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益西彭措讲授 >

第21章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益西彭措讲授-第21章

小说: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益西彭措讲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菩萨出定时虽然见到二取的现法,但了知其本性为空,因缘会遇即能显现,因而是空性与显现中缘起的双运。菩萨入定时以无漏智慧感受大空性与大光明的双运,这种双运称为大双运,以有别于空性与缘起法的双运。
  自宗宁玛巴认为:现空大双运尽管在凡夫面前似为相违,但这正是法界的本来面目。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下面说:“此说殊胜定解者,未作舍立轮涅故,虽似相违而句义,不违诸道之关要。”又说:“是故前译自宗者,基道果之诸法名,常与无常二谛等,远离一切诸偏袒,唯以双运立宗派。”凡夫人用空去破有,空有不能双运,但在诸佛菩萨的智慧面前,现空正是一味一体的大双运。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本论后面说“彼亦初学者面前,犹现能破所破相,尔时现空未双运。真实观察智慧前,显现空性此二者,有等无等一本体。可许同体面异分。”
  由从空方衡量时,无有少许不空故,
  虽能可说断定无。 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此颂以胜义理论作相似的比量推理。在用胜义谛理论抉择空性时,基道果所摄的一切诸法,连微尘许的堪忍实体都不存在,没有少许的非空性可得,都是本来空性、无生、清净、平等,故可以毫无怀疑地说万法都是空性。
  从教证上看,所有般若经典再三宣说轮回涅槃所包含的一切诸法,都是无生的大空性。故自宗认为是“虽能可说断定无”,前文也曾说“由思唯一空性理,若问可答即无遮”、“因从二谛中未生,可说无生有何疑”,月称菩萨在《显句论》中也说:遮破四边是大无遮。在《入中论》第六品中说:“如石女儿自性生,真实世间俱非有,如是诸法自性生,世间真实皆悉无。”
  从理证上看,应成派与自续派在以胜义理论抉择自相空性时,都是遣荡一切,而没有承认过少许实有的法。抉择他空的弥勒菩萨于《宝性论》中说:分别心的究竟本性就如虚空,没有因缘,没有集聚,没有生灭,也没有中间安住的法。因此无论修自空、他空,都应将诸法本性抉择为空性。
  那是不是因为是空性便不能见闻,也不必修了呢?也不是,空性是诸法基的本性,但它又不是单空,而是同时与现法的双运,即:
  无彼无相正未舍,自现不灭而显现,
  诸法无论清净与否,都没舍去空性的体相,本来就没有丝毫堪忍的实体,本性上都是空性,但在各种不同的缘起法集聚时,就会现出许多清净与不清净的现法。
  初学者对单独的空性与单独的显现都较容易理解,但对现空平等大双运都很难领会,因此应精进地依靠教证与抉择胜义谛的理证反复伺察,遣除疑惑,从而取得定见。其中对理解现空大双运最有帮助的即是水月的比喻,应仔细揣摩,在行住坐卧中经常忆念。
  现彼现相正未舍,住于无基大空性。
  诸法显现的形相正在未舍的同时仍安住在没有堪忍、实有的本基大空性中。这空不是断灭空,也不是单空,而是现空双运的大空性。
  由此我们知道,依胜义谛理论,可以相似地感知现空大双运。现与空无论在菩萨的出定还是入定中都不是相违、无关,而是一味一体,这是佛法的究竟精华。
  菩萨出定时,也见诸法的显现,那时外境中依然有色、声、香、味、触、法等林林总总的万法,但不同的是这些已只是幻相,无丝毫的实质内容,菩萨们不会对它们产生哪怕一刹那的执著,就象一面镜子,不会对一张漂亮妩媚的脸产生欢喜,也不会对一张沾满污垢的脸产生憎恶一样,从无间地狱到佛的报身刹土都一视同仁,视如梦幻。有人会想:既然万法本性皆是空性,是否可以任意显现?那也未必,此类显现仍属因果缘起法范畴,只有在因缘集聚时才会有显现,比如、石女儿、龟毛兔角就不可能显现。若问:是否只有实有法才能显现?正好相反,若真有实有法则无法显现,凡有显现,都不实有,大部分显现的虚妄性我们分别心粗重的凡夫只有深入观察思维后才能了知,但也有我们现量可知的虚幻法,如水中月影、镜中景象、空谷回声等等。
  因此在世俗中,一切都是缘起生,没有大自在天、神我等实有的主宰来惩罚或帮助我们,支配我们的就是那无欺的因果缘起规律,但一切的主动性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只要不造恶业,便不会感受痛苦,因为没有这类因缘集聚的机会。但若破了戒律,犯了五无间罪等,相续中就有了受苦的种子,虽然这种子在胜义中观察时,是了不可得的空性,但在没有把它忏悔清净之前,它还是会迅速增大,因缘成熟时,造业者便会亲身感受痛苦的果报。
  无论在观待众生分开了二谛时,还是在不分二谛的诸佛菩萨的瑜伽现量前,现空一直都是双运,它们对众生无利无害,显现的万法不是众生转生轮回、产生烦恼的因,空性也不是众生脱离轮回,获得涅槃的因。众生之所以转生轮回、充满烦恼,其原因就是众生的无明对万法产生了实有的执著。其实,即使在初学者面前,不清净的现法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障碍,主要应做的就是放弃对它们的实有执著。
  自续派认为显现正遣除了无边,空性遣除了有边,而真实的意义却是以显现遣除有边,空性遣除无边,这正是应成派现空无二的真实意趣。
  当我们通过闻思修行的阶梯,证得了究竟的现空大双运时,便是我们彻底超越世俗的因果缘起规律支配之时,此时至少已登入初地。菩萨入定中,以无漏智慧现见一切诸法都是本来清净,本来无有分别,本来就与法界空性一味,大光明与大空性融成一体,犹如火与火的热性,无法分离。没有单独的现法,也没有单独的空性,现空没有主次之分,这在下面第五个问题中有广述。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在论述时,先把现与空分开来抉择,最后得出他们双运的结论。(双运、一味、一体、无二,都是表明现空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修行的时候,并不是这边一个现,那边一个空,就象两个人,先是互相敌对,后来握手言和。
  另外,显宗是以分别心去相似理解法性,密宗则将智慧直接安住在大清净的本来面目中,因此显密在所见到的空性本面上虽没有任何差别,然在登地之前,在方便窍诀、速度以及所得到的加持力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将在本论第六问题的回答中具体阐述。
  于彼此空以此空,此空此现之分析,
  始终不可获得故,是由内心定解时,
  寻义智者无义故,情绪不生懊恼上,
  既得乐意真希奇!鬗鬗鬗鬗鬗鬗鬗鬗
  在这些“此空以此空”及“此空此现”等说法观察分析下,始终不可获得、不可成立现空双运义。对以上现空无别的意义和境界由内心生起定解或证悟,这时寻找真实意义的智者已得到了无义(现空无别)之故,不似俗人丢失东西没找到而生懊恼,而且既得不可思议的境界即法界的本性故,心里乐意非常,这是真希奇! 
