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今论+印顺法师-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從三方面去加以說明:
一、『中論』所引證的佛說,都出於『阿含經』。一、「觀本際品」說:「
大拢f,本際不可得」,這出於『雜阿含』卷十(二六六經等)說:「無始
生死……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生死無始的教說,龍樹引歸「何故而戲論
,謂有生老死」的空義。二、「觀行品」說:「如佛經所說、虛誑妄取相」。以
有為諸行為由妄取而成的虛誑──即虛妄相,以涅槃為不虛誑,是『阿含經』所
說的。但龍樹以為:虛妄即是空無自性的,所以說:「佛說如是事,欲以示空義
」。三、「觀有無品」說:「佛能滅有無,於化迦旃延,經中之所說,離有亦離
無」。這出於『雜阿含經』,己經引述過。離有無二邊的緣起中道,為『中論』
重要的教證。四、「觀四諦品」說:「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鈍根所及,
是故不欲說」。這如『增壹阿含經』卷十說:「我今甚深之法,難曉難了,難可
覺知!……設我與人說妙法者,人不信受,亦不奉行。……我今宜可默然,何須
說法」!各部廣律,在梵天請法前,都有此說。五、「觀四諦品」說:「是故經
中說,若見因緣法,則為能見佛,見苦集滅道」。見緣起法即見佛,出於『增壹
阿含經』卷二十九須菩提見佛的教說。見緣起法即見四諦,出於『中阿含經』卷
七『象跡喻經』。六、「觀涅槃品」說:「如佛經中說,斷有斷非有」。這如『
雜阿含經』卷九(二四九經)說:「盡、離欲、滅、息、洠б眩幸嗖粦f,無
亦不應說,……離諸虛偽,得般涅槃,此則佛說」。阿含經的本義,一般聲聞學
者不能深識,專在名相上取執,所以龍樹與他們論辨,似乎龍樹在極力破斥小乘
,而不知是為了成立阿含的真義,成立四諦、三寶、世出世一切法。
二、從『中論』的內容去看,也明白『中論』是以『阿含經』的教義為對象
,參考古典的阿毘曇,破斥一般學者的解說,顯出瞿曇緣起的中道真義。這不妨
略為分析:一:「觀因緣品」,觀「緣生」的不生(滅)。「觀去來品」,觀此
諸行的「生無所從來,滅亦無所至」。此二品,總觀八不的始終,「不生」與「
不去」。此下別觀四諦。二、「觀六情品」、「觀五陰品」、「觀六種品」,即
觀察六處、五蘊、六界的世間法。這三者的次第,依『中阿含經』卷三十四說。
古典的『舍利弗阿毘曇』、『法蘊足論』,也都與此相合。「觀六情品」中說:
「見可見無故,識等四法無;四取等諸緣,云何而得有」?從內六處、外六處,
引生六識、六樱⒘堋⒘鶒郓ぉちㄩT,再說到四取等,這是『雜阿含經』
六處誦中常見的緣起說。這三品,論究世間──苦的中道。三、「觀染染者品」
,論煩惱的相應;「三相品」,明有為──煩惱所為的生住滅三相。在蘊、處、
界以後,說明相應行與不相應行的三相,本於阿毘曇論的次第;如『阿毘曇心論
』。「觀作作者品」、「觀本住品」、「觀然可然品」,明作者、受者的不可得
,這更是『阿含經』的根本論睿恕Ec上二品合起來,即是論究惑招有為,與作
即受果的道理。四、「觀本際品」,引經以明生死本際不可得。「觀苦品」,說
