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益西彭措讲授 >

第31章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益西彭措讲授-第31章

小说: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益西彭措讲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三、真如法性唯一故究竟成立一乘,余宗偏失而自宗应理
  最终必定需证悟,诸法本体即一性,
  现见真实一相故,龙树父子理证说,
  究竟成立唯一乘。  
  但声缘罗汉最终必定会回小向大,证得诸法的共同本性而成佛,这时以出世无漏的智慧可现量见到诸法的真实本性唯是一相,对此广泛抉择的是龙树月称父子(龙树菩萨创立中观,然后月称菩萨进一步开显龙树菩萨的密意,故月称菩萨被共许为龙树菩萨的法子、意子),他们以教理抉择了究竟只有唯一的佛乘。
  龙树菩萨《法界赞》云:“法界无别故,主要乘无分,宣说三乘者,引众生入佛。”即法界没有区别,则究竟的大乘也没有分类,只有一乘,而佛宣说三乘乃是为了接引声缘种姓的弟子得暂时解脱,最终也趣向佛果,因为他们不能很快地契入大乘道,故佛以悲心不舍弃他们,就侧重于自利的解脱而宣说了第一转四谛法轮。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讲佛果功德时说:“离知真实义,余无除众垢,诸法真实义,无变异差别,此证真实慧,亦非有别异,故佛为众说,无等无别乘。”即要断尽二障,必须具备通达究竟法界本性的智慧。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日光论》中说:第二转法轮与第三转法轮的许多了义经论都宣说究竟一乘,如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经典抉择的空性也只有一个,没有高低、优劣的区别。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依第三转法轮了义经典《白莲花经》讲:一切众生同等具足如来藏大光明,彻底遣除障垢得佛果功德时,大光明会圆满显现。
  《妙法莲华经》中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又云:“我即自思维,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堕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大般涅槃经》云:虽暂分三乘时有声缘阿罗汉等,但究竟唯有一佛乘才可得真实无上的涅槃,即:“诸法性平等,唯有一涅槃,无二亦无三。”
  假使以按汝自宗,彼者声缘已证故,
  此理怎成为一乘,仅仅立宗而已也。
  但按你们嘎单派自宗的观点,声缘阿罗汉既然与大乘菩萨同等地证悟了圆满的法无我空性,则应得到与菩萨相同的果位,即声缘罗汉与大乘一地菩萨一样,证悟了“诸法本体即一性”。以上述道理怎么能成立究竟一乘呢?你们所谓“三乘究竟一乘”的理论是没有能立的所立,仅仅是立宗而已(因为暂分三乘时,声缘罗汉只证悟部分法无我空性,要入大乘后,才能证悟圆满法无我空性,即证悟“诸法本体即一性。”而你们自宗认为声缘罗汉已证“诸法本体即一性”,这样成立究竟一乘的能立就不存在,即没有必要成立。)。“彼者”即是指“诸法本体即一性”。
  大乘中观应成派、自续派、随教的唯识宗都承认唯一佛乘,而小乘有部、经部及大乘随理唯识派则认为究竟是三乘,而不是一乘。嘎单派说声缘阿罗汉只是见到圆满的法无我空性而未修习,这不正确,因为阿罗汉并不是在见道的第二刹那就得无学道果位,也要经过修道逐渐由二果、三果才能证四果无学道果位。因此,既然声缘罗汉在见道时见到圆满的法无我空性,则经过二果、三果的修道时修圆满法无我空性,在四果无学道时应该已证悟圆满的法无我空性,得到究竟的佛果。这样嘎单派在八大难题中把龙树父子究竟一乘的理论实际上已抉择成了三乘,反而与自己“究竟一乘”的观点矛盾。
  下面是宁玛派自宗的观点:
  此说无二智慧者,唯有究竟所见性,
  即是唯一法性故,所有圣者至其处。
  圆满证悟法无我空性时,并无能取与所取的分别,故称为“无二智慧”,这时所见法界本性只有一个,即是现空双运或明空双运,也正因为法界本性只有一个,因此,虽然声缘首先入声闻乘与缘觉乘,在三生或百劫中修习后得罗汉果位,然后入定安住一万劫,最后往生净土,在佛的加持下出定入大乘,与一开始就发菩提心入大乘的菩萨相比,声缘罗汉走的是一条迂回曲折的路,但最终圣者声缘罗汉与圣者菩萨一样,都将汇归到究竟的法界本性。因此所有的声闻罗汉、缘觉罗汉、菩萨等圣者最终都将汇归到这一境界。
  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云:在佛的果位,入一种三摩地即已入一切三摩地,具足一种功德即具足无量的功德。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般若摄颂释》中说,其原因就在于法界的本性只有一个,因而断尽二障之垢得究竟佛果时,得一功德就能同时圆满具足一切功德。正如提婆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中云:“一法之空性,即诸法空性。”
  丁三、龙树菩萨与弥勒菩萨密意不相违
  是故此理若善证,龙树宗及慈氏论,
  互为犹如蔗糖蜜,一同口味相适合。
  因此以上依第二和第三转法轮了义的经论详细进行了抉择,若能善巧闻思修证,得到定解,就可以知道龙树菩萨与弥勒菩萨所宣说的密意是一味一体,犹如蔗糖和蜜糖甜味相同。
