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地」之「资粮论」的三重结构-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釋惠敏
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90。04出版)
頁69~81
69頁
提要
「聲聞地」中與「資糧論」有直接關係的是十三種「世
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但是將其與十四種「涅槃
法緣」作比較的話,可發現有相同和不同的項目。此外,「
聲聞地」之第三瑜伽處的「五處安立」之第一項「護養定資
糧」卻是指「離欲道資糧」之護養。因此,本稿將考察:「
涅槃法緣」在佛教全體中之意義為何?「涅槃法緣」與「離
欲道資糧」以及「五處安立」間的關係為何?「離欲道資糧
」與「五處安立」在佛教全體中是否有特別意義?結論是:
若能把握住如下所述之「三重結構」的話,應該較能理解「
聲聞地」之「資糧論」的本伲
「涅槃法緣: 依「三學」之次第(根據初期佛教以來的傳統
)第一重
「離欲道資糧: 「三學」「四預流支」等之組合第二重
「五處安立」: 更進一步以「瑜伽行」為中心而再統合第
三重
70頁
一、「聲聞地」之資糧論與其問睿c
「聲聞地」十四卷是由四階段的「瑜伽處」(yogasthana)
所構成。若將其中與本研究「資糧論」有關係的項目(記以
*,並各別以A,B,C作為略號)圖示的話,則各各的出現位
置和分量如下圖可知。
初瑜伽處(prathamam yogasthanam)
1。種性地(gotrabhumi) ─┬─ 種性。無種性…種性論
(1與2共一卷) │*「涅槃法緣」(1/4卷)(A)┐
2。趣入地(avatarabhumi) ┴ │
3。出離地(naiskramyabhumi)(四卷) │
*「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B)…資糧論
第二瑜伽處(dvitityam yogasthanam)(四卷) │
(補特伽羅種類.建立、所緣、教授等) │
第三瑜伽處(trtiyam yogasthanam)(三卷) │
*「五處安立」(pancasu sthanesu vinayate)(c)─┘
(1)護養定資糧處 (2)遠離處 (3)心一境性處
(4)障清淨處 (5)修作意處
第四瑜伽處(caturtham yogasthanam)(二卷)
1。世間道(laukika…marga) 2。出世間道(lokottara…marga)
其中,與「資糧論」有直接關係的是初瑜伽處「出離地
」(naidkramyabhumi) 的十三種「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
向資糧」(laukika…lokottara…vairagyagamanaya sambhara)。
「若(1)自圓滿(atmasampad)、若(2)他圓滿(
parasampad)、若(3)善法欲(kusalodharmacchandah
)、若(4)戒律儀(silasamvara)、若(5)根律儀(indr…
iyasamvara)、若(6)於食知量(bhojane matrajnana)
、若(7)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purvaratrapara
ratramjagarikanuyuktata)、若(8)正知而住(sampra
janadviharita)、若(9)善友性(kalyanamitra)、若(
10)聞正法.若思正法(sadharmasravana…cintna)、
若(11)無障礙(anantaraya)、若(12)修惠捨(tyaga)
、若(13)沙門莊嚴(sramanalamkara)如是等法是名世
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大30…402a;SBh。
36…11)(裕1)
此十三種「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的說明分
量約有四卷,在「聲聞地」全體來說應該是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初瑜伽處「種性地」的十四種「涅槃法緣」,即
71頁
「問﹕何等名為涅槃法緣而言闕故、無故、不會
遇故,不般涅槃。答﹕有二種緣。何等為二﹖一、勝
(gtso bo; pradhana)。二、劣(dman pa;hina)」
「云何勝緣﹖謂正法增上他音(parato ghosa)、
及內如理作意(yoniso manaskara)」(大30…39b7)
「謂此劣緣乃有多種。謂若(1)自圓滿、若(2)他
圓滿、若(3)善法欲、若(4)正出家、若(5)戒律儀、
若(6)根律儀、若(7)於食知量、若(8)初夜後夜常勤
修習覺寤瑜伽、若(9)正知而住、若(10)樂遠離(pra…
