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制度》,第 56—58 页。
③ 关于这次失败,见'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 326—327 页;'741'刘迎胜:《元朝与察合
台汗国的关系》,第 76—77 页。
① '653'《元史》,卷 22,第 477 页;'305'松田孝一:《海山出镇西北蒙古》。但是,松田孝一将海山出镇
的时间误为 1298 年。
胜负,所以在汉文和波斯文史料中对战役的结果有截然不同的记载。②重要的
是该战役的间接结果,笃哇在作战中负伤,而海都死于战后不久,可能也是
在战斗中受了伤。③
海都之死,清除了蒙古诸汗国媾和的主要障碍。恰是海都的同盟者笃哇
首倡和议。笃哇已倦于无望的挑战大汗权威,他更关心的是在中亚建立自己
的统治,所以他设法使海都之子察八儿在 1303 年夏季成为窝阔台汗国的统治
者。当年秋季,笃哇说服察八儿与他一道向铁穆耳表示他们将停止敌对行动,
并且承认铁穆耳是全体蒙古人的大汗。
铁穆耳对这一建议很快做出了积极反映。虽然笃哇提议的为媾和召开的
忽邻勒台并未举行,停战的和约还是达成了。由铁穆耳、笃哇和察八儿共同
派出的使者于 1304 年年初抵达伊利汗完者都(1304—1316 年在位)的汗廷,
请求完者都同意和平并重建全体蒙古人的统一的建议。①和约对完者都及其他
蒙古汗国的统治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完者都在 1305 年致法兰西国王腓力四
世的信中骄傲地宣布蒙古人世界已取得了和平,并且鼓励欧洲诸王以蒙古人
为榜样。②
虽然 1303 年取得的和平是短暂的,但它不仅重新确定了元廷与其他蒙古
汗国的宗主关系,还为元朝通过离间察合台后人和窝阔台后人的关系彻底解
除来自中亚的威胁提供了机会。
在外部压力减轻后不久,曾是同盟者的笃哇和察八儿之间为疆域问题发
生了冲突。在这次冲突中,铁穆耳支持笃哇。1306 年秋季,铁穆耳派遣海山
率领一支军队越过阿尔泰山南麓去支援笃哇。海山从背后向察八儿发起进
攻,俘虏了察八儿家族的几个成员,并远进至也儿的石河。察八儿别无选择,
只得向笃哇投降。③
察八儿后被笃哇所废,可能是在 1307 年;他的幼弟养吉察儿被笃哇立为
窝阔台汗国的傀儡汗。在这种环境的压迫下,察八儿于 1310 年海山在位时向
元廷投降,这就标志着困扰了元廷近 40 年的窝阔台汗国的完结。笃哇及其继
承者绝大多数时间承认元廷的宗主地位,持续地向大都派出贡使。此后元廷
与察合台汗国之间除了 1316—1320 年间的短暂冲突外都维持着和平关系。①
这样,忽必烈未能达到的确立元廷对整个蒙古世界的宗主地位的目标,终于
在铁穆耳朝后期得以实现。
② '653'《元史》,卷 22,第 477 页;'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 329 页;'741'刘迎胜:《元
朝与察合台汗国的关系》,第 78—79 页。
③ 关于海都之死的矛盾记载,见'27'巴托尔德:《中亚史四论》,第 1 卷,第 128—130 页;'740'刘迎胜:
《〈史集〉窝阔台汗国末年纪事补证》,第 49—50 页。
① 关于 1303 年和议的最详细记载见于'387'波斯史家哈撒尼的《完者都史》,第 32—35 页。汉文史料见'623'
苏天爵:《国朝文类》,卷 26,13b—14a;'653'《元史》,卷 21,第 454、456 页。研究成果,见'253' W。
柯维思:《蒙古人:12 世纪(原文如此)初叶世界和平思想的倡导者》;'435'佐口透:《14 世纪元朝与西
方三王的关系》;'739'刘迎胜:《元代蒙古诸汗国之间的约和及窝阔台汗国的灭亡》;'740'刘迎胜:《〈史
集〉窝阔台汗国末年纪事补证》,第 50—51 页。
② '319'田清波、柯立夫:《1289—1305 年伊利汗阿鲁浑、完者都致美男子腓力四世的信》,第 55—85 页。
③ '653'《元史》,卷 22,第 477 页;'623'苏天爵:《国朝文类》,卷 23,13b;'740'刘迎胜:《〈史集〉
窝阔台汗国末年纪事补证》,第 51—53 页。
① '13'托马斯?T。爱尔森:《13 世纪的元朝和吐鲁番的畏兀儿人》,第 259 页。
卜鲁罕皇后干政
虽然铁穆耳汗能够重建蒙古世界的和平,但是他没能保证自己家族和宫
廷的融洽,亦不能使皇位继承平稳过渡。由于年轻时饮酒过度,铁穆耳晚年
一直被重病所扰。②卜鲁罕皇后利用这种形势,在宫廷和家庭事务中起了积极
的作用。卜鲁罕出身于著名的蒙古贵族家族伯牙吾氏。1299 年,皇后失怜答
里去世,卜鲁罕被立为皇后。真金妻阔阔真于次年去世,这无疑使卜鲁罕有
了更大的政治影响。
卜鲁罕显然是个有能力的女人,《元史》本传用的是敌对调子,也还是
强调她影响下的朝政绝大部分是“平允”的。③1302—1303 年朱清和张瑄的
案子就是由她处理的,从他们家中查抄的巨额财产转到了她的中政院之下,
大大增加了她的财产。④1305 年 6 月,她把自己的儿子德寿立为皇太子。为
了保证德寿能够平稳地继承帝位,宫廷中所有潜在的对手都被清除。答剌麻
八剌的儿子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 年)在 8 月被封为怀宁王,送往怀
州(河南沁阳)。但是没有想到皇太子德寿死于 1306 年 1 月。①铁穆耳汗于
1307 年 2 月 2 日去世,终年 41 岁,没有了明确的继承人,帝位继承问题还
是没有解决。
② '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 301—302 页。
