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 >

第8章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第8章

小说: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性的;無自性,所以是空的;空,所以是寂滅的。「緣起自性空」,實為中觀
的根本論睿居^法,根本的法則。緣起、自性、空,到底是什麼意義呢?

佛法以有情的生死相續及還滅為中心,所以經中說到緣起,總是這樣說:「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阿含經』說緣起,
雖多從有情的流轉還滅說,實則器世間也還是緣起的。阿毘達磨論中說四種緣起

,即通於有情及器世間。『十二門論』也說內緣起與外緣起:內緣起,即無明緣
行等十二支;外緣起,即如以泥土、輪繩、陶工等而成瓶。可知緣起法,是通於
有情無情的。依『智論』說:不但內外的有為法是緣起的,因待有為而施設無為
,無為也是緣起的。這樣,凡是存在的因果、事理,一切是緣起的存在;離卻緣
起,一切無從安立。

緣起為佛法最主要的術語。從經義的通貫生滅及不生滅,依學派間的種種異
說,今總括為三點來說明:

一、相關的因待性:起是生起,緣是果法生起所因待apeks!ya的。約從
緣所生起的果法說,即緣生;約從果起所因待的因緣說,即緣起。薩婆多部等以
緣起為因,也有他的見地。但他們關於緣起的解說,專作事相的辨析,考察無明
等的自相、共相、因相、果相等,忽略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待性
,不免有所偏失!剋實的說:此有故彼有二句,是緣起的主要定義;無明緣行等
,是緣起的必然序列,也是舉例以說明其內容。惟有在緣能起果中,把握緣起相

關的因待性,才能深入緣起,以及悟入緣起法性的空寂。所以,緣起約因緣的生
果作用說,但更重在為一切存在的因待性。若用抽象的公式來說,緣起即是「此
故彼」。此與彼,泛指因與果。彼之所以如此,不是自己如此的,是由於此法而
如此的,此為彼所以如此的因待性,彼此間即構成因果系。例如推究如何而有樱
──感覺,即知依於六入──引發心理作用的生理機構而有的;六入對於樱
著此有彼可有,此無彼必無的必然關係,即成因果。但緣起的含義極廣,不單是
從緣而生起,也還是從緣而滅無,這又可以分為兩點說:一、如由惑造業,由業
感果,這是相順相生的。如推究如何才能滅苦?這必須斷除苦果的因緣──惑,
即須修戒定慧的對治道。此對治道能為斷惑的因緣,即相摺鄿绲摹H纭弘s阿含
﹄(五三經)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世間集,是由惑感苦
,相順相生;世間滅,是由道斷惑,相摺鄿绲摹_@相生相滅,都是依於緣起的
。二、一切法所以能有生,有法的可以無,生法的可以滅,不僅由於外在的摺
因緣,而更由於內在的可有可無、可生可滅,此可有可無、可生可滅的可能性,

即由於緣起。存在──有與生起的本身,即含有生者必滅,有必歸無的必然性。
例如樱且漓读攵卸模屈N,樱床浑x六入,洠в杏|的獨存性。一旦作
為因緣的六入,起了變化或失壞了,樱膊荒懿桓兓笆摹_@即是說:凡
是依緣而起的,此生起與存在的即必然要歸於滅無。所以佛說緣起,不但說「此
有故彼有」的生起,而且說「此無故彼無」的還滅。依他而有而生,必依他而無
而滅,這是深刻的指出緣起的內在特性。『阿含經』說:人是地水火風空識──
六大和合而成的。但這性能不同的六大,一失均衡,即有病、老、死的現象,這
即是具體的說明了由此而生,必由此而滅。所以緣起法有此二大定律:即相依相
生的流轉律,又相反的有相依相滅的還滅律。依於緣起,成立生死,也即依之成
立涅槃,佛法是何等善巧!

二、序列的必然性:佛法說緣起,不但說明「此故彼」的因果關係,而且在
因果中,抉出因果生滅的序列必然性。如悟入十二有支,這決不止於別別的因果
事實,而是從一切眾生,無限眩s的因果事相中,發見此因果的必然程序。如發

見日月咝械能壍溃闯錾鐣l展的必然階段。從前,大眾學者特別重視這點,
因此說緣起是不變(無為)的因果軌律。佛說「得法住智」;經說「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都是說明緣起序列的必然性。但依中觀義來說:緣起的序列必
然性,決非離事說理,在緣能起果的作用中,現出此必然的理則。生死相續,似
乎依照此理則而發展,佛也不過發見此因果事中的理則而已。

三、自性的空寂性:從緣起果的作用,有相關的因待性,有序列的必然性。
此因待與必然,不但是如此相生,也如此還滅。如進一層考察,一切法的如此生
滅,如此次第,無不由於眾緣。那麼,此有無生滅的一切法,即洠в凶泽w,即非
自己如此的。這即能從如此生滅次第中,悟入此是即空的諸行,並非是實有實無
實生實滅的。彼此因待,前後必然,世間的因果幻網,似乎有跡可尋,而自性空
寂,因果幻網即當體絕待,了無蹤跡。所以說:緣起是「宛然有而畢竟空,畢竟
空而宛然有」。

