎洹薄H辉蜊ヂκ甲涫樵皇槊⒃谧溃ヂψ溆谖墓沼谙骞撸耸谴胖溃」淅缓鲜椋臂ヂχ檬樽湔撸问响犊俗渲伦⒃啤靶」闯⒆涠湔撸桨哉摺S凶鹛熳又模薪病保蛔渲伦⒃啤叭照撸酱影哉撸熳有薪薄R源搜灾笔切卸檬樽涫槿眨瞧涑@什蝗≈
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是后楚灭舒庸,晋厉公见饿杀尤重,故十七年复食。○复,扶又反。
'疏'注“是后楚灭舒庸”者。解云:在下十七年冬十二月。○注“晋厉公见饿杀”。○解云:即下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弑其君州蒲”是也。《春秋说》以为厉公猥杀四大夫,臣下人人恐见及,正月幽之,二月而死,故此注云“见饿杀”也。○注“故十七年复食”。○解云:即十七年“十有二月,丁已,朔,日有食之”是也。
晋侯使栾黡来乞师。○栾,力官反。黡,於斩反。
甲午,晦。晦者何?冥也。何以书?记异也。此王公失道,臣代其治,故阴代阳。○冥,亡定反,又亡丁反。治,直吏反。
'疏'“晦者何”。○解云:欲言月晦,例所不书;欲言旦冥,文不言昼,故执不知问。
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败者称师,楚何以不称师?据宋公战于泓,败绩称师。○鄢,於晚反,又於建反。泓,乌宏反。
'疏'注“据宋公战”至“称师”。○解云:即僖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朱师败绩”是也。
王痍也。王痍者何?伤乎矢也。时为飞矢所中。○痍,音夷,伤也。所中,丁仲反。
'疏'“王痍者何”。○解云:王有三军之卫而身见伤,似非其类,故执不知问。
然则何以不言师败绩?据王痍。末言尔。末,无也。无所取於言师败绩也。凡举师败绩,为重众。今亲伤人君,当举伤君为重。以言战,又言败绩,知非诈,当蒙上日也。○为,于伪反。下“为代公”同。
'疏'注“以言战”至“上日也”。○解云:正以《春秋》之义,偏战者日,诈者月。令孤鄢陵之经言战言败绩,知非诈,故当蒙上日甲午矣。
楚杀其大夫公子侧。○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娄人于沙随。不见公。公至自会。不见公者何?公不见见也。不见见者,恚乞师不得,欲执之。○恚,一睡反。
'疏'“不见公者何”。○解云:公会晋侯,是与会之文;言不见公,疑其非类,故执不知问。○注“不见见者,恚乞师不得,欲执之”。即下传云“其代公执奈何?前此者,晋人来乞师而不与,公会晋侯,将执公”是也。
公不见见,大夫执,何以致会?据不得意。扈之会公失序不致。
'疏'注“据不得意”者。解云:正以庄六年传云“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何氏云“此谓公与二国以上也。公与二国以上出会盟,得意致会,不得意不致”。今会不得意而致会,故据而难之。○注“扈之会公失序不致”。○解云:即文七年“秋,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云“诸使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眣晋大夫与公盟也”是也。然则彼是公不得意不书致,今此亦不得意而反致,故难之。
不耻也。曷为不耻?据扈之会公失序耻。公幼也。因公幼杀耻为讳辞,不书行父执者,公不见见已重矣。
'疏'注“因公幼杀耻为讳辞”。○解云:实不见,今而致会,诈若得意然,故言为讳辞耳。○注“不书行父执者”。○解云:是时累代公执,而下经但书其一,故此注“不书行父执者,公不见见己重矣”。
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娄人伐郑。
曹伯归自京师。
执而归者名,曹伯何以不名?而不言复归于曹何?据曹伯襄复归于曹。
'疏'注“据曹伯襄复归于曹”。○解云:在僖二十八年冬。
