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 >

第9章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第9章

小说: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主的一切行为,都应事先详细观察,尔后谨慎行持,若不经观察而贸然行事,就会因极小的事情成为失毁名声的因。
  作为众目所瞻的君主,乃至细小举止都应先详细观察,再小心从事。因为世事多因疏乎细节,掉以轻心而铸成千古恨。若事先观察,则如行路之前先看清大道的弯曲不平,就不至跌跤或坠入坑中一样,做事大胆而细心,无论成功与否,自己绝不会后悔。萨迦大德也如是说:智者与愚者之别是事先能否作观察,愚笨的人对现量所见也要查三问四,盲从于他人,事后生悔。智者则无论事情的大小,先详细审察,依法择抉,尔后慎于行持。如雄狮扑杀象兔,皆平等对待,无有弛张。谚语中也有:说一句话,看一百个人的脸。事情无论大小,虽无关大局,但若不观察,皆为愚者之举。古往今来,有很多帝王将相,因区区小事未经观察而成为众人唾骂的因。如商纣王因为溺爱宠妃,欲讨得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使他臭名昭彰,遗臭万载。同样,很多大德往往因为细枝末节的举动稍不注意,眷属们传来传去,越传越变,因其眷属“变本加厉”的传言,致使他们的事业和前途失毁于流言蜚语中。从前,众臣簇拥着一位皇帝外游,途中皇上唾了一口吐沫,由“一口吐沫”传成“一口兔毛”,到最后说成:“口中吐出一个兔子”。君主若对此类不起眼的小事,不加小心难免也会闹得满城风雨。所以我们每个修行人,为能真实地利益众生,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令一切言行成为众生欢喜的因。
  君主当住自宫中,如同隐蔽之宝珠,
  诚如世间俗话说,国王不应离自座。
  有身份的人应当安住于自已的深宅之中,就象隐蔽的如意宝珠一样,不为世人所常见,诚如世间俗语所说,国王不应离开自己的宝座。
  个人的行为应与其身份相应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修行人,无论其相续中具有多么不可思的功德和渊博学识,若经常出入于街头市场,已为人们司空见惯,在众人的心目中自然会降低对他的敬重与崇信。尤其是大君主应象转轮王的如意宝一样深藏不露,才能使人们倍加珍爱。俗语亦有“国王不离自宝座,上师不离自座垫”。如是之君主方能增上威望,于尊严无损。上师更应如此,不能跑破鞋垫,而应坐破座垫,精进于修道。华智仁波切亦如是警策:“身体恒时应有心,床第恒时应有身”。据西藏史中如是记载:十四世达赖喇嘛自幼深居于拉布楞寺,即使父母来探望时,也只能从窗牖之口看一看,至于他人则更是难得一见。如今某寺一位具相上师,自幼至今二十年左右,恒时安住于她那简陋的一丈见方的小屋内,从未单独外出过,宛如珍宝明珠一样,深藏若虚,一年中仅能幸见几次,她才是“上师不离自座垫”的真实写照。同样,世间的国王也是政不离位,才能与自己的身份相合。为了增长深广智慧而真实修证,我们应以大德君主的行为来严以律己,慎勿放逸。
  深居简出皆恭敬,多被见闻同凡人,
  君主私事及国事,切莫让人熟知也。
  君主若不经常露面,则人人都会恭敬,若被人多见多闻,则视同于平凡人无异;同时,君主的秘密私事及国家机密要事,切不可被别人熟悉了知。
