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圣严法师着)-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贸泼罘鹱飨率止Ψ蚨茏龅叫摹覆蝗就蚓扯W栽凇梗娜凡蝗菀住K院肴堂畔拢拇ň恢谒碌闹切ㄎ骷土鹁拧摺鸲涞茏哟牛ǎ�
~七三二),三传新罗无相,教人修行的方法有三个步骤:一、引声(尽一口气)念佛;二、开示;三、坐禅。(见□□N三宝纪》)另有同为弘忍门下的四川宣什宗、圭峰宗密的▲□掘g大疏钞》卷三之下,称为「南山念佛门禅宗」。以「念一字佛」作为「净心」方便,印顺法师说,这是从]□□说般若经》的「念一佛名」而来的。(见]什篪I宗史》一五六页)这些都是与六祖慧能及其二传、三传弟子们同时代的禅门人物。只有马祖道一、石头希迁等及其派下诸系的禅师,便不念佛而专事提倡「见本性为禅」的法门。唯其易生滥凡为圣、混染为净的流弊。故有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七三八~八三八)的△□Y经疏钞》所举念佛的五门方便;华严五祖圭峰宗密(七八○~八四一)的’□@品疏钞》也举出了四种念佛法门;禅宗的永明延寿(九○四~九七五),著☆U善同归集》,以伸张念佛法门是万善众行的总摄,权实双行,空有并收,普应一切根机,此为後来开出禅净一致的广大法门。散心念佛者,可藉弥陀愿力,求生乐邦;专心念佛而得三昧正定者,可即自心而现佛土佛心。人虽有不同的根机,确都有以散心念佛而到专心乃至到达慧能大师所说「无念、无相、无住」的程度。可是,若尚不能达到「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的程度,便反对念佛法门,或拒修念佛法门,甚至妄称「无佛可念,无净土可生」,那就太不切实际,而且也真不知净土念佛法门的慈悲广大了。
因此,我要劝告诸位,修念佛法门的学佛过程,最好还是逐步向前。初机者一定要相信实有极乐世界,一定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这样的话,才不致两头落空。自心的净土未现,尚有西方净土可去,这岂不是安全又可靠的办法吗?
净土是一切法门共同的归宿。虽然历代各宗的大善知识,对净土的认识和说明,各有不同的层次,但毕竟不离净土。相传为天台智者大师所撰的□五方便念佛门》,提到:一、称名往生念佛;二、观相灭罪念佛;三、诸境唯心念佛;四、心境俱离念佛;五、性起圆通念佛。华严五祖宗密大师所举四种念佛法门是:一、称名,二、观像,三、观想,四、实相。宋朝的知礼主张「约心观佛」;大行及道镜二师强调「信心念佛」;法照等师主张「高声念佛」;道绰、善导、怀感、慈愍诸师,均主张坐禅、诵经、忏悔、十念称名念佛。明末莲池大师的持名念佛,分作事持的称名、理持的体究;□益大师将念佛分作三类:一、念他佛;二、念自佛;三、俱念自他佛。他也说持名念佛有事持与理持,事持如子忆母,决志求生西方净土,理持是信西方弥陀乃我心具,是我心造。
佛国净土,也有多种层次,’辰□□□n有一、无色无相的理土,二、实佛自受的报土,三、佛为初地以上菩萨所现的报土,四、佛为小乘凡夫及地前菩萨所现的化土。天台宗也说有四土:一、凡圣同居土,娑婆是同居秽土,极乐是同居净土。二、方便有馀土,为小乘圣者所居。三、实报无障碍土,亲证法身的菩萨所居。四、常寂光净土,唯佛所证的法性土。弥陀净土究竟属那一层次?净影寺的慧远、三论学者吉藏,以极乐世界为应化土。摄论学派的诸师,依据摄论等的见解,主张弥陀净土是报土。天台家则以之为凡圣同居的净土。□益大师主张依据持名念佛的断惑多少,而生四种层次的净土,也就是说,弥陀净土分为四等,由持名而带惑往生与断惑往生的不同,便生不同的净土。由此可见,念佛的法门有深浅,净土的层次也有高下。
谁敢说学佛而不念佛,又有谁敢说修行而不生净土呢?
