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政权不同的是,当中国的元政权崩溃时,蒙古人仅仅是撤回到了他们草
原上的家乡,在几个世纪内依然是一股较强的力量。
这些政权的每一个都有它自己成功的方式,这些占支配地位的民族的每
一个也都在展示适应性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特性。他们在几个世纪内控制了
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举例来说,北京一带就被他们牢牢地掌握了达四个多
世纪;而甘肃的西部地区,则是在外族人统治了六个世纪之后,才在明朝第
一个皇帝时由汉人恢复了控制。此外,整个中国北方也被非汉人统治了两个
多世纪。
尽管中国落入外族人之手的部分在不断扩大,还是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
度来看看这些政权,把它们视为一个更为漫长的反向进程的一部分。在这一
进程中,中国式的官僚统治方式成了东亚的政治规范,被那些汉人控制范围
以外的政权和那些传统上非中国地区的政权所采纳与适应。这一发展可以追
溯到高句丽,追溯到新罗和百济的高丽王朝,追溯到 7 世纪以后统一的新罗
以及 7—8 世纪的日本。作为一个稳固的东北国家的辽,是直接承自于辽东的
渤海(719—926 年)的;在契丹人国家的建立过程中,对渤海的征服可能是
比在 937 年获得中原的十六州更为重要的步骤。渤海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
有五京,有一个构造精巧的汉式的官僚政府,有一批精通书面汉语的精英,
有一种在唐帝国的边疆出现并繁荣了两个世纪的发达的文化。1一个多少与此
类似的南诏政权自 8 世纪初建立,它占据了现今的云南。②这两个具有强烈独
立性的唐的“附属政权”,表现出大体一致的政治发展——非汉人对中国制
度的适应——这是把邻近的人民纳入中国的制度与文化体系的重大步骤的一
个方面。
这种发展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出现:能提到的有西夏、高句丽,还有越南
——它于 10 世纪初最终摆脱了中国人的统治,并以中国模式建立了一个独立
的国家③——这些民族有的在中国的地方行政管辖下生活了几个世纪,当他们
最终挣脱控制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时,都继续采用了熟悉的管理方式。在另
一端,日本、渤海和南诏占据着从未被中国王朝有效统治过的地区,但它们
的民族也熟悉中国及其制度,当它们自身形成独立国家时,也效仿熟悉的中
国模式。这各种不同的适应就出现在一个正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世界中。
1 ①关于渤海的出现,见'512'崔瑞德、费正清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 440—443 页。
② 关于南诏,见'23'查尔斯?巴库斯:《南诏王国与唐代中国的西南边界》。
③ 见'495'基思?W。泰勒:《越南的诞生》。
晚唐的力量平衡
传统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在涉及异族时的问题之一,就是失之于用恒久不
变的理论去硬套不断变化着的现实。古老的“五服论”观念幻想着这样一个
世界:中国,更确切些说是中国的王朝,在这个世界上受命于天去统治人类,
它是无可争议的权力的惟一合法的拥有者,这个权力既是政治上的,也是文
化上的和道德上的。它周围的民族,都是“番人”,他们并没有充分参与中
国文化,应该在五服模式内心甘情愿地服从皇帝,做他的臣属;他们的国家
应该是处于皇帝的道德权威之下而又在他的实际控制和他的文官直接管辖的
范围之外的一种周边地带。这一模式无视多少个世纪以来与外部世界的交
往,坚持作为世界的象征,就像中国的上流人物所想象的那样。建立在截然
划分中国人与番人的想象中的世界基础上的这些看法的残渣浮沫,在本卷所
论述的这个时期之后的几个世纪内,继续在侵蚀着中国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的
基础。
这个理论在遥远的过去或许具有某种合理性,那时中国的周边被那些文
化发展水平较低、其政治组织结构松散而又不够完整的民族所环绕。但是到
了唐代,这种情况最终发生了变化。在隋朝时期,中国还只有朝鲜半岛北部
和东北地区东南部的高句丽这样一个邻居可以马马虎虎宣称为“国”,因为
它主要为定居人口并具有稳定的制度。其他所有从云南直到河北边境的边疆
民族都是部落民,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过着半游牧生活,没有任何常设的大规
模的政府机构,尽管在危机时期他们可以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中没有哪个民族拥有书面语言,只有高句丽是例外,
而它使用的也是中国的。到 750 年,这种状况被完全改变:晚唐的中国被一
些稳定的国家所包围——云南的南诏,沿着四川、甘肃和今新疆的漫长边界
上的极富侵略性的吐蕃王国,位于西域的大食王朝,蒙古草原上的突厥汗国
及后来的回鹘汗国,东北的渤海,朝鲜半岛的新罗,还有远方的日本。所有
这些国家都有一批通晓书面语的精英,有的是以汉文作为其书面语,有的则
是使用自己的书写体系。
8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发生的事件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局面。在安禄山
叛乱的灾难之后,唐朝军队放弃了他们远在新疆的西部保护国,也放弃了位
于今吐鲁番、哈密和河西走廊的曾在中国正规的文官机构管辖之下的广大地
