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渤海高氏通史论 >

第8章

渤海高氏通史论-第8章

小说: 渤海高氏通史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五代十国时期:



    荆南高氏在唐末发动农民叛逆,给唐朝的统治以庞大打击。公元907年占据汴州(今河南开封)的军阀朱温废失唐哀帝李祝,自称天子,建号为梁。五代十国的场合场面以后开始。



    所谓五代,是指先后占据中原地区的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1~960年)五个朝代。五代的统治地区重要在淮河北部的黄河道域一带。淮河南部另有九个分裂政权,它们是:吴(公元892~937年,都扬州)、南唐(公元937~975年,都金陵)、吴越(公元893~978年,都杭州)、楚(公元896~951年,都谭州(今湖南长沙)、南汉(公元905~971年,都广州)、闽(公元925~965年,都福州)、前蜀(公元891~925年,都成都)、后蜀(公元925~965年,都成都)、荆南(公元907~963年,都江陵)。这九个政权加上分裂山西的北汉(公元951~979年,都太原)史称十国。



    十国中的荆南政权为高季兴所建。据《十国年龄》记录,高季兴,字贻孙,陕州峡石人(今河南三门峡),原名高季昌,因避后唐献祖名讳而改季兴。少年时喜好武术,有胆略,与孔循、董漳同为汴州富商李让家童。朱温镇守宣武时,随李让降服佩服朱温,并改姓朱氏并为朱温看中,任为毅勇指挥使。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朱温率汴州部队攻打凤翔(今陕西凤翔),守将李茂贞紧闭城门不出来迎战,朱温想收兵退回河中。高季兴进言说:“天下的好汉豪杰等待这场战争都有一年了,如今城里的兵都已怠倦,破城只在朝夕,而大王您所担心的是守军杜门不出以使我军劳累,这可以想步伐诱使他们出来。”朱温以为此话有原理,就命高季兴办理此事。高季兴招募到一名大胆的骑士,名叫马景,并向他面授诱敌之计。马景领导几个马队跑到凤翔城门下,拍打城门报告城内的守军说:“汴州的部队预备东撤,前锋已经拜别。”城内守军信以为真,于是打开城门,追击汴州的部队。朱温的部队随后杀进凤翔,斩首九百余人,大获全胜。高季兴以后名声大振,公元903年被任命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团练使,后升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复为高氏。



    荆南高氏归顺北宋以后,子孙后代大多为宋所用。此中武信王四个儿子,高从翊任右卫将军、高从让任左清道率府率、高从谦任左司御率府率、高从诜任右衙率府率。文献王六个儿子,高保绅为卫尉卿、高保节任司农少卿、高保逊任左监门卫将军、高保衡任归州刺史、高保膺任峡州刺史、高保寅任内作坊使。保寅四个儿子高辅政、高辅之、高辅尧、高辅国皆中进士。武信王有五个女儿,自小偏心佛道,后都落发为尼,各居一处,为佛华寺、菩提寺、尊严寺、石佛寺、法轮寺等。



    在繁芜的五代十国时期,居住在中国北方的契丹族渐渐强大起来。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为部族首领。公元916年他仿汉人王朝体制,称天子,创建国度。耶律阿保机逝世后,其子耶律德光继位。公元936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举兵反唐,唐派兵诛讨。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称耶律德光为父,并答应事成后割地称臣。契丹兵南下灭唐,立石敬瑭为帝,这便是后晋。石敬塘则割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还送帛三十万匹。



    十六州是幽(今北京)、蓟(本日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邱)、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儒(今河北延庆)、武(今河北宣化)、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并(今山西朔县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蔚(今河北蔚县),北宋末期称这些州为燕云十六州。十六州是河北和山西北部形势险要的地方,契丹得到这些地方对中原是一个威胁。



    石敬瑭对契丹卑躬屈膝,虽买得了契丹主子的欢心,却引起了晋国臣僚对他的极大不满。他逝世后,其侄石重贵登基,变化政策,对契丹称孙不称臣,表现要开脱臣属干系。公元944年契丹兵南下攻晋,辽晋战争打了两年,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又进军开封,晋亡,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契丹兵霸占开封后,放肆劫掠,从开封到各州,从官僚到布衣都不克不及幸免。契丹兵的霸道,引起了宽大汉人的猛烈反抗,末了不得不撤回北方。晋辽争战的地区,正是高氏族人居住比较会合的地方,为了躲避战乱,部分高氏南迁至江苏及河南南部。



    7。宋、元时期: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发动兵变,颠覆后周小天子柴宗训,自主为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北宋创建以后,颠末十几年的征战,先后清除了南边的分裂政权及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破裂场合场面。



    北宋创建之初,辽国更趋于富强,在宋西北部的党项族也强大起来,以后创建西夏国。辽国和西夏多次攻击中原,对北宋的国势及政治都孕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北宋是*兵变建制立国的,为防御此类变乱的再次产生,北宋对部队举行了改造,打扫了军人节度使的职务,使兵、将疏散,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如许固然便于天子对部队的控制,但却减弱了部队的战斗力,使北宋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中处于倒霉职位地方。宋与辽和西夏争战的地区为河北、山西、河南一带,如前所述,这一地区是高氏比较会合的地区,为躲避战乱,有不少高氏族人南迁。