  对“于彼此空以此空,此空此现之分析”这两句的解释,藏文的注释说法不一,按照法王如意宝的解释,前一句是嘎单派的自空见解,后一句是随理唯识等承认实有法的他空见解。
  “此空以此空”,柱子、宝瓶等自己不空,是空性所安住的基础,只是空基上面的实有才是真正的空性;“此空此现”,此空指因无明而产生的不清净世俗法,此现指如来藏,这是随理唯识以及门朗格日错解了觉囊派他空见的不了义他空等,间接上也包括了小乘有部经部认为的胜义中存在着无分微尘与刹那的分别心的非遮见。这一系列对空性与显现的分析,都与现空大双运直接相违,不但在胜义上,即使在世俗中也不可能获得。
  探寻万法本性的智者,在内心对现空大双运真正生起定解时,恰恰因为没有找到有边、无边等的实有之义,故与普通人苦苦寻找后一无所获、空手而归的失落心情完全不同,心中不但不懊恼悔恨,反而生起了不退转的坚定信心,产生强烈的欢喜心。因为这时寻义智者对诸法之基已有了相似的正见,可以相似地与诸佛菩萨一样安住于法界本性,度化众生的能力也相似得到,佛果已遥遥在望。如《金刚经》云:“以实无有法得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而现量证得这一殊胜定解,了达了本来面目时,其相续中的欢喜心更是无以伦比,前所未有,初地菩萨取名为“欢喜地”即是此理。即使对这现空大双运稍有认识的初学者,相续中的粗重执著都可以迅速减轻,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与欢喜越来越大,对甚深的法界本性树立起坚固的定解,产生诸多希有的功德。
  堪布刚华在《定解宝灯论讲义》中说:在雪山自空与他空有许多辩论,但承认现空双运的宗派才是最究竟的宗派。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下面也有类似的金刚句。
  第一个问题已经讲完,下面作一总结。法界的究竟本性是无遮还是非遮,应从两方面观察:诸佛菩萨的入定智慧远离了分别心的造作,没有破除与建立,这时没有无遮见和非遮见;在凡夫分别心前以胜义理论抉择大空性时为大无遮见,以见清净的名言理论抉择如来藏等现法时为大非遮见,而不是无遮单空,也不是远离空性的实有的非遮。大乘显宗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经论着重抉择大空性 (也称为大中观、大般若),对如来藏的大光明作了略说,而第三转法轮的了义经论宣说了与本来清净的大空性双运的如来藏大光明。
  这时基道果怎么安立呢?大空性与如来藏大光明是佛的法身智慧,在凡夫面前,这是法界基的本性,是所知法,渐次安住于基的本性是道,首先是资粮道、加行道时的相似安住,慢慢纯熟后,到见道入定时已正式见到了本基空性。在见道与修道入定时见到了本基中相应的空性与光明的大双运,或者说见到相应的如来藏光明,出定时则见到如梦如幻的显现,如此轮番而修。当二障完全消尽,圆满通达了如来藏光明时,便证得了佛果。基道果本是一味一体,是佛的法身(也即是究竟法界)的三个反体,修道即是如理安住于本基之中,得果也就是证得了基的本性,而并非在无为法的基之外再去求一个有为的缘起法。
  无论在佛、菩萨、声缘罗汉还是在六道众生面前,究竟的法界只有一个,在这法界中,轮回、涅槃、众生、佛、菩萨、清净、不清净都没有丝毫差别,皆是一味一体,故以代表一切万法无生无灭的A(阿)字来表示。因而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全论结尾把第一问题归纳为“阿者不生之法门”。修学显密了义教法的初学者只有广泛闻思诸法无生的经论,相续中产生坚固的定解后,再去修行,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才会顺利成佛。
  丙二、第二问题:声缘怎证二无我
  分三:一、破斥他宗;二、建立自宗;三、龙树菩萨与弥勒菩萨密意不相违
  丁一、破斥他宗
  第一个问题抉择了基的正见,第二个问题将抉择证悟此正见的是声缘罗汉、还是菩萨?仙人先作广答,后以“者远离诸垢门”进行归纳。
  所谓二无我,即是人无我和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