  二转法轮的般若与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光明是圆融法,究竟的自空无遮见与究竟的他空非遮见不相违。以现空二谛可准确地抉择自空无遮见,以现相、实相二谛可准确地抉择他空非遮见。以上讲了了义的随教唯识与中观不相违,这一不相违,他派对此没有宣说,唯自宗全知麦彭仁波切根据教证和现空在究竟本性中一味一体的理证,圆满地抉择了他们的究竟意趣。此外,全知麦彭仁波切还论述了下面几个“不相违”。
  全知麦彭仁波切指出:随理唯识与中观亦不相违。全知麦彭仁波切首先赞叹菩提萨埵《中观庄严论》中的二谛分法,抉择世俗现法时依随理唯识,抉择胜义空性时依中观。即胜义谛是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世俗谛依世俗名言理论抉择时,即是唯识。依陈那论师的《集量论》、法称论师的《释量论》及世亲菩萨的《唯识二十颂》,以分别心了义抉择世俗现法,都是随理唯识,世俗皆是分别心的幻化,是习气的成熟。
  接下来讲暂分三乘、究竟一乘不相违。暂分三乘时,全知麦彭仁波切以教理及比喻说明依《俱舍论》如理如法修人无我空性亦可得阿罗汉果,证悟圆满人无我空性及部分法无我空性,但要入大乘才能见圆满法无我空性,再通过修习,得佛果时才证悟圆满法无我空性。所以说究竟一乘。
  自续派与应成派不相违。应成派一开始就抉择了远离四边八戏、不生不灭的大空性,自续派虽然暂时分开二谛,加上胜义简别抉择了暂时的单空,但究竟亦认为究竟法界本体是不生不灭的大空性,而不是仅破有边的单空。
  显宗与密宗不相违。虽然在初修阶段,断除障垢、积累资粮、现证法性等有些不同,但在登地见道时,显密无二无别。密宗有即身成佛的方便,显宗见道后,亦可于七天中极快成佛。
  龙树菩萨广为抉择空性甚深法,与弥勒菩萨广为抉择现证与行法,侧重点不同,但仔细对照究竟义并不相违,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释》云:真正了义随经部的唯识及大乘中观,甚至连一个句子的相违都没有。在《日光论》中说随教唯识与中观所立修道次第、遣除障碍、证悟的功德都相同。
  由此闻思智慧不断增上,也可以了知印度、雪域各宗祖师们证悟的究竟本性本无差别,都是一味一体,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度化众生,契合众生的根机,所讲才有了义、不了义,或是部分了义的区分。
  此外如同非合食,腹内不安痞症时,
  扬起教理锐刺针,数百刺入意深怯。
  否则,如果认为龙树菩萨与弥勒菩萨观点相违,他人就会以教理进行有理有据的破析,好比吃了性质不同的食物,腹内感到不适,得了重病,这时就要心惊胆颤地请医生用众多刀、针进行治疗一样。
  嘎单派认为龙树菩萨的密意为声缘罗汉圆满证悟法无我空性,而弥勒菩萨却说没有证悟,这两者犹如光明与黑暗相互矛盾,无法和合,犹如非合食。又在八种不共难题中成立了声缘阿罗汉圆满证悟法无我空性,但宁玛、萨迦等派都对此作了破析。
  或者有人认为人无我空性是小乘的修法,而自己修学的是大乘显密胜法,故不必去闻思修学小乘的人无我空性。这是错误的,虽然修学大乘者可以超越人无我空性,直接证得法无我空性,即使这样,他肯定还是已证得了人无我空性,好比能挑起二百斤担子的人,必定更有能力挑起一百斤的担子。大乘初学者也可单修人无我空性,但与小乘不同的是先发世俗菩提心,为了众生的利益而精进修行。若无菩提心仅有出离心,即使修时轮金刚、大手印、大圆满仍属小乘的修法,最高也只得阿罗汉果,若无厌患三有的出离心,则连小乘的功德都不会得到。
  抉择各宗派的观点时应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但不可对不了义的法产生轻视、舍弃的心理,因为这些法对相应根机的众生极为重要,能逐渐把他们导向解脱,否则断众生慧命,破坏三宝,有极重的谤法罪。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云:“对大乘显宗而言,造了五无间罪,通过安住般若空性的修法可消除。但若谤法舍法,其罪无法忏悔,因为其对治的法宝已被舍弃的原故。只有成熟果报,感受痛苦。”因此我们应严格依照佛陀与诸大菩萨为我们开示的大乘道次第闻思修行,方能强烈感受上师三宝的加持力。若口说修殊胜的法,但自心中只有针孔大的善心,未有坚固的出离心,未发菩提心,最多也只能得到轮回的暂时安乐,身到宝洲却空手而归。
  “声缘怎证二无我”的问题,到此已讲解完毕。通过破析他派论师的暂时立宗、建立自宗,对声缘二乘的发心、见解及其证悟境界已基本了解。对此,我们应对照自相续,观察自己的发心和见解如何,同时应善巧利益三乘众生,对声缘二乘种姓的人,先作暂时引导,使其获得暂时解脱安乐,最终使一切众生都入佛乘,获得究竟的解脱。
  丙三、第三问题:善巧分别入定时有无执著的问题
  分四:一、不作任何执著;二、无我执著;三、愚夫颠倒修法与正见修法的差别;四、需以修行消尽一切执著
  丁一、不作任何执著
  分二:一、略说善证与邪见的区别;二、广说
  戊一、略说善证与邪见的区别
  第一个问题详细抉择了究竟的正见,第二个问题抉择了安住于这正见的应该是罗汉还是菩萨,并从侧面强调了发菩提心和闻思法无我空性的重要性。第三个问题则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进入专门的修行,深广地论述了义的正行修法。
  对于“入定有无执著相”,雪域各派有不同观点,有说一切都不应执著,有说始终都应有执著等,仙人把这些真假正邪的见解详加辨别,最后归纳为“巴者胜义显现门”,指出暂时来说需有执著相,但诸佛菩萨以出世的无漏智慧安住法界的甚深光明本性时则已泯灭了执著之相。
  无论修大中观、大手印、禅宗还是大圆满,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