  君主平时应不常露面、善于保密。修行人应该静居阿兰若,不宜于串街走巷、跑东窜西,否则,就如谚语所说的“常露面者如同狗”。尤其是末法时代的上师,在度化众生时,更不能频繁与弟子共同吃喝外游,只能让他们见到法座上的上师,其敬畏之心才会随之增长。否则,上师极为仁慈,对弟子样样操心包办,事必亲躬,则弟子对待上师就会象我乳转轮王对待三十七代帝释天一样,共一宝座平分秋色,不分高下。末法浊世之劣慧者,多以世智辩聪恃才傲物,稍有一点世间的聪明,就看不起上师,视上师的身教如凡夫俗子而不恭敬。所以上师不应轻易露面,否则有失威严,不受人敬重。只有偶尔出马,一言摄众,一举服人,弟子亦既畏惧又欢喜。
  再者,国王有一国之机密要事,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否则,一旦泄露秘密,很多图谋不轨者会钻穴越墙,对国对民百害无利。修行人有很多私事和道场内部机密之事,一定不能告与人,若平时将自己秘密在高兴时对人一吐为快,过几天,关系失常翻脸吵骂,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应如华智仁波切所说的“与谁也莫说密语”,如此奉行,将会解决很多修法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痛苦。
  国王离宫外出时,偕同军队显威风,
  如举胜幢皆簇拥,非时绝不能漂泊。
  国王偶尔离宫外出时,应偕带着军队随从,显出不同凡俗的威仪,如高举胜幢簇拥而行。但在非时绝不能随便出宫,四处漂荡。
  国王若应时外出,应当威风十足;非时不应离开宝座,外出漂泊。众望所归的国王应有其相应的威严,在很有必要外出巡游时,一定要偕同戒备森严的军队,前拥后簇的随从,使众人望而诚服。同样,高僧大德往往为了某种甚深的密意,也会如此示现。当初在佛教开始恢复时,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了重振佛教,去各方名寺,都是率领衣装威严的大众,浩浩荡荡前去善加教化整顿僧团。有识之士及孺妇老幼一见如此威势,皆油然而生起敬信,在人们的心目中,无形地树立起佛教的威望。本来释子沙门要常安居于兰若静处,舍弃名望而专事修持,但不同的众生其根界意乐各有异同,显示威风可以调伏相应根机的众生。所以,视野不广,智慧不深的人不应对高僧大德的任何言行产生邪见。
  君主在非时不宜离宫出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便亲自出马,这也没有必要,若常在平凡人中出面,只能降低自己的威信,给人不会有很好的影响。如是作为高僧大德,更不应随时出入,应安住而无勤利益一切众生。
  即使国王无傲慢,亦莫丧失威严相,
  若失尊严同凡人,导致失去其威望。
  国王即使内心不存丝毫的傲慢,但在平时的行为上,也不能失去自己的威严相,若失去尊严则和平凡人一样,必将导致失去在众人心目中应有的威望。
  高位者具足其威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要统领众人就应具超乎凡人的威望,如是在处理大小事情时,方能得心应手。如众人仰止的某一法王,与弟子说话或吩咐大小事时,都非常护持自己的威严,措词言简意赅,逻辑极为严密,语气温和严肃,这样众人虽然很畏惧,但内心又存有难以言表的敬意。否则,在弟众前经常不拘言笑,信口乱言,对弟众的请教也是马马虎虎搪塞几句,日久必对主持道场摄受眷属带来不良影响。有些心无傲慢的君主,虽然是广学博识,资深望重,但经常挑水扫地,洗碗端菜,本来应是他人干的寻常小事,反而经常自己代劳,这样有损于自己的威严。毕竟位置有高低,应作有不同,各人皆有相应的分内事,不能越俎代疱。如古人说:“人抬人变成王和臣,柱顶柱变成柱和梁。”二者地位截然不同,自有高下之别。若是众望所归之大君主,行为若与平凡人毫无差别,也就不会受人恭敬,自己威风扫地,眷属亦大失所望。如此于人于己皆无利益,所以君主不能等同于凡人,应当是威德兼备,方能振摄四海。