明苦非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是依『雜含』卷十三(三0二經)阿支羅迦
葉問等而作的。『十二門論』的「觀作者門」,也引此經以明空義。五、「觀行
品」,明無常諸行的性空,進而空亦不可得。「觀合品」,明三和合樱臒o性。
「觀有無品」,從緣起法的非有論到非無,這是依『化迦旃延經』說的。「觀俊
解品」,從生死流轉說到還滅,從繫俊f到解脫。「觀業品」,更是生死相續中
的要義。從觀染染者到此,共有十二品,論究世間集的中道。六、「觀法品」,
明「知法入法」的現證。無我無我所,為能見法性的觀門,這是『阿含經』的要
義。所契入的諸法實相,即緣起的寂滅,即聲聞與辟支佛所共證的。七、「觀時
品」、「觀因果品」、「觀成壞品」,分別說明三世因果與得失。這是當時內外
學者重視的論睿貏e是修行歷程中的要睿蝗缫涍^多少時間,怎樣的從因到
果,功德的成就或退壞。八、「觀如來品」,如來為創覺正法的拢撸匠o
常四見,邊無邊四見,有見與無見,這都是『阿含經』十四不可記的意義。九、
「觀顛倒品」,明所破的顛倒,否定三毒、染淨、四倒的實性,歸結到「如是顛
倒滅,無明則亦滅」的緣起還滅。「觀四諦品」,明所悟的諦理,批評實有論者
的破壞四諦、三寶,引證『阿含經』,成立「若見因緣法,則為能見佛;見苦集
滅道」的自宗。「觀涅槃品」,發摚А弘s含』卷十二(二九三經)所說:「一切
取(受)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是「無為」法的真義,說明無為、無受
的涅槃。「如來滅度後,不言有與無」,「一切法空故,何有邊無邊」等,掃盡
十四不可記的戲論。從「觀法品」到此,論究世間集滅的中道。十、「觀十二因
緣品」,全依『阿含經』義。「觀邪見品」,即破除我及世間常無常,我及世間
邊無邊的邪見,明我法二空。正觀緣起,遠離邪見,這二品即論究世間滅道的精
義。
三、從『中論』開首的歸敬頌來說:緣起就是八不的中道。『中論』以中為
名,即以八不顯示中道。不常不斷的中道,不一不異的中道,出於『阿含經』,
上來都曾引證過。不來不去,在『雜阿含經』的『第一義空經』,也曾說到。在
顯示緣起的有因有果而無作無受時說:「眼生無所從來,滅亦無所至」。這即是
在緣起的生滅中,指出不來不去的中道。不生不滅,據『阿含經』義,指無為法
而說,無為法是不生不住不滅的,無為即涅槃寂滅,即緣起的寂滅性。龍樹以此
八不的緣起說,為止息戲論而寂滅的第一教說:「瞿曇大拢鳎瑧z憫說是法、悉
斷一切見,我今稽首禮」。歸功於瞿曇,這也可見與『阿含』的關切了!
這樣,從引證的拢淇矗瑥谋菊摰膬热菘矗瑥陌瞬坏母鶕矗疾浑y看出『
中論』的意趣所在。龍樹的思想,不僅『中論』如此,『大智度論』也還是如此
。他解說八不的第一義悉檀,是三乘所共的。『智論』卷一,除了八不而外,又
引『眾義經』,漢譯名『義足經』,即『義品』,巴利藏攝在「小部」裏。又如
三門中的空門,廣引『阿含經』來成立我法皆空(智論卷十八)。卷三十七中,
也引七經,證明聲聞藏的法空。所以,依龍樹的見地,空相應的緣起、中道,雖
菩薩與聲聞的智慧不同,聲聞如毛孔空,菩薩如虛空空(智論卷三十五),但這
到底是量的差別,不能說空性寂滅中有什麼伲牟煌K浴嘎暵劤硕嗾f眾生空
,佛乘說眾生空、法空」(智論卷四)。「若了了說,則言一切諸法空;若方便
說,則言無我」(智論卷二十六)。這都不過是側重的不同,詳略的不同而已!