最後,我还是劝大家好好念佛,不管程度如何,最好是把自己当成初机的钝根,若心存虚骄,就是不切实际,明明是凡夫,偏偏以圣人之位衡量自己,不仅仅是增上慢,还很可能是大欺诳。因此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皆收,绝不是骗人的话。愿诸位莲友能好好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每周六都要来参加念佛会的共修,同时还要带动亲友们一起来修行,使得七宝池中的莲花愈来愈多。莲花分九品,希望大家品品高升,均臻上品上生,念佛要精进不懈,莲花才会愈开愈大,不仅共修时要念,平常也要念。共修时念佛,能集大家的力量成为每一个人的力量,所以很重要;平常念佛,则能继续增长你的信心、愿心、深心。
75。3。8。於农禅寺福慧念佛会开示.陈果益整理
第一部分 12。报恩佛七的意义
最近我收到一封来自法国的信函,这是一位教授所写的,他认为我这麽忙还能写书、出书,一定是个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人。我回信告诉他,我从小就是一个多病鬼,没有一天不生病,只是为了报答三宝的恩惠,我还是用这个多病的身体来还我的「草鞋钱」。所谓「草鞋钱」,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得自他人的各种帮助以及三宝的加持。为了报答这些恩惠,我尽自己的力量去做,这就是所谓「报恩」。
只要我们从佛法中得到过一点受用,就应该「报恩」,因为得自佛法的利益,比世间上的一切知识学问、物质财富都更加可贵。因此我们要利用时间好好「修行」,以报答三宝的恩。
修行如何能报恩呢?修行,可以将我们向上的心力普及到每一个众生的身上去。如果不修行,那你的心就会和三恶道的贪嗔痴相应;相反地,只要肯修行,你的心也就趋近於佛法的戒定慧。一是光明面,一是黑暗面,而我们这世界,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佛、法、僧」的可贵,肯去修行,这个世界的光明就存在,更何况我们现在有这麽多的人,在此做「七天」的精进修行。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一是三宝恩,二是国家恩,三是父母恩,四是众生恩。
第一种是「三宝恩」
其实三宝恩是无法报的,而三宝本身也不需要我们报恩,只是我们
以「报恩」为目标来修行。
第二种是「国家恩」
今天我们能够在此安居乐业,这都是国家的恩惠所赐,如果国家不
安定,我们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所以,我们希望国人不要作奸犯科,
制造动乱,也没有来自外国的欺凌和侵略,愿政府有贤明的官员来领导
,人民个个健康,社会处处安定;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修行」来祈祷,
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我们报答国家恩的方法。
第三种是「父母恩」
父母有现世父母和过去世的父母。过去世的父母,我们无法知道,
但现世的人,纵使是孤儿,也由父母所生,并有人将其扶养长大。所以
,还是要报父母恩。
普通人只在父母去世後,才遗憾父母在世时未能尽孝;能够於父母
健在时,即已思及父母年迈,来日无多,必须好好照顾和孝顺的人,实
在是太少了。所以「清明报恩佛七」,除了超度过去世的父母外,也要
为现世的父母祈求健康。我们可用三宝和共修的力量为父母祈福,这是
办得到的。
个人修行犹如一根纱,很容易被扯断,如果许多人一起修行,就像
许多纱结合在一起,变成坚韧的绳索,那力量就很大了。其中的每一个
人,都能因此得整体的力量。因此,我们为报父母恩,还是以「共修」
的方式,功德最为殊胜。
第四种是「众生恩」
「众生」是什麽人?可能是你的儿女、亲友、部属,甚至冤家以及
其他的人;凡是对我们的生命过程有过帮助的都是。我们常听人说:「
遇到贵人。」而「贵人」往往只是普通的人,只要他曾替你解决问题,
启示过你,以致转变了你的命运,他就是你的贵人。因此,我们要报「
众生恩」,必须将所有的人,都视为恩人。
想想我们从小到大,不知接受过多少人的恩惠;佛法说:「众缘和合所生。」任何事的完成,都是集合了许多人的力量,个人所能提供的,实在很有限。所以,在寺院用斋後,都要感谢所有布施的施主,并祝福他们「有愿必成」。
至於在家居士是否也有施主呢?或许有人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用钱买的,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互助的环境,虽然是用自己的钱买的,也还是要有感谢心;若是别人不卖东西给你,你有钱又如何呢?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所得的存有感谢心,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善人和菩萨。因此,报「众生恩」时,眼中无一是仇人或坏人。世上只有坏事,没有坏人。人做了坏事,只要以後不再犯,仍然是好人。因此,佛法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失望,这就是将所有众生都视为「恩人」的缘故。
最後要说「佛七」的意义:为什麽要用「七天」的时间呢?这和整个天体宇宙的运行有关,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都以「七天」为宇宙运行之一循环。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活动都是配合整个宇宙的运行而运动,所以用七天的时间来修行最恰当,犹如我们以自己身心的小宇宙来配合大宇宙而修行念佛法门,如果七天不够,还可再增加至十四天、二十一天,甚至四十九天。
参加精进组的,必须在此修行七天;随喜的则可来一天、两天,甚至只参加一支香或几支香,都比自己在家修行的好。佛法说:「人生即是苦报。」所谓「业不重不生婆娑,障不重不为凡夫」。平常我们很少感到自己的业重,只有在修行的时候,才会生出「切肤之痛」,而深刻地感觉到生命就是「苦果」。唯有「知苦」,才会发出真正的道心,因为生而为人已是这样的苦,那麽三恶道的众生则更加痛苦。我们「知苦」,所以要好好地念佛修行,以求「离苦得乐」,因为能知道「苦」,才会同情其他更苦的众生。因此,想要产生慈悲心,一定要先吃苦。吃苦、知苦,并且切实地修行,才会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74。4。2。清明报恩佛七开示.陈明霞整理
第一部分 13。助念的意义与规则(1)
一、前言
今天我非常欢喜,能见到这麽多人来参加。我希望诸位不是只来听
一次开示,而是真正地发心,参加本寺念佛会助念团的实际活动。
我们的念佛会已成立两年多了,也曾经组成过助念组,但成绩并不
理想。原因是:一则参加的人员太少;二则大家恐怕参加以後,常常要
到病危病故的人家去助念;三则大家担心晚上回家会太迟。因此,既然
诸位今天来参加,我祈愿以三宝的加持力,愿大家能发长远心、发菩萨
心。
今後,我们的助念团会组成数个小组,各小组的组长之间,能相互
调配。只要属於本会会员病危病故者,不论在什麽情况下,一定要派人
前去助念。
二、本会助念的对象
(1)以念佛会会员为第一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