第二節  自性

緣起是無自性的,甚麼是自性呢?自性svabha^va是專門術語,如『壹輸
盧迦論』說:「凡諸法體、性、法、物、事、有,名異義同。是故或言體,或言
性,或言法,或言物,或言事,莫不皆是有之差別。正音云私婆婆,或譯為自體
(的體),或譯為無法有法(的法),或譯為無自性(的)性」。所舉的名字雖
很多,而意義是同一的。所謂體、性、法、物、事,皆即是「有」的別名。但它
又說:梵語的私婆婆,或譯為體、法、性。依梵語說:婆婆(bha^va )即是「有 
」。此字,什公每譯為法,也或譯為物。『般若燈論』也有譯作體的。「有」前
加sva ,即私婆婆,即自性的原語。或譯自體,含有自己有、自己成的意義,是
自己規定自己的。凡是法,即有其特殊的形態與作用,其所以有此形態與作用,
依自性說,即是自己如此的。此自性的另一特性prakr!ti,什公譯為性,意
義為本源的性伲幢举|或原伲K裕孕允亲约喝绱说模彩潜緛淼男再|如

此的。如哲學上所說的實在、本體、本元等,皆與此自性的含義相合。

要明瞭「自性」一語的意義,請聽薩婆多部所說。如『大毘婆沙論』卷七十
八說「如說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應知亦爾」。薩婆多部的學者
,把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看成同一意義。尤其所謂「分」,最值
得注意。此分,就是事物的最後原素,也即是所謂「點」,即「其小無內」不可
再分割的枺鳌K_婆多部以為一切法不外兩種:一、假有,二、實有。假有的,
如『順正理論』卷十三說:「是假有法,甯求自性」?假有法即不能追求其自性
的。依他們說:假有的必依於真實的。依於實有,構成前後的相續相,同時的和
合相。此和合及相續,即假有的,可以說洠в凶孕浴6谙嗬m與和合的現象中,
分析到內在不可再分析的點,即是自性實有的。如在色法的和集中,分析至極微
,以極微的物伲c,為集成粗顯色相的實伲毒褡饔茫卜治龅叫男乃
單元。此分析出的單元,是自性,也稱為我──我即自在義。如『婆沙』卷九說
:「善說法者,唯說實有法我,有性實有,如實見故」。補特伽羅我是五蘊和合

有的,所以是假;假的所依是自性實有,所以說:「有性實有,如實見故」。這
種思想,即是假定世間事物,有實在的根本的自性物,而後才有世間的一切。他
們從「析假見實」的方法,分析到不可再分析的伲丞ぉば摹⑽铩⒎切姆俏铮
是事物的實體,也即是所謂自性,自性即萬有的本元。如『順正理論』卷十三說
:「未知何法為假所依?非離假依可有假法」。「假必依實」──自性有,是最
根本的見解。薩婆多主張有自性的,於是佛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照他們的意
見,追究諸法的實在,相續與和合假所依的自性法,即是三世常如其性的、不變
的,有不能無、無不能有的,甚至可以稱為法我了。

假有無自性說,經部師是擴大了。但自性有的基本原則,並未改變。三世常
如其性的一切法,在經部的現在實有論中,轉化為潛在於現在的種子或舊隨界。
此種子與界,雖不斷的從種子而轉化為現行,現行轉化為種子,但依舊是不變的
。這點,唯識學者說得明白,名為「自性緣起」,即色生色,眼生眼,貪生貪,
有漏生有漏,無漏生無漏。這樣的因緣論,即是從一切有部析假見實得來的自性

有,不過從三世常如而使之現在化而已。自性有的原則,完全吻合。依經部師,
蘊、處是假的,而十八界是實有的。相續和合的現行,都依於真實的界性。『瑜
伽論』在批評性空時說:「譬如要有色等諸蘊,方有假立補特伽羅,非無實事而
有假立補特伽羅。如是要有色等諸法實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諸法假說所表,非
無唯事而有色等假說所表。若唯有假而無實事,既無依處,假亦無有」。經部與
瑜伽論者,稟承那「假必依實」的天經地義,所以不能說一切無自性空而必須說
「自性有」的,假有的可空而自性有的不可空。『解深密經』也這樣說:「云何
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名假安立(假名),自性差別乃至隨起言說。云何諸法
依他起性?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在論到有自性與無自性時,即說:「此由假名
安立為相,非由自相安立為相,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這分為假名安立與自相
──即自性安立:假名安立的,無自性、空;自相安立的,即是有自性了。追求
事物中的根元,看作實在的,依此而成立世出世一切,都是「自性」論者。又如
『楞嚴經」說:「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浚Y,詰其根元,咸有體性

,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無自體」?這是自性論者
的另一面目。在萬化中,終必有一個真實自性而不是假的,這即是「自性」的意
義。一般的宗教與哲學,無不從此自性的老路而來!

『中論』「觀有無品」說:「眾緣中有法,是事則不然,性從眾緣出,即名
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義?性名為無作,不待異法成」。這是『中觀論
』對於「自性」的具體說明。佛法說緣起,除了極端者而外,誰都承認,但總覺
得是諸法自性有,由眾緣的和合關係而發現。若依中觀的看法,自性與緣起,是
不容並存的。有自性即不是緣起的,緣起的就不能說是自性有的。因為,若法要
由眾緣和合而現起,即依眾緣而存在與生起;承認由眾緣現起,即等於承認是作
法。「作」,就是「所作性故」的作,有新新非故的意義。若主張有自性的,即
不能是所作。因為自性有即自有的,自成的,自己規定著自己的,這如何可說是
作法?緣起是所作的,待它的;自性是非作的,不待它的。二者是徹底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