這樣,中論確是以大乘學者的立場,確認緣起、空、中道為佛教的根本深義,與
聲聞學者辨詰論難,並非破除四諦、三寶等法,反而是成立。抉發『阿含』的緣
起深義,將佛法的正見,確樹於緣起中道的磐石。
第三章 緣起之生滅與不生不滅
第一節 無生之共證與大乘不共
龍樹依空而顯示中道,即八不緣起。其中,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的緣起,即使解說不同,因為『阿含經』有明顯的教證,聲聞學者還易於接受。
唯對於不生不滅的緣起,不免有點難於信受。因此,這就形成了大乘教學的特色
,成為不共聲聞的地方。不生不滅──八不的緣起,聲聞學者中,上座系的薩婆
多部,是不承認的。進步些的經部師,也有緣起的不生不滅說,但他們是依「唯
法因果,實無作用」的見地說,還不是大乘學者說緣起不生不滅的本義。大眾部
說緣起是無為法,因為緣起是「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法界常住」的
。他們說緣起常住,不生不滅,而把緣起作為離開事相的理性看,也與大乘不同
。關於這些,清辨的『般若燈論』,曾經說到。依中觀者說,緣起不生不滅,是
說緣起即是不生不滅的,這緣起寂滅性即是中道。佛陀正覺緣起而成佛,在此;
聲聞的證入無為無生,也在此。這緣起的不生不滅,本是佛法的根本深義,三乘
所共證的;但在佛教教義開展的過程中,成為大乘學者特別發摚У纳盍x,形式上
成為大乘的不共之學。一般聲聞學者以為緣起是無常生滅的,現在說:「不生不
滅是無常義」(維摩經卷上),這似乎不同,成為一般聲聞學者與大乘學者論諍
的焦點。然依釋迦創開的佛法說,生滅與不生滅,本來一致。
不生不滅,『阿含經』是指涅槃無為而說的。涅槃,決不是死了,也不是死
了纔證得涅槃。涅槃,玄奘譯為圓寂。梵語含有否定與消散的意味,又有安樂自
在的意義。
佛所說的涅槃,是指那超脫了紛亂的、煩囂的、束俊囊磺校竭_安寧的
、平和的、解放的自在境地。這一解脫自在的境地,是佛教正覺的完成,充滿了
豐富的內容,即解脫了愚癡為本的生死,而得到智慧為本的解脫。涅槃又稱為無
為、無生(無住無滅)。因為佛稱世俗的一切為有為,即惑業所感成的,動亂、
相對、束俊纳鷾纾撬母拘再|;突破了這種煩擾、差別、束俊挠袨樯鷾
,在無可形容、無可名稱中,即稱之為不生不滅的無為涅槃。這本是中道行的成
果,然依此為正覺所覺的法界而說,無為又成為究竟的理性。涅槃,正覺的解脫
,不問菩薩、聲聞,是一致企圖實現的目的。聲聞行者達到了此一目的,即以為
到達了究竟,「所作已辦」,更洠в锌蓪W可作的,稱為「證入實際」。大乘行者
到了不動地,也同樣的體驗此一境地,但名之為「無生法忍」,而認為還洠Ь烤
的。如『十地經』第八地中說:菩薩證得無生法忍時,想要證涅槃了。佛告訴他
說:「此諸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異。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為如來
,一切二乘亦能得此無分別法」。無生法,是三乘所共證的,諸佛並不以得此法
而名為如來,即說明了大乘洠в邪阉醋鳌竿瓿闪恕梗要更進一步,從大悲大
願中去廣行利他。關於這點,『智度論』卷七十五說:「得無生忍、受記,更無
餘事,唯行淨佛世界,成就眾生」。依於此義,故卷五說:「無生忍是助佛道門
」。這可見大乘在正覺解脫的──自利立埸,并不與聲聞乘不同。不過一般聲聞
行者自利心切,到此即以為一切圓滿了,不能更精進的起而利他,所以大乘經中
多責斥他。大乘是依此聲聞極果的正覺境界──涅槃,得無生法忍,不把他看作
完成,進而開拓出普度眾生的無盡的大悲願行。
第二節 聲聞常道與大乘深論
正覺體悟的無為、不生,是三乘拢咚沧C的,已如上述。為了教導聲聞弟
子證得此無生法,依『阿含經』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