    北宋末年,生存在中国东北的女真人生长起来。公元1113年完颜部阿骨打继任女真部落同盟的酋长,同一了女真各部。次年,在他的领导下,开始了反抗辽国的斗争。公元1115年阿骨打称天子,创建政权,称金,定都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白城)。公元1125年金灭辽。



    金灭辽以后,看出了北宋的腐败和空虚,于当年10月分两路南下攻击北京。宋徽宗对金的攻击,事前毫无预备和防御,听到金军南下的消息大为恐慌,忙招呼四方发兵勤王。年底,宋徽宗又传位于太子赵恒(宋钦宗),本身跑到南边避难。公元1126年初金军度过黄河,包围了汴京。汴京军民在主战派大臣李纲的领导下数次击败金军的打击,各地勤王的部队也连续到达。但无心恋战的宋钦宗在降服佩服派大臣李邦彦的挑拨下,向金军求和,答应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巨额赔款等条件,金兵退去。而后宋徽宗又回到汴京,仍然过着腐败安定的生存,置边事于不问。降服佩服派得势,主战派李纲被迫离开都门。公元1126年9月金引霸占太原后,再次举兵南下,于11月尾包围汴京,城中部队很少,勤王的步队早为降服佩服调派散。但汴京军民仍然对峙反抗了一个多月。其后由于宋钦宗信托一个无赖郭京会用“神兵”退敌,撤下城上守军,大开城门,才被金军霸占。公元1127年4月金军把宋徽宗、钦宋、后妃、公主、宗室、大臣等三千多人和种种财物及武艺工匠等全部掠走。在这次攻击中,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都受到紧张骚扰,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庞大丧失。统治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北宋政权去世亡。汗青上称这一变乱为靖康之难。



    公元1127年5月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位称帝,汗青上称之为南宋。赵构登位以后,就放肆南撤,末了把都城定于杭州。中原的大族亦纷纷伴随南宋政权,百口南迁,部分高氏族人也从河北、山东、河南迁往江南。



    别的,另有一支高氏,早在汉末时由陇西迁至滇中,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高升太夺取大理国段氏政权自主为王,称大中国。其子高太明于1096年又将王位还于段氏,被封为中国公,自主年号,世为大理国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代历经元、明、清三代,均为云南士司。据《士官底簿》记录,楚雄士知府高政,传位于老婆及女儿高冬梅。另有鹤庆军民士知府高隆,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归附,传子高仲将,孙开心、兴弟宝结,宝坚固高伦。又有鹤庆府士千夫长高海,其先人高赐,元朝为士千户。高海于明初归附,为千户长,传至高玉时,玉子高藩臣,世袭指挥佥事。再传至高应星,即撤除。又有北胜州士判官高亮,于明洪军人六年上任,下传子高琳,孙高瑛,曾孙高庆、高广,广子高珍。



    8。明、清时期:



    元朝末年,由于元贵族及封建地主对良民举行暴虐的剥削和克制,致使阶层抵牾与民族抵牾日益激化,农民叛逆日益频繁,仅在公元1341年,山东、河北、湖广等就发作叛逆百余起。以后,农民叛逆越发频繁,力气也越来越大。元朝廷派出大量的精锐步队与农民军决斗,所到之处,烧杀劫掠,竭尽暴虐之事。两淮、河南、山东、河北成为主战场。豫、鲁、苏北、皖之民十之七八被杀或避难,造成“百孔千疮少火食”的荒野情况。



    除兵乱之外,水、旱、蝗、疫等灾难也相继产生。黄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去世亡百姓无数,墟落城邑多成荒墟”。据史乘《元史》记录,仅元朝末年,雨、旱灾山东有十九次,河南十七次,河北十五次,两淮地区八次。从公元1341~1365年,黄、淮河险些每年都有特大大水泛滥。同时大蝗灾、瘟疫也相继而至,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火食希罕,地皮荒废。元朝廷不得不把一些路、州、府降格,据史料记录,在河南“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州者六十”



    明朝创建以后,朱元璋采取了部属的发起,举行移民屯田,其移民范围之大,时间之久都是汗青上少有的。明初洪武年间,农业生产方才有所规复,又产生了“靖难之役”,四年的战争,又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野场合场面。所谓靖难之役,是指明初朱元璋为了稳固政权,派他的儿孙们到各地镇守一方,以帮手皇室。朱元璋逝世后,明建文帝登基,为了加强中间集权,又采取了“削藩”步伐。燕王朱棣以入京诛奸为名,从北京朝上进步南京,颠末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与当局军重复拉锯,作战,举行了近四年的战争。公元1402年朱棣霸占南京,即天子位,年号“永乐”。朱棣登基以后,连续举行了大范围的移民屯田。



    明初移民的重点是山西地区,由于山西兵乱较少,又没有产生大的水、旱、虫灾。同邻省相比社会较为稳固,经济繁荣,人口郁勃。据统计,明洪武十四年,山西的人口为四百多万,比河南、河北人口的总和还多。山西人口浓厚,首推晋南,而洪洞县是平阳一带人口浓厚之县。洪洞县地处交通要塞,北达幽燕,东接齐鲁,南通秦蜀,西临河陇,明时迁民,固然不是专迁洪洞人,但把洪洞县作为移民的重地。为此,明当局便在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设局驻员,会合移民,编排步队,发放“凭照旅费”广济寺前的汉植大槐树下,成为移民聚集,开拔外迁的会合之地。以是其后河南、河北、山东、皖北等地很多姓氏大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