vivekya)、若(11)清淨諸蓋(nivaranavisuddhi)、若
(12)依三摩地(samadhisnnicraya)」(大30…396b11~)
將十三種「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與十四種
「涅槃法緣」作比較的話,如下表所示,可發現有相同和不
同的項目。
┌──┬────────┬────────────┐
│ │B「離欲道資糧」 │A「涅槃法緣」(*表示勝緣)│
├──┼────────┼────────────┤
│相同│(1)自圓滿(2)他圓│(1)自圓滿(2)他圓滿(3)善 │
│ │滿(3)善法欲(4)戒│法欲(4)正出家(5)戒律儀 │
│ 的 │律儀(5)根律儀(6)│(6)根律儀(7)於食知量(8) │
│ │於食知量(7)常勤 │常勤修習覺寤瑜伽 │
│項目│修習覺寤瑜伽(8) │ (9)正知而住 │
│ │正知而住 │ │
├──┼────────┼────────────┤
│不同│(9)善友性(10)聞 │ │
│ │正法.若思正法經│ │
│ 的 │(11)無障礙(12)修│ │
│ │惠捨(13)沙門莊嚴│ │
│項目├────────┼────────────┤
│ │ │ (10)樂遠離(11)清淨諸蓋 │
│ │ │ (12)依三摩地 │
│ │ │ *正法增上他音 │
│ │ │ *內如理作意 │
└──┴────────┴────────────┘
此外,第三瑜伽處的「五處安立」之第一項「護養定資
糧」(samadhisambhararaksopacaya)即是指「離欲道資糧」
之護養﹕
「謂若成就戒律儀者。。。如是乃至成就所有沙門
莊嚴。隨所獲得資糧所攝善法差別(pravibhaga),皆
能防護令不退失。於後勝進善法差別,為速圓滿、為
如所說,無增無減,平等現行,發生樂欲增上欣慕,
恒常安住勇猛精進。是名護養定資糧」(大30…449c18)
因此,本稿將考察下列之問睿
(1)「涅槃法緣」在佛教全體中之意義為何﹖
72頁
(2)「離欲道資糧」與「涅槃法緣」間不同的項目中是
否有只是名稱不同而內容卻相合的項目﹖
(3)「離欲道資糧」與「五處安立」在佛教全體中有特
別意義否﹖
二、「涅槃法緣」
「聲聞地」將「涅槃法緣」分為 「勝緣」(pradhanap…
ratyaya)和「劣緣」(hinapratyaya)二大類。所謂「勝緣」
最主要的條件﹕
「云何勝緣﹖謂正法增上他音(parato ghosa)、
及內如理作意(yoniso manaskara)」(大30…396b7)
「rkyen gtso bo gan she na/smras pa/'di
lta ste/dam pa'i chos kyi dban du byas pa'i
gshan gyi sgra dan/nan gi tshul bshin yid la
byed pa'o 」(SBh…TP。3b7)
即是,(1)從他人(善知識)所聽到之增上(adhipati)法(
主要是四諦),聽後(2)於自己的心中, 如理思惟 (yoniso
manaskara;tshul bshin yid la byed pa)。其實,這二個
「涅槃勝緣」在「阿含」經典乃至「毘婆沙」等中,是「正
見」生起的因緣。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二因二緣而生正見。云
何為二﹖一者、從他聞。二者、內自思惟」『中含』
(大1…791a)MN。PTS。I p。294
「世尊告諸比丘﹕有二因二緣起於正見。云何
為二﹖受法教化、內思止觀」『增含』(大2…578a)
「有二因緣能生正見。一、外聞他法音。二、內
如理作意」『毘婆沙』(大27…2b)
而『聲聞地』也說﹕
「若復獲得依四拢B…他音(parato ghosa)教授
、教眨В阌腥缡强澳堋萘Γl生如理所引作意,
及彼為先所有正見(samyagdrsti)」(大30…397c11)
因此,可知「聲聞地」仍然是根據初期佛教以來的傳統
,同樣地亦將此「正見」生起的因緣說明為得涅槃的最主要
的條件「勝緣」(pradhanapratyaya)
其次、(1)自圓滿、若(2)他圓滿、若(3)善法欲、若(4)
正出家、(5)戒律儀、若(6)根律儀、若(7)於食知量、若(8)
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若(9)正知而住、若(10)樂遠
離(pravivekya)、若(11)清淨諸蓋(nivaranavisuddhi)、若
(12)依三摩地(samadhisannisraya)等十二種「涅
73頁
槃劣緣」(hinapratyayar;kyen dman pa),在《阿含》經典
是作為修習四諦、四念住、安那般那等的諸預備條件,而且
是以「定型句」被說明的。若將《阿含》經典中具代表性資
料整理的話(裕2)。
(1)關於觀察四諦的智慧
「(1)(2)於如來正法律,彼得信已,便作是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