③ '653'《元史》,卷 114,第 2873 页。
④ '627'王逢:《梧溪集》,4 下,第 205 页;'653'《元史》,卷 21,第 459 页;亦见'514'植松正:《关于
元代江南的豪民朱清张瑄》,第 48—53 页。
① '653'《元史》卷 21,第 465、467 页。德寿为卜鲁罕之子是一个推论。虽然《元史》,卷 114,第 2873
页称皇后失怜答里是德寿的母亲,但拉施特、杨瑀和陶宗仪都说德寿是卜鲁罕之子。见'407'波义耳:《成
吉思汗的继承者》,第 319 页;'648'杨瑀:《山居新话》,13b;'649'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 5,第
76 页。波斯编年史《贵显世系》说铁穆耳汗有四个儿子,长子名为 Qung…taisi,显然意为“皇太子”,就是
指德寿,但是没有指明他的母亲。见'167'路易斯?韩百诗:《卷 107译注》,第 136
页。关于德寿与卜鲁罕的关系及德寿之死的研究,见 '866'韩儒林《西北地理札记》,《穹庐集》,第 69—89
页,特别是第 83—84 页。
海山汗朝(武宗),1307—1311 年
铁穆耳的继承者海山是在许多皇族成员和高官卷入的武力冲突之后才登
上帝位的。铁穆耳去世时没有明确的继承者,贵族和大臣立即分成了两派,
每派支持一个帝位候选人。②一派由卜鲁罕皇后本人控制,得到了以中书省左
丞相阿忽台(死于 1307 年)为首的一批中书省大臣和中政院官员的支持。他
们企图先以卜鲁罕皇后摄政,然后推举安西王阿难答(死于 1307 年)即位。
③另一派以右丞相哈剌哈孙为首,得到了宗王秃剌(察合台重孙,死于 1309
年)和牙忽都(拖雷后人,死于 1310 年前后)的支持。他们谋求以答剌麻八
剌的儿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帝位。④
两派力量各有有利的方面。按照蒙古帝国的传统,卜鲁罕在丈夫死后采
取摄政行为合乎蒙古政治传统。她提出的帝位继承人阿难答是真金弟忙哥剌
(死于 1278 年)之子、铁穆耳汗的堂弟;阿难答作为长辈在帝位继承中占据
有利地位。①但是,帝系问题一旦提出,阿难答就处在弱势地位了。海山和爱
育黎拔力八达的支持者以“旁系子孙不能继承帝位”为由强烈反对阿难答,
因为阿难答是后忽必烈时代惟一的非真金后人的帝位争夺者。此外,虽然阿
难答出镇唐兀之地,统有一支大军,并且在与海都和笃哇的战争中起过重要
的作用,但他在京城是一个新客,缺乏当地大军对他争夺帝位的支持。阿难
答是个虔诚的穆斯林,这同样有损于他,当时元皇室中佛教徒居多,这使阿
难答明显处于不利的政治地位。②
另一派的不利方面是在铁穆耳汗去世时没有一个帝位候选人在京城。海
山还在西蒙古,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他的封地怀州。但是,这兄弟俩人比阿难
答更有理由继承帝位,因为他们毕竟是真金的孙子。此外,俩人有作为帝位
候选人的足够资历。海山是内亚之战中的英雄并且依然指挥着帝国最强大的
军队。在另一方面,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好儒的名声,在汉人中颇得
人心。③但是,没有哈剌哈孙的支持,他们不可能夺得帝位;哈剌哈孙不仅控
制着中枢机构,还在铁穆耳患病以后掌握着帝国卫军。作为右丞相,他能用
暗中拖延的办法拒绝副署卜鲁罕皇后发出的诏旨,并且拒不让卜鲁罕一派使
用所有的印信和动用国库款项;同时,他派出使者催促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
达尽快赶回京城。①
爱育黎拔力八达赶到大都后,于 4 月 4 日率领哈剌哈孙交给他的军队突
袭宫廷,杀死阿忽台,囚禁了宗王阿难答和皇后卜鲁罕。反对势力就这样被
消灭了,但是两兄弟间面临困难的选择。虽然爱育黎拔力八达因为控制了京
城而居于有利地位,但海山不仅是年长者,还握有超过弟弟实力的军事力量。
在他们的母亲答己(死于 1322 年)仲裁之下,兄弟二人达成协议,爱育黎拔
力八达取消宫廷政变后的摄政举动。作为回报,海山在即位后封他的弟弟为
② 关于 1307 年的帝位继承危机,见'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元代后期政治发展面面观》,第 12—17
页;'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 26—30 页。
③ '653'《元史》,卷 22,第 477—479 页;卷 24,第 535-536 页;卷 114,第 2873—2874 页。
① 关于阿难答和他的家族,见'304'松田孝一:《从安西王看元朝的分封制度》。
② '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 323—328 页。亦见'873'温玉成:《元安西王与宗教》。
③ '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 13—15 页。
① '612'刘敏中:《中庵集》,卷 15,12a—b。
皇太子。海山随即带领 3 万士兵从蒙古本土赶来,1307 年 6 月 21 日他在上
都的即位是以忽邻勒台的方式举行的。②但是,很清楚,1307 年的继承危机
没有就此解决。此外,是在京城的以哈剌哈孙为首的大都官员的支持及海山
本人控制的强大军队使他夺取了帝位。忽邻勒台不过是海山一派在以武力夺
取帝位的事变后为取得必要的合法权威举行的一次仪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