区。甘肃全境被吐蕃人占领。从 8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唐朝军队进入帕
米尔地区,与大食的军队在拔汗那附近的怛罗斯城作战,并进攻南诏,试图
征服东北的契丹人。763 年以后,唐完全处于守势,唐朝再也没有派出远征
军企图征服任何一个邻国。甚至当 9 世纪 50 年代机会出现时,唐王室仍然谨
慎小心地不打算收复丧失的西北各州。
8 世纪末和 9 世纪初,一种新的稳定的国际形势逐渐形成,在此形势下,
唐朝采用了外交与武力并重的方针,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其他成员也在盟约
的基础上逐渐结成了稳定的相互关系。822 年,唐朝和吐蕃在平等的基础上
最终会盟,从而也加入了这种国家间的体系。中国从此不再是国际关系环绕
的中心,尽管仍有使节和使团继续定期拜访长安。在西方,回鹘人、吐蕃人、
南诏人和阿拉伯人相互纷争不已,从而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结盟与和约网络;
东北方的新罗、渤海和日本,通过把汉语作为共同语和采用从唐制中吸收的
礼节,形成了另一个外交网络。这些网络都没有唐朝的直接参与。
840 年时,中国的紧邻中惟一不具备国家形态的是契丹人和奚人的部落
民族,这些人生活在今河北的北部和辽宁的西部;他们此时尚是回鹘可汗的
藩属,尽管也仍然与中国的朝廷维持着紧密和正常的关系。
840 年左右,亚洲北部的稳定开始发生动摇。首先,吐蕃王国骤然崩溃,
能令人满意的解释是其国内原因所致。紧跟其后,回鹘帝国也土崩瓦解,回
鹘人放弃了他们的都城哈剌巴剌哈孙,把他们在漠北的家迁到了新疆东部的
吐鲁番、哈密以及河西走廊。他们的藩属契丹人和奚人转而效忠唐王朝。
到这个世纪末,中央权力的崩溃像疫病那样在东亚蔓延:唐帝国被黄巢
叛乱摧毁,从 880 年以后,这个帝国只是保留着一个名号而已。在 907 年唐
朝正式覆亡前的很长时间内,中国实际上被众多独立的地方政权所分裂,它
们互相争霸,战争频仍。907 年以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被
分为 10 个之多的地区性国家。到 9 世纪的最后几年,日本的中央权力也开始
坍塌;在朝鲜,新罗王国分裂成三个地区性的军阀国家;在东北地区,渤海
走向衰落;远在西南的南诏也在分崩离析。五代期间中国的支离破碎与东亚
各地此时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与这一背景形成对照的是契丹人的辽国的出现。就像人们有时指出的那
样,在唐朝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并非突然间被打破。那一秩序在
8 世纪末已然不见踪迹,它被改变成了某种全新的东西,被一种新颖的国际
关系框架取而代之。但是这一框架也在后来被打破,公元 10 世纪时,国际形
势在长达 60 年的时间里变幻无常,到处都在发生政权的崩溃。在这种近于无
政府的混乱状态下,契丹人渐渐地、几乎是意外地成了中国北方以及草原世
界上那场军阀政治争斗的参加者,主宰这场争斗是他们的首要目标。此外,
这种四分五裂的状况延续了很多年。就中国本身来说,政治分裂持续了将近
一个世纪,从公元 880 年黄巢攻陷长安起,直到 979 年宋军最终征服北汉。
在这段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被多达 9 个或 10 个地区性国家所割裂;在
960 年以前,北方一直被一系列不稳固的、短命的军事政权所统治。正是在
这一时期,军事力量决定着政治状态,并继续成为宋初几十年间的一个主要
因素。
10 世纪初不仅是中国北方军事首领居于支配地位的时期,还是有很多地
方军阀为非汉人军事首领——尤其是沙陀突厥人——的时期。李克用在这批
人中最为强大,他曾经充当镇压黄巢的工具,在 907 年唐朝正式灭亡前的很
长时间内他一直是山西北部实际上的统治者;在 9 世纪 80 至 90 年代使摇摇
欲坠的唐王朝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持续不断的内战中,他是政权的竞争者之
一。唐亡后,他的国家(号称晋)成了一个独立的实体。921 年,李克用的
继承人灭梁,重新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恢复旧名的后唐朝(923—937
年),自称帝。
在 1/4 世纪中,整个中国北方都处于沙陀人统治之下,先是后唐,接着
是其继任者后晋(937—946 年)。早在 905 年,李克用就已经与契丹人结成
过一次短暂的联盟。到 10 世纪 20 年代,契丹人被吸收为具有充分资格的中
国北方政治的参加者:后晋成了契丹人的傀儡并将边境的 16 个州连同其汉人
人口都割让给了契丹人。就连中国南方各个独立的朝廷也都乞求与契丹人结
盟。944—947 年,契丹人尝试入侵中原,他们攻入后晋的国都,灭了后晋,
并草草建立了一个他们的政权;但他们明智地认为风险太大而决定撤军,把
中国北方留给了另一个沙陀军事王朝后汉(947—950 年)去掌握。尽管作为
一个王朝,这个政权不久就覆亡了,但它的继任者却在山西的沙陀人老家将
独立地位一直保持到了 979 年。
中国北方的大片地区就这样多年处于沙陀人的统治之下;至于山西北
部,则长达一个世纪。但是沙陀人并不是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地方政
权中惟一的外族首领。西北地区在 9 世纪 40 年代前曾是吐蕃人的占领区,而
此时,它则被形形色色的地方军阀所割裂:敦煌的汉人,吐鲁番、甘州和肃
州的回鹘人,凉州的吐蕃人,鄂尔多斯南部边界的党项人。就像沙陀人那样,
党项人也一直居住在被唐朝作为边境要塞的地区内,并且在整个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