  外表行为极威风,犹如烈火令人惧,
  亲近柔和如融酥,智者应当如是行。
  外在的言行举止等行为威风凛凛,象熊熊烈火一样让人们心存畏惧,一旦别人来亲近时,其性情却如同融酥一样的柔和,具足智慧的君主应当这样行持。
  君主待人当内柔外刚。如有志于广利群生的大德,面对的是五浊恶世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若想调伏他们,则必须以大威力镇服他们,使其望而生畏,畏而生信,不敢轻举妄动。所言所行,犹如火燃森林之势,令其有不敢越雷池半步之畏。然而,众弟子真正亲近之时,应象融化了的酥油一样柔和可亲。融化的酥油汤,老幼孺妇人人皆乐于畅饮,具相大德也是同样让人百见不厌。如一位几千僧众的大管家,在讲纪律时,字字如钉,严厉可怕,简直比愤怒金刚还凶,让人心惊胆颤,可是私下接触他时,却象弥勒菩萨一样笑咪咪的,与先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别人爬在他的背上,他也不会发脾气,给人一种可亲可敬的感觉。具智君主都应如是外如烈火内如莲花,让人既畏又敬。
  国王若能极恭敬,上师沙门婆罗门,
  以及长老等应供,则自威信将提高。
  国王如果能非常恭敬自己的上师、释子沙门、梵志婆罗门以及具德长老父母等一切应供处,那么自己的威信也会自然提高。
  无论是谁欲提高自己的威望,就应极为恭敬应供处。纵阅人类历史,便能了知藏汉印、东西方国土上的明君均有自己的国师,君王对国师极为敬重。如泰国国王虽然大权在握,但有关佛教方面的规化管理条例,一律由僧王作主,国王只是依教奉行。以此而国泰民安,臣民自然对国王十分敬爱。国王、王妃经常恭请出家沙门应供,平时也供以受用资具等。婆罗门是印度四大种姓中的应供者,他们有很高的学识,有些具足世出世的功德;具德之长老,善于抉择取舍,处事非常圆融,犹如老马识途,凭其经历与阅历遵照其提议去实行均是万无一失,堪为信赖;父母养育自己,供自己吃穿求学,有很大的恩德;这些都是大福田,是恭敬承侍的对境。如不丹国王曾偕同王妃眷属,前往森林听经的途中,他见自己的母亲不小心拌倒了,立刻一边叫着母亲一边跑去搀扶,他的王妃大臣们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亲友书》中云:“若孝养父母,其家有梵王,现招善名称,来世生天堂”。《俱舍论》中亦有:父母虽非为圣者,供其必得大功德。因此,对这些殊胜的应供处恭敬,国王的威信必将日有所增,其福德也是日有所增。
  倘若小士妄自居,大士失去自尊严,
  此二世人讥笑处,故君主当适宜行。
  倘若是低劣者妄自居大,高位者却失去尊严,这两种人都会被世人所讥笑,所以君主的行为应当与各自的身份相应。
  在行为上小者不应妄自为大,大者不应妄失尊严。人们常说:“狐狸莫学狮子跃悬崖,落得坠入悬崖深谷下”,象那些才疏学浅无功少德智慧浅薄的人,自高自大,自矜博雅,凭空恃才傲物,必为众人所讥笑。诸如有些不如法的修行人求得堪布学位,又求活佛之名,仍不满足,复妄想别人称其为“法王”,其实,他尊自己若菩萨,人人视他如粪土。曾有一个人自视为上师坐在法座上,喊别人向她求灌顶,其实连“阿贝肯扎”都不会念。类似这样的人,如狐狸猴子去演狮子大象的角色,除了给世人增添笑柄之外,再也没有什么。
  反之,真正学贯古今,功圆德臻,智慧深广的人,凡事不能委缩后退,对份内之事,应敢说敢做。如果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自然会引起他人的非议和讥嫌。在其位必谋其政,不能不顾高位委身下行。
  所以,各人之言行必须相应于自己的身份,适合而止,不能过低也不可太高,所言所行,当恰如其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