易也。易故末言之,不复举国名。○易,以豉反,注及下同。复,扶又反,下“而复”同。其易奈何?公子喜时在内也。公子喜时在内,则何以易?据本篡喜时也。○喜时,《左传》作“欣时”。公子喜时者,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和平其臣民,令专心于负刍。○令,力呈反。外治诸京师而免之。讼治于京师,解免使来归。其言自京师何?据僖二十八年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后复归于卫,俱天子所归,不言自京师。不连归问者,嫌自京师天子有力文,言甚易,欲并问力文,与上说喜时错。
'疏'注“据僖二十八年”至“言自京师”。○解云:即僖二十八年冬,“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三十年秋,“卫侯郑归于卫”是也。○注“不连归问”至“喜时错”。○解云:问者之意,欲道僖三十年“卫侯郑归于卫”,亦是天子所归,不言自京师。今曹伯亦为天子所归,独言自京师,文相违背,故问之。若连归问云“其言归自京师何,即嫌归自京师者,乃是天子有力之文,似若僖二十八年冬,“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传云“自者何?有力焉者也”。然上说言其所以易,正由公子喜时之力。若此处并问天子有力之文,即与上说喜时之力自相违。
言甚易也,舍是无难矣。言归自京师者,与内据臣子致公同文,欲言甚易也。舍此所从还,无危难矣。主所以见曹伯归,本据喜时平国反之书,非录京师有力也。执归书者,贤喜时为兄所篡,终无怨心,而复深推精诚,忧免其难,非至仁莫能行之,故书起其功也。○舍是,音舍,注同,下传“舍臣”放此。无难,乃旦反,注同。
'疏'注“言归自京师者”至“致公同文”。○解云:与上十三年“公至自京师”相似。○注“执归书者”至“起其功也”。○解正以僖十九年“宋人执滕子婴齐”,二十一年“执宋公”之属,皆不书其归也。若然,僖二十八年春,晋侯“执曹伯以畀宋人”,冬,“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曹伯襄复归于曹”;三十年秋,“卫侯郑复归于卫”,皆是被执而书之者,曹伯之下注云“执归不书。书者,名恶当见”,卫侯之下注云“执归不书。主书者,名恶当见”是也。
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招丘。执未可言舍之者,此其言舍之何?仁之也。曰在招丘,悕矣。悕,悲也。仁之者,若曰在招丘,可悲矣。闵录之辞。○招丘,章遥反,又上饶反,二传作“苕丘”。悕,音希,悲也。执未有言仁之者,此其言仁之何?代公执也。其代公执奈何?前此者,晋人来乞师而不与。不书者,不与无恶。
'疏'注“不书者,不与无恶”。○解云:若其书之,宜言晋侯使栾黡来乞师,公不许之。今无此经,故言不与不书也。言不与无恶者,僖二十六年“公子遂如楚乞师”之下,传云“乞者何?卑辞也。曷为以外内同若辞?重师也。曷为重师?师出不正反,战不正胜也”,何氏云“兵,凶器;战,危事,不得已而用之尔,乃以假人,故重而不暇别外内也”者,是其不与无恶之义。
公会晋侯,会沙随也。将执公。季孙行父曰:“此臣之罪也。”於是执季孙行父。成公将会厉公,谓上伐郑。言谥者,别婴齐所请也。明言公会晋侯者,婴齐所请事也,故下与婴齐传合同。○别,彼列反。
'疏'“於是执季孙行父”。○解云:此以上,道今年秋会于沙随之时事。○注“谓上伐郑”至“传合同”。解云:下十七年“公孙婴齐卒于貍轸”之下,传云“前此者,婴齐走之晋。公会晋侯,将执公。婴齐为公请,公许之反为大夫。归,至于貍轸而卒”。然则上言公会晋侯,将执公者,乃是上经沙随之事,故下与婴齐传文合。言成公将会晋厉公,言谥者欲别於婴齐所请之事,明其是上伐郑时也。案此传沙随之事,时行父亦请,而特言婴齐所请事者,欲言行父再请,而婴齐三请,俱在沙随故也。
会不当期,将执公。季孙行父曰:“臣有罪,执其君;子有罪,执其父,此听失之大者也,今此臣之罪也,舍臣之身而执臣之君